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声乐演唱形式?1独唱?童声:童高音、童低音。?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 ?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东方明珠导入 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3再
2、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6请大家发表见解。?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
3、感(调式)。?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 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三、小小音乐会 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下课。 第四课水上的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
4、劳动的表演形式。 教学内容 学习演唱曲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教材分析 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
5、之感。然后曲调从“65?3?0”逐渐下移。最后结束在“1”音上。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划龙船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船头上还有一、两人边敲锣鼓、边唱歌,指挥划手划桨。岸上观众则以鞭炮声、欢呼声为比赛者鼓劲。?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在领唱时,众人还按划桨的节奏呼喊着“”为其伴唱。在歌声、锣鼓声
6、中,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紧张。划龙船这首民歌的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从民歌体裁来说,它带有号子的属性。?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 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1、欣赏范唱。?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2、学唱歌曲:?(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
7、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讲解: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3、表演歌曲。?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
8、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二、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1图解:?(1)几
9、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10、?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三、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二、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教材分析 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
11、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 作曲家介绍?亨德尔(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马卡白等尤为著名。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17
12、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管弦乐船歌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 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 教学重点难点: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18世纪早期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
13、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三、聆听船歌教学基本要求?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2
14、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管弦乐船歌。?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5从主题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15、)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练习 教材分析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
16、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
17、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3再次聆听歌曲。?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
18、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5学唱歌曲:?(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
19、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三、创作歌曲的练习?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 (二课时) 教学目标?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
20、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 教材分析 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
21、誉世界乐坛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这是一首简短
22、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123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13”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3歌曲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
23、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 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白桦林好地方详案 教学目标: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学习。 二、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
24、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难点:xxxxx教学准备:电脑图片、钢琴、磁带、自制乐器沙锤、打击乐、黑板乐谱、换气符号贴纸、节奏图片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间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可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加以发展。音程以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
25、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了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阶段: 1、导入激发兴趣,了解当地风情。 2、展开通过聆听和即兴打击,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3、深入通过乐谱的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歌曲的结构。 4、拓展通过深入理解歌词含义、讨论、表演、创编、评价、总结活动,抒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长音和短音的对比) 1.呼吸练习。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呼吸练习,首先两脚分开保持好站姿,双手轻轻抚着自己的腰部。在深吸气的时,你的腰两边会向两边撑开
26、,然后再将气息又控制的,匀速吐出。好,我们来一起试试看。(调整学生的呼吸,并巩固歌唱中的气息运用) 2.模唱老师的一组长音发声。其中包括哼鸣和“2”“6”两个音的音高。 3.模唱短音“22222”,“66666”。并分为两声部合作。(利用乐曲中的难点节奏来练习短音的发声,提前让学生模仿,有利于后面难点的突破) 二,看图片导入 (采用情感教学模式1:情景陶冶模式。) 创设情境,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风光。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2.师:这是什么树呀?白桦树。我们中国不仅有白桦树林,在加拿大也有白桦林。这是一个加拿大人的家乡,他说他的家乡特别美,有一个片白桦林白桦林是个好地方,为什
27、么是好地方呢,因为这里有什么?对,有大麋鹿。有海狸。还有蓝色的湖水,房子,山峦,平原。虽然这个人现在不在他的家乡,但是,他非常的思念自己的美丽家乡三,学习新歌曲 1)、聆听歌曲第一次(范唱) 1.师: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下面你们帮我打着拍子,老师给你们唱唱这首歌曲,同时再听一听这首歌曲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教师范唱,手中拿着自制的易拉罐沙锤打拍子唱。第一二段打强拍,第三段打一下强拍和两下弱拍xxx) 2.师: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情绪非常欢快,速度是快的。 师:对,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2)、聆听歌曲第二次(磁带) (采用情感教学模式2参与和体验模
28、式。情感的深化。) 1.师:谁还注意老师刚才用自制乐器打了一个什么节奏? 生:Xxx。 (教学设计:出示节奏图片给同学们看Xxx) 师:现在大家看着这条节奏打一下。现在再看胡老师把节奏型分为两个声部了,增加了一些难度,应该怎么打?我们分为两组试着打一下。 (教学设计:出示节奏图片 2.师:同学们打得非常好,接下来,你们能不能试着用刚才的节奏给歌曲伴奏。要注意打击乐的声音要轻。(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拿出椅子下面已经准备好的打击乐器,让孩子分声部打击) 3)、学习乐谱 (采用行为教学模式1_认知教学模式) 1.师:刚才同学们的打得感觉非常好,使歌曲更加欢快了。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先看黑
29、板歌谱。 (教学设计:黑板乐谱师: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首歌曲的谱子了。我们先看歌曲的拍号是2/2拍,也就是说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看到前面还有一个降号,降那个音? 生:降si。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慢慢的唱一遍谱子?(在唱谱子的过程中,依依找出问题,并随时解决) 生:慢慢识谱。 4.师:你们唱的时候从哪里换气的呀?从那小节到哪小节唯一乐句?(请同学上来贴换气符号,划分乐句,随即告诉学生很多歌曲都是四小节一个乐句,但是结为处很特别,可以延长) 5.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清楚,现在你们能不能按照自己分析的乐句,跟着老师的琴,用欢快的情绪试着唱一唱谱子? 生:能! 4)、唱歌曲 1.师
30、:刚才同学们谱子唱的非常准确。老师知道,2班同学的声音是全年级里最好的听,你们能用最美丽的声音,加入歌词,试着用欢快的情绪唱这首歌曲吗? (教学设计:磁带伴奏) 2.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尤其是今天后面的男同学情绪饱满,上课认真仔细。如果情绪再欢快一些,让每个字唱得再短一些,有点弹性我们就会唱的更好听。 (教师鼓励以中年级的男同学的情绪,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4.师:“蓬得得蓬蓬”是什么意思?是歌曲中的衬词,它并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只是为了体现民歌的特点,一般民歌中都有衬词。再看谱子上面的mp力度记号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这里变渐弱呢?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请学生自由的说一说) 5.师:
31、对,因为,作者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渐弱就是在慢慢回忆着自己的家乡。 6.师:那么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琴声,带着欢快的情绪唱一遍歌曲,注意结尾处渐弱。 四、表演唱与即兴创编歌词 1.师:下面老师请两组同学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表演唱歌曲。(可以做一些身体动作) 2.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我想问问,你们的家乡在哪里? 生:自由回答。 3.师:你能试着把这首歌词改编成咱们你家乡的歌词吗? 生:想。 生:创编歌词表演唱。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加拿大民歌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了解。通过创编歌词,我想很多同学都能用这首歌曲唱出自己的家乡美,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更加的热爱了
3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彼得与狼、表演红蜻蜓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成语导入。?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5学唱歌曲:?(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
33、。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8.边讲故事边听听彼得与狼。 9课后小结: 第六单元风景如画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
34、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 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内容: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 欣赏:森林的歌声、荫中鸟 教材分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 灵们树蟾、秩鸡
35、、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 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2笛子独奏荫中鸟?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4歌曲茨黎花?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碗碟采购合同范本
- 业务代表合同范本
- Unit 2 SectionA(1a~1e)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4年招商银行唐山分行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出租稻田土地合同范本
- 2024年咸阳市实验中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借款公证合同范本
- 买车退款合同范本
- 住建备案合同范本
- 分包转让合同范本
- 《马克思生平故事》课件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题(解析版)
- HRBP工作总结与计划
-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上半年中电科太力通信科技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沙洲职业工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DB3502T052-2019 家政服务规范 家庭搬家
- 2024甘肃省公务员(省考)行测真题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课件
- 会计学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