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制初中语文古诗词分册赏析试题河南 朱晋芳第一册第五单元(一)默写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的作者陶渊明,是 (朝代),他因不愿“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写的就是他的农家生活情景。2赏析这首诗,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辞官退隐后的生活并不是轻松的,从“草盛豆苗稀”中也可看出农家生活的辛劳。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顺着前两句而来,句中多用动词,以此表达出诗人
2、悠闲自得隐居生活。C、“道狭”、“夕露”两句平实地记录下路上的情况,再次点明农村生活的辛苦。D、最后二句写出世上没有轻松的耕种,要过农家生活并不容易,但如果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这些辛苦都变得微不足道。这两句正是陶渊明的人生告白。(二)默写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任选一问回答。)答:
3、60;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答:
4、; (三)默写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盎然。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2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项是
5、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钱塘湖即西湖,它描绘了西湖初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喜爱。B、三、四两句抓住“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句,作者看到的是繁华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而小草却浅浅的,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尾联中“最爱”两字点出白沙堤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愿离去。3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6、 (四)默写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的作者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改
7、革家 所写。我们还学过他的 诗。2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题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描写一下湖阴先生家里墙壁上的风景画。B、前两句从小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住处景物,在描写茅檐无苔,花木成畦这些外在景物的同时,也摹写出主人的内在性情。这是一位心境安闲、雅好整洁的人物。C、后两句从大处落笔,转写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
8、“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正是表现出主人的高洁。D、后两句还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说“将绿绕”、说“送青来”,化实为虚,诗意盎然,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五)默写游山西村(陆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表现出作者游兴十足,游意无尽。B、首联渲染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气象,表达了农家热情待客的深情厚意。C、颔联生动地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为境界,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D、颈联和尾联逼真地描写出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和作者乘月出游,拄杖叩门的山野风光及农村的人情美。 第
9、一册第六单元(六)默写观沧海(曹操),回答问题。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 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10、160;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默写,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答:
11、60; (七)默写次北固山下(王湾),按要求回答问题。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答:
12、 (八)默写望岳(杜甫),按要求回答问题。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13、0;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答:
14、160; 3请从“钟”字人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答:
15、 (九)默写如梦令(李清照),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乐和情趣。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饱览初秋溪边美景而陶醉之意。C、“不知归路”,“误人藕花深处”既写醉意之深,又写出了一种懊悔的心情。D、“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E、最后一句最有情趣。人惊鸥鹭,鸥鹭惊人,相互映衬,印象难忘。F、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十)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赏析有错误的
16、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第二册第五单元(十一)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完成下列各题。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
1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领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
18、60; 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
19、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十二)默写黄鹤楼,回答问题。1诗中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20、160; 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芒草萋萋鹦鹉洲”。答: (十三)默写泊秦淮 (杜牧)这首诗,回答问题。
21、1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 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 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答:
22、60; (十四)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回答问题。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23、;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4、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 &
25、#160; (十五)默写夜雨寄北(李商隐),回答问题。1诗中巧用反复的手法,构成绵绵曲折、回环往复的意境,用了两个“ ”和两个“ ”,把诗人思念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的想像之景,诗人这样写的作用
26、是什么?答: 第二册第六单元 (十六)默写龟虽寿(曹操),回答问题。 1这是一首
27、60; ,其中的 都是后人常常用来励志之语。2 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实际上表现出诗人要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虚度一生。B、“老骥”、“烈士”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决心。C、“盈缩”、“养怡”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人的寿命有限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
28、反映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D、诗的末两句每章都有,也和全诗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从中看出诗人赋诗的兴致。(十七)默写石壕吏(杜甫)一诗,完成下列各题。1这是一首 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 (填一历史名词) 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有吏夜捉人”一句暗示
29、将有一场灾难降临,全篇围绕“捉人”二字展开。B、老妇自叙家事,意在使差役同情,从中也可看出当时兵役之苛刻、战争之惨烈。这些话语当是诗人由隔壁听来。C、诗的末尾两句写了故事的结局,天亮时这家人中只有老翁出来送别了诗人,而其他人还在梦中。D、这首诗是杜甫“三吏”中的一首,“三吏”和“三别”是他的诗中对民间疾苦抒写最为深刻的。(十八)默写相见欢(李煜),回答问题。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30、0;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答: (十九)默
31、写观书有感(朱熹),回答问题。1这首诗巧妙运用比喻,用“半亩方塘”比喻 “鉴”写出了方塘的 的特点。“天光云影”比喻 。2赏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答: &
32、#160; (二十)默写清平乐(辛弃疾),回答问题。 品析“溪头卧剥莲蓬”中对“卧”字使用的妙处。答:
33、60; 2词中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从中又透露出词人怎样的心境?答:
34、0; 3品味“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赖”一词的妙处。答:
35、160; 第三册第五单元(二十一)默写使至塞上(王维),回答问题。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 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36、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答:
37、0; (二十二)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说出对它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诗人撷取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做到了情景交融。B、次句直叙其事,“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贬谪之远、道路之艰难,也体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C、后两句是抒情。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38、。D、后两句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诗人向苏轼学习借鉴的结果。(二十三)默写春望(杜甫)一诗,回答问题。1填空:诗的前四句都统在“ ”中。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 ,再到 ,视象由整体到部分,由浑沌到清晰。后四句由前面的景,写到 ,又描绘出 ,
39、抒发了诗人 感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怀。2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的写法,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写出来,并作点赏析。答: &
40、#160;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 &
41、#160; 4“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答:
42、 (二十四)默写登飞来峰(王安石),回答问题。1.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中 “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掘地深逾寻丈。 2.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
43、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或格言、成语)。答: (二十五)默写论诗(赵
44、翼),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诗的前两句诗说李白、杜牧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但到了今天也觉得不新鲜了。B、后两句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是只有几百年而已。C、全诗是说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也即是我们常说的“诗贵创新”的主张。D、这首诗把抽象的诗歌理论用诗的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特别是“江山”句到了现在已有了更为普遍的哲理意义。第三册第六单元(二十六)默写渡荆门送别(李白),回答问题。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答:
45、160;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二
46、十七)阅读下面的秋词(刘禹锡)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然后回答问题。秋 词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
47、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同是写“秋”两首诗歌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答:
48、;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答:
49、 3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二十八)默写赤壁(杜牧),回答问题。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诗人
50、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
51、#160; (二十九)默写过零丁洋(文天祥),回答问题。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答:
52、160;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3.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53、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答: (三十)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古往今来,
54、诗人们都喜欢借大自然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当年苏轼被贬黄州,处境艰难,但他在大自然中获得启迪写下一首首千古名篇。浣溪沙就是其中的一首。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写出这首浣溪沙词的下阕。浣溪沙苏轼游薪水清采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1 ? !
55、0; 。2这首词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怀?答: 第四册第五单元(三十一)默
56、写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的心境。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57、0; (三十二)默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回答问题。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58、0;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答:
59、0; (三十三)默写别云间(夏完淳),对它赏析错误的有一项是( )A、首联是诗人对三年囚徒生活的回顾与概括,还特别点明自己是戴着南方人常戴的帽子,以此表达抗金的心志。B、颔联深沉强烈的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的沉痛感情。C、颈联两句表现了诗人情感和心理上的矛盾已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又对故乡难以割舍。D、尾联是在矛盾的心理下猛然振起,表达了不停止战斗的决心。(三十
60、四)默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回答对它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三十五)默写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并回答对它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
61、片前两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也透露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愁闷终日,时间难捱。B、下片的第一句巧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用“东篱”指明了地点,同时暗示了“菊花”。C、“有暗香盈袖”句借折花赠人的习俗表达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绪。D、末三句描摹出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的情景,把一个在节日里离索寂寞感时怀人的词人之心境烘托至最高峰,其中“消魂”二字是全词的“词眼”。第四册第六单元(三十六)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回答问题。 1选出对下列两句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忽如一夜春风来
62、,千树万树梨花开。A、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B、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风吹拂,梨花盛开的美景。C、“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D、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写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限填2字)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含标点40字以内)答:
63、0; (三十七)默写雁门太守行(李贺),回答问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 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
64、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
65、 (三十八)默写无题(李商隐),回答问题。1首句两个 二字,抒写了 之情。2赏析“
6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答: (三十九)默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并与余光中的乡愁进行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67、乡愁(节选) 余光中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乡愁和天净沙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天净沙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乡愁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品读这两首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
68、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69、; 3放飞思绪,想象余光中的乡愁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 天净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
70、”的倾诉: (四十)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并选出对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
71、这句勾画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的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作了土”。第五册第五单元(四十一)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回答问题。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写出一个例句。答:描写
72、160; 叙事:
73、0; 抒情: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答: &
74、#160;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答:
75、;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答:
76、 (四十二)默写南园(李贺),并选出对其赏析错误的一项( )A全诗前两句议论,后两句说理。议论气势夺人,说理委婉含蓄。B“何不带吴钩”句表现出诗人情绪的高亢激烈,却也暗示出现实中的诗人并无此举。C“请君暂上”几字既是客气之语,也暗示出书生们是做不了“万户侯”的
77、这个事实。D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抛弃个人的身世和恩怨而忧国忧民的豪情壮志。(四十三)默写梦江南(温庭筠),找出对其赏析错误的一项( )A、“梳洗罢”三字写出女子以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B、“独依望江楼”描绘出一幅思妇凭栏远眺图,“独”字意味深长,写出女子的空寂焦急。C、“过尽千帆皆不是”句是全词的一个过渡句,也是表现女子思想感情大转折句。D、“斜晖脉脉水悠悠”用拟人的手法把落日流水化作有情物,也成了女子心中的有情者。E、“肠断白濒洲”句中是说该女子在白濒洲自杀而死。(四十四)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按要求回答问题1.本诗作者是
78、; (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 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2.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全诗抒发了强烈的。4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
79、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答: (四十五)默写己亥杂诗(龚自珍),并选出对其赏析错误的一项(
80、0;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诗的前两句把离别的愁绪和回归天涯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C、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为国为民要尽自己最后的一份心力。D、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揭示了自然界的一个一般规律。第五册第六单元(四十六)默写饮酒(陶渊明),回答问题。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答:
81、0;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答:
82、60; (四十七)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回答问题。1括这首诗的主旨,不超过20字。答:
83、 2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洞庭湖: 、 作
84、用: 。(四十八)默写行路难(其一)(李白),回答问题。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答:
85、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答:
86、0;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答:
87、160;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答: &
88、#160; (四十九)赏析观刈麦(白居易),回答问题。1. 给下面的句子
89、划分朗读节奏: 田 家 少 闲 月,五 月 人 倍 忙。2.诗中最能表现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 。 3.结合悯农(锄禾日当午)和本诗,发表一下你的感想。(不多于200字) 答: &
90、#160; (五十)默写渔家傲(范仲淹),回答问题。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
91、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诗 句:
92、; 理解分析:
93、; 第六册第五单元(五十一)默写汉江临眺(王维),完成下面题目。1、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
94、热爱之情。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清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答:
95、; (五十二)默写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找出对其赏析错误的一项( )A、诗的开头两句以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恼忧愁,奠定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B、诗的五、六两句是诗人自负地以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较并称许李云和自己。C、“抽刀”、“断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用饮酒买醉的办法来消除忧愁的不可取。D、结尾两句写等到有一天要驾舟驶向远方,这暗示出诗人也有一种陶渊明式的脱离现实的隐逸思想。(五十三)默写浣溪沙(晏殊),回答问题。1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96、; 时的生活和心情。2词中“ ,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五十四)默写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回答问题。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答:
97、60;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98、 (五十五)默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回答问题。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诗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2对这首词理解赏析
99、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3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A、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
100、试手,补天裂。理由: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B、
101、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5谈谈自己对“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答:
102、; 6请写出两句描写“风”或“雪”的古典诗词名句。答:
103、60; 第六册第六单元诗经三首(六十)默写关雎并回答问题。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
104、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答:
105、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答:
106、;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六十一)默写蒹葭并回答问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
107、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答:
108、 (六十二)默写君子于役并回答问题。1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吗?答:
109、0; 2本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那么,诗中哪些诗句是写景,借此景抒情的又是哪些诗句?答:写景句
110、0; 抒情句
111、 3全诗两段文字、语言结构、内容几乎都是差不多的重复,你认为这样写好否?好(不好)在何处?答: 4诗中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你认为这对女主人公抒发情感起了怎样的作用?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证件外借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洗衣店装修简易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场家居用品柜台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责任协议书
- 2025年度供应链物流保密协议合同
- 文化产业借款融资居间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兼职市场营销人员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房产赠与资产重组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系统维护与数据安全合同
- 31863:2015企业履约能力达标全套管理制度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教案(无锡公开课)
- 轨道交通云平台业务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 打造金融级智能中台的数据底座
- 工程合同管理教材(共202页).ppt
- ANKYLOS机械并发症处理方法
- 道路桥梁实习日记12篇
- 第十章运动代偿
- 氩弧焊机保养记录表
- 明星97iii程序说明书
-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