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谱牒专家王俊海谈基因家谱常识_第1页
温州谱牒专家王俊海谈基因家谱常识_第2页
温州谱牒专家王俊海谈基因家谱常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州谱牒专家王俊海谈基因家谱常识按:转此文不代表鄙人认同该文观点,只是该文有些数据可以共享一家谱的概念家谱又称为宗谱、族谱、家乘、家传、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谱系、谱牒、会通谱、统宗谱等,或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是以特殊形式组织、编写的家族生活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

2、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家谱中蕴藏着丰富的姓氏文化内容。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金文考证,家谱起源于商代比较可信。在陕西周原一带出土的近二万片中甲骨文中,有几片刻辞和商金文中的彝铭:其一,家族世系表:先且曰吹、吹子曰(戈夭)、(戈夭)子曰(訁大)、(訁大)子曰雀、雀子曰壹、壹弟曰启、壹子曰丧、丧子曰养、养子曰供、供弟曰御、御子曰、子曰。这片甲骨今藏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见库方1506。甲骨文合集未收。此中刻辞记录了该家族的先祖十一代共十三人的世系,每代只记一人,那是家谱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雏型。一部完整的家谱一般包括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遗像及像赞、姓氏

3、源流、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任宦记、年谱、艺文、字辈谱、领谱字号、续后篇与纂修、捐资人名等。第一节基因家谱里的基本概念一细胞高等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人类的细胞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人类的细胞内含有遗传信息的物质(DNA)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细胞核,少量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内。人类有23对染色体DNA,男性为22对常染色体DNA和一对性染色体DNA(含XY),女性为22对常染色体DNA和一对性染色体DNA(含XX)。即男性含有特有的染色体DNA

4、-Y,女性却没有!二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DNA人类属于XY性别决定系统,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DNA含有的SRY基因能触发睾丸的生长,并由此决定男性性状,即决定人类男性性别的DNA为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DNA。人类的Y染色体DNA拥有约0.58亿个碱基对,约占人类男性体细胞中DNA的2%。人类Y染色体DNA上有86个基因,这些基因只能由亲代中的男性传递给子代中的男性,即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因此,在Y染色体DNA上留下了基因的族谱,Y-DNA分析可应用于家族历史的研究。人类的Y染色体DNA除了在端粒上的拟常染色体区的少部分片段(只占有染色体长度约5%)能与相应的X染色体DNA发生重组,其外都不能发生重组。

5、这些片区是由原本X染色体DNA与Y染色体DNA同源的片段遗留下来的。Y染色体DNA中不能发生重组的其他部分被称为“NRY区”(非重组区)。这就积累较多的突变,记录了人类的进化史,因此丫-DNA的多态性,是探索人类起源、进化和迁移规律有价值的工具。目前在基因家谱里被应用于父系祖先的追溯。人类丫染色体属性染色体,正常男性拥有,而女性没有。男性丫染色体的DNA称为丫-DNA。受精作用发生时,母方和父方各提供一半的DNA分子形成合子。精子单独提供一条丫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为父系遗传。YDNA基因,又称为姓氏基因。中国人的姓氏以父系方式传递,故姓氏形成了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每个姓氏相当于这个位

6、点上的一种等位基因,其传递方式是以单倍型的形式独立地由父亲遗传给儿子,为父系遗传。通过系统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出人群或种族的父系历史,甚至可追溯现代人类父系祖先存在的时间和地点。Y染色体的这种特性使Y-STR基因座在父系家族的亲缘鉴定、追踪男性世代的血缘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DNA,有两类不同的遗传标记STR即短串联重复序列和SNP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以让我们追溯久远年代(上万年至百万年)的祖先,而STR可以让我们追溯较近一些的祖先(近代,几百至上千年)。三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DNA上的SNPSNP就是单核苷酸多态性,全称SingleNucleotidePolymor

7、phisms,是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形成的遗传标记,其数量很多,多态性丰富,包括置换、颠换、缺失和插入。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SNP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平均每5001000个碱基对中就有1个,估计其总数可达300万个甚至更多。SNP在基础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对Y染色体DNA上SNP的分析,使得在人类进化、人类种群的演化和迁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SNP突变因为突变速率极低,可以做到在后代中永久地保留,后代只能在祖先的突变基础上积累新的突变,而不会丢失祖先的突变特征。所以,SNP可以让我们追溯久远年代(上万年至百万年)的祖先。

8、四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DNA上的STRSTR就是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又称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的DNA多态性基因座。它由2-6碱基对构成核心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STR基因位点长度一般在100300bp之间。因个体间DNA片断长度或DNA序列差异而成高度多态性,在基因传递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共显性方式遗传。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信息量大,突变率高,普遍存在人类基因组中。因其基因片段短、扩增效率高、判型准确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领域。STR可以让我们追溯较近一些的祖先(近代,几十、几百至上千年)

9、。五、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DNA上的STR计算代数。因为SNP有稳定的突变速率,当我们统计出不同两个人的Y染色体之间的突变差异数,将差异数除以速率,经过换算就可以估算两条Y染色体之间的分化时间。DNA检测可以准确到每1代,年代也可以准确到10年之内,但成本很高。因为精确到每1代,只测Y-DNA是不够的,还要测其它的染色体DNA。如何计算,以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如果STR的平均突变速率是0.006,以12个STR为例,所以,总的突变速率是0.006%2=0.072。以大略20年为一代计算,(1/0.072)20=278年;以大略25年为一代计算,(1/0.072)25=347年;以大略30年为一代计

10、算,(1/0.072)30=417年。大概平均每过347年,这12个STR就会变异一次。那就是说测定两个人是否同宗及亲缘程度,可以通过测试SNP突变次数来确定,或测试SNP差异程度来确定。也就是说,可以测出任何两个人在多少年前是同一个祖先,到现在已分别传了多少代,这两人之间差几倍等等,皆可计算出来。例如,两位人士互相之间只差4到5步变异,也就是说他们的共祖年代在1388到1735年前。现代人类和非洲猿类分离时间为距今约500万年前。目前,绝大多数人已经可以,通过Y染色体DNA检测,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而且,Y染色体DNA检测研究的结果,与历史、家谱记载、姓氏人口调查统计等完全一致。虽然历史上存

11、在入赘、收养等改变姓氏的情况,但毕竟是少数,而且有进,就有出,而且进、出的人数一般会比较接近,所以姓氏人口调查统计误差不大。人口多的姓氏一般起源都比较多,人口少的姓氏一般主要起源都比较单一。所以,只需要检测几个人口比较少的,同一祖先的姓氏,就能够得到相同的Y-STR单倍型,也就是这几个姓氏,同一祖先的Y-STR单倍型。一以温州市龙湾区域内王姓为例(一)龙湾区域内王姓简介王姓是温州市龙湾区内第一大姓,共有二十几支,依照王姓谱记载从南到北归纳如下:天河街道环川王氏、天津王氏,始祖王绿,行百十三。世居闽长溪赤岸太原井后野龙原(今福建霞浦县松城街道桥头村)。宋孝宗乾道二年丙戌(1166),后择迁于永嘉

12、之一都携仁里马园居住。沙城街道烟墩王氏,谱载源于三槐。七一、七二王姓,始祖应俊,自三甲环川王氏老派竹房西头房分支析居。七三、七五王氏,始祖新顺,字育信,自英桥王氏桥头前二房竹房析居。永中街道英桥王氏,始祖王惠(12571340),行万十一,宋末元初来居。殿前村李浦王氏,先祖王倓(10651137),从高宗南渡由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迁至温州城南锦春里而居。其后自城南锦春里转迁永嘉场三都九甲陈宅巷(今永兴街道沙园村),又几传居李浦。水心王宅王氏,始祖元璞,元季自一都三甲迁居。街中王氏,先祖邵,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居郡城小油车巷。孙鞏,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徙七都。传三世焕,宋理宗间自

13、七都转迁永嘉三都寺前街中居住,为街中王姓始祖。城北西岸王氏,始祖丹山,宋末自台之黄岩徙居。三都上璜王氏,源于三槐。瑶溪街道上陈王氏,为明末永嘉场二都英桥王氏分支状元街道山西岙王氏,始祖王鍊,号晚春,明嘉靖间自永嘉英桥迁居。龙湾区最大的三支王氏家族,分别为环川王氏、李浦王氏、英桥王氏。据英桥绅士所言及民间传说,三大王氏中的“王”字有不同写法,英桥王氏的“王”三横为一样长的;李浦王氏的“王”三横之中中间一横为短,上下两横为一样长的;而环川王氏的“王”三横之中则是上中两横为一样短的,下一横为长的,以示区别。温州市龙湾区内的王姓Y染色体检测本次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龙湾区最大姓王姓的不同个体的单体型

14、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究龙湾区各支王姓的起源与发展。同时希望建立起一个研究父系遗传的方法,为今后更广泛地应用Y染色体DNA多态建立基因家谱,提供方法学依据。Y染色体除拟常染色体区外,其它区域均缺乏重组因而可保留其祖先历史上所发生的突变事件。做为研究父系遗传工具,Y染色体多态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国传统上姓氏由父亲传给子女,遵循父系传递。本实验应用Y染色体的多个微卫星标记(即DYSl9、DYS390、DYS391和YCA2等),对15例龙湾区内王姓男性DNA样本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并与本实验室对15例龙湾王姓男性随机样本应用多个个位点检测的结果相比较。检测15份龙湾区王姓村落无关男性DNA样本中,共检出5

15、种类型,其中2种仅出现1次,1种出现4次,1种出现5次,检出频率最高的1种出现6次。检测结果表明:王姓男性携带的Y染色体单体型与各自家谱记载大同小异,基本一致。环川王氏、七一七二王氏、王宅王氏、宁村开闽王氏、沙村王氏为同源,重复出现5次,无一例外,都属于O3a3b系列。殿前李浦王氏、烟墩王氏、三都上璜王氏、康一王氏为同源,重复出现4次,几乎属于O3a3c1M117系列。七三七五王氏、上陈王氏、山西岙王氏、英桥王氏、街中王氏、城北西岸王氏为同源,最高的一种类型出现6次。但三大支王氏之间亲缘关系较疏远。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以及宋代之后的开闽王氏和三槐王氏的亲疏关系,很快就有科学答案了姓姬名晋周灵王

16、太子,人称太子晋,又称王子晋。被奉为王氏始祖,约生于公元前564年,卒于公元前547年。潜夫论志氏姓第三十五记:故传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太子晋的子孙)避周难(指周景王之子王子朝和王子猛、王子丐争位之乱)于晋(晋国),家于平阳(平水之阳,平水也叫南晋水,也是南晋阳。是今临汾),因氏王氏。Y-DNA的SNP属于O3a3b系列。即周文王后裔。而太原王氏的Y-DNA的SNP种类繁多,本身就说明太原王氏有多种起源,这与史籍及家谱记载吻合。并非都是周灵王太子晋后代。同样,Y-DNA的SNP属于O3a3b系列。即周文王后裔。还有毕公姬高后裔、原晋国分出的魏国王室后裔,也姓王氏。以上内容出自浙江温州王俊

17、海孙建胜的科技论文家谱和姓氏文化研究深圳无偿献血人群中李姓、王姓和张姓无关男性个体Y-STR单倍型遗传多态性邓志辉,李茜,王大明,高素青,曾健强广东省深圳市血液中心,深圳518035摘要:为研究姓氏群体Y染色体特异STR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采用PCR复合扩增和ABIPrismTM3100基因测序仪荧光检测方法对DYS426等9个Y-STR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深圳地区李姓无关男性个体血样139份、王姓无关男性个体118份、张姓无关男性个体119份。结果在139份李姓群体中,共检出126种单倍型,其中118种单倍型仅出现1次,检出频率最高的1种单倍型出现6次,单倍型多样性为0.9974;118

18、份王姓无关男性样本中,共检出105种单倍型,其中94种单倍型仅出现1次,检出频率最高的1种单倍型出现4次,单倍型多样性为0.9953;张姓无关男性样本中,共检出101种单倍型,其中88种单倍型仅出现1次,检出频率最高的1种单倍型出现4次,单倍型多样性为0.9964。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李、王、张姓氏无关男性个体Y-STR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丰富。说明:王氏及李、张氏等的来源和检测结果一样,非常多应用Y染色体多态标记对汉族王姓亲缘关系的研究Y染色体多态作为研究父系遗传的重要工具,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Mathiasetal.,1994)。本文选择50例汉族王姓男性DNA样本,应用4个微卫星位点

19、,DYS19、DYS390、DYS391和YCAII进行Y染色体多态的检测。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中国大姓之一王姓的不同个体的单体型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究姓氏的起源与发展,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的遗传构成积累资料。同时希望建立起一个研究父系遗传的方法,为今后更广泛地应用Y染色体DNA多态进行群体研究及个体识别等提供方法学依据。Y染色体除其拟常染色体区外,其他区域均缺乏重组,因而可保留其祖先历史上所发生的突变事件。作为研究父系遗传的工具,Y染色体多态具有独特的作用。RFLP为检测DNA多态的基本方法,但已知Y-RFLP较少,操作繁琐,应用受到限制。微卫星作为新一代的遗传标记物,随着PC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

20、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传统的RFLP的很好的补充。中国传统上姓氏由父亲传到子女,遵循父系传递。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50例中国汉族王姓男性DNA样本,应用Y染色体的四个微卫星标记(即DYS19,DYS390,DYS391和YCAn),采用PCR技术,继以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通过研究中国大姓之一王姓的不同个体的单体型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究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发展。结果:前三个位点均得到5种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为等位基因3oYCAn位点得到2个独立的多态片段a和b,组成16种单体型。与本实验室对50例汉族男性随机样本应用前三个位点检测的结果相比,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频率和分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从所取

21、样本看,汉族王姓男性携带有不同的丫染色体单体型,因此可能有着不同的起源。据中华姓氏大辞典王姓有30余种起源,我们整理史籍资料和实地考察,统计王姓有60余种起源。所以这样的测试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王姓的SNP为M134,和M117都是我们意料之中的。C3就现在的分布来说,各个民族都有分布,南方的少数民族中如土家族,瑶族中比例较大,可视为华中路线的人群融合下来的类型。C3的分布非常广泛,讨论某一个个体的起源必须要有大量数据作比较才行。太原府王氏O3a3c1-M117+PostBy:2011-09-2612:03:49PostIP:太原府王氏O3a3c1-M117+感谢严博士,今天刚收测试结果,sn

22、p为O3a3c1,17str值如下,还请各位帮忙分析一下,曾祖来自山西省太原府祁县。DYS1914DYS389I13DYS389b16DYS39024DYS39110DYS39214DYS39313DYS43715DYS43811DYS43912DYS44819DYS45615DYS45819DYS63520H413DYS385a13DYS385b13可见,不是周文王后裔,而是可能王子比干后裔太原王氏相传出自周灵王太子晋,按正史说法当为姬姓的苗裔。以现在的SNP细化分型格局,姬姓几乎不可能在M117这种极为多源而且一开始就早已分化了的大龄单倍群下,而应更有可能在M134*的晚期爆发的年轻下游群

23、比如以前提过的F444下(当然也不排除某些002611大簇,但是M134*的可能性更大些),所以太原王氏无论如何不是会与M117有关的。其次,此王氏的STR甚至连在M117里都很独特,即使太原王氏不是出自正牌姬姓而真的属于M117这种多源单倍群,即子姓王子比干后裔。那么以太原王氏、瑯琊王氏在北方的势力和人口繁衍规模,也绝不可能属于这样的独特小支系。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年)庾楷以失豫州四郡,说王恭起兵,王恭又联络上游的殷仲堪与桓玄,同赴京师。鉴于上年起兵时殷仲堪观望误期,王恭乃先行举动,上表请讨王愉及司马尚之、休之兄弟。殷仲堪应期发兵,以杨佺期兄弟(兄广,弟思平,从弟孜敬

24、)率舟师为前锋,桓玄次之,殷仲堪军继进。八月,杨、桓兵至溪口,江州无备,刺史王愉仓猝出奔临川,被桓玄偏师追获。王愉是桓温之婿,所以桓玄篡晋时犹以王愉为尚书仆射。元兴三年刘裕诛王愉,夷及子孙。王愉兄恺、弟国宝、弟忱,均先愉死。这样,太原王氏王坦之诸子作为司马道子的妃党,活动十余年后终告覆灭。桓玄、杨佺期兵至石头,王恭所遣北府将刘牢之军据竹里,夹击建康。此时中枢权力已经转移至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之手。王恭以门第傲物,既恃刘牢之的武力,又以部曲将薄遇刘牢之。司马元显利用这一矛盾,遣原为北府将的高素说刘牢之倒戈。王恭败走被擒,与其子弟党羽俱斩。这样,作为孝武帝后党的太原王氏的王蕴一支,也告覆灭。本书论郗

25、鉴篇曾论及东晋门阀政治出现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皇权不振,一是士族专兵。太元以来太原王氏活跃之时,孝武帝力图重振皇权,又图以司马道子的相权相辅,是皇权不振这一基本条件已在改变之中,或者说已有了改变的可能性。太原王氏二支之中,居京口重镇的王恭,兵力仰赖于并非门阀士族的刘牢之;先后居上游荆、江的王忱、王愉,也都无兵权在握,是士族专兵的这一基本条件已不存在。所以,代表门阀政治一个特定阶段的太原王氏两支的覆灭,实际上也是东晋百年门阀政治的终场。太原王氏在东晋的政治作用消失了,东晋一朝的门阀政治从此结束。但是,司马氏政权的命运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局山重水复,前路何在,什么力量将代之而起,孝武帝开始的振兴

26、皇权的历史趋势是否还能继续下去,这一切,此时此刻尚不见端倪。王恭死后,刘牢之代王恭居北府之任,北府重镇第一次落到将门出身的下层士族之手。刘牢之率北府兵至京邑以拒上游之师,杨佺期、桓玄、殷仲堪回军蔡洲,司马道子信左卫将军桓修(桓冲之子,桓玄从兄,尚简文帝女武昌公主)之谋,以桓玄为江州,杨佺期为雍州,黜殷仲堪为广州,而委桓修以荆州之任,居上游之核心。桓修说:“西军可说而解也,修知其情矣。若许佺期以重利,无不倒戈于仲堪者”(殷仲堪传)。由此可知,上游诸军存在重重矛盾,其军事实力的关键在杨佺期。殷仲堪初不接受朝命。但是,桓玄一则喜于江州宠授,二则喜于与荆州桓修为邻,所以意存观望,有接受朝命的可能。杨佺

27、期亦在可否之间。但是桓、杨将士家属多在殷仲堪治下的江陵,殷仲堪命将士南归荆州,否则大军至江陵,将悉戮余口,以此胁迫桓、杨置朝命于不顾。这种复杂的利害关系,使得殷桓杨联盟又维持了一个短暂的时间。他们彼此以子弟为质,盟于寻阳,共拒朝命,不过盟主地位已由殷仲堪改属桓玄。此时,孙恩之众已起于会稽,上游之事朝廷已无力顾及。隆安三年(399年),殷仲堪与杨佺期共谋袭击桓玄,反被桓玄分别消灭。桓玄并有殷、杨军力,独揽上游,对建康威胁甚大。只是由于孙恩之众横扫三吴,上游才得短期敛兵,未向下游发动攻击。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讨伐桓玄,桓玄乘机举兵东下,至于姑孰,北府将刘牢之向桓玄投降。桓玄入京师总揽大局

28、,刘牢之所领的徐、兖刺史亦为桓玄所夺。桓玄杀司马元显,流司马道子。刘牢之惧祸,拟奔江北,途中自缢而死。桓玄消灭了一切对手,并趁卢循主力泛海南下之机,于元兴二年十二月代晋为楚。自北魏时期到唐朝唐高宗时期,太原王氏以天下望族的身份平稳地发展了两百年,虽然望族身份的获得是由王慧龙这一支来完成的,但享用却是整个的太原王氏人。南北朝时期,除了王慧龙一支,陆续还有其他六支声称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并在历史上留下足迹,这六支,分别为南朝三支、北朝三支,他们大多说自己是太原祁县王氏王允的子孙,使得祁县王氏在消失了近两个世纪后又重新冒了出来。在南朝的三支分别是:王玄谟支,王玄谟就是曾经与王慧龙大战中原的刘宋车骑将军,经考证,他虽然不是王允的直系后裔,但有可能是王允的近宗,算是真正的祁县王氏;王懿支,王懿也为刘宋将领,曾任镇北大将军,他也自言是王允之后,究系如何,无以考证;王神念支,王神念是梁朝的右卫将军,这是一个十足的冒牌,实际上他是乌桓族出身。在北朝的三支分别是:王思政支,王思政是西魏大将军,赐爵太原郡公,也许这个爵位让他在声言自己是王允之后时颇有几分底气,事实上他是高丽人;王轨支,王轨是北周时期的徐州总管,这是又一个王允的冒牌子孙,他的先祖出自乌桓族;王庆支,这个王庆,从北周入隋,是隋朝的上柱国之一,封平昌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