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_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_第2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_第3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_第4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注】 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B. 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C. 前四句分用“浑 ”“ 总 ”“ 长 ”“ 恨 ”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

2、微妙感受。D. 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 ) C( 2)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解析】【分析】(1) C项,浑''总” 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错,浑“总”以浪漫的笔 调描写了画面的美景,将方丈、天台两座仙山与苍茫的大海、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绘,增强了画面的苍茫之感和神秘之气。这两个字不是写观画的

3、感受,而是描绘画面的。故选C。( 2)颈联是“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范蠡 ”春秋时越国大臣;“王乔 ”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此二句用典,意思是“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飞升”。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故答案为:C;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4、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

5、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璨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 ) 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1) 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 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2) 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前两句,描写了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 ”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

6、对羁旅漂泊的厌倦。 孤独寂寞。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解析】【分析】(1 )起首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 ”字,带有“追琢 ”的痕迹。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3)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

7、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 ”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 ”,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 ”,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 ”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词的下阙抒发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故答案为: 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 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

8、丽的画面。 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前两句,描写了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 ”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 孤独寂寞。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以从画面意象的构成、色彩特点等方面思考。景物描写的特点一般从顺序、着眼点、手法等几方面着眼,顺序有高低、远近等,着眼点有绘形、绘声、绘色等,手法主要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等。( 2)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情感题要注意标题、注释和文中的关键词语。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

9、情感。 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再示儿 袁枚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注释】 此诗作于诗人81 岁时。 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

10、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 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 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C. 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D. 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答案】( 1 ) B(2) 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

11、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 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解析】【分析】(1) B 项,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曲解文意,“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让他们要记住,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 ”也便淹没了性情。第六句中,袁枚在强调诗里要有自我,正是因为都是自己的东西,而每个人的性情是不同的,因而所创的作品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让他们要记住,读

12、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 ”,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 ”也便淹没了性情。袁枚强调的诗的“新 ”也就是强调诗里要有自我,写出自己真性情的诗便是新诗。这一切都在表明袁枚鼓励人们从传统精神的桎梏里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去努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故答案为:B; 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 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

13、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这是针对全篇

14、设题,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船户高翥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 会沙头。老翁晓起占 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 付浮悠。【注释】 知识:相识的人。 占:预测。 生理:生计。(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B. 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C. 诗中写到

15、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与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相比,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 1 ) D( 2)示例: 柳宗元的渔翁,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 “渔翁 ”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高翥的船户,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细致的观察、轻快的笔调,表现船家朴实、宁静的水

16、上生活,是一幅真实感极强的剪影,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解析】【分析】(1) D 项, “老翁的自嘲”和 “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错误,依据尾联,作者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自嘲和感慨,并非老翁的自嘲,也不是表现船家生活的艰辛,而是表达诗人对船家自在浮游生活的羡慕。“笑 ”和 “爱 ”字是理解诗意的关键。D 项曲解诗意。故选D。( 2)渔翁写一个“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的渔翁独来独往,自食其力而又洒脱飘逸的形象,寄托着作者自己于“山水绿 ”“ 岩上无心云相逐”的美丽幽静环境中过自然自由的生活的志向,是浪漫主义的风格。船户这些作者看到的“三世儿孙居

17、”“ 尽将家具载轻舟”“ 老翁晓起占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的船户生活,简朴却其乐融融,来往自由,赞美了一种宁静朴实、洒脱自然的生,是写实主义的风格。故答案为:D;示例: 柳宗元的渔翁,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渔翁 ”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高翥的船户,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细致的观察、轻快的笔调,表现船家朴实、宁静的水上生活,是一幅真实感极强的剪影,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18、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诗歌创作风格的能力。“风格 ”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它受作家主观因素及作品的题材、体裁、艺术手段、语言表达方式及创作的时代、民族、地域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在一系列作品中作为一个基本特征得以体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种基本风格,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浪漫主义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

19、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指对自然或现实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本题中两首诗歌即分别涉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诗歌分析这两种风格的体现即可。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 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 黄公 ”如 “惶恐 ”,因被称作惶恐滩。 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石鳞:

20、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七千里 ”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 ”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 ”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B. 把 “黄公滩 ”叫做 “惶恐滩 ”,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C.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D.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

21、当 ”, “知津 ”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 1 ) C( 2 ) 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 “十八滩头”“ 二毛人 ”和 “一叶身 ”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 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 ”可见思乡情切。 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 ”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 ”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 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

22、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解析】【分析】(1) C 项说 “由雄放转为凄苦”表述错误。首联“七千里 ”、 “二毛人 ”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可读出思乡之情;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的洒脱。应是由凄苦转为洒脱旷达。故选C。(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 “十八滩头”、 “二毛人 ”和 “一叶身 ”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

23、思成梦,“劳远梦 ”可见思乡情切;“惶恐 ”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仕途险恶的忧虑, “泣孤臣 ”表达对国事的忧愤,忠心朝廷,无故遭贬。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更是豁达的表示。故答案为:C; 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 “十八滩头”“ 二毛人 ”和 “一叶身 ”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 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 ”可见思乡情切。 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 ”一语双

24、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 ”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 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5、。(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注 :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B. 领联中 “红 ”、 “白 ”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 ”、 “迎风 ”烘托了晨

26、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C. 尾联中的“寒 ”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答案】( 1 ) D( 2 )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背手抽 ”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 ”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左牵黄 ”四句写出

27、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解析】【分析】(1 ) D 项, “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 “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 ”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 ”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 ”而 “抽 ”,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28、。“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 ”,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 ”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十分健美。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太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

29、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 ”劲和豪兴来。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故答案为:D; 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背手抽 ”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 ”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左牵黄 ”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

30、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点评】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古诗词中,鉴赏形象是很常见的题型。一般有: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1.从诗歌整体感知,确定人物身份。一般情况下,通过阅读诗歌,就能知道诗歌人物形象是诗人自身形象,还是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2.关注注释,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注释来理解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1、3. 抓住诗歌关键词,分析诗人特征。通过分析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代表的动词,语言,神态等就是要抓的关键,还有要分析清楚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这些都是主要的理解内容。4.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写 (诗歌描写人物的词(翻译内容),抒发了之情。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纱(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 )这首词上片中“逐 ”字的意思是;一个字,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 1 )追逐;“出 ”( 2

32、) 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一幅欢乐的湖上宴乐图,抒发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欢乐之情。 末句直抒胸臆,人生万事,何处似樽前,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解析】【分析】(1)这首词上片中“逐 ”字的意思是追逐,描写出游人追逐画船的情景,表现出喧闹的场面。“出 ”字描写出秋千时隐时现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2) “白发戴花君莫笑”, “白发 ”,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

33、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人生何处似尊前”,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故答案为:追逐 出” 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一幅欢乐的湖上宴乐图,抒发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欢乐之情。末句直抒胸臆,人生万事,何处似樽

34、前,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8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 金字经?胡琴张可久雨漱窗前竹

35、,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 )两首作品结尾抒情方式不同。“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赏析两首作品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的异同。【答案】( 1 )以景结情;议论抒情(2)同:运用比喻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第一首,琴声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第二首,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异: 第一首,起首两句运用对仗。 第一首,从视觉角度描写音乐。“雨 ”“ 窗前竹 ”“ 泉流 ”“ 塞云 ”“

36、暮天 ”,将优美的琴声化为形象的视觉画面。第二首,从触觉角度描写音乐。以“寒 ”表现琴音逐渐转为清幽、凄清,引导读者似乎也与作者一同领悟听琴的妙趣。 第一首,不以单一曲子,而以相连乐声表现演奏者的技艺。胡琴二弦上的乐声相联,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从胡琴的两根弦上娓娓流出了优美的琴声,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技艺的娴熟与柔和。【解析】【分析】(1) “昭君怨,塞云黄暮天”写了昭君出塞的一幕的景象 塞云黄尘,天色昏暮,所以用了以景结情的抒情方式。“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意为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表达 “我 ”的看法,所以是议论抒情。(2)相同点,从手法上看

37、,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手法,第一首“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琴声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第二首,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两者都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形象生动。不同点,从手法上,第一首,起首两句运用对仗;从描写角度,第一首从视觉角度描写音乐,如“雨 ”“ 窗前竹 ”“ 泉流 ”“ 塞云 ”“ 暮天 ”。第二首,从描写角度看,从触觉角度描写音乐。以“风寒 ”表现。分析了手法,还应分析其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情感。第一首以相连乐声表现演奏者的技艺,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从胡琴的两根弦上

38、娓娓流出了优美的琴声,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技艺的娴熟与柔和。故答案为:以景结情;议论抒情 同:运用比喻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第一首,琴声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第二首,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异: 第一首,起首两句运用对仗。 第一首,从视觉角度描写音乐。“雨 ”“ 窗前竹 ”“ 泉流 ”“ 塞云 ”“ 暮天 ”,将优美的琴声化为形象的视觉画面。第二首,从触觉角度描写音乐。以“寒 ”表现琴音逐渐转为清幽、凄清,引导读者似乎也与作者一同领悟听琴的妙趣。 第一首,不以单一曲子,而以相连乐声表现演奏者的技艺。胡琴二弦上的乐声相联,

39、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从胡琴的两根弦上娓娓流出了【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再结合诗句确定答案进行作答。译文: 张可久: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胡琴的双弦交替拨动仿佛有一丝清风从弦下送出。 演奏一曲又一曲,贯联得那样圆熟。乐声先是清空高妙,一变而为凄切的怨诉。令人想起昭君出塞的一幕:塞云黄尘,天色昏暮(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再结合诗句确定答案进行作答。刘长卿: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非常

40、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黄藤山下闻猿韦庄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注释】 巴蜀三峡间有谚语“猿鸣三声泪沾裳”。( 1 ) 简要赏析颔联“便能 ”“ 何必 ”两词的表达效果。(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 ”,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加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 2)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解析】【

41、分析】(1)本题中,“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的意思是: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便能,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其中,“便能 ”与上联中“吊旅情 ”相呼应,写出了袁鸣引起的情思。“何必 ”一词突出了这种哀愁之情的深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本题中,前两联“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写诗人羁旅在外,哀伤、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 ”一句,突出了诗人对年少轻狂的悔恨以及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全诗沉浸着诗人悲伤的情怀。故答案为: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

42、肠,加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点评】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春寄怀李建勋(唐)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

43、”,可入药。(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B. 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C. 颔联中的“闲 ”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D.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 ) B( 2) 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首联直接表现了自己客居他乡,在外漂泊,思念家

44、乡却又不能回家的愁苦之情。 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伤感之情。“老觉光阴速”看出诗人对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 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闲悲世路多”悲叹世路艰难,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颈联写春风和畅,杨柳依依,雪融化后看到了露出的庭莎,表现出诗人面对萌发的春意的欣喜; 想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尾联诗人想要大醉一场,要狂眠、放歌,直接表现 出一醉解愁的豪放。【解析】【分析】(1) B 项, “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是通过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戴着茱萸的画面来间接

45、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故选B。( 2)从诗歌标题来看,“早春寄怀”交代了时令 早春,同时也点明诗人是在早春“寄怀 ”;从首联来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前一句点明诗人身处他乡,有心归家却“未得 ”,后一句“又 ”点明诗人身在异乡不止一次,正逢早春时节,内心涌起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颔联来看,“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以 “光阴速 ”点明时光流逝之快,“悲 ”流露出时光飞逝、美好的光阴已经不在的伤感,而“闲 ”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从颈联来看,“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风 ”是春风,是暖风,“雪 ”也已尽,露出了庭院里

46、的草,早春萌动的春意让诗人内心涌起喜悦之情;尾联“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欲 ”意思是 “想要 ”,诗人在这春光之中,在这离家在外的情境之中,想要“醉 ”,想要 “狂眠 ”,想要 “放歌 ”,流露出豪放之情。故答案为:B; 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首联直接表现了自己客居他乡,在外漂泊,思念家乡却又不能回家的愁苦之情。 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伤感之情。“老觉光阴速”看出诗人对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 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闲悲世路多”悲叹世路艰难,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颈联写春风和畅,杨柳依依,雪融化后看到了露出的庭莎,表现出诗人面对萌发

47、的春意的欣喜; 想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尾联诗人想要大醉一场,要狂眠、放歌,直接表现出一醉解愁的豪放。【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

48、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 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 有所思。【注释】 秋兴八首是公元766 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平居:这里指家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闻道 ”一词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似弈棋 ”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B. 颔联中 “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

49、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C.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D.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 1 ) B(2) 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 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解析】【分析】(1) B 项, “颔联中 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 ”错误, “衣冠 ”应是借代,用衣饰

50、代指文武官员。故选B。( 2)根据注释“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 因宦官程元振专权”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因宦官专权而有家难回,壮志难酬,引发家园之思;如诗歌首联“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前一句以“长安似弈棋”的比喻,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再结合注释 “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可以看出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故答案为:B; 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 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虽有报国

51、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 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海棠春 ?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

52、对花无语。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 飞景还如许!【注释】 吴潜( 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 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 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B. “一饷 ”“ 尽 ”写

53、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C. 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D.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 ”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2)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答案】( 1 ) D( 2 ) 虽然年老衰疲。但对美好事物仍充满热爱之情。诗人皓首对红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之情。 烈士暮年。心系国事。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因捷报而振奋,壮心不已。【解析】【分析】(1) D 选项 “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错误, “濯锦 ”代指遭受战火的

54、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故选D。( 2 ) “ 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 ”,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 ”、 “尽 ”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 ”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 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 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