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7新人教版_第1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7新人教版_第2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7新人教版_第3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7新人教版_第4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7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能力检测(十七)人口迁移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2. 深圳户籍人口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3大规模人口迁移()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13.解析:第1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结论。第2题,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

2、,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第3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也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答案:1.D2.A3.C下图为某地2007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5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45.解析:第4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为获取

3、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因此选择D。第5题,不同年龄段中,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由于婚姻使新生儿比重大,故甲和乙相关明显。答案:4.D5.A6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解析:读图可知北京人口比重持续增大,原因是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天津市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唐山市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廊坊市人口比重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答案:D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78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

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6.372.221.117.该城市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8该城市是()A南京 B深圳C西安 D沈阳78.解析:读表中数据可得出两点特征:一是该城市总人口增长迅速;二是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而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由此联系人口增长的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增长),可推断该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结合1982年

5、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人口“孔雀东南飞”可解本组题。答案:7.D8.B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910题。9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10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910.解析:第9题,把19512000年每段净迁入人口数累计起来可以得知该国人口是净迁入国。第10题,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世纪中后期就出现负增长,可能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因

6、此该国可能位于欧洲。答案:9.A10.B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1112题。1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1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山西 B江苏C西藏 D黑龙江1112.解析:第11题,由图对比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迁入和迁出人口数的差异,即可得出西南地区是人口净迁出区,东南沿海是人口迁入区,并且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本区迁入人口绝对数量

7、是最多的。西北地区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东北地区人口迁入、迁出基本持平。第12题,联系我国区域资源开发的知识,我国山西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答案:11.C12.A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A、C BB、DCC、D DA、D14如果A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1314.解析:图中A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均为正值,人口增长迅速;D地人口自

8、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差不大,且正负相反,人口增长最慢,甚至停滞。结合上述特点即可确定相应的国家。答案:13.D14.D二、综合题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相对稳定,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黑龙江六个省的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60.4%。其中,1559岁就业人口占90%以上,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1)据图概述北京外来人口的变化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外来人口中,近郊数目最多,远郊次之,城区最少,说明外来人口增长速度郊区快于

9、城区。第(2)题,外来人口来源地相对稳定,年龄段1559岁就业人口比重高,文化教育程度较低,说明北京市吸引外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受教育机会多。答案:(1)外来人口不断增加,郊区增长快于城区,近郊增长速度最快。(2)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较高,受教育机会较多。1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柱状图材料二:中国古代黄河决口泛滥次数表朝代西汉唐朝明朝清朝每百年决口泛滥次数5.710.337.537.5材料三:2010年1月22日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称,2009年我国总的流动人口规模为1.8亿左右,其中外出农民工是主体。材料四:我国民工的流向示意图(

10、1)参考材料一、二,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成因及变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唐代以前人口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北宋以后转移到了南方地区?(2)依据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民工主要集中分布的地区,并谈一谈民工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解析:材料一呈现的仅是西汉至北宋人口数量(以户数形式表现)的变动,从中分析人口的分布状况还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材料二呈现的是四个朝代的黄河泛滥状况,从中可知人口重心南移与自然地理环境恶化有关系。材料四比较直观地呈现了我国民工集中流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状况,其积极意义主要侧重于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答案:(1)唐代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耕地广阔,灌溉便利,适宜农业发展,所以人口稠密。唐代以后,由于人为原因对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植被的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经常决堤泛滥,土地的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