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A(江苏专版)_第1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A(江苏专版)_第2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A(江苏专版)_第3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A(江苏专版)_第4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A(江苏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10A课时作业(十)A古代诗歌阅读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1.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回答问题。(10分)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注】 柬:给信札。“何事”句: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均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用典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

2、意境?(4分)答:_(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6分)答: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眼儿媚阮阅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1)概括叙述这首词的思路。(2分)答:_(2)“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_(3)“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4分)答: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

3、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 竹叶:竹叶青酒。(1)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3分)答:_(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4分)答:_(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_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出栈清张问陶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注】 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陈仓: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1)“万峰飞舞下陈仓”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_(2)本诗在布局上有何特点?你从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怎样的人生道理?(6分)答:_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 熙宁四年(1071),时年33岁的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在三年杭州通判任满后,苏轼转任密州太守。本词即写于太守任上的熙宁七年。云中:郡名,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文帝时,云中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劝谏后,文帝命他持节去云中赦

5、免魏尚并恢复其职务。天狼:星座名,此喻指西北与宋为敌的辽和西夏。(1)上阕“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极具表现力,请简要赏析。(3分)答:_(2)上阕在描写太守出猎场面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答:_(3)从全词看,词中“鬓微霜,又何妨”句与作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句相比,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答:_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

6、用?(4分)答:_(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答:_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0分)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1)“雨恨云愁”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_(2)“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作答,不超过40字。(3分)答:_ (3)下阕作者借“天际征鸿”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志?(4分)答:_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

7、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 玉瀣:美酒。元:同“原”。(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答:_(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6分)答:_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1)请分析“春与青溪长”一句的妙处。(3分)答:_ (2)前四句的景物描写在角度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3分)答:_ (3)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8、?请试作分析说明。(4分)答: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0分)雨陈与义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_(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_课时作业(十)A1(1)答案

9、这首词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2分)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典故,共同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2分)解析 这首词用一个女子的口吻,通过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2)答案 从内容上看,这句词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普遍的期待和遗憾;从语言形式看,词文语言通俗,便于传诵。(每点3分)解析 内容上,从词

10、句的特定意味和表达出的思想上分析,“若只如”透出一种惋惜的语气,也表达了一种渴求。语言形式上,从用词特点、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这句词采取了直抒胸臆的笔法,浅显易懂,这些都构成了它得以广为传诵的基础。2答案 (1)词的上篇着重描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下片侧重抒发怀人思念之情。(每点1分)(2)反衬。(1分)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或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2分)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1分)(3)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1分)分别用“秋水”和“春山”比喻思念女子的眼睛和眉毛,(1分)想象远方的丈夫正思念自己,使意境更加开阔,(1分)也形象地刻画了家中的妻子更加

11、年轻娇美。(1分)解析 (1)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本词上下阕都是两句话,分别分析每句话内容,从内容变化中梳理词作的写作思路。(2)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结合下阕首句“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可判断“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使用反衬。明晰使用这种手法后,再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用“燕子”“征雁”反衬了什么,就可明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也应似旧”显示后面内容是对过去的回忆,全词是写征人思妇,可判断“秋水”和“春山”使用比喻。3答案 (1)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每点1分

12、)(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渲染。(1分)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对比。(1分)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1分)(3)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分析时应关注“独”“抱病”“登”等词语和“重阳”节的特征。(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写了“日”“猿”“霜”“雁”景象,再推敲描写这些景象的修饰语的含义,可判断出景象特征,分析表达技巧应注意是写景的技巧。(3)

1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抓住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作者、注释、标题等因素,当然要重点要分析每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1)答案 夸张,(1分)拟人。(1分)走出险境后,回首走过的山峰好像在飞舞,(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走过险途之后的轻松、欣慰和愉悦之情。(1分)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先答修辞手法,再结合诗文阐释,并回扣中心思想。(2)答案 打破历险在前、喜悦在后的常规,先写喜悦,后写历险。(3分)在人生征途上,如果出现逆境,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姿态,这样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3分)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行文结构把握的能力。分析

14、时对诗歌各部分意思加以概括,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即可。5答案 (1)卷,席卷。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腾空越野的壮阔场景,(1分)又表现出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1分)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1分,意对即可)(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或: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正面描写了(或:从个体形象角度描写了)太守出猎时的雄姿与豪兴;(1分)而“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的壮观景象,则从侧面(或:从群体形象角度)烘托出深得士民拥戴的太守出猎时踌躇满志的狂放之态。(1分)(3)同:都有对年华老去的感叹。(2分)异:前者在流露

15、出嗟老心绪的同时,雄心不已,期望重获朝廷重用,为国靖边,建功立业;而后者衰老无成之感更强,失意、无奈之情更浓。(2分)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卷”是一个动词,施动者是“千骑”,受动者是“平冈”,先分析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再分析使用这个动词的生动性。(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题干已概括上阕内容是太守出猎场面,因此答题时应从场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分别分析这句词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各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寻找角度进行比较。6(1)答案 拟人。(2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

16、不舍。(1分)解析 本词上片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诚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2)答案 “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3分)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3分)解析 答题时注意抓住“春

17、不语”“黄昏”“潇潇雨”这些表情词语。7答案 (1)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心头郁积的深沉愁闷之情。(2分)(2)在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2分)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1分)(3)借“天际征鸿”触发对“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恨自己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2分)以此表露了出渴望有所作为却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2分)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诗句,不难答出拟人的修辞手法。“雨”“云”本无情,作者却说“雨恨云愁”,这实际是作者内心愁闷的表现。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18、。解题时,要注意抓住主要景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可以适当添加词语,但不能改变诗句的意境。(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抓住“征鸿”这个意象,联系“平生事”“谁会凭栏意”,由此可以知道作者的心志。8(1)答案 描写了词人读书、饮酒、竹林散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2分)表明词人喜欢过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2分)解析 本题属“鉴赏形象”题,需在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分析词中蕴含的情感。注意答题范围是上片。(2)答案 表面意思是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3分)语意上正话反说,出人意料;感情上

19、饱含悲愤,动人心魄。(3分)解析 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妨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极点了,可是末尾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似乎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之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是在怨天吗?是怨天,但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9答案 (1)这一句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作者将“春”与“青溪”作比,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2分)将抽象的春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从

20、文字中感受到草盛花繁、春意盎然的美丽。(1分)(2)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性描写,用粗略的笔墨写山路和溪流,(1分)颔联又分别与“山路”“溪流”相照应,用工笔来写青溪,仿佛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2分)(3)“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2分)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的胸怀和自得其乐的畅适。(2分)解析 (1)此题考查赏析作品优美语句的能力。分析该句的妙处,首先要明确该句描写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这个句子中的“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青溪”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两者加以比较,则使抽象事物的特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最后阐明其效果即可。(2)此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首先明确这四句所写的具体对象,第一联写“道”与“溪”,第二联写“流水”。与“溪”相照应,其间也暗含了“道”这一意象,因为读该句可以明确感知一个人沿溪边的山路而行的情形。两联的描写对象相同,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便可以知道首联写得粗略,是概括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