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2_第1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2_第2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2_第3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2_第4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第一章1、中国从世界先进国家变为落后国家的主要原因。1一次良机的丧失: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明清政府在有能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条件下,却放弃了海洋事业,丧失了充当海洋大国和开拓世界市场的领头羊以及进而首先进入经济现代化的时机。2次要原因:元、清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宋、元、明、清改朝换代期间的长期战争。3主要原因:统治者的行为及其实行的违背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A 产权制度:中国缺乏能使企业家阶层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私有财产无法受到有效地保护。技术发明都是围绕皇权的稳固与扩张,人民的自由思想受到压制,因此无法产生科学理

2、论。B 社会权利结构与政体:政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其他权利只有在政权认可时才能存在,没有能与政权分权的权利。权利的集中表达就是皇权,皇权凌驾于一切权利之上。在政体上,自宋代以来,中央不断削弱地方权利,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政府内,削弱大臣权利,集权于皇帝一人。C 意识形态:宋代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明清大兴“文字狱”,迫害有进步思想的人。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导致了文化上的专制主义,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社会科学抽象能力缺乏,创新能力下降。D 对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从开放转为封闭。缺乏海洋意识,因此由向海洋发展转为推行海禁政策,把海军作为实行海禁的工具。中国的航海技术未能成为推动

3、中国经济前进的力量,未能推动制度性的改革。第二章1、 中国近代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性表现。(1) 总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由封闭型变为对外开放型,由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中国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性是逐步加深的。从总体上来说,是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总之,变化首先发生在市场上,中国市场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个依附的部分。(2) 市场的变化影响生产的变化。 第一是传统的农业、手工业逐渐地与世界市场发生了关系。处在这种关系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其命运也逐渐地由世界市场摆布,被操纵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手里。 第二是在现代工业方面,首先是在机器、设备、技术方面依赖外国市场。一些工矿资金要靠外国资金市场调剂

4、,部分工业原料、材料、燃料要从国外市场进口。其次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优先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的行业得到优先发展,如船舶修理业、茶、丝等出口加工业,打包业、运输业、矿砂开采业,等等。再次,在地区上,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口岸城市,是因为这些沿海、沿江城市更便于与世界市场沟通。 第三,中国金融市场的依附性也很严重。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汇率是以英资汇丰银行的挂牌为准。中国的货币,愈到后期对世界金融市场依附性愈浓。2、 中国外资企业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1、 压抑中国工业的发展(1) 以机器生产的优势,配合输入的机制产品,挤垮中国某些正在发展中的手工工场。(2) 以特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

5、后盾,占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使中国私人资本活动场地受到局限(3) 外资企业吸收一部分中国商人、官僚、买办的资本,影响中国人办现代企业的资金来源。(4) 通过开办公用事业,控制煤气、电力、水源的供应,从而控制大城市的工业,影响城市的布局和工业发展的趋势。2、 现代工业的示范效应(1) 运进机器和近代技术,获得高利润,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勃兴起了诱发作用。(2) 使少数中国人得到学习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时机。(3) 公共设施的建设,现代运输工具的运用,使发展现代工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条件有所改善。(4) 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于外资企业中,从而为中国人开办现代工业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

6、3、 中国近代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途径。(1) 一是由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转化而来。(2) 二是由私人工场手工业发展而来,即在手工业工场的基础上采用近代机器,成为现代工业。(3) 三是由商人、华侨、买办、地主、官僚、钱庄主等拥有货币资本的人,投资设立工厂。第三章 1、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1、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表达在他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其中经济思想主要表达在民生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核心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1) 平均地权:为了解决贫民无地少地的现象并为工商业发展扫除障碍提出了平均地权。出发点是不损害土地所有者的现有利益-土地的现值,而将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

7、-土地的增值收归国家,由国家将其利益转给农民。其实质是由国家调节土地,这是以法权上的土地国有为基础的。后来孙中山又将平均地权的思想发展为“耕者有其田”,原则是:不损害土地所有者现有利益,而又使佃农在将来获得所耕土地。(2) 节制资本:为了防止分配不均以及分配不均导致的贫富对立而引起社会革命的前途,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将民族、政治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节制资本的途径是将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矿山、工厂等等,由国家规划、建设与经营,其成果为国民共享。节制资本的实质是由国家调节资本,限制私人资本活动的范围,力量与作用。大力发展国家资本和国有经济,但并不损害资本家的现有利益,更不是将私人资本变为

8、国家资本。2、 实业计划:工业现代化的蓝图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设想表达在他的实业计划一书中。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交通运输业、工矿业、商埠建设与农业等几个方面。它的中心内容是要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与欧美发达国家齐驱的工业国。(1)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摆在实业的首位,将铁路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业中的中心,统一安排水运和陆运。水上运输将海运与河运相结合,着重建设沿海港口,同时疏浚、改造长江、珠江、黄河及其支流。(2) 工业建设:重视钢铁、水泥、采掘等基础工业。为了发展交通运输业、钢铁、水泥工业等要建造造船厂、机床厂等。孙中山重视重工业的建设,但也没有无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3)

9、农业:孙中山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为了人民的温饱,改善农民的生活,为其他工业提供原料,应当规划耕地,改良农田耕作,发展农具制造业,改善农产品的储藏与运输。(4) 商埠建设:在沿海、沿江再建设一批自己开辟的商埠,加强商埠的市政建设,使之成为工商发展的基地。2、 南京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具体表现。(1) 用所发金融公债向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增资,将这两家商股为主的官商合办银行改组为以国家资本为主,把两行的总管理处从北平迁至上海;对人事进行调整;规定两行是具有国家性质的特种专业银行。(2) 1928年11月1日成立中央银行,总行设在上海,享有发行兑换券、铸造与发行国币、经理国库、筹集与经理国内外债的特权

10、。1935年,对中央银行进行增资与减少商股比重的改组,并将总行迁至南京,使之成为“银行之银行”。(3) 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1935年3月,改该局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并将原属交通部改为隶属邮政总局,成为社会储蓄和汇兑资金的机构。(4) 1935年4月,将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使其成为专管农村金融的专业银行。(5) 1935年10月成立中央信托局,主要业务为:垄断各种出口物资等,经办军火进口和各项保险事业;为国营或公用事业募集债券与发行股票等;经收公共籍贯或公共团体的信托存款;办理各种保证与委托事项等。总论:以上四家银行和两个局简称“四行二局”的实力雄厚。

11、1936年,在全国164家银行的下述指标中,四行所占比重为:实收资本42%,资本总额59%,各项存款59%,发行兑换券78%,纯收益44%。这标志着国民政府金融垄断体系基本形成。3、 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实行币制改革,其要点是:(1) 统一货币发行。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具有无限法偿性质。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由财政部限期以法币换回。(2) 废除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币。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生银等类者,三个月内兑换成法币。(3

12、) 确定法币的对外汇率。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法币与英镑直接联系,被拉入英镑集团。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在1936年由于银价下跌,法币基础动摇,法币又不得不同美元挂钩。4、 中国近代企业家的特点。(1) 就来源或前身而言,早期资本家主要是由官僚包括官僚地主、商人包括钱庄主、商人兼地主、买办在投资新式企业的过程中转变来的。(2) 就其内部构成而言,按其活动的部门来分,有工业资本家集团、商业资本家集团、金融资本家集团等。其中,商业、金融集团先后居于显要地位,工业集团膛乎其后,农业资本家尚未形成势力。按其产生与活动的地区,可分为

13、江浙财团、华北财团、华南财团等。其中江浙财团独占鳌头,成为国民政府的基础。按其资本实力大小,可区分为大资本家阶层、中小资本家阶层等。其中,中小阶层居绝大多数,大资本家为数很少。按其与政权的关系可区分为利用政权发家致富的官僚资本与一般资本家。他们之间时而联合,时而分裂。1945年后,分道扬镳,互相对立。(3) 就其发展道路而言,它是在中国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路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一出生就面临着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它既受到封建势力的束缚又遭到外国资本家的压迫,在某些方面不能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的封建政权。另一方面,它实际上又是作为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它的存在与发展

14、不能不与这二者发生矛盾。由于经济上的软弱性,没有足够的反帝反封建的力量,中国资本家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未能得到彻底的胜利。它之所以能在国内市场上与强大的外国资本家竞争,并在竞争中赢得发展余地,靠的是中国人民的爱国行动和自己的爱国精神。为了斗争,他们向外国资本家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他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受过现代经营管理的训练,开始注重用现代的管理方法经营企业。第四章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内容(1) 保证抗战物资需要的工业政策和物资统制政策这包括以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奖励合作,调剂粮食,并开垦荒地,疏通水利,以保证军需民食;组织沿海沿江工厂内迁;大力扩展国营工业,建设矿业、重工业与国防工业

15、;援助私营工业,引导它们为战时经济服务;支持国际友人艾黎和爱国人士开展工业合作,增加手工产品;统制物资,统制的范围包括军需民用主要必需品与出口商品。(2) 以保证军事需要为目标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战后财政收入减少,军事和经济开拓支出骤增,形成收支很不平衡。因此借内外债,增加税收和田赋征实,同时使货币发行服从平衡财政收支的需要。(3) 反封锁的交通开拓政策由于日军封锁中国的国际水陆通道,摧毁大后方与前线联系的交通线,开拓国际、国内交通线成为急务。国民政府对此动用了大量财政支出。2、 抗战时期国家资本的作用抗战时期,国家资本的作用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1) 开创内地工业基地,改变内地工业结构。国家

16、投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厂矿山,使原来工矿业薄弱的内地成为粗具规模的新工业基地。国家资本主要集中在冶炼、电力、电气采煤等重工业。这些工业部门不仅提供了私营工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改变了内地的工业结构。特别是国有重工业的发展,在整个后方工业中起支柱作用。(2) 从物资上支持抗日。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物力,在日寇实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资本集中,设厂规模比私营企业大,产量高,提供了私营企业无法生产的军需物资。(3) 稳定后方经济,保障人民生活。抗战开始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日军手中,此时占垄断地位的国家资本在后方国民经济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为组织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生产和供应人民生产、生活用

17、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第六章1、 香港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香港在英国统治时期,经历了由农渔生产到转口港经济,再到工业口制造地,再到国际商业金融中心三个阶段。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特点:(1) 与一般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农业、制造业到金融、贸易、运输等行业不同,香港首先发展转口贸易和与之相随的交通运输业,然后是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这是一种转口经济发展的特殊历程。(2) 香港的地域面积小,人口不多,本地资源缺乏,市场狭小,故多数工厂的生产是为香港以外的市场服务,进口原料,产品外销,工业发展是出口导向模式。因此对外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3) 英国资本占有

18、特殊地位。港英政府实质上是英资集团的总代表,所以在香港,英资集团享有某些特权。英资集团的董事身为香港官员,不仅可以左右当局决策,还可掌握机密资讯。英资集团最早进入香港,资金雄厚,技术进步,有广泛国际联系,保持着竞争优势,因此在香港经济中长期居于垄断地位。第七章1、 抗战敌后根据地的货币斗争。敌后抗日解放区各自发行的货币,被群众称为抗战币;由于法币贬值而由边区银行发行在边区范围内流通的货币,群众称之为边币。边币、抗战币从出世之日起,便面临着货币斗争的任务。日占区、国统区和解放区犬牙交错,它们各自发行货币这决定货币斗争不可防止。敌后各解放区斗争的主要对象是伪货币,陕甘宁边区斗争的主要对象是法币。一

19、、货币斗争的内容,主要包括阵地斗争、比价斗争和反假票斗争三个方面。(1) 阵地斗争:争夺货币流通阵地。一般来说,新解放区创建和扩大时,银行便同商业等部门配合,建立扩大自己发行的货币市场。(2) 比价斗争:稳定、提高本币币值的斗争。在日占区、国统区物价高涨,解放区境外贸易出口多于入口时,就主动地及时地压低伪币或法币币价。(3) 反假票斗争:解放区银行必须识别敌人伪照解放区货币造的假币,取缔和防止假币入境,以粉碎敌人用假币破坏解放区货币市场的阴谋。2、 货币斗争的方法,是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相结合。一方面坚持生产第一的原则,银行支持农业生产和物资局购存物资,靠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困难。另一方面实行紧缩

20、通货,提高边币币值的方针。第八章1、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五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1、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五种成分是:国营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 相互关系:(1)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掌握经济命脉。它的先进性及控制力,使之居于国民经济领导地位。(2) 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就其基本形态来说,还将是分散的和私有的。要鼓励个体劳动者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发展生产,劳动致富,并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 合作社是组织个体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好形式。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1、,它们是国营经济的得力助手。(4)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可无视的力量,要利用其积极性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必须对其实行有伸缩性的、恰如其分的限制政策,不能任其泛滥,但不能限制太死,不应该很快消灭它们。(5) 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合作形式,是从国家需要出发,吸引私人资本为国家服务,并把私人资本置于国家管理与监督之下的一种经济形式。(6) 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应、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及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五种经济成分,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 建国初期统一财经的主要内容(1) 第一,统一全国财政工作,重

22、点在统一财政收入。地方除规定留用部分外,均须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税则、税率征收公粮、税款,按期解缴中央。国营企业须按时纳税,并将利润及折旧基金的一部分,按其隶属关系如期分别交给中央或地方金库。以上收入,没有财政部的支拨命令不得动支。财政支出方面,统一全国编制与供应标准,各机关非经批准不得自行增添人员,编外及编余人员由全国编制委员会统一调剂使用。各项事业经费必须编制预算,经批准方能支拨。节约开支,区分轻重缓急,集中财力于军事上消灭残敌,经济上重点恢复。(2) 第二,统一全国的国营贸易工作。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委员会,集中清理库存物资。由中财委统一调拨库存物资,合理使用。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规定国营

23、贸易机构的业务范围,并统一负责物资的调配,不受地方政府干预。一切部队、机关不得擅自经营商业。(3) 第三,统一全国现金管理。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代理国库。外汇牌价及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一切军队、机关、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假设干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它们之间互相往来,使用转账支票进行结算。总论:上述三方面的统一,主要是制止财力、物力的分散和浪费,到达集中使用、促进财政和现金平衡的目的。3、 城市经济民主改革的主要经验民主改革的主要经验是:(1) 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中主要的是两种:一种是以行政,法律手段为主;另一种是以开展大规模群众斗争为主。用这两种方式

24、都完成了民主改革的任务。事实证明,在人民民主专政的体制下进行阶级斗争,可以不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有利于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可惜的是,这种新经验没有受到重视和推广。(2) 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的所有制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3) 提出了厂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创造了工人群众参加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第九章1、 新中国将资本主义所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有三点:第一,从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所有权关系和它们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资本主义分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两部分。在政权交替过程中,接管前者

25、,对后者实行利用、限制的政策,注意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以利于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并为逐步改造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创造物质条件。这从理论上解决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第二,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实现了对资本家阶级的和平赎买,使资本家所有制逐步转变为国家所有制。这创造了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和步骤。与苏联等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时,采取没收资本家的企业方法比较,中国的方法保护了生产力,减少了社会动乱。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注意把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对资本家开展前途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必须接受社会主义

26、改造。同时对他们给予安排和使用,使他们的生活有保障,使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为社会服务,使他们在工作、生产中发挥才干,并逐步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减少改造的阻力。2、 1953年市场经济体制向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的四项措施(1) 第一,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推行标志着以计划经济体制取代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实立,即以计划取代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2) 第二,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主要农副产品因此变成计划收购与分配,主要消费品和部分工业原料退出市场流通,个体农民和私营工商业同市场的联系被切断。(3) 批判“四大自由”,禁止买卖土地和自由雇工,由于禁止土

27、地买卖,农村的土地退出了流通领域。由于农村禁止自由雇工,公家统一安排城市就业制度的推行,以及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的简历,劳动力市场开始消失(4) 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它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到年,私营工厂和商店,个体农户和手工业户都被消灭,市场主体消亡。第十一章1、 二元户籍的制度性障碍表现在哪里?(1) 这种二元户籍制度,使城乡分割成两大块,劳动力、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不能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这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户籍制度使经济僵化,对经济发展很不利。在城市里,以户籍制度为中心,附着了住宅制度、粮食供应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应制度、生产资料供应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

28、保护制度、婚姻生育制度等十几项制度。城市居民可以享受较高的生活福利和行政性硬性划给的就业时机。农民则没有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从而演化为两种不同身份制度,形成两个不平等的社会集团。这就是通过限制人口流动,以牺牲农民利益来使农村服务于城市,城乡差距因此扩大。(2) 户籍制度取消了农民迁徙的自由。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使农民丧失了支配自身劳动力的自由,在农民争取自由的历史中,这是一次制度性的倒退。这种户籍制度不仅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限制了城市之间的流动,使人口长期处于凝固状态,抑制了社会有机的活力。3这一制度的实行,控制了城市人口的膨胀,具有保护城市的功能,但同时也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

29、的过程,使中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造成了城市化进程的迟滞。由于限制城乡人口流动,1949至1978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1个亿,农村人口增加了3个亿。全国80%的人口分散在广阔农村,成为排斥在工业化进程之外的相对贫穷人口。4最后,国家把一些认为政治上不可靠的人从城市赶到农村以维护城市的安全,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将城镇居民和知识青年迁徙到农村以解决城市就业不足的问题,向农村、向土地转移人口压力,使本来就人地关系紧张的农村更加窘迫,这造成农业生产率低下和农村人口贫穷化。5所有这些,都有违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平等的原则,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制度性障碍。第十三章1、1979年的“新

30、八字方针”1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这次会议指出实施这一方针是全党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战役。2调整,就是通过理顺经济发展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积累、消费之间等一系列重大比例关系,使经济结构趋向合理,整个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改革,就是改造和变革经济管理体制,以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整顿,就是整顿企业的领导班子、管理纪律、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就是通过调整、改革和整顿,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3提出“新八字方针”的目的,是要消除国民经济所面临的比

31、例失调的困难局面,是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进而为今后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调整是到达这一目的的关键,因此,调整是“新八字方针”的中心环节,改革、整顿、提高则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进行并直接为它服务。4“新八字方针”是在对建国以后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以及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认真的分析之后确立的,它的提出,标着着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开始发生转折。2、 陈云的“鸟笼子理论”陈云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关系的观点被称为“鸟笼子理论”。其中心意思是:市场可以放开,但不能超越计划。即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

32、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调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由国家计划出一定范围,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这一部分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次要的,但有时必需的,有益的。具体来说,如果把搞活经济比作鸟,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鸟捏在手里会死,因此要让它飞;但没有笼子鸟就飞跑了,所以搞活经济,市场调节是必需的,但也需要控制在国家计划的范围内。第十四章1、1986-1987年新旧体制摩擦产生了哪些经济混乱?1986年和1987年,国家用“软着陆”的方式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生活中仍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1) 社会总需求仍然超过总供应,国民经济面

33、临通货膨胀压力。19861987年,国家预算内投资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预算外资金难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贷大幅度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在投资扩张的同时,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集团购买力连年猛增,消费基金膨胀的势头继续发展。物价连续上涨,1986年以后几乎是逐月增大,1987年除9、10月外,也是逐月增大。其中,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幅度更是高于零售物价总指数。2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逐年增长,但农产品供应紧张,导致农副产品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并成为影响物价总指数上升幅度的重要因素。农业再度成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问题。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滞后于整

34、个国民经济以及加工工业的状况继续发展。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原材料工业这两年增长速度不低,但因加工工业增长更快,仍不能满足需求。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仍是国民经济的瓶颈部门。3经济秩序较为混乱。由于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阶段,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仍保持着对一部分重要经济活动的行政管理权力,经济管理体制仍处于过渡阶段,市场调节与行政调解结合部界限模糊。价值行政权力缺乏监督,行政管理缺乏透明度,使得“寻租”活动迅速蔓延开来。地方、部门、企业在改革中获得较多的自主权,具有强烈的追求自身利益的冲动,但是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对各利益主体发生的从局部利

35、益出发损害全局利益的行为缺乏有力的制约。特别是价格双轨制在通货膨胀下产生的巨大价差,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2、 什么是沿海经济发展战略?1实行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是把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开放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决策。2随着农村改革和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要特点是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对于手工业的发展来说,可谓异军突起。这对于农业劳动力的专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的一支新生力军。乡镇企业的发展面对着城市同类产业在市场、资源等多方面的竞争,迫使其不断提高有机构成。这样,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增加了,大量农业资金外流,不利农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矛盾,理论界有人提出国际大循环理论,即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方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换取外汇,以获取城市工业结构高级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鉴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其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劳动费用低的地区转移;以及中国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交通比较方便,基础设施比较好,劳动力素质比较高,科技开发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及沿海一亿多到两亿人口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沿海发展战略基本内容包括:利用人力资源丰富、费用低廉、劳动力素质比较高的优势,在沿海地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