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诗歌文学教育之我见_第1页
中学语文古诗歌文学教育之我见_第2页
中学语文古诗歌文学教育之我见_第3页
中学语文古诗歌文学教育之我见_第4页
中学语文古诗歌文学教育之我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语文古诗歌文学教育之我见当前中学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着文学教育的回归,而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的艺术魅力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美的震憾,美的享受。诗歌当中不但先人的情怀希望、人格操守、志趣追求和精神面貌,更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人文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晶。鉴于此,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教材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古诗词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审美能力,同时激发他们读诗、写诗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悟性和灵性。在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精髓的同时,学生的人生感悟和审美熏陶,语文素

2、养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一句话,古诗词以其简短的而意蕴深长的特点最有利于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为此,设计出古诗词文学教育的原则。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文学教育呢?方法和角度都很多,但以下三点应作为核心来加以注意。第一,激发情感,引起感情共鸣。诗是兴奋的狂潮,是撕心裂肺的分娩。尚书·尧典曰:“诗言志”,陆机也说:“诗缘情而绮靡”,钟嵘则认为“诗是吟咏情性的”。可见诗是情感发泄和情感需要的产物。诗人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同一事物,感情不同,写出的诗就不一样。如同入六月天,赵师秀吟出:“黄梅时节家家雨”,曾几诗云:“梅子黄时日日晴”,戴复古则咬定:“熟梅天

3、气半晴阴”。教学当中,第一步就要让学生的心情和诗人一起播云撒雨,让他们或豁达千里,或郁结一刻,或粲然成笑,或泪垂作瀑,或惆怅似雾,或欢歌如风。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在欣赏或批评鉴赏活动中的主体能动作用,“以已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语)。只有这样才能为真正解读“楚臣去境,汉妾辞宫”的乡国情怀,“天地合,乃敢于君绝”的亲情主题,“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人生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我们知道,诗歌的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等对诗意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口不绝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力途径。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抑扬顿挫而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情感、诗的意境、诗的韵味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其次,教师本身要富有激情(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打开他们情感水库的闸门,在言辞的运用和描述上,在身体语言的运用上,要与诗歌内容水乳jiao融。也可以运用视听材料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境去体会诗人的处境、情感,“使诗人与欣赏者(学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当人(学生)读诗,就不仅是领会了诗句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而且是凭借诗人的语言表现了他自己的情感,于是诗人语言变成了读者的语言”。(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113页)。如引导学生欣

5、赏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罄音”时,教师又可作“佛祖拈花微笑”状,说:“声声晨钟,涤尽心灵的尘垢,仿佛在不停的呼唤心灵的回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皆如过眼烟云,何苦这样痴迷不返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这佛音显得那样庄严,那样祥和,这一刹那便成为了永恒”第二,解读形象。就艺术欣赏和批评来看,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文学作品形象的解读是一种二度创作活动。艺术家的创作是从印象开始,从印象而达成一种内在表现,然后将这内在于心的表现外化为艺术形式。批评家和鉴赏家历经的心理过程则相反,是以作品一路而上直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完

6、整或完美地解读情感,有赖于对诗歌所创造的形象的把握,在把握形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然而要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诗;也有比较含蓄,而以曲折和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其意的诗。中国的诗尤其讲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具有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意境特征。但不管怎样含蓄蕴藉,诗歌都是凭形象说话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学家艾略特就认为情感表达应有“客观对应物”(哈姆雷特和他的问题),解读好了形象,这个二度创作活动就算成功了大半。当然,解读诗的形象,也要通过各种途径。首先说说“知人论世”。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一般情况下,作品总是深

7、深地打上了时代环境和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的烙印。因此,对诗歌产生的时代环境和作者生活经历、个性特点了解得越深刻就越有助于对诗歌形象的解读。比如,三曹的诗风苍凉雄健,这是被称为“建安风骨”这个时代风格影响的结果。王维晚年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故其山水诗多禅趣与空静之美。李白的诗风飘逸洒脱,是因为功名追求 、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他的一生。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是因为其后半生经历战乱、四方飘泊,对普通百姓受苦受难的生活有着极深刻的同情的现实体验。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凄切是因其早早就丧失了丈夫,生活孤单寂寞多愁善感的结果。总之,诗人、诗歌、时代是三位一体的

8、。其次说说诗歌的表现手段。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解读诗歌的形象也要把握诗歌本身的表现手段。这包括两点。一是不管是山水田园诗,还是咏物诗;不管是边塞诗,还是咏怀诗、咏史诗的解读,都应把握诗歌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及其相互融合的特点。如描写有动静结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虚实结合(“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唐·李商隐·

9、;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的分别。其二,诗的结构形式,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等。第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拟人、夸张、反复、排比、象征等等。第四,其它描写方式有: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语序倒置以郭沫若的静夜诗为例,诗中的“天河”、“鲛人”这两个形象,就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作这样的解读:“天河”这里指的是什么呢?应该是诗人所热爱的祖国。这祖国灾难深重,令人痛心忧伤,所以他发出呐喊“天河何处?”“鲛人”也应该是诗人一类的爱国者。岁月黑暗,光明不在,他们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只有远走

10、他乡,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抬望眼,思故乡,盼国强,泪流满襟裳。在无奈和痛苦当中,遥寄一份挚爱与追求,与明月共哀思。如果不抓住诗歌的表现手法来解读,是很难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深邃的意境的,抓住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来解读,鉴赏起来才得心应手,心领神会。第三,再造形象。诗歌赏析不是作散文化的翻译,那样只能算是注疏,学生欣赏起来“淡乎寡味,味同嚼蜡。”要真正体会其“微言大义”,还需再造形象。寓虚境于实境,再化情思为景物,不然,诗歌的欣赏只是停留在“言”上,还没有通过“忘言”的形式,以捕捉其言外之意,如袁行霈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作了这样的形象再造:“这和煦的春风,她剪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

11、,吹到那里,哪里就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她剪破严冬,裁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创造出来。”这是一种添补形象式的再造形象。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对岑参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作形象再造:诗人呆立在辕门之外,目送友人渐行渐远,终至不见。这时诗人心里思潮翻涌:既有对友人归京的艳羡,又有替友人路行艰难生死未卜的担忧,更有友人离去后的落寞和自己仍在这凶多吉少的苦寒之地苦苦煎熬的哀愁还有一种形象再造法是仿拟法,更换形象,仿故人陈言,以故为新,在前人法度的基础上,取前人的艺术构思,佳句善字变化后为自己所用,以达到“

12、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如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有学生就作了这样的仿拟,而别具情趣。新如梦令尝记河边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头,误入垢泥深处。争路,争路,激起一滩蛙怒。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有学生就仿拟出这样美丽的句子来。“乡愁是一茏青草/总在我心田里/疯长/割了一茬又一茬”。“乡愁是一份美丽的孤独/总在我心海里/潮起潮落/泛滥成灾。”第三,还可以通过对诗歌展开的评点活动,来再造形象。如本人曾对世界和平感到忧心忡忡而写下了昨夜,我进入了梦乡这样一首小诗作学生赏析评点。学生写了一篇很好的评点文章,现把原诗及学生作品连缀如下,以博诸君一笑。昨夜,我进入了梦乡我梦见布什慌里慌张拉丹也满面惊

13、惶更有英国的首相汗出如浆不知是谁那么猖狂把他们的武器偷了个精光我还梦见世上再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五大洲的人们载歌载舞把和平与发展敲得震天响那灿烂的笑意总是写在安南的脸上 可我很快被惊醒电视里还传来阿富汗的枪声 巴格达的炮响可恶的战争恶魔还在摩拳擦掌 读昨夜,我进入了梦乡有感读罢昨夜,我进入了梦乡,不禁为其中内容之精彩思想之深邃而倾倒!全诗以梦为依托,因忧成梦,梦里有向往和追求。形式新颖独特。诗歌的第一节,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将梦里发生的一切事情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布什慌里慌张,拉丹也满面惊惶,更有英国的首相汗出如浆。”这几句话里的布什、拉丹,都是一些好战的家伙,而此时却“慌

14、里慌张”,“满面惊惶”,甚至“汗出如浆”。加点词语同中有异,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布什等在这里可看作好战者或恐怖主义的代表。他们为什么这样恐慌呢?诗歌下文为读者解开了疑团,他们的武器被“偷了个精光”。原来如此,读到这里,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他们的武器被偷光了,这就意味着再也无法压制其它国家了,再也无法搞恐怖活动了,怪不得他们会惶恐不安呢!没有了战争和恐怖的活动,世界又会怎样呢?诗歌第二节揭示了答案:“世上再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五大洲的人们载歌载舞,把和平与发展敲得震天响”,噢!世界各国人民原来都是如此爱好和平,都不希望有战争,“载歌载舞”,“震天响”,形象的词语,引人遐想:老

15、百姓多么爱好和平,热爱生命啊!既然人民都如此安居乐业了,那么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又如何呢?“那灿烂的笑意,总是写在,安南的脸上。”由此可见,全世界人民,从上到下,都是爱好和平的,诗歌在这里传达出了所有善良的人们的美好心愿。可惜梦只是梦,第三节的诗文又将读者从美好的憧憬中拉回到现实来:“阿富汗的枪声,巴格达的炮响”,刚才的一切,都被这该死的战争所破坏。“可恶的战争恶魔,还在摩拳擦掌”,这里诗人将战争比喻为恶魔,可见战争有多么可怕。“摩拳擦掌”,这说明战争还有可能发生。那么,哪一天世界才会再也不存在战争,永享和平呢?作者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读完这首诗,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对当今世界的格局也感到忧

16、心忡忡。当然,评点既可以从思想内容入手,也可以从艺术手法着眼,在比较映衬(正面或反面)当中感受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用王维的渭城曲,高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商隐的无题、柳永的雨霖铃来反衬;黄鹤楼就可以用崔护的题城南庄来正衬。有人曾将“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串在一起,来谈谈读书的境界,实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第四,注意艺术形式的转换与融合。这里所说的转换与融合不单是指文学体裁内部的转换与融合,而是“入乎其内,出乎其中”,从多个层面上再造形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毛诗大序也有“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17、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样的文学理论。这表明诗、歌、舞是三位一体的,是可以互为补充、转换和融合的。同样的,诗、书、画也常常不分离。这告诉我们,再造诗歌的形象形式不唯一,宜多样化,以此来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可以做到诗、歌、舞水乳jiao融的转化与融合:仙乐飘飘,舞姿婆娑,低唱浅吟,早已让学生陶醉得“我欲乘风归去”了。而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书法也许更能酣畅淋漓地解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桀骜不驯和慑人魂魄的气势。用大笔扫写的水墨中国画,点厾皴染之间,或许更能演译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唱、念、做、打之间,或能更形象

18、地诠释石壕吏的如狼似虎和卖炭翁的悲惨欲绝。拍成电视精品,拟制成网页,配上画面,辅以音乐等,这就不一一而论了。第六,多元化的解读“凡作人贵直,而作诗贵曲”。很多诗歌深具“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这种含蓄婉曲之妙,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不便明言,诗人也往往使用曲笔,通过委婉含蓄的手法来表现,另外有些诗歌又饱含哲理,凡此种种,这就给形象的再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对这样的诗,不应只作单一的理解,而应作多元化的解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既可以把它当作男主人公的临别赠言,又可当作女主人公别后的内心独白。其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死干”,既可以理解为对爱情的坚贞,也可以理解为对友谊的忠诚,还可以理解为对事业的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