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园地二教材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 4 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 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 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 能进行简单的复述。 二是明确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 AABC和“ABAC式的词语。二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 这一板块从词语到句子, 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 “书写提示”列举了 4 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 个左右结构的字。揭示了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

2、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日积月累”安排了 9 个成语, 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 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教学目标: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 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 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 从每个版块内容看, 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 “读了寓言, 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 “书写提

3、示” 要 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交流平台1. 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2. 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设计意图: 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 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 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1. 能正确掌握“ 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如: “依依不舍” 、 “津津有味” 、 “无法无天” 、 “无影无踪” 。2.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3. 了

4、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书写提示:1. 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即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偏旁在左侧,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如“艳、植、睛” 。上下结构的字,偏旁在上方,整个字要写得上小下大,如“霜、害、最” 。2.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3. 养成先看后写再对照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1. 能正确认读这9 个成语,做到读准字音,读熟词语。2. 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所隐含的寓言故事。3. . 了解这些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设计意图: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9 个成语, 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它们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

5、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搜集“日积月累”中 9个成语所包含的寓言故事。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 布置预习,自主回顾回想一下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人和事。2. 复述寓言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寓言故事说清楚。( 1 )教师先进性示范性复述,学生听。例: 揠苗助长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

6、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 上拔, 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 强求速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 2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例子,想一想, 要把寓言故事复述完整, 需要哪些要素。教师点拨:古代时间。宋人人物。拔苗事情。禾苗枯萎结果。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蕴含的道理。学生归纳,复述寓言故事需要包括五部分: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3.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引导例; 叶公好龙 : 叶公喜欢龙, 家里到处都雕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后, 去拜访他。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这个故事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

7、并不真正爱好。南辕北辙 : 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他用名贵的木材, 雕了一只盒子. 又用各种方法, 把盒子装饰得很美观, 使盒子散发出香味, 然后把宝珠装进盒子。有个郑国人,看到这个装宝珠的盒子那么精美, 就出高价买了去. 把盒子留下却把宝珠还给亍那个珠宝商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容易遗漏复述的五要素

8、中的某个环节,而且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进指导。【设计意图: 学生对复述故事并不熟悉, 因此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 学生从中提取复述寓言所需要的五大要素, 然后按照这五大要素复述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 这样, 学生能掌握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也能实现本版块的教学目标。 】3. 联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自己想到生活中哪些人和事。要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对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二、聚沙成塔,积累词句1. 预习自学根据以下词语特点,尝试再写两个。源源不断念念不忘 无忧无虑无边无际 2. 师生讨论交流自学成果,从中寻找

9、规律( 1)类似词语举例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恋恋不舍无法无天无影无踪无缘无故( 2)观察词语格式,总结规律诸如“源源不断” 、 “念念不忘”之类的成语,它们的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不同的字,这种结构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叫做AAB咪成语。像“无忧无虑” 、 “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成语。【设计意图:学生有一定的词语积累,因此再写两个 AABCH ABAC式的成语并不困难,所以学生能够在预习自学环节里完成学习任务。 但总结这类成语的规律, 对它们进行归纳就需要 教师的指导点拨了。 】3. 感受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熟教材中列

10、举的两段文字,注意“嘛”读为“ ju e”,“皱” 读为“zheu”。读第二段文字时尝试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 , “皱起了眉头” 。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嘴,眉头身体的部位噘,皱动作结论: 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身体的部位组成, 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神态。学生根据师生分析得出的结论,补写句子他 : “你真是急死我了!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注意说话人物着急的语气。例句:他睁大了眼睛,使劲摇了摇头: “你真是急死我了! ”【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 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

11、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 2)学生自学第二段文字,尝试寻找加点短语的特点。“真的,一个陶罐! ”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人们说的话,体会人们惊讶,高兴的心情。然后把自己的体 会和“高兴地叫起来”作对比。总结:通过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推测说话者当时的心情,才能填上合适的词语。根据结论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检验学生自学成果。【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 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然后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段文字, 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学写通知1. 1 )读通知,找一找,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几部分

12、构成师生合作解析通知的组成部分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学生第一次接触通知这一类型的应用文,因此在这一环节学习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2. 2 )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应由几部分组成?星期四上午9 点表示时间全体同学被通知者教学楼门前地点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通知的事情少先队大队部落款(通知者)4与 7 日写通知的时间在解析正文的过程中,教师应用严谨的语言对学生加以指导。【设计意图: 学生初步接触应用文, 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特别重要, 因此教师要把通知的各部分组成用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才有利于学生理解。 】( 3 )按照通知的书写规范,根据课本要求写一份通知。例: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通

13、知3月 3 日(星期五)上午10 点,请各班班长在一楼大厅领取本班同学新校服。xxx小学201x年 3 月 1 日例 2 :通知班上同学参观博物馆通知4月 10 日(星期一)上午8 点,请同学们在学校正门集合,坐车参观市博物馆。小学xx201x年 4 月 7 日第二课时一、笔精墨妙,体验书法3. 预习自学仔细观察 “书写提示” 列出的 9 个字, 找出它们的偏旁, 把偏旁和另外一部分作对比。4. 检查自学明确每个汉字的偏旁艳“丰”字旁,静“青”字旁,植“木”字旁霜_ “雨”字头,睛_ “目”字旁,害_ 最“日”字头,需“雨”字头5. 师生合作找出这些汉字字形特点( 1)汉字各部分的占格情况左右

14、结构的字: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左侧,整个字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比如“艳、植、睛”这三个字。上下结构的字:同样是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上方,就要写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这两个字。( 2 )找一找这些汉字主要由哪些笔画写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些汉字都是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但是这些笔画的长短是不同的。( 3 )学生根据总结的书写规律和注意事项进行写字练习。【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因此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 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 才能完成呢既定目标。 】二、集腋成裘,感悟

15、经典1. 自学预习( 1 )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 9 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 2 )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这 9 个成语分别对应哪些寓言故事。2. 检验自学成果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好这些成语甘B ( h3)单B ( d m)学步 滥(l m)竽(y u )充数自相矛(mdo)盾(d tn)杞(q i )人忧天3. 小组合作展示成果:交流搜集的寓言资料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寓言,教师应进行及时的点拨指导。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 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

16、,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事讲的是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 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有个人想偷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 来把钟夺走了, 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

17、自己的盾很坚硬, 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 然后,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 说: “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 ”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 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18、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 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把壶抢过去说: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 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 然后他便 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 终释疑惑。 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井底之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