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世界。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 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 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

2、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居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3. 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4. 能借助课文和资料,初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5. 通过事情写

3、一个人,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6.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拟题的重要性,学会给自己的习作拟个好题目;展开想象,感受文字带来的联想; 积累鲁迅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3. 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难点1. 能借助课文和资料,初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2.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2 课时好的故事2 课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 课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 课时习作 2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25少年闰土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

4、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我” 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对“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梳理课文主要的情节,能够感受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纯朴的形象,但关键处仍需教师点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回忆”特质。可以先从情节着手,然后再聚焦人物,抓住作

5、者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 感受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体会“我”的内心世界。【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3. 仿照第 1 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过程与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重点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难点1.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2. 仿照第 1 自然

6、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作者鲁迅及故乡的写作背景、当时的时代背景。2 课时第一课时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背诵第 1 自然段。2. 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初步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重点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背诵第 1 自然段。2. 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难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初步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鲁迅画像图片)他是谁?(学生回答。)大家了解鲁迅先生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单元导读页,上面有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 我们先来读一读。(学生将课本

7、翻至对应页,自主阅读)2引入本课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在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儿时的一位朋友闰土。那时他和我们年纪相仿,是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跟着我一起书写他的名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生字,注意读音。2.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4. 课件出示会写的字,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缚”在书写时要注意右上角不要少一点;“厨、毡、羞”都是半包围结构,要把握 “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1.

8、快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1) 请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2) 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把“相处、离别、回忆、相识”四个词语进行排列。(回忆、相识、相处、离别)2. 读批并重,感知文字画面美。(1)感知环境描写,读出色彩。指名读“深蓝的天空中碧绿的西瓜”,教师随学生的朗读及时评价。说说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色彩。(景物:天空、圆月、大海、沙地、西瓜;色彩:深蓝、金黄、碧绿。)师生齐读这一句。(2) 感知人物描写,学做批注。读一读第 1 自然段中余下的句子。结合图片,交流文中“少年”给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形容。(引导学生抓住句中“捏”“刺”两个动词体

9、会闰土刺猹时动作的有力和迅速,“扭”“逃”不仅写出猹的狡猾,而且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学生再次自读,读出“少年”的机敏、勇敢。(3) 师生合作朗读第 1 自然段,感受情感的变化。(4) 看插图,试着背诵第 1 自然段。3. 初识主要人物知来历,识外貌。(1) 快速默读第 23 自然段,说说闰土的身份及名字的来历。(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因为他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2) 学习第 4 自然段,了解闰土的外貌特点,画出有关句子。学生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画出来。(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能看

10、出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能用几个词来形容吗?(纯朴、健康、勤劳。)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你能看出什么?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可见他的父母非常爱他。)请一位同学用一句比较完整的话总结少年闰土具有哪些特点。(闰土是一个健康、勤劳、深受父母疼爱的海边农村少年。) 4课堂小结。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 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 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外貌少年闰土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颈带银圈健康活泼动作:捏、刺机敏勇敢第二课时1. 了解少年闰土的形象,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2. 通过抓住关键词、借

11、助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3. 仿照第 1 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重点1. 了解少年闰土的形象,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2. 仿照第 1 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难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他有着一张(紫色的圆脸),头上戴着(小毡帽),脖子上套着一个(银项圈)。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指名回答。)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重点研读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感

12、受闰土的形象特点。过渡:外貌只能知其表,透过一个人做的事才能看出他的内在特点。那么,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他做过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 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课文中描写的主要事件,教师相机点拨。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田刺猹、沙地看鱼。)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并批注在书上相应的地方。在学习合作中商量选择一件事来学习,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重点理解感受深刻的词句,还可以展开想象,用演示、画画等方式进行学习。(2) 教师引导学习“雪地捕鸟”。文中描写雪地捕鸟的过程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画出相关词语。(动作描写,如“扫、支、撒、拉、罩”。)你

13、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只能在下雪天捕鸟,说明闰土有经验;从捕鸟的方法可以看出他很聪明;从他能叫出各种鸟的名字,说明他见多识广。)朗读指导: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3) 小组交流,学习“瓜田刺猹”。发挥想象,描述闰土“瓜田刺猹”的场景。各小组赛读:选出两人朗读闰土与“我”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该怎么读。(课件出示)闰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盛情邀请的语气。) “我”:管贼么?(疑问的语气。)闰土: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后两句话要轻读,

14、语速稍慢,营造紧张气氛。)“我”:他不咬人吗?(紧张、害怕、好奇的语气。)闰土: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 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前两句读出自信、得意的语气,后两句读出遗憾的语气。)“瓜田刺猹”这一段描写在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最为详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闰土怎样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瓜田刺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课文开头,可见“我”一想起闰土, 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便是他瓜田刺猹的形象,说明这件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在这里才会写得这么详细。“捏”“走”“刺”这些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勇敢、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4) 自学“海边拾

15、贝”和“沙地看鱼”。这两件事写得非常简略,你从中感受到哪些有趣的地方?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你觉得闰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2.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对比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我素不知道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1) 读句子,思考下面的问题。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只有我们刚才讨论的四件吗?(不可能只有四件,从“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可以看出他知道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第二段文字中的“他们”指谁?(和“我”一样的少爷。)看图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里为什么说“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

16、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呢? (因为“我们”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眼界狭窄。表达了“我”的不满。)(2) 师生共同复述,说说闰土和“我”生活的不同。当闰土在(雪地里捕鸟)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下大雪时可以支起竹匾捕捉各种鸟儿)。当闰土在(海边捡贝壳)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当闰土在(瓜田里刺猹)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当闰土在(看潮汛看跳鱼儿)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有些鱼儿有青蛙似的两个脚)。(3) 从中

17、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我”对闰土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对自己枯燥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其中有羡慕,有遗憾,有渴望。)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 文章结尾一句“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戛然而止。其实三十年后, “我”和闰土又见面了,那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推荐阅读故乡。2. 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我们结合这一主题猜测一下,编者把这篇课文作为起始课,有什么用意吗?3. 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少年闰土雪地捕鸟(详)聪明能干海边拾贝(略)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详)机敏勇敢看跳鱼儿(略)知识丰富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突出重点,慢慢解决难点。首先引导学生根据闰土的外貌描

18、写初步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比较闰土和“我”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学生总结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这么可爱的少年多么讨人喜爱,同学们也能很快地说出“我”喜爱闰土的原因: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为了进一步理解“我”和闰土之间的感情,我指导学生快速朗读课文, 找出文中的四件事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26好的故事本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好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 有趣”的梦境。在梦境中,作者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

19、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作者写作的时代距今较远,历史背景比较复杂,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课在内容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应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 帮助学生大体理解较为陌生的词语。细读课文,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可以引入相关课外资料及课后“阅读链接”,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 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

20、的词语。3.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4. 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厌恶。重点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 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3.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难点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野草的相关文章以及写作背景。2 课时第一课时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明确“好的故事”

21、就是一个“美丽, 幽雅,有趣”的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难点明确“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境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课文,看看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2. 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3. 课件出示会写的字,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瞬”要注意“舛”左边的“夕”中间只有一点;“萍、藻”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舒展,遮盖下半部分。4. 学生认读词语,理解难

22、懂的词语。(1)课件出示要掌握的词语。(2)学生交流圈画出难懂的词语,同桌间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2. 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第 3 8 自然段。)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是他做的一个梦。)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看书入梦梦境梦醒)(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3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1) 学生汇报找出的句子。(“这故事

23、很美丽,幽雅,有趣。”“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2) 说说自己的发现,用词语概括“好的故事”的特点。(美丽、幽雅、有趣。)好的故事入梦梦境梦醒美丽幽雅有趣第二课时1. 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2. 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重点抓住关键句子,感受“好的故事”的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吗?(生回答,师板书)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看一看、听一听这个“好的故事”。二、研读课文

24、,重点探究1. 想象画面,揣摩表达,感受梦境的美好。(1)品读“我仿佛记得一同荡漾。”“茅屋,狗,塔,村女, 云也都浮动着。”想一想:作者描写景物和我们平时描写景物有什么不一样?(罗列了一连串的名词。)教师读句子,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学生结合插图,汇报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练习朗读,读出画面的美丽、幽雅、有趣。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语句简洁,很有画面感。) (2)品读“大红花一朵朵白云织人村女中。”出示语句,并标记“红锦带、带、狗、白云”等词语,读一读, 发现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采用了相同的字词。)男女生上下句对读,师生上下句对读,体会这样表达产生的节奏感

2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导学生读出画面感。(3)品读“边缘都参差水银色焰。”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出示水中景物倒影和夏云头图片,对比有哪些相似之处。(引导发现这句话是从水中倒影的形和色两方面来具体描写的。)指导读出江南水乡景色的美丽。2. 配乐朗读,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3. 对比阅读,发现写法特点。(1) 思考交流:作者是怎么写“好的故事”的?(梦境的开头和结尾,都写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2) 对比阅读第 5 和第 7 自然段,思考:作者的梦境里分别回忆和看到了哪些景物?你发现了什么?(前后描写的景物很相似,都是江南水乡

26、的景物。)(3) 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反复提到“美的人和美的事”?为何花大量笔墨描写江南水乡的景物?)三、研读“好的故事”1. 语段比较,产生阅读资料的需要。(1)再次默读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思考: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梳理问题。(为什么作者说真爱这好的故事?总记得这好的故事?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3)鲁迅先生的文章含义深刻,我们怎样才可以读懂它呢?(结合写作背景等。)2. 阅读资料,深化理解(1) 出示野草相关资料,了解野草。(2) 再次默读课文,把对文章新的理解批注在旁边。(3) 野草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想一想

27、:“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情感?(“梦境” 象征美好的理想,“昏沉的夜”象征黑暗的社会现状,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课后读一读野草中的其他散文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父母、老师交流,也可以主动查一查资料。好的故事象征(理想)梦境:美丽、幽雅、有趣 (社会)现实:昏沉、黑暗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我的教学思路是尽可能地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式,在再三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慢慢引出鲁迅先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看到文字背后的鲁迅。 课堂教学设计分步骤进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了

28、教师“指导者” 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对这样一篇比较难懂的课文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学习了写法,弄清了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出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情感。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 叙事清楚,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本单元是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人物单元,通过前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已有初步感知,但对于鲁迅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准确。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29、,潜移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注意将以往所学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快速度默读、以小标题概括内容的方法把握文章内容;接着,深入阅读每部分,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感受鲁迅先生的品质,体会内心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试着借助相关资料,帮助解决疑问,交流对课文的理解。【知识与技能】1.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 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

30、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重点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难点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时代背景资料。1 课时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1936 年 10 月 19 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同学们,他是谁?(鲁迅。)前面我们学习了他的两篇课文, 对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在亲人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感受鲁

31、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1. 回顾“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的学习方法。2.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在文中圈画有用信息。3. 回顾列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给每件事情加小标题。(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4. 提出质疑问题,借助相关资料,互动交流感受。(1)提出预习时不理解的问题。(2)根据相关资料,分组交流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3)组织集体汇报交流。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巴金悼鲁迅先生等相关资料)为什么伯父是大人了,走路还会碰壁?(课件出示相关时代背景资料)为什么这么冷的

32、天,车夫竟光脚拉着车在路上跑?(课件出示关于人力车夫的资料)三、感悟鲁迅形象,揭示精神境界1. 引导学习“谈水浒传”的相关自然段,读懂鲁迅对晚辈的关怀教导。(1)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摸着”“我的记性好”等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的率真,有情趣。)(2) 临走时,“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送我两本书”表现了伯父对“我”的关怀、教诲。)2. 引导学习“笑谈碰壁”, 感悟鲁迅顽强乐观的斗争精神。(1) “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又高又直”“碰了几次壁”,鲁迅以幽默的话

33、语暗示自己的身世遭遇。)(2)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碰壁”暗示了反动派对鲁迅的迫害,表现出鲁迅对敌人的轻蔑, 体现出他顽强乐观的斗争精神。)3. 引导学习“救助车夫”, 感悟鲁迅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心。(1) “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拿”“夹出”“洗干净”“敷上”“扎好”“掏出”“叫他休养”“给他药”,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刻画出鲁迅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与帮助。)(2)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

34、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通过对伯父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他为天下穷人的无出路而忧虑,为自己无力解救苦难中的穷人而叹息无奈。)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1. 回顾全文,升华情感: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 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2. 拓展阅读:朝花夕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关怀教诲 谈“碰壁”顽强乐观 燃放

35、花筒愉悦慈祥救助车夫同情忧虑照顾女佣帮助百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畅谈读书、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教学效果显著。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则进行了无情地批评,表明

36、了满腔的愤懑。诗歌在讴歌鲁迅的同时,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 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基础上,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之前查阅、搜集的关于鲁迅的资料,因此,学生理解本诗赞颂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并不难。只是学生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存在一定难度。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提示”的要求自主搜集、整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适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的形象。本文是一首现

37、代诗歌,教学时应把握诗歌教学的特点,重视朗读,将朗读和学生的自主感悟有机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知识与技能】1.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2.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义: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难点借助本单元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懂得“生” 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教师:鲁迅像,名人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及相关阅读链接,预习新课。1 课时一、介绍鲁迅,导入新

38、课1. 出示鲁迅画像,引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他?2. 你对鲁迅了解多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 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 1936 年 10 月 19 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泥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 1949 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二、引导朗读,整体感知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39、音,读通诗句。2. 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3. 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 1 节,指名练习第 2 节,自由完成第 37 节。)4. 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5. 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2. 交流:(1) 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2) 前后对照:第 24 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第 57 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

40、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3) 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3结合第 1 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1) 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比。)(2) 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对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视、痛恨的;对有的人,作者是赞扬、热爱和怀念的。)4. 理解第 2 节与第 5 节诗。(1)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的情感。(2)思考:第 2 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

41、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找出来,再加以体会。(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 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5. 自主学习第 3 节与第 6 节诗,第 4 节与第 7 节诗。(1) 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最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理解。(2) 学生自由练习。(3) 学生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4)提出问题,补充资料,加深理解。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资料链接: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

42、野草,以至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先生以野草作比,为了革命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烂”字在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写出了什么?(有的人想把名字刻入石头,想流芳百世,其实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实亡,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下场”是指谁的?与此相对,“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会怎样看待他呢?(“下场”是指压迫人民的反动派,终会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终将被人民摔垮,遗臭万年。对于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将永远崇敬并怀念他。)(5)同桌之间分别

43、对读第 2、5 节,第 3、6 节,第 4、7 节,再在班上展示朗读。注意诗句中描写的不同人物,根据他们的作为来选择不同的语气。6. 加深对文中“活”与“死”的理解。(1) 朗读诗歌的第 1 节,在这一节诗中,两个“活”与两个“死” 的意思一样吗?(2) 学生思考,与同学交流。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 学生看课文题目,齐读副标题。过渡:这首诗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你们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先生的影子,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2. 汇报读诗句,感悟鲁迅精神。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44、。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 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 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有的人人民把他摔垮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把名字刻入石头作野草,等火烧骑在人民头上对比俯下身子当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的手法表明两种人对生死的不同态度。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提升了。这样以读代教,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习作:有你,真好本次习作的话题是“有你,真好”。这个题目选材范围很广,需要“选择一个人,

45、向他(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其中的“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学生要通过事情,写出“你”的“好”,用文字和他(她)对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次习作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从选材与构思、表达、评改等角度给予了提示和指导。旨在让学生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生活,从中找到感动自己的材料,说真话,诉真情。从三年级开始,以写人为内容的习作多次出现,以往的习作已经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喜欢写人物的习作,能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基本上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地把一件事写清楚。但有些学生选择的事件不典型,还不能把一件事叙述完整、生动,细节也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46、。写好这次习作的关键在于找到“有你”和“真好”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确定内容“你”是什么?这个“你”可以是人和物,也可以是事或场景。其次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体会“有你”的含义:一是时间上的陪伴,或是物质上的支持;二是精神上的呵护,如不断的关怀,关键时刻的鼓励。最后,是要交代清楚,“有你”有什么好,好在哪里?做到了这些,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知识与技能】1. 能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2. 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3. 在班级故事会上与大家分享,说说你喜欢谁的习作。【过程与方法】1. 根据个人成长的实际,或联系生活,选取

47、感触比较深的事情。2. 写作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情感,写真事,诉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写作的材料,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能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难点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自己的感情。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回忆令自己感到温暖的人或事,作为习作素材。2 课时第一课时1.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的实际,或联系生活,选取感触比较深的事情。2. 选取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写具体、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 完成本次习作的初稿。重点完成本次习作的初稿。难点选取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写具体、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8、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有你真好,课件出示歌词)这是一首老歌,但今天听来依旧动听。大家觉得这首歌是关于什么的呢?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走进本次习作“有你,真好”,你想对谁说“有你,真好”呢?二、研究立意,交流素材1. 同学们看到“有你,真好”这话话,你想到了谁?把你想到的人写到心语卡片中,再想一想为什么觉得有他(她)“真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原因。2.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原因。3. 小结过渡:看得出,同学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凡是生活中让我们感觉到“真好”的经历,都是可选的素材。仔细回顾生活,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岁月里流淌着无数温馨

49、的回忆,精挑细选后,筛取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素材落笔。4. 再次思考,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概括出相关的事件,用小标题的形式记录在心语卡片中。5. 过渡:其实这些真情的故事很多,可选的事情也很多。既然 大家想把它们说给我们听听,那就必须要有所选择。你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比较好?(有意义的、有说服力的,能以小见大的事。)6. 小组交流: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7.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选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充实细节,指导写法1. 过渡:同学们所选的事件不同,但其中蕴含的爱与真情却是相

50、同的。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呢?2. 出示范例,引导学生总结。(1)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伯父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心。)(2)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细致的神态刻画,展现了伯父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伯父对劳苦人民生活的同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3. 小结:我们要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将事物写具体。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细节见人物、细节见真情。也正是这些细节,才能真正打动读者。4. 全班交

51、流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具体地说一说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根据范例完成的表格。)有你,真好,印象深刻的事情,当时的场景闰土给“我”讲新鲜事,闰土依次介绍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等新鲜事,其中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介绍得尤为详细。5. 阅读范文,分析范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思路。6. 学生静心写作,老师巡视指导。有你,真好选材:有意义、有说服力、以小见大第二课时1. 写作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情感,写真事,诉真情。2. 通过交换阅读,小组评议,发现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3. 通过本次习作,培养通过事情来抒发情感的能力。4. 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1.

52、通过交换阅读,小组评议,发现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2. 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难点写作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写真事,诉真情。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上节课大家已经完成了这次作文的初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互评互改,完善这次习作。二、强化细节,评议修改1. 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想分享的事。2. 事例、场景描写是否具体,内容是否完整。3. 是否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4. 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三、欣赏佳作,师生互动1. 小组间选取一两篇优秀作文组内交流、欣赏。组与组之间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53、2. 选择几位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欣赏,借鉴值得学习的地方, 并指出其中的不足。3. 赏析两篇学生的佳作,抓住上面三点评议。班内进行评比, 欣赏。四、学生自评互评1. 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2. 找出错别字和病句,并写出评语。3. 选出优美段落和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仔细品味一下好在哪里。五、精评点拨小组间针对本次习作,讨论交流这次讲评课的收获及以后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结合佳作让学生点评,点评时要指出长处和短处, 并提出修改建议。六、学生自主修改,完善习作1. 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2. 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认真地誊写在作文本上,交给老师批改。七、批阅习作,点评“真好”学生作文修改完

54、成后,老师及时完成批改。批阅中,老师应该作些记录,以备讲评。对于写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对于不合要求的习作, 讲评后,引导他们再次对文章进行修改,以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有你,真好抓住题眼事例具体内容完整特点突出融入情感“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为了让学生能够愿意敞开心扉倾吐心中的真情,在课堂中我努力营造的是轻松、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写作文”的意识淡薄,“倾吐真情”的意识增强。我设计的心语卡片,引导学生记录自己想到的人,想到的相关的事,带来的真情实感,及时帮助学生记录思维的痕迹。同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指导,进行选材方面的精挑细选,在范文的引导下,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用细节充实情节,强调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解决写谁,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感受,学生形成了清晰的写作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