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旧人教版_第1页
四川省武胜县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旧人教版_第2页
四川省武胜县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旧人教版_第3页
四川省武胜县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旧人教版_第4页
四川省武胜县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旧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年秋武胜县2011级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满3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第卷注意事项: 1答第l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214题12隋唐时期,为了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是直接针对A地方割据的严重性 B阶级矛盾的尖锐化C相权的膨胀 D边疆地区的危机13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

2、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14宋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实行了集中。下列对其有关叙述有误的是A 设立枢密院,直接统领和调遣军队 B 把宰相权利一分为

3、三,分别由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掌握C 地方各州设立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D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需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我国是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交往中不断融合,据此回答1516题15汉武帝在位期间讨伐匈奴,沟通西域,加强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管辖,这些主要反映他A好大喜功,征伐无度 B目光远大,走向世界C开拓疆土,巩固统一D滥用民力,不得人心16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适干戈。”这段材料实质说明了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B促进宋、辽人口的急剧增长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D维持了宋、辽间长久的和平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虽然统治者一直奉行重农抑商

4、政策,但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商品经济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此回答1718题17“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路人心。”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际关系的庸俗B社会风气的败坏C商品经济的发达D价值观念的更新18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B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拉动国内经济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D分工日益细密,出现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推动了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据此回答1921题1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

5、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土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法、墨、道B墨、法、儒、道C墨、法、道、儒D儒、法、道、墨20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三教合归儒” C君权神授 D人无有不善21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是“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中

6、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民族饱受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并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据此回答2223题。2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23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可享有的侵略权益有:到中国内地传教、经商 在台湾淡水等地租赁土地、房屋居住 在天津、重庆等地合法设立工厂允许华工出国 在通商口岸建立医院、设教堂A B C D第卷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

7、,每日三尺。”摘自旧唐书材料二:“(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摘自新唐书材料三:1581年张居正改革,其内容为“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材料四: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此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唯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1)材料一中“若不役,则收其庸”何意?(2分)有何作用?(4分)(2)由材料一制度转变为材料二制度的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二中“以贫富为差”是何意?(2分)(4)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出明

8、朝、清朝分别实行了什么赋税制度?(4分)其各自的显著特点是什么?(6分)(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10分)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0分)材料三: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赉(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材料四: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

9、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唯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天妃之神灵应记(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6分)(4)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是哪些?(4分)(5)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4分)(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6分)2010年秋武胜县2011级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答案)选择题:(48分)1216 CBACD 1721 CADCB 2223 AD37(共32分)()(6分)农民可以“以绢代

10、役”。(2分)保证了农民生产劳动的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4分)()(4分)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的收入减少。()(2分)是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2分)(4)(10分)明朝实行的是一条鞭法,(2分)其特点是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征收种类有繁杂向简单转变。(4分)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2分)即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彻底废除人头税。(2分)(5)(10分)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转变。逐渐由征收实物向征收银两过渡。人口税在赋税中的比重越来越少,直至被取消。由不定时征税到基本定时。赋税种类由繁到简。对商品课以重税。(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五点得满分)39.(共20分)(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