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法规解读_第1页
商业银行理财法规解读_第2页
商业银行理财法规解读_第3页
商业银行理财法规解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银行理财业务政策法规全面梳理及监管趋势分析一、监管政策梳理二、监管趋势分析一是控制业务规模。央行MPA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考核,纳入后广义信贷指标仍主要以余额同比增速考核。广义信贷属于MPA考核资产负债情况中资产端的组成部分,具体考核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的偏离度,总分为60分,若全国系统重要性机构/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普通机构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度不超过20/22/25个百分点,则广义信贷指标考核为满分60分,否则为零分。广义信贷增速是MPA考核的核心指标,由于其在资产负债类指标中进行考核,分值占比较大(60分),若不达标

2、,显然资产负债类指标难以达标。此外,广义信贷增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本和杠杆类指标能否达标,资本和杠杆类属于硬指标,如不达标的银行将直接被划分为C类机构。而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后,必然导致银行MPA考核面临更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近年来理财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城商行等,当MPA考核面临压力时,考虑到理财资金成本要大于表内负债端的资金成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大于同期存款利率),为满足考核指标,银行会首先考虑压缩理财产品的规模,导致理财业务扩张速度放缓,规模压缩。同时,由于银行在之前不断发展理财业务的初衷,大多是为了通过理财资金将表内信贷资产腾挪至表外,规避监管和调控,现在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3、,意味着表外理财业务这个“野孩子”被关进笼子里,与表内信贷业务一视同仁,银行规避监管的动力减弱,也就没有发展太多理财业务的冲动,这也会导致银行理财业务增长放缓。二是实施穿透监管。2016年底,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做好2017年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工作的通知,对1104系统中非现场监管报表进行了更新,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新增和修订部分报表内容,其中对于理财业务的统计口径变化体现了“穿透”的监管导向。理财业务统计表(G06表)属于非现场监管报表业务类报表之一,是针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理财业发展情况的全面数据统计表,2017年版本在2014年版本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其中,G06_I理财业务月度统计表-产品

4、分类情况在“按目标客户划分”栏目中增加“金融同业专属理财产品”项,金融同业客户是指除填报机构自身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客户,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其他持有正式金融牌照的机构,以及上述金融业机构发行的各类资产管理类产品,增加此项内容,表明监管部门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同业理财业务引起了重视。G06_II理财业务月度统计表-资产负债情况报表在资产端将理财资金的投向情况由原来的9项扩展为16 项,各项内再根据不同资产情况进行细分,同时统计产品穿透前和穿透后的期末资产余额(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产品、委外投资-协议方式需进一步穿透),即通过私募基金、资管产品、投顾方式管理的理财,既要申

5、报第一层投向(如资管计划或信托产品),也要对资管计划或信托产品所投资的底层资产投向进行穿透填报。这个统计口径的变化,是针对目前银行理财绕道私募基金、资管产品投资进行层层嵌套的规避监管的行为,强制要求披露所嵌套资管、信托产品的底层资产,为表外理财计提风险资本奠定基础。三是引导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纵观近两年来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政策文件可以看出,监管部门的主要意图是要引导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理财业务从本质上讲应该是资产管理业务,开办业务应该秉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原则。银监会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05年第2号)对个人理财的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

6、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商业银行以特定目标客户或客户群为对象,推介销售投资产品、理财计划,并代理客户进行投资操作或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该办法第八条还对综合理财服务的定义作了进一步明确: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相关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由银行选择、决定投资工具的买卖并代理客户进行资产管理等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这就体现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风险自担的原则,银行只收取理财产品的管理费,不向客户承

7、诺保本保收益,这体现了理财业务的资产管理属性。然而,银行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上述资产管理业务属性,将表外理财资金通过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通道投资到信贷资产等非标产品中,实质是向企业放贷,并向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承诺固定的本金和利息,即所谓的刚性兑付,承担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违背了资产管理的本质原则。更严重的是,在这种业务模式下,银行虽然承担了刚性兑付的风险,承担了信贷资产投资的信用风险,但却按照表外理财业务管理,不计提提拨备和资本占用,不计算不良率,不规避高风险行业的资金投向,可能导致监管统计数据失真,引发难以预料的风险事件,因此,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银行理财回归资产

8、管理本质。银监会曾在2014年12月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4年版),里面就包含了引导理财业务回归资管业务本质的内容,包括:非标资产回表,非标资产不允许错配,穿透管理(解包还原)和限制通道层级,分组产品的监管,细化托管制度,不允许资金池,建立风险准备制度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征求意见稿一直未下文得以真正实施。两年后,银监会于2016年7月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版),这意味着自2014年12 月以来搁置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征求意见正式重启。内容主要包括:对银行理财业务分类管理,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禁止发行分级

9、产品;禁止资金池操作;禁止银行理财投资非标时嵌套证券期货资管产品;限制银行理财投资端的杠杆;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限制性投资(如: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及其受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等);规定银行理财计提风险准备金,尤其是预期收益率型计提更加严格。这实际上也是对资管实质原则的重申。紧接着,2017年2月,一行三会向银行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针对银行理财业务,提到严禁表内理财,不得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业务,赤裸裸的表达了监管层引导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红心。根据“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风险时,金融机构不得以自有资本进行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规定,”规定,保本理财产品将回归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风险由投资者承担。当然,上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版)和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至今尚未正式颁布实施,将来颁布实施的定稿与征求意见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