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小学数学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更应该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由于小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如下几点: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

2、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明奇怪地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什么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明自己想。小明自己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本人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3、学习过程。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创新的欲望。二、创造条件,使学生敢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使学生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一) 营造良好的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能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造能力。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

4、发。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建立这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其次,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注意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师生的联系。如借班讲课比赛时,参赛教师在熟悉学生时,经常和学生做“脑筋急转弯”、“猜谜”等游戏,比一比谁聪明。做游戏时,学生情绪特别高涨,大胆猜想。游戏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接下来的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会经常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挺高的,每个人发言都那么积极,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在课下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给学生以关爱,是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关键手段之一。(二) 鼓

5、励提问、质疑。发展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怕出丑,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更不允许学生提与教师的观点及教材结论相悖的意见,甚至教师有时出了错误学生也不敢提出来,这种无原则、无骨气的服从,不能不说是少数教师长期压制和“培养”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提问题、质疑问难,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争论。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质。例如,一次我在教学判断题“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就扩大100倍”时,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句话是错的。课上我给以充分的肯定,还表扬了发言

6、的学生。谁知,下课后,一个学生在路上拦住我说:“老师,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就扩大100倍这句话是对的,因为零扩大100倍还是零。”听完他的话,我感到脸有些发烧,“我怎么这么粗心呢,考虑问题这么不全面。”思想斗争了片刻,我对这个学生说:“你分析得非常正确,谢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下节数学课上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对全班学生作了检讨,并郑重地表扬了那位学生,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这一举动看起来非常小,但它带来的效应却非常大,在后来的数学课上,只要有不同意见,学生就敢随时提出来讨论解决。(三) 鼓励性评价。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

7、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鼓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对未成功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分析其合理之处,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例如,有位教师上公开课“十几减8”这一内容,临近下课时,一个学生问:“老师,13减8,3减8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8减3得5,再用10减5得5,因此13-8=5,这样做行吗?”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一片反驳声,听课的教师也议论纷纷。这时,授课教师不仅没有批评这个学生

8、,而且高度评价他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这位教师采用了灵活的教法,组织学生借助小棒对此问题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仅合理,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将是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三、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善于创新。(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的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手是脑的老师。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形象

9、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萌发。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角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着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通过用一个角与其它三个角相比,发现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个角重合,再将相邻的两个角重合,说明四个角相等。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或表达不够正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

10、形的四个角相等。得到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学会了创新。(二)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另一方面要重视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及开发性练习,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尽可能简捷的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7+9时,有的学生会利用凑十加的经验,把7拆成6和1,让1和9先加得10,再加6得16;有的学生把9拆成3和6,让7和3先加得1

11、0,再加6得16;还有的学生想到9+7=16,7+9的得数应该和9+7的得数相同,所以7+9=16。提倡算法多样化,能促使学生克服思维的定势,根据具体的问题及时调整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一题多变”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了创新能力。(三) 激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知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它是创造的起点,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进行直觉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设计开放题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学习了圆的面积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

12、是2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多数学生用习惯的思维方式一味追求半径的具体数值,这里半径的平方等于20,求半径等于几,超越了小学阶段的要求,以至大部分学生陷入了困境,而有的学生立足全局,注视目标,以半径的平方值直接参与列式,求得圆的面积是3.1420=62.8(平方厘米)。这样的思考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四、运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

13、取更大的成功。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拓展题:1+2+3+4+5=_,学生做完后我组织交流,学生A说:“我是这样算的,1+2=3、3+3=6、6+4=10、10+5=15。”还没等学生A坐下,学生B迫不急待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跟他的算法不一样,我先把1和4合起来是5,2和3合起来是5,一共有3个5,35=15。”“真了不起!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配对求和的方法,听了他的算法,我想问A学生,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我兴奋地说,学生A似有所悟,还没站稳就说:“老师,我刚才用的方法和他相比,太不简便了,听了他的方法,我也想到了一种方法,从5里借2给1,从4里借1给2,这样都变成了3,一共有5个3,35=15。”在相互启发下,思维在碰撞,创新的火花在迸发,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我是这样想的,3和4结合起来是7,2和5结合起来是7,这样有2个7,27=14,14再加1等于15。”就这样在教师的表扬、鼓励、启发下,学生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发现此题算法多样。这样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