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 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题 1.80 年代前期,邓小平说:“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改变材料所述问题,我国所采取的对策是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科技兴国,实施 "863" 计划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应的图片是 ( )A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针对( )提出来的。A经济体制改革B

2、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C对外开放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5.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 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 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 20 世纪最后 20 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 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实施 863 计划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针对提出来的。A 经济体制改革B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C 对外开放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80 年代前期,邓小平说:“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3、发展不 起来。”我国为实现 “发展起来”所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科技兴国,实施“ 863”计划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8.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实施“ 863”计划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

4、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10.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一国两制B土地承包C设立经济特区D民族区域自治11. 改革开放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A农村B沿海地区C内地D城市12. 80 年代前期,邓小平说:“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 不起来。”为改变材料所述问题,我国所采取的对策是A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 科技兴国,实施 "863" 计划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3.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 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5、;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 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地区是 A江苏、福建B安徽、四川C广东、福建D香港、澳门15.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7 / 7 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BDAC16.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始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C邓小平南方谈话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

6、7.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 年到 1987 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 120 种减少到 60 种,计划管理的商 品由 188 种减少到 23 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 70 种减少到 36 种。这主要反映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我国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政府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18.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 港;开放珠海,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 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属于 ( )A经济特区B经济开放城市

7、C经济开发区D特别行政区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A城镇B大中城市C农村D沿海地区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改革的重点是A政治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教育体制改革二、综合题21.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1)20 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年代初期的苏俄,一次是30 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 70 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简述第三次改革在农村展开的 主要形式。( 1 分)( 2)下面材料反映了三次改革的举措或影响,阅读后回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

8、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一 材料二 : 蓝鹰标志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材料一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1 分)材料二反映了 30年代美国改革 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分) 材料三: 1992 年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1 分)( 3)与时代潮流相随,在改革开放的30 年历程中,中国大胆创新,及时调整政策,走出了既与世界相联系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国外称之为“中国模式”,有人认 为,中国模式就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也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 +中国民族传统 +国家调控的市场 +现代化技术

9、和管理。”据此,你认为国外对“中国 模式”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1分)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发 30 年成就的认识或 体会。( 1 分)22. 列举对外开放的格局2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30 多年来,我国的城乡面貌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3 分)( 2)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又 是什么?( 2 分)( 3)简要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 分)24. 列举对外开放的格局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七九年,

10、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 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 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春天的故事歌词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这位老人是谁?( 2 分)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 1979 年那个“春 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 分)(共 4 分)( 2)“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在1980 年包括哪些经济特区 (4 分 )( 3)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2 分)( 4)请用一名话评价这位老人。( 2 分)26. “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 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

11、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 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请回答: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2 分)“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2分)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 (3 分)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2 分) 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2 分)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2 分)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分)说明理由。( 3 分)三、材料解析题27. 阅读下

12、列材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1 / 7请完成:(1) 你知道深圳属于哪个省份吗?(2) 深圳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8.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的 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市某城区的一组图片材料二: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材料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

13、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报告胡锦涛“十七大”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哪幅图片能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2) 根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态度?本世纪初,最能体现中国这一态度 的重大举措 ( 事件 )是什么?答案 一、选择题1、 A 2 、D3、 D 4、 B 5、 A 6 、B 7、 A 8、 A 9 、D 10、 C 11、 A12、A 13、 D 14 、 B 15 、 A 16 、 A 17 、 A 18 、 C 19、 C 20 、 B二、综合题21、(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2)斯大林模

14、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立场、角度、视域等不同。认识或体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持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科学决策、适时调整、大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道路;顺应时代潮 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等。2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23、( 1)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 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 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15、( 4 分)( 2 )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改革国有企业。( 2 分)(3)要联系实际,主要从经济方面来说,言之有理即可。(1 分)2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25、(1)邓小平;( 2 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分)(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分)(3)深圳( 2 分)(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或“邓小平开创了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 分) 26、( 1) “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 的历史时期)。 “老人”指的是邓小平。(2)“圈”指建立经济特区。 3 个(深圳、珠海 .汕头)(3)对外开放。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4) 不同意。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 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 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三、材料解析题27、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