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临床应用_第1页
拔罐的临床应用_第2页
拔罐的临床应用_第3页
拔罐的临床应用_第4页
拔罐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拔罐的临床应用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本法具有操作筒便、使用安全、适应广泛等优点,临床十分常用。一、常用罐具1 竹罐 用坚韧成熟的青竹,按节锯断一端,留节作为底,一端去节作罐口,将外形磨制成两端稍小、中间稍大,且平整光滑的腰鼓状,罐长度与口径比例适度,规格据材而定,大小不等。其罐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拔力强,能耐高温,不易破碎,可用于身体各部拔多种罐法,尤其多用于水煮罐法。但其罐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于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不宜用作刺血拔罐等。2陶瓷罐亦名陶罐,系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罐具。形如缸状、口底稍小、 腔

2、大如鼓。其罐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适于全身各部,。 但体较重、易于破碎,且不透明,目前已不常用。3玻璃罐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烧制成的罐具。形如球或笆子,口平腔大底圆,口缘稍厚略外翻,内外光滑,大小规格多样。其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但传热较快,易于破碎。二、操作方法根据罐具的种类,目前罐具的吸拔方法已有多种,常用的有火罐法和水罐法。1 火罐法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2水罐法是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根据病变部位与疾病性质,拔罐法尚有不同的应用方法。(一)单罐法即一罐独拔

3、。运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症,如胃痛拔中脘穴,牙痛拔颊车穴,软组织损伤拔阿是穴,以及于虫蛇叮咬处拔毒、疮痈部排脓等。(2) 多 罐法即多罐并用。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常根据病情与解剖特点,于多部位或多个穴位处拔数罐至数十罐。如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又称排罐法,多用于神经肌肉疼痛、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及气血瘀滞病症。排罐间距要适当,疏密视病情与体质而定。(3) 留 罐法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0 分钟, 使浅层皮肤和肌肉吸入罐内,轻者皮肤潮红,重者皮下瘀血紫黑。此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以及临床各科多种疾

4、病。留罐时间久暂视拔罐反应与体质而定,肌肤反应明显、皮肤薄弱、年老与儿童留罐时间不宜过长。(4) 闪 罐法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用治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 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的病症。本法要求动作迅速而准确。(5) 走 罐法亦名推罐法、拉罐法。 操作方法是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佳,亦可用水或药液,同时将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用闪火法吸拔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循行路线推拉 (罐具前进方向略提起,后方着力),反复运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为度。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

5、平整部位行罐,如背部脊柱两旁、下肢股四头肌处,腰骶部、腹部及肩关节等。可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病症。应据病情与患者体质而调节负压及走罐快慢与轻重;吸拔后应立即走罐,否则吸牢后则难以走罐;走罐动作宜轻柔,用力均匀、平稳、缓慢。罐内负压大小以推拉顺利为宜,若负压过大或用力过重、速度过快,患者易疼痛难忍,且易拉伤皮肤;负压过小,吸拔力不足,罐容易脱落,治疗效果差。四、施罐与启罐(一)施罐前注意事项1 拔罐治疗室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适宜,要注意患者保暖,并防止晕罐。2根据病情与施术要求,选择适当体位与罐的规格,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应剃去,拔针罐应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3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4老年、儿童与体质虚弱的患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否则难以承受。初次接受拔罐者,除应消除其畏惧心理外,拔罐数量与时间也宜少宜短,待适应后复诊时再酌增。(二)施罐中注意事项1 旋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稳、准。拔多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过远影响疗效,过近易痛易落。2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拔罐后一般有下述三种反应:( 1)患者感觉拔罐部位紧束、酸胀、温暖舒适或有凉气外出,罐内肌肉突起,呈红疹或紫斑样变,为正常反应。( 2)患者感觉吸拔部明显疼痛或烧灼、麻木,多为吸拔力过大;若患者毫无感觉,多为吸拔力不足。

7、均应取下重拔。若重拔后,上述情况依旧,则应考虑罐具规格、吸拔部位、施罐方法、负压大小,以及疾病性质、患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3) 拔罐期间,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胸闷心慌,甚至晕厥、脉细弱等晕罐征象,应及时启罐,并参照晕针处理。(三)启罐方法启罐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的留罐取下的方法。1 一般罐的启法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住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则罐自落。切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2 水(药) 罐的启法应防止水 (药) 液漏出, 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 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启

8、罐。(四)效应观察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位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通称罐斑或罐印,是属正常反应,12 日即自行消失。2病理反应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提示湿盛或寒湿。若水气色黄为湿热;水泡呈红色或黑色,示久病湿盛血瘀。罐斑色深紫,示瘀血为患。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系热毒瘀结。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为虚寒证。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多系风邪为患。罐斑或血泡色淡,多属虚证。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以上反应应结合临床而综合分析。(五)善后处理启罐后, 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