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教案、21古诗词三首|8 学段 i+TI山居秋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把握诗文内容、结构、主旨。2 .体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 .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高洁的人格志向的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高洁的人格志向的追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才华
2、横溢的诗人, 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世界,走进他的诗歌山居秋暝,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牧歌式的田园隐居生活。2 .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读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3. 解题山居秋暝, “山居”即山中居所,点明了地点 ; “秋”点明了季节 ; “暝” ,日 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即秋天傍晚在山中所见的景色。设计意图:简要了解诗人的情况,这对了解诗歌有一定的帮助。二、朗读全诗。出示课件2: 山居秋暝。1. 学生自由朗读。2. 抽生读,按节奏
3、读。3. 哪些字是押韵的?( 后,秋,流,舟,留。)4. 生练读、齐读。设计意图:学生多次朗读,按节奏读,读熟才能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三、理解诗意。1. 首联: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2.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3. 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4. 尾联的大意是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依旧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山
4、中居所,不想归去。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诗文的大意,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四、动静结合,发挥想象,联想意境。出示课件3:1.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2. 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是动景。3. 王维的诗被苏轼称赞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动静结合的景色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4. 学生自
5、学交流。5. 学生汇报 ( 预设 ) ,出示课件4:(1) 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2) 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 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3) 夜中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4) 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5) 渔舟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
6、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了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6) 总结画面内容。( 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山村生活图景。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感悟美景,并体会动静结合这种写法。五、深入鉴赏,拓展知识。1.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哪一句表现得比较明显?点出最后一句“王孙自可留”,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 山中明明有
7、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空” 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这与作者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设计意图:抓住最后一句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六、课堂小结。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这样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 ;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 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希望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七、作业设计。1 .翻译全诗。2 .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210字)【板书设计】山居秋暝王维“山水田园”诗人。景物:明月,松林一一静景清泉,山石竹林,浣
8、女一J动京青莲,渔舟1枫桥夜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2 .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3 .背诵枫桥夜泊。过程与方法: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愁绪。【教学重点与难点】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教学准备】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1. 抽生背诵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2. 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板书课题,读题解题。(1) 枫桥: 在今江苏苏州。 “泊” 的意思是船停靠岸。谁能说说 “枫桥夜泊”
9、的意思 ?( 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2) 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 今湖北襄阳) 。他的诗作比较朴实, 枫桥夜泊较有名。设计意图:由上节课的古诗自然引入本文的学习。二、通读感知,理解诗意。出示课件2:1. 自学生字,读通读顺。2. 读出韵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要突出“霜” “愁” “到”等词语。3. 生齐读全诗。4. 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5. 小组交流,释疑解惑。6.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寒气满天,面对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
10、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上。设计意图: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三、动静结合,感悟美景。1. 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 “霜”。 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 “月落” “霜”“渔火” “江枫”等 )2. 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写了“月落” “乌啼” “霜” “江枫” “渔火” “寒山寺”等 )3. 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1) 诗歌在景物描写中运用了什么写法?(2) 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4. (1) 动静结合。一、二句是“静景”,第四句是“动景”。(2) 学生进行意境
11、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逐渐落下,乌鸦在满天寒气中啼叫,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难以入眠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本诗写景的词语,感悟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四、感悟“愁”思。1. 这么美的秋景,作者是什么心情?找出诗中的一句话。( 江枫渔火对愁眠)2. 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难以入眠?“月落” 。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他目睹月落,说明他没有睡。教师板书:月落)“乌啼” 。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耳闻乌啼,所以未眠啊。教师板书:乌啼)“霜满天”。他还感受到了霜满天的寒气。( 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感受。诗人感
12、到寒气逼人。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教师板书:霜满天。)诗人还看到了“江枫”和“渔火”,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睡觉。( 张继睹江枫、望渔火,当时确实没有睡觉。教师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他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3. 张继旅途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而他却久久不眠,为什么?“愁”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4. 感情朗读: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 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感到孤独凄清而愁绪满怀呢?来,就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
13、一读这首诗。5. 学生背诵。设计意图:抓住一个“愁”字,体会作者的情感。五、体会诵读,情感升华。同学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 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 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有忧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 “白发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 下去收集更多有关愁苦的诗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板书设计】枫桥夜泊f月落、乌啼、霜满天、渔火愁'
14、'I江枫、寒山寺长相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写“榆、畔”两个字,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2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过程与方法:抓住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 役的思乡之苦。【教学难点】抓住景物,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王维、张继抓住景物的动静结合表达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
15、性德所写的长相思。 看看他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的。2.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3. “长相思”,词牌名,这首长相思分为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设计意图:以古诗文引入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近文本。二、自主感悟,读懂诗句。1. 学生自由朗读。2. 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3. 出示课件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4. 根据
16、停顿的节奏,再次请同学们朗读,读得要有韵味。设计意图:停顿的节奏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语感,读出独特体验。5.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诗词大意,出示课件2:(1) 榆关:山海关。(2)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3)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6.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3:(1)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设计意图:把握文本意
17、思,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融进文本。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情。出示课件4:1. 轻声自读,想象词中的情景,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 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触景生情 )3. 找出写景的句子。出示课件5:(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设计意图: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动静结合,所以抓住写景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情感。4. 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 为什么灯还亮着?(2) 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3) 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 )你是怎么
18、体会的?( 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5. “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 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6. 师: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 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 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生:风一更,雪一更)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
19、苦的纳兰性德。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词。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故国家暖人欢的情景,两者相比,突出边塞的凄冷,作者的无奈。7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 读本词。四、课堂小结。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一一生:(齐读)长相思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读)长相思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一一生:(齐读)长相思设计意图:多次朗读,深化文章的主题。五、拓展。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板书设计】长相思身向榆关(难)心在故园(苦),教学成忠22 四季之美|=教学 IS tt/【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8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
20、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9 .背诵课文。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体会静态美和动态美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四季之美。【教学重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感知课文的写法,体会春天的美景。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 .出示课件1: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四字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万物复苏绿树成荫挥汗如雨骄阳似火秋高气爽秋雨绵绵稻谷飘香冰天雪地冬日暖阳鹅毛大雪预设:我发现这些词语都跟季节有关,第一组是描写春天的词语,第二组是描写夏天
21、 的词语,第三组是描写秋天的词语,第四组是描写冬天的词语。2 .那你能用上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季节吗 ?生自由发挥。3 .今天咱们来学习四季之美,看看作者眼中的四季是不是和你眼中的一样!( 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出示与季节有关的词语,让生说说自己心中的美丽季节,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引入了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课件2,初读提示:1. 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检查自学的情况。2. 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景物的?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写了一年四季最美的景色。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的写法及主要内容。三、读第1 自然段,体会春天的美景。1. 出示
22、课件3:(1) 春天最美是什么时间?春天最美的景物是什么?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美?(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2. 春天最美是什么时间?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师: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预设:第一句话。( 板书:黎明)3. 春天最美的景物是什么?鱼肚色的天空、彩云。4. 这段话中有一个多音字 “晕” ,它在课文当中是四声,组词红晕,它还有一个音“ym”,组词晕倒。5.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悟这种写法,为后面学生自学做准备。四、课堂小结。过了春天,就会迎来美丽的夏天 ! 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喜欢夏天的原因)师:我们下
23、节课再来学习夏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并感悟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2 .能用这种写法写其他的景物。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春天有什么美景?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二、读第24自然段,感悟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3 .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1)夏天,最美的时间是,最美的景物有。秋天,最美的时间是,最美的景物有。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最美的景物有。(2)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美?(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相关段落。4 .学生自学交流。5 .出示课件5,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动态美。(1)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
24、微光在飞行,这情景 着实迷人。”翩翩飞舞的萤火虫给夏夜增添了无限的乐趣!(2)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归鸦急切归巢的心情。(3)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大雁比翼而飞,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景。设计意图: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并抓住动态的景物,体会这种写法。三、拓展延伸。1 .课文所写的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 深的某个景致。(动静结合,写出景色的优美)2 .学生动笔写。3 .抽生读一读,说一说。设计意图:动静结合写景的方法拓展到课外0【板书设计】22 四季之美季 最最
25、美景物节 美时间春 黎鱼肚色的天空、彩云大 明H 仪明月、萤火虫天 晚秋 黄归鸦、大雁天 昏冬 早雪、霜、火盆天 晨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教学模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读写“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 .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了解这种表达方法,练 习运用到习作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
26、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段感悟榕树的美丽。3. 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4.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鸟的天堂。 “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课文中有的写的天堂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 ; “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设计意图:由题目导入,设置悬念,激发
27、兴趣。2. 出示课件1: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7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文学编辑和创作。1929年到1937年间,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1933 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看到一株百年树龄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二、整体感知。1. 出示课件2、 3,指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涨潮 树梢 应接不暇不可计数2. 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多。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留恋:不忍舍
28、弃或离开。3. 出示课件4,边读边思考:(1) 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大榕树; 第二次看到许多鸟。(2) 哪些自然段是写第一次经过 “鸟的天堂”?哪些自然段是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课文第5 9 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情景,第10 13 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情景。(3) 出示课件5,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游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 ( 第 1 4 自然段 ) :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二部分 ( 第5 9 自然段 ) :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景象 ;第
29、三部分 ( 第 10 13 自然段 ):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 ( 第 14 自然段 ) :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部分。1. 出示课件6,朗读第1 4自然段,思考问题:从这一部分中,你读出了哪些内容?2. 学生汇报。四、感悟大榕树的奇特、美丽。1. 学生朗读并汇报自己从课文中读到的。2. 出示课件7:自学提示( 一 ) 。(1) 默读思考:第5 9 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2) 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3) 有感情地读一读。3. 学生边读边画边汇报,师相
30、机出示课件8、 9:(1) 这一部分描写了榕树“大”和“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2) 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4. 师相机提问:枝干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5. 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作者不由得发出了感叹。6. 这么美的大榕树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一读。7. 学生欣赏大榕
31、树的“大”和“茂盛”。8. 小结: 这一部分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设计意图:抓住大榕树的美丽,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五、课堂小结。作者在“鸟的天堂”里见到鸟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文字想象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2.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4.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
32、学生回忆,很快进入文本。二、感受众鸟纷飞的场景。1. 出示课件10:自学提示(二 )。朗读第1013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 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2) 这一部分作者看到了很多鸟,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2. 学生读文汇报:(1)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2)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
33、愉快的心情。3. 有感情朗读,读出鸟的可爱和多来。4. 小结: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三、学习第四部分。1. 要离开了,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带引号 ?(1) “鸟的天堂”有适合鸟生活的大榕树、潮湿温暖的环境、当地人的自觉保护,所以这里的鸟儿们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2) 带引号的写的天堂特指那颗大榕树。2. 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意图:从
34、读中感悟“鸟的天堂”的美,这样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就会自然生成。四、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法。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见到了不同的景象。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 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到2. 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3. 写文章
35、时,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的手法,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 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设计意图:进一步感悟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为以后的习作做准备。五、总结拓展。1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 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2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唯一,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谈保 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等方面,也可以谈学习课文的静态和动态描写方法。)设计意图:拓展保护环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这样的设计,使
36、得语文学科的工具 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板书设计】23鸟的天堂(静态)第一次:树大茂盛(动态)第二次:鸟多欢快赞美、一、24月 迹I教学投计/X- -y【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孩子们寻找月亮足迹的心理变化。过程与方法:寻找月迹一一感悟月迹一一理解月迹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寻找月迹过程中的心理变化。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
37、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与月相关的诗词名句。出示课件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2.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文章。( 板书:月迹)3. 出示课件2: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 “娃” “凹”同音。设计意图:由描写月亮的诗词名句引入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引入了文本
38、。二、整体感知课文。1. 出示课件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 圈点勾画生字词。(2) 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2. 检查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学生扫清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三、寻找月亮的踪迹。1. 月迹就是月亮的足迹,大家能从课文中概括出月亮踪迹的转换场景吗?明确:屋中院中 沙滩2. 文中谁的话引起了这些场景的转换?明确:奶奶的三句话“月亮进来了 !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3. 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 一 ) 。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
39、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孩子们在“镜中院中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中眼睛里”寻到了月亮。月亮的特点:白道儿半圆满盈玉玉的、 银银的闪着银光 小小的心理变化的过程: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 ( 满足 )4. 老师总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好,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设计意图:学生寻找月的足迹,感悟月亮的变化,寻月就是寻美的过程。四、感悟“月迹”。1. 出示课件5:自学提示(二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觉得好玩、有趣的地方,并说说你的感受。( 用笔在旁边标注出来)2. 学
40、生自学并分组合作。3. 交流成果。预设学生会谈到以下几处,出示课件6 8:(1)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句话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它,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溜了进来。 “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条条竹帘格儿,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作者用一个“爬”字,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2)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桂花还
41、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满满”写月亮的圆 ; “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作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 “粗粗”写桂树的壮 ; “疏疏的”写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 “累累”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儿的多。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3)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袅袅”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了 ; “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
42、似无 ; “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写。( 教师要边引导学生品味,边指导朗读)设计意图:通过找有趣的句子,感悟月亮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五、理解题意。1. 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 月迹的含义)2. 讨论,明确: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 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六、课堂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孩子们在追寻月迹的过程中,内心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迹;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就会发现它在我们的眼睛里,在我们的心中。设计意图:由寻找月的足迹,上升到生活
43、中对美的追求,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板书设计】* 一 、24* 月 迹寻找月迹感悟月迹、习作:即景'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参观顺序。2 .能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写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有位诗人说过:“一沙一天堂,一花一世界。”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 美丽的花园。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描绘我们的世界。2 .出示课件1:习作要求。可以写自然现象(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自然景观(日出日落、 公园、名山大川、富饶
44、的田野、草原)等。要求: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设计意图:由大自然的美景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二、写景的方法。3 示课件26:1 .写景的顺序。空间顺序:按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前到后时间顺序:时间变化,如四季变化等。地点变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2 .抓住特征。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 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这样,你笔下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3 .动静结合。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它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
45、读者的印象更深刻。4 . 抒发感情。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5 . 文辞优美。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6 . 作文小贴士。(1)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生动。(2) 景和人是分不开的。(3) 首尾呼应。(4) 首尾点题。设计意图:了解了写景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写出美景。三、写作思路。出示课件7:1. 引
46、出你要描写的对象。可以开门见山,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观,整体印象是什么也可以介绍自然景观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引出对象。2. 这一处景观有哪些景物?( 按顺序来写)3. 结尾,表达自己的情感。四、出示范文。出示课件8:雪中即景雪是冬天的使者、洁白的象征,她以自己独有的身姿点缀大地,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泛起幸福的感觉。寒风凛冽的冬天迎来了第一场雪。大雪纷飞时,同学们惊呼着,开心地玩耍着,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了花一般的笑容。抬头仰望天空,只见雪儿漫天飞舞,我情不自禁地伸开双手,想要抱住她们,可淘气的雪儿或是用她们曼妙的舞姿躲开,或是乖乖地落在我的手上、身上,然后又悄无声息地 不见了。不一会儿,雪下得更猛了
47、。密集的雪花从空中落下来,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上课铃响 起了,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走进教室,上了一节“心不在焉”的课,终于等到那清脆、 悦耳的下课铃再次响起,我便立刻跑了出去,再次欣赏那无与伦比的雪这时雪停了,地上已经积下厚厚的一层雪,我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声音好听极了!雪地上,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雪,带给大地的是一片素洁,带给田野的是无限生机,带给我们的是不尽的乐趣。设计意图:范文指导,感悟作者把雪写具体的方法。五、总结。1 .说说范文是怎么写景的。2 .最后教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 我们美好的家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习作评析。1 .出示课件9:展示优秀习作,提示学生自由分析寻找优点,指出还有哪些需要修改 的地方,小组问交流。2 .出示一篇问题较多的习作,师生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危急重症个案护理
- 2025年湖南省安全员-C证复审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学教师的教学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9.1.5 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5讲 职业生涯规划让你看清十年后的自己
- 学校领导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培训课件
- 建筑相关知识
- 2025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密码法培训知识讲座
- 教师地震安全培训
- 牙体解剖-牙体形态及生理意义(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GB/T 22517.2-2024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2部分:游泳场地
- 2024年项目投资居间服务协议合同
- 2024至203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英语《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语法》教学设计
- 《工程经济学》题集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基础过关训练
- 《直播运营实务》 课件 5.3直播间场景搭建
- 华为产品战略规划全景训战两份资料
- 二手车交易定金合同范本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