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整体学习1.积累本单元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虚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2.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3.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4.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解读经典,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抱负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二章2课时愚公移山2课时周亚夫军细柳1课时诗词五首2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了解古人的品格和志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首先各篇应该逐字逐句地读懂,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知能力,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
2、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词汇,并对实词中的几种特殊情况(通假字、词性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进行梳理归类,对几种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乃、焉、于、则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梳理和掌握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特点,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强调朗读与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要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以及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艺术特点。2.授课技巧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富贵不能淫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
3、义的座右铭。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磨难对于个人成就大业的重要性,类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治国主张。文章气势充沛,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可多让学生朗读这些排比句,体会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的特点。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教学本文,首先应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其次应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
4、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教学中重点是疏通文意和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并激发学生强烈责任感。诗词五首注意查找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诵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21孟子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
5、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难点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
6、、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导入(文本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
7、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2.交流背景有一次,有个叫景春的人和孟子对话。景春认为战国时魏国著名的说客公孙衍和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说,这些人“焉得为大丈夫”
8、,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所说的三句话就是孟子说的大丈夫的标准:富贵是人所羡慕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威武是人所惧怕的,但能不为之所动,这就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这整齐的排比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后来,这三句话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3.知识链接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
9、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4.积累字词(1)注音公孙衍(yn)丈夫之冠(gun)富贵不能淫(yn)畎亩(qun)傅说(yu)胶鬲(g)百里奚(x)拂士(b)(2)解释词语通假字:“女”同“汝”,你“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词类活用:屈:使屈服;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之苦;动:使惊动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一)整体感知
10、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方法指导: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翻译课文。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交流点拨】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深层探究(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3.孟子说:“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4.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
12、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交流点拨】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句子的理解。2.背诵富贵不能淫。导入一(问题导入):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今天我们就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来进一步理解这
13、句话的深刻含义。导入二(谈话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可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文章去寻找答案。导入三(直接导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更是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一)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课文,归纳文章中心论点。2.说说文章是如何层层推理展开论证
14、的。方法指导:1.听录音后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认真翻译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交流点拨】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章开头先列举事例,提出担当重责的人才都必须先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列举大量事实,层
15、层推理的基础上,在结尾概括出来,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深层探究1.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3.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交流点拨】 1.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2.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3.运用了正反论证。二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
16、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交流点拨】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
17、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富贵不能淫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事实:历经磨难,大有作为(正面)讲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
18、面)(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22愚公移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歌曲导入):播放MTV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
19、,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导入二(情境导入):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1.作者简介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0、。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2.交流背景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3.知识链接关于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
21、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4.积累字词(1)注音万仞(rn) 惩山北之塞(s)荷担者(h)箕畚(j)(bn)河曲智叟亡以应(w)一厝朔东(cu)(shu)始龀(chn)无穷匮也(ku)雍南(yng)(2)解释词语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亡以应“亡”通“无”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虚词“而”的用法a.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b.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c.表
22、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的用法a.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b.“他”:惧其不已也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之”的用法a.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c.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d.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的用法a.副词,“将”:年且九十b.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于”的用法a.介词,“到”:达于汉阴b.“向”:告之于帝“焉”的用法
23、a.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b.语气词,相当于“呢”:始一反焉语气词,相当于“了”:无陇断焉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特殊句式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思考下列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4.移山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感
24、知文章内容。【交流点拨】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4.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两座山。(二)深层探究1.文章第一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2.阅读二、三自然段,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说说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3.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交流点拨】 1
25、.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2.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3.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太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
26、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的。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第二课时1.检查课文朗读。2.重点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深层探究1.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
27、移山这个问题?2.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3.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 1.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2.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
28、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3.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
29、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挖山不止。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胜利。1.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交流点拨】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
30、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2.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颇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愚公移山(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23*周亚夫军细柳
3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并掌握重点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领会本文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文思想,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一(情景导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射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
32、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导入二(故事导入):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周勃死后由其长子周胜之袭封爵。后来周胜之因犯罪,汉文帝才选周勃诸子中的贤者,当时担任河内守的周亚夫作为爵位继承人。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入侵,亚夫奉命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其实这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月,因汉军戒备森严,以匈奴兵退却而结束。周亚夫军细柳这篇课文就讲了周亚夫是如何治军的。1.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
33、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2.知识链接关于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事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
34、至汉武帝元狩年间,跨度近三千年,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对比手法在创作中,把相互对立的事物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突出对立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作品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深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比如:司马迁的周亚夫军细柳中对周亚夫的刻画就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的情形以及文帝到达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营时的情形进行了对比,很好地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高大形象。3.积累字词(1)注音祝兹(z)侯棘(j)门彀(u
35、)弓弩(n)按辔(pi)徐行诏(zho)揖(y)胄(zhu)轼(sh)曩(nng)(2)解释词语词类活用介胄之士(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着盔甲)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守)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名词作动词,下诏)锐兵刃(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古今异义壁门士吏(壁古义:营垒;今义:墙壁)请以军礼见(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使人称谢(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一词多义军军细柳(驻军,驻守)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命令)(名词,使臣)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介词,把,任命)以备胡(
36、连词,来,用来)以军礼见(介词,用,行)将诏将军(jing,将军)其将固可袭而虏也(jing,将士)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称善者久之(补足音节,不译)(一)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思考:1.本文着重突出的人是谁?皇上对周亚夫是如何评价的?2.理清文章的结构。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交流点拨】1.周亚夫。嗟乎,此真将军矣!2.第一部分(1),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第二部分(2),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第三部分(3),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二)深层探究1.为什么周亚夫被称为“
37、真将军”?请你从文中找出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周亚夫的句子并加以分析。2.为什么文中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花了大量笔墨写周亚夫的下属、皇帝、皇帝的随从,多余吗?说说理由。4.汉文帝分别是怎样评价霸上、棘门、细柳的将军的?由此,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5.假设你现在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将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设计意图: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写法。【交流点拨】1.正面描写:通过周亚夫的一句话“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个动作“将军亚夫持兵揖”,表现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范。(注意:拜和揖的不同。古代,臣子见到
38、君王,应该行跪拜之礼,但是周亚夫只是双手抱拳行礼,礼数不周。)侧面描写:(1)通过对周亚夫下属的描写“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表现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2)通过对霸上、棘门军的描写“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细柳营的军士、主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3)通过对皇帝的随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和皇帝“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等动作、神态的描写,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
39、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随后又通过皇帝“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等语言的描写,再次从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2.作对比,进一步突出周亚夫的性格特征。3.不多余。侧面描写,有力烘托周亚夫的人物形象。4.汉文帝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称细柳军“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可见汉文帝并没有责罚周亚夫的营门挡驾、礼数不周,反倒倍加赞赏;对霸上、棘门军的玩忽职守,则提出了批评;所以汉文帝是个深明大义的君主。5.略。(依据现实,有道理即可。)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课文重在刻画周
40、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任选两个小题)1.周亚夫“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与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否一样?2.谈到周亚夫将军,有人说:“周亚夫这个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他迟早被皇帝下岗。”也有人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
41、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么看待这些认识?谈谈你的想法。200字左右。3.了解中外历史上具有“真将军”风范的人及其主要事迹。4.请写出文帝目睹周亚夫“真将军”风范被感动得改变神情,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横木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0字。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对比霸上、棘门细柳文帝巡视:(上)“直驰入”军士整装,严阵以待两次“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将以下骑送迎”“请以军礼见”文帝评价:“若儿戏耳”“真将军矣”(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作者的感情。2.了解诗歌中人、景、情、
42、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意境。3.背诵五首诗歌,品析诗歌语言。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2.学习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从小树立爱国之志。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歌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3.了解诗歌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意境,体味诗歌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导入一(情景导入):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
43、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作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导入二(问题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的谢灵运
44、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导入三(问题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导入四(诗歌导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
45、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近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46、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2.交流背景(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
47、,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2)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3)雁门太守行:
48、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时李贺仅17岁。3.知识链接(多媒体出示)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遂有“歌行”一体。4.积累字词(1)注音结庐(l)地自偏(pin)烽火(fng)抵万金(d)搔更短(so)不胜簪(zn)燕脂(yn zh)霜重(zhng)提携(xi)(2)解释词语尔:如此,这样。相与:相伴。城:长安城。草木深:草木丛生。时:时事,时局。抵:抵挡。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浑:简直。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角:军中号角。(一
49、)整体感知1.对照译文聆听诵读,注意字音及诗句的诵读节奏。2.学生个读,师生做适时点评。3.学生齐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及诗人情感。(二)深层探究饮酒1.饮酒一诗中诗人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2.陶渊明的思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春望3.春望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5.春望尾联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雁门太守行6.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7.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设计意图:理解关键语句,体会诗歌情感。【交流
50、点拨】 1.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2.积极意义: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他的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消极意义: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3.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4.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51、。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5.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6.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7.景物描写。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三)品析语言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富有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2.试对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的赏析。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句中哪些字用得好,更加突出了紧张的氛围?设计意图:品味诗歌语言。【交流点拨】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表示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53、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宁静恬淡。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2.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3.“压”是“逼迫”的意思,敌
54、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开”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1.边塞诗积累。2.扩写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进行扩写。要求: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字数在150字左右。【交流点拨】 秋高气爽,万木摇落,军中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地响满天空。暮色中,刚经过白天酣战的沙场上,一片沉寂。有几只灰色的秃鹰在低低地盘旋,眼中射出贪婪之光。在尸身
55、堆积如小丘的地方,半卷红旗斜倒着,一匹瘦马在主人面前徘徊不前,不时发出一声凄惨的嘶鸣。土地已被鲜血浸透,就像胭脂一般浓艳,在夕阳的掩映下,呈现出一片紫色。1.饮酒这首诗,诗人是随心而写的,是触景而生的情,人在景中,景在人的活动中,人与景融为一体,悠闲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相得益彰,观景有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但要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还要学习作者那种远离名利纷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2.春望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3.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第二课时赤壁渔家傲背诵并默写前三首诗歌。导入一(文本导入):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规范存量住宅交易协议模板
- 2024年个人动迁房产销售协议范本
- 彩钢工程承揽协议2024专业
- 教育强国框架下教师教育发展改革路径分析
- 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网店美工设计品牌识别与设计统一性策略
- 2024年建筑项目施工协议示范性文件
- 2024年精简员工雇佣协议样本
- 专题19 非谓语动词(三)-中考英语语法单项选择题专项突破(原卷版)
- 护士工作合同范本
- 医院全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制度规定办法.docx
- 二十四孝故事
- 英语课堂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课堂PPT)
- 专项基金投资募集合作框架协议模版
- (完整word版)拼音练习jqx和ü、üe的相拼
-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5篇
- 桅杆工艺技术及施工要求
-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与教案
- 北京地铁受电弓的维护与故障检修-毕业设计说明书
-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研究
- 集团公司两金管理评价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