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教学_第1页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教学_第2页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教学_第3页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教学_第4页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教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 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教第 14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教材分析本的地位:本主要讲述的是东汉的兴衰,这是根据义务教育历史程标准(2016年版) 的程 内容而新增设的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稿程标准(实验稿)及实验教材中,提到的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只是重点阐述了秦、西汉,对东汉社会只是一笔带过。新增内容更好地体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完整性。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东汉时期,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加上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最终引发了黄巾大起义,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2、。东汉在中国古代史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同时又是一个化发展时期,这与刘秀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造纸术的改进、伤寒杂病论、麻沸散都出现于东汉。学习完本,将有助于后面科技化内容的学习。学情分析本节的授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刚进入中学, 开始系统学习历史知识, 思维以感性认识为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历史事、历史现象的本质,使其认知水平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过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了解“光武中兴 ”;认识外戚、宦官轮流专权,使东汉后期社会长期动荡混乱。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

3、能力,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历史时间轴,初步了解东汉兴衰。收集讲述刘秀的故事,结合史料分析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对比西汉 “景之治 ”与 “ 光武中兴”,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总结治世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启示。看漫画配字,培养观察图片、阅读献、获取历史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分析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东汉后期社会的严重动荡,概括东汉豪强地主的特征,归纳导致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对比 “秦朝统一后形势图”“ 西汉疆域图”,理解秦汉时期的特征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专

4、制体制下王朝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 。通过对东汉社会动荡的原因进行归纳,认识专制王朝衰亡的因素,即统治阶层内部权力斗争、统治者与人民矛盾激化等。从本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人才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东汉的社会动荡。教学难点 :豪 强地主势力膨胀及其对东汉政局的影响。教学、学法分析教法:鉴于对历史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本节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这一问题,采用的教法:问题探究法:本名词术语较多,教师应注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分析讲解的

5、同时要置疑导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比较归纳法:进行知识前后的联系比较。指导学生将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并发掘其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化基础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学法:自主学习。通读全,查找大事年表,填写相应年代的历史事,完成历史时间轴,初步了解东汉兴衰;收集、讲述刘秀的故事;查找资料,理解本中的相关知识概念。论从史出。观察图片、表格、漫画和阅读献,从不同形式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东汉的社会动荡,归纳东汉豪强地主的特征,培养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升华、合作探究。对比西汉“景之治 ”与东汉 “光武中兴 ”,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总结治世局

6、面对国家发展的启示。认识到秦汉是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时期,同时开展合作探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以上学法方式,能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还有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教学手段:为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一)导入新出示图片:第一组:蔡伦、张仲景、华佗。教师总结:这些科技成就都出自东汉。第二组:中国旅游业的标志 铜奔马、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中国曲艺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说唱俑, 这些雕塑艺术精品也都出自东汉。东汉是怎样建立的?使汉朝统治延续了近200 年, 如何逐渐走向衰落

7、的?看图说出这些历史人物的贡献。知识前后的联系。了解东汉概况,激起探究兴趣。(二)新过程第一步:检查学生前自主学习1 出示历史时间轴2 教师组织完成前资料收集的展示教师总结过渡:历史现象背后总隐藏着许多秘密或规律,等待我们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看到历史的本质。让我们共同探秘东汉兴衰。第二步:合作探究一、光武中兴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 “定鼎帝王 ”(即开国皇帝)两项头衔的帝王。 黄留珠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 ”。1 东汉初期社会教师提问: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局面?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出示史料)史料:

8、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 “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译: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教师提问: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力重新兴盛?2 光武中兴的措施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教师总结:亲自参加过推翻王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身体验到农民的巨大力量的刘秀,采取宽松政策,治理天下。教师补充:在洛阳建立皇家图书馆,扩大太学规模,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造纸术的发明、 伤寒杂病论、麻沸散都出现

9、于东汉!这是与刘秀重视人才和化教育奠定的基础分不开的。3 光武中兴的表现材料: 后汉书 • 刑法志记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 “兵革之祸 ”,而有 “乐生之念 ”。 “五谷登衍 ”“ 蚕麦善收 ”“ 吏称其官,”,出现了 “天下安平 ”的景象。合作探究一:对比“光武中兴 ”和 “景之治 ”,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教师总结升华:“治世 ”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启示: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等等。过渡:一往无前的铜奔马、设备先进的陶船、表情幽默的说唱俑,这些都用无声的语言见证了东汉的兴盛。前自主看书,查找大事年表,填写相应年代历

10、史事。堂小组展示:完成历史时间轴情况。明确东汉建立概况,利用前收集资料、讲述刘秀的故事。解释概念:外戚、宦官。阅读史料,认识东汉初年,熊熊烽火逐渐熄灭,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看教材,概括:一是加强中央集权,防范战乱;二是释放奴婢和禁止 虐杀奴婢;三是减轻田租。这些措施的实行,增加了大量劳动力,缓 解了社会矛盾,发展了生产。阅读史料,理解光武中兴: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是社会安定。小组合作,得出结论: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培养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对

11、东汉的兴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补充史料,便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培养归纳、概况能力。补充教育措施,便于理解东汉化的昌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以史为鉴,升华认识。二、东汉后期的动荡1 外戚、宦官专权材料一: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情况表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即位年龄10 岁 1 岁 13 岁 11 岁 2 岁皇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8 岁 1 岁 12 岁 17 岁 9 岁材料二:漫画教师提问:结合表格、漫画、 本事例, 分析外戚、宦官为什么会专权?产生了哪些危害?过渡:整个东汉还有一支强劲势力 豪强地主。2 豪强地主割据史料: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 (肥沃) 田满野,

12、奴婢千群,徒附 (依附的农民)万计。 (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教师提问:结合图片东汉时期陶城堡模型、史料、本内容分析豪强地主特点:教师深化,联系前知过渡:豪强地主打破了秦朝设置的郡县制下地方长官势力弱小的局面,形成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使东汉政权潜伏着分裂割据的隐患,也导致了东汉的衰落。3 黄巾起义打击教师提问:在他们的统治下,广大人民群众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发出怎样的心声?教师总结: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形成了军阀割据。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合作探究二:导致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教师总结:东

13、汉陷入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三国鼎立。看漫画,结合人物身份并配以字解说,理解外戚、宦官专权现象。认识:外戚、宦官专权出现的原因看教材找出危害:这些人借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为所欲为,争权夺利,生活奢侈,使社会长期动荡,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前阅读补充资料:初步理解豪强、坞堡庄园地主。学生活动完成,得出: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建立坞堡庄园,拥有大量奴婢、依附农民。军事上,拥有私人武装。政治上,享有政治特权。阅读教材第73 页的史料,说出:饥寒而死,蔑视权贵。后果:政治异常黑暗,终于导致爆发黄巾起义。小组讨论、归纳展示: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二是外戚、宦官等多

14、支政治力量相互倾轧,激烈争斗,政治更趋腐朽黑暗。三是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表格、 漫画便于直观理解外戚与宦官专权的现象和原因,同时能把深奥的名词术语化难为易。培养归纳、概况能力,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概况能力。对东汉的衰落形成整体认识。(三)延伸拓展( 1)请你为刘秀写一篇墓志铭。(2)收集资料,分析东汉末年社会状况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关系。选做其一。全面认识刘秀。为三国鼎立的学习铺垫背景。深化历史人物评价方法。学会知识的前后联系,分析历史事。(四)堂小结秦: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汉: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东汉:政局较为混乱,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东汉和当时的罗马帝国相互辉映,影

15、响了整个世界!汉族 、 汉字、 汉人,这个令我们骄傲的“汉 ”字,绝不仅仅是刘邦建立的西汉,有一半是刘秀建立的东汉!对比 “秦朝统一后形势图 ”“ 西汉疆域图”,了解东汉地位、秦汉阶段特征。加深整体认知。【学习目标】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了解 “光武中兴”;认识外戚、宦官轮流专权,使东汉后期社会长期动荡混乱。【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东汉的社会动荡。【学习难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及其对东汉政局的影响。【前准备】一、自主学习通读全,查找大事年表,填出相应年代的历史事,完成历史时间轴。9年 23年 2年 144年 19年 184年 200年 208年 220年二、收集刘秀的故事100

16、 字以内。要求:生动、读熟。三、查找并理解概念 外戚: 宦官: 累世公卿:豪强地主:【堂活动及探究】探究一:1 对比 “光武中兴”和 “景之治 ”,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2 总结治世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启示。探究二:导致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1 建都于洛阳的朝代有( )西周 东周 秦 西汉 东汉A B D2 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B 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出现光武中兴D 地方割据势力产生【后延伸】选做其一。1 请你为刘秀写一篇墓志铭。2 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罗贯中: 三国演义收集资料,分析东汉末年社会状况与三国

17、鼎立局面的形成关系。四、资料补充资料 1:豪强地主战国以,地主阶级除去经营土地(兼并 )以外,要想加速上升,只能采取做官致富、经商放债或是暴力掠夺的方式。由此而发家致富的人统称为豪强。一郡甚至一乡、一里都有大小豪强。地方豪强势力膨胀,有碍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秦、西汉两朝都曾经迁徙天下富豪到京城,削弱他们对地方的控制。豪强地主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经营土地为主,在朝廷有官爵,称为 “上层豪强 ”;一类以经营工商业为主,兼营土地,被称为“下层豪强 ”。秦、汉都不允许下层豪强做官,在社会上也不被人尊重(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重农抑商)。汉武帝以后,豪强势力一直增长。西汉末年,朝廷对他们完全丧失了控制能力。王莽代汉后,想用改制的办法削弱部分豪强(主要是下层豪强)的财富,结果失败。刘秀称帝,主要依靠豪强地主的支持。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的势力增长起。光武帝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和农民战争对豪强的打击,部分地恢复了对豪强地主的管束。 到东汉后期,封建王朝的权力完全被豪强地主集团的代表所操纵。资料2:坞堡庄园坞堡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汉代豪强聚族而居,故此类建筑之外观颇似城堡。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墙,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大型的坞堡相当于村落,较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