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七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七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七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七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七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评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俄国农奴制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A农奴主与农奴的矛盾B农奴主与商人、贵族的矛盾C农奴与资本家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解析:选D。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实质上反映了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2012·烟台一中月考)“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D实行对外战争

2、解析:选A。理由知识点理由A.封建专制是一切黑暗的根源×B.封建专制是农奴制实行的前提和基础俄国政治上的黑暗×C.封建统治阶级是有生活保障的×D.任何制度下都会有对外战争3.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说这句话的人是一名()A十二月党人B地主阶级革命派C守旧派知识分子 D激进派知识分子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同时材料表明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言论,因此可以排除A项。4.俄国激进派代表人

3、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解析:选D。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故答案为D。5.19世纪40年代,俄国棉纺织业中最早出现了机器工厂,从而推动了俄国工业的缓慢发展,造成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技术落后B缺少工业资本C落后农奴制度的阻碍D国内市场的狭小解析:选C。四个备选皆是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因素,农奴制度的存在决定着其他各项因素,故选C。6.“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

4、是()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解析:选D。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7.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C禁止买卖农奴D农奴可依市场价格赎买份地解析:选D。法令规定地主在分给农民份地时可得到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的赎金,D项显然与此规定不符。8.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

5、盾解析:选C。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D项表述的矛盾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A、B两项表述的矛盾都是C项的具体体现。故C项准确。9.(2012·福州高二联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解析:选B。两则材料对比,一方面反映农民的政治、经济处境有了很大变化,说明改革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农民对地主

6、的封建义务,农民未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说明改革具有不彻底性。10.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交给政府赎金之日,农民即可成为土地主人解析:选C。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奴要支付高额赎金,才能得到一块份地,故A错。改革后加强村社制度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故B错。D项应为交赎金六个月后才是土地主人。11.(2012·甘肃兰州一中高二检测)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分布

7、不平衡解析:选A。本题所有选项都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但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而A项为最基本特点。12.(2012·江西新作余一中高二检测)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的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解析:选A。改革后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勾结,是俄国社会的特点之一,使农民遭受到双重压迫。13.19世纪后半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奴制残余错综交织B主要工业部门里纺织业最发达C借鉴

8、西欧先进国家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发展经济D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解析:选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和西欧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仍存在着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B、C、D三项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或手段。14.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工业方面的最主要表现是()A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迅速发展B自由劳动力增多C国际国内市场扩大D主要生产部门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解析:选D。工业革命的定义是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过程。15.(2012·南京高二联考)在央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给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极

9、高的评价,原因不包括()A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资金B扩大了国内市场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D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选D。19世纪70年代以后地方城市杜马及自治局等机构的设置表明D项说法与史实有出入。二、非选择题(16、17题各20分,共40分)16.(2012·宁波高二联考)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列传材料2:今日自强

10、值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中华民族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1889)材料3:(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已经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了,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的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1概述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

11、2,请你谈谈“自强”与“求富”的关系。(6分)(3)材料3中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8分)解析:本题属于比较类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因此,自强是前提,求富是基础;俄国1861年改革是亚历山大二世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此,“文明”应该是资本主义文明,学习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秦孝公的支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执行坚决;变法内容全面并符合秦国国情。(2)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

12、济侵略;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起辅助作用。“求富”是“自强”的基础,“自强”是“求富”的前提。(3)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结果: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材料2: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材料3: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

13、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请回答:(1)结合材料1,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2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3)材料3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6分)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影响、意义及实质。第(1)问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问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问注意材料3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