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犹中学2014高三上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_第1页
江西上犹中学2014高三上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_第2页
江西上犹中学2014高三上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_第3页
江西上犹中学2014高三上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_第4页
江西上犹中学2014高三上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上犹中学2014高三上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着凉(zháo) 牵累(li) 沐猴而冠(guàn) 解甲归田(xiè)B岿然(ku) 拙劣(lüè) 拾级而上(shè) 按捺不住(nà)C偌大(ruò) 眩晕(yùn) 椎心泣血(chu&

2、#237;) 捕风捉影(b)D胆怯(qiè) 孱弱(chán) 天崩地坼(chè) 抛头露面(l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就绪 皴裂 得陇望蜀 眼疾手快B喑哑 锤炼 合盘托出 绵里藏针C账目 陷阱 得鱼忘筌 对薄公堂D扫瞄 博弈 珠联璧合 开门揖盗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唱歌非常动听,在老家名气很大,但是到了“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上,就显得相形见绌了。B由于表达能力不强,学生答诗歌鉴赏题经常会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C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

3、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D北京是一个理想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儒商,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市场经济的伦理新风,已成为当今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B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危险区域。C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D在中国科协举行的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不仅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困惑着老百姓,也困惑着业内人士。

4、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 , 。 , , 。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A B C D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吉诃德与“白月骑士”加尔拉斯里决斗,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了游侠活动。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唐吉诃德,而是善人

5、吉哈诺。堂吉诃德B.刘备第三次去隆中,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旁人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悠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敞开肺腑,向他请教天下大势。三国演义C.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如大卫的保姆 心地善良的佩葛蒂,还有佩葛蒂的哥哥 一位善良的渔民等。大卫科波菲尔D. 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生小孩。大家都不愿承担不孝的恶名,纷纷赞同,觉新抗议无果,瑞珏只是一直哭,而觉慧却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古代俗文学的兴衰王泽清从周到清,全国大多数人是文盲,识文

6、断字的只在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后人写的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三代时期的诸侯制到了西周,可以说发展得很完善了。当然其间也有战争,但其战争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礼崩乐坏”的战国、比再后的中央

7、集权制时代从总体上讲要小得多,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那时,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诗经·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这一次俗文学高潮的余脉一直延续到汉,但汉时仅是余脉而已。汉朝廷作为国

8、家机关的乐府也去民间采诗,但无论是从采诗的目的上讲还是从所采之诗的规模、内容和语言的丰富性上讲,都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以后,由于语言文白的分野,由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即所谓“一代之文学”了。这可以看成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 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此时,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市民阶层一出现,便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另由于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

9、发展,也由于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政策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于是,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杂剧是给市民看的,农民多半没有条件看杂剧。但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历史进入了明清时期。虽然这时期的封建社会形制没有改变,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像某些学者所说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再加上这时艺术商品性质的刺激,这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 “话本小说”和“拟话

10、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选自文汇报)7、与“古代俗文学”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B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的保护和培育。C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D古代俗文学在唐宋时代出现低谷,虽然出现“说书”和由此

11、而生的话本,但俗文学作为文学样式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经·国风中先民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和痛快淋漓的愤怒可知,当时社会环境比较稳定,但意识形态不太宽松。B语言文白的分野和城市的发展对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俗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俗文学一度跌入了低谷。C汉乐府与诗经相比,在艺术和价值上有很大区别,无论诗歌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诗经高很多。D和如今的俗文学完全一样,元朝俗文学已经具有了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的商品性质。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俗文学经历了三个高潮,分别以诗经、元杂剧和红楼梦为标志。

12、B我国古代,虽然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时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C明清时期的俗文学成绩斐然,既有戏剧又有小说。戏剧有明传奇,小说有章回体小说等。D明清时期俗文学往高峰走,只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即出现了某些学者所说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

13、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

14、贤良,皆不就。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宗:尊崇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 略:侵占C循少婴家难 婴:缠绕,遭遇D及敏破 破:突破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 以其无礼于晋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 此非孟德之困于

15、周郎者乎D以循为丹阳内史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2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 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ABCD第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4分)(2)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4分)(3)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倦 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16、。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 “徂”:逝去1 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 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倦”意的?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15名句默写。(5题限选4题)(8分)(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3)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短歌行)(4)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17、)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巷子里的阳光王克楠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我很高兴有那样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拦地逼入我的院子,那将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不熟悉路况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家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看那些无奈的人回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一个个像误入迷途的孩子,脸红耳赤地跺跺脚:唉,这鬼地方怎么是条死胡同?我显然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

18、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驳印在巷子里的阳光。阳光很好,阳光不会唉声叹气,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不露声色,真格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早晨的阳光是桔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要起得早。它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巷子里有几棵树,树干茁壮,树头蓬勃。夏天的午后,树下常有几个退休老人坐在小板凳上闲侃。就是这几棵树,支撑着阳光的舞蹈。阳光穿过蓬松的树头映在地上、墙上,地上和墙上就成了阳光的“舞台”。风是导演,树叶被吹得越厉害,阳光舞蹈的姿势就越激烈

19、,反之,就温柔得很。它或刚猛激烈,或纤细入微,皆是一种自在的景致。中午的阳光发出了惨白,白晃晃地扎眼,猛烈时,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中午巷子里很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自己的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果不出其然,一过下午两点,太阳就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子里,投在人们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阴下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理。傍晚的阳光是有诗意的。它是太阳在一天之中的绝唱,它不知明天早晨还能不能吐着光彩从地的东边升上来。这有点好似

20、人之将逝,还不知下辈子还能不能像活佛似地再转为人类。因而,傍晚的阳光最温柔,最贴人了。你抓它,捏它,碰它,它一点也不急,你亮开嗓门咋唬它,它也不恼,当然,很少有这样二板吊子,就像很少有这样的恶丈夫,面对如花似玉、善解人意的爱妻,你舍得动她一指头吗?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走在巷子里,会感到有一种被强化了的意味,或者说一种末世的味道。大家该去洗菜的,就过去洗菜,该洗衣的过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乱支着的人们,但是,街坊们活动的幅度比白天要小了许多。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与太阳的惜别。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老人和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

21、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重复又有什么?人生在世不是进行着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色调度过

22、一天又一天,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回返的人感到惋惜,你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16. 请分析第段“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中 “扑扑扑”的妙处。(4分)答:17. 文章写到傍晚的阳光,却为什么有好多笔墨写了老人?请简要分析。(6)答:18. 第段的“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而第段划线处又说巷子是一条“死胡同”,这两者是否相矛盾?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答。(5分)答:19. 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意味”。(6分)答: 六、

23、(15分)20、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改写。梅花绝句(之三) 陆 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请围绕“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两句诗的意境和情感,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描绘出梅傲骨凛然、气节高坚的形象。描写要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感。(2)借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景衬情”的表达技巧,同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俗语说:“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是说大者包小。佛经上说:“芥子纳须弥。”小小芥子能容纳须弥山,这是说的是

24、小中蕴大。道德经上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说大成于小。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请以“见识大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必须写议论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1C(A解甲归田ji; B拙劣liè; D抛头露面lù)2A(B合盘托出和盘托出; C对薄公堂对簿公堂; D扫瞄扫描)3D(A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见”本身字作“显现”讲,故和“显得”重复。 B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 C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常误用为自己对他人

25、的帮助。D“相得益彰”意思是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4B(A“儒商”与“现象”搭配不当。C滥用介词“由于”导致主语缺失。D语序不当,“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应置于“不仅”前。)5C(主语一致,紧接“一些国家之后”,并由关联词“由于”和“因而”连接。中均涉及“民族民主意识”, 中“随着”和中“逐步”是 出现的前提条件)6 D(觉新没有抗议。)7A强加因果8B(A.诗经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宽松。C.汉乐府是第一次俗文学高潮的后期,所以其数量、质量都不如诗经。D.表述绝对,原文是“更多一些”。)9D (D项以偏概全了,还有一个原因即“艺术商品性质的刺激”。)10D 打败11

26、B(A用因为; B消独作用; C介词,到介词,被; D做,担任替,给)12C(与贺循无关 不属于淡泊名利 不与叛贼合作)13(1)刺史嵇喜推举(他)为秀才,授予官阳羡县令,他把宽恕恩惠当作根本,不苛求在考核中最好。【举(之)省略,除,以为,课,各1分】(2)贺循迎接张景回到会稽郡,贺循立刻感谢打发了兵士,闭门不出,论功报赏的事,他一概不参与。【即,遣,杜,豫各1分】(3)正赶上贺循外出,到了破冈,于是人们一块到贺循处去质问这件事。(会、至、诣、质各1分)14(1) a.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分b.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分(2) a.前六句写作者彻夜不眠,表现“身”倦;2分b.后

27、两句直抒胸臆,为国事而忧心,表现“心”倦。2分15、(1)为变徵之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 (2)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4)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5)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16. 是拟声词,化静为动,让阳光澄明灵动可感;(1分)运用叠词(1分),形象表现阳光点燃老人们不灭灵感的急切和慷慨,突出阳光的博大和温厚,(1分)表达作者对阳光的赞美之情。(1分)(共4分)17. 写老人,是来表现人生总有暮年,就如日落的阳光,何等从容自然、温存平常;也道出了人们对阳光的依恋,愿与它生死相随;体现阳光、巷子与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和谐与温馨。(6分,每点2分)18.不矛盾。(1

28、分)因为这的确是一条封闭、走不通的巷子,所以从客观上说是“死胡同”。(1分)但这有热情好客的主人,留你“小坐一会儿”;(1分)有温情的阳光,可以让你享受自在、质朴的生活,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因此又不算是“死胡同”。(2分)(共5分)19. 阳光“不会唉声叹气”“不露声色”,教人乐观、谦和;阳光“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告诉人一生中难免失意和挫折,关键是要调整自己,淡然处之。滋润巷子里的生命,“点燃老人不灭的灵感”,教人博大慷慨;“阳光也是重复的”“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启示人坦然面对死亡,关键是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共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答其它内容,只要合情

29、理,也可酌情给分)六、语言运用(15分)20评分细则:符合试题的四项要求,能通过文字表述,描绘出梅的傲骨凌然,气节高坚形象,给1415分。未用“以景衬情”的表达技巧的,扣6分。未能使用第二人称,扣3分。未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每项扣3分。【范文】冰天冻地的世界里,凌厉的朔风中,冰冷刺骨的霜剑下,万物低下高昂的头颅,连那拥有最坚定的意志、最坚硬的脊梁的榕树,都被吹折了腰,弯下了年轻的躯干。梅花,你踏着风霜来了,她傲寒独放。在严寒吞噬了无数娇美的花朵之后,你放弃绿叶的衬托与呵护,傲立于霜枝之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散发着淡淡的芳香。那迷人的香气,梦幻般轻轻笼罩着冰冷的世界,你为败落、萧瑟、单调的冬

30、季,增添了一抹闪光的色彩。我不仅欣赏梅花迎风冒雪的坚韧,更欣赏你默默开放的品格。21大作文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三则材料说的都是大与小的关系,且给出的题目为“见识大小”,所以正确认识大和小的内涵及其关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大和小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1有大好小不好的,如大器量好,小肚量不好。2有小好大不好的。小心谨慎好,粗心大意、粗枝大叶不好。(二)大与小有时是互补的:既要有大计划,也要有小步调;既要有大手笔,也不排除小笔法;既在大处落墨,又要于小处着眼。(三)大与小相互转化:1积小可以成大。2化大可以为小。如化总体大目标为阶段小目标。3一个人视己过大,在别人眼中就小了;反之,谦虚

31、谨慎,适度“小看”自己,在别人眼中也许就成了道德巨人。4大而无当,即虽大实小;小而有为,即虽小实大。当大则大,当小则小。5有时候需要抓大放小,有时候需要抓小放大。当大还是当小,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四) 关于“大与小”的社会文化批判。1某些人往往误把小聪明当做大智慧。2爱面子的虚荣心理使某些人喜欢大,看不起小。3某些人越是视野小、见识小,越喜欢说大话。深层原因在于守护自尊,但这种自尊是脆弱的,也是虚伪的。【参考译文】贺循,字彦先,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宗族里高祖贺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汉安帝的时候担任侍中,(因为)要避开汉安帝父亲的名讳,于是改姓贺氏。贺循从小蒙受家庭大难,被流放到海边,吴国被平

32、定,才回到家乡。贺循操行崇尚高洁严肃,小孩子都不敢和他聚在一起,言行举止,一定按照礼仪谦让,国相丁乂召请贺循担任五官掾。刺史嵇喜推举他为秀才,授官阳羡县令,他把宽恕恩惠当作根本,不苛求在考核中最好。后来担任武康县令,当地民俗大多喜欢厚葬,还有拘束于禁忌,回避年月,因而停办丧事不埋葬死者的,贺循都严加禁止这样的事情。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相邻的城市都尊崇他的做法。但是,贺循在朝廷没有后台,长久不能加官进爵。赵王司马伦篡夺皇位,贺循转任侍御史,假托有病离开了官职。后来被授官南中郎长史,没有去就任。恰逢叛贼李辰在江夏起兵,朝中的大将军都不能征讨,个个都望风而逃。李辰的另一个统帅石冰侵占扬州,赶走了会

33、稽相张景,用以前的宁远护军程超代替了张景,让张景的长史宰与领受了山阴县令之职。石冰的大将抗宠拥有军队几千人,驻扎在州郡的讲堂里。贺循将檄文转交给抗宠,向他陈说了叛逆归顺的利弊,抗宠于是逃走,程超、宰与都投了降,整个州郡完全平息。贺循迎接张景回到会稽郡,贺循当即感谢打发了兵士,闭门不出,论功报赏的事,他一概不参与。等到陈敏作乱,诈称有皇帝诏书,让贺循担任丹阳内史。贺循以脚有病为由推辞,他手不能控制笔,又口服寒食散,披散头发袒露身子,以表示不能再被任用,陈敏最终不敢苦苦相逼。这时州内豪杰都被捆绑起来,有的年老多病,就提高等级和俸禄,只有贺循和吴郡的朱诞不参与这件事。等到陈敏被打败,征东将军周馥上奏

34、任命贺循领受会稽相,不久又任命为吴国内史,官府征召他为贤良,他都不就任。廷尉张闿住在小城里,想要夺取临近的住宅来扩大自己的居所,于是私自建造了一个大门,早晨关闭晚上打开,人们都很担忧这件事,上报到州府里,(这件事)都没有被过问。正赶上贺循外出,到了破冈,于是人们一块到贺循处去质问这件事。贺循说:“我见了张廷尉,一定会为你们说到这件事。”张闿听说后赶紧拆毁了自己的大门,到贺循府上去谢罪。他被世人敬佩折服就是像这样的。陆机向皇上上奏章,推荐“贺徇可以担任尚书郎”,但是贺徇不去任职。【诗歌鉴赏】起句“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