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春3模语文试题_第1页
12春3模语文试题_第2页
12春3模语文试题_第3页
12春3模语文试题_第4页
12春3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九年级五月月考语文试题(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汉字(1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准确注音。(2分) 你这着( )真绝,让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日本地震引发核泄露危机。一年之际在于春。3、 指出下面句子中与“群响毕绝”的“毕”意思相同的字。(2分)同舍生皆被绮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4、请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思而不学则( ):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 5、很多汉字都具有强大的组词能力,

2、毫无关联的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能激发丰富的意趣和联想。请你从下列运动品牌中任选一个,望文生义,说说命名者所想表达的意愿?(2分) A、锐步 B、彪马 C、爱乐 阅读(60分)一、观名瀑之神奇(17分)观第五泄记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 A 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 B 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 C 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

3、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掣折:转折。欹(q):斜靠。魈(xio):山中的鬼怪。谛观:仔细看。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心悸( ) 疾趋:( ) 既奇:( ) 俱若鬼矣:( )7、文中“撼山掉谷”中的“掉”不是“掉下”之意,而是“震动、摇动”的意思。这样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在所学过的文言

4、文中很多,请举出一个并分别解释它的古今义。(2分)8、选文和下面的诗文都写了水,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水的特点,填入括号内。(3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 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观第五泄记( )9、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语感,将“以、而、之”三个字恰当地还原到ABC处。(2分)10、作者描写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摘抄一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11、作者观看了“第五泄”后说“犹不忍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12、积累链接:请写出唐代诗人李白描写瀑布的两句诗。(2分)2、 悟人生之哲理(11分)教授的青

5、花瓷瓶邵火焰教授上课前来到教室,请学生们帮他一个忙,把他家里的一些青花瓷瓶搬到教室里来,说等会儿上课要用到这些青花瓷瓶。教授说:“愿意帮忙搬青花瓷瓶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全班50多名学生闹哄哄地都举起了手。教授挑选了十几个平时胆大的学生,跟着他来到了他家。教授家的储藏柜里摆着10多个高大漂亮精致的青花瓷瓶。有学生问:“教授这瓶这么贵重又这么易碎,假如我们搬运时摔碎了要我们赔吗?”教授说:“这瓶别看花色这么好看,其实并不值钱,50多元就可买一个,你们尽管搬,万一碎了你们也赔得起,怕什么呢。”学生们一听,嘻嘻哈哈地每人抱起一个瓶子就向教室跑去,把瓶子整整齐齐地摆在了讲台旁边的桌子上。开始上课了,教授

6、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刚才搬来的青花瓷瓶每个值多少钱吗?”有学生答:“你刚才不是说了吗,每个50多元。”教授笑了:“那是骗你们的啊!这种类型的青花瓷瓶,国内市场价,每个2万多元。”“啊”同学们瞪大了眼睛。刚才抱来瓶子的好几个学生心里一惊,因为他们以为瓶子不值钱,在路上险些摔到了地下。这时教授的手机响了,教授按了免提键,全班同学都听到了教室与教授夫人的对话,夫人让教授把青花瓷瓶马上送回家。其实这个环节是教授事先设计好了的。教授说:“同学们,你们都听见了吧?夫人要我把瓶子马上送回去。看来还得请同学们帮忙,帮我又搬回去。”教授顿了一下,用眼光扫视了教室一圈后说,“愿意帮忙搬青花瓷瓶的同学请举手!

7、”这次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教授问:“怎么,没同学愿意帮我搬吗?说说,为什么?”有同学回答:“不敢搬,怕摔了。”“那刚才搬来时,为什么敢搬呢?”教授微笑着问。“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价值。”,“那是因为我们以为即使摔了也赔的起。”教授收住了笑容,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一行字:“无知者无畏, 。”同学们频频点头这堂课上得很成功。下课时,教授拿起一个青花瓷瓶,用力地摔在了地上,然后捡起一块碎片说:“其实,这些瓶子都是我买回的残次品,50元也不值。”学生们哈哈地笑了。教授也笑了起来,教授问:“有同学愿意帮我把这些瓶子搬回我家吗?”同学们的手都举了起来。13、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1分)14

8、、这篇文章虽短小但情节却一波三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的三次波折。(3分)15、第段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请指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3分)16、这个故事会让你受到哲理的启示,请联系全文将教授说的话补充完整。(2分)17、积累链接: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也表现了生活的哲理和智慧,请写出一个。(2分)3、 感科学之魅力(10分)感谢玉米摘自读者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不仅改变了欧洲,同样也给古代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来自美洲的一些农作物也改变了中国社会,它们是:玉米、地瓜(即番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烟草。这些农作物中,玉米棒子和地瓜对粮仓的贡献最大。明末清初的时候,不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

9、能够种小麦和水稻的土地,基本上已经开发完毕了。就在这时,美洲的玉米和地瓜经过漫长的传播道路,跨越了半个地球来到了中国。玉米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农作物,北到俄罗斯、加拿大这样的苦寒之地,南到南美洲腹地的原始丛林,都可以种植玉米。所以玉米进入中国后,许多原来无法种植小麦的干旱、贫瘠之地也可以开垦了。相对于小麦,玉米的产量更高。虽然从营养价值看,也许要略逊于小麦,但对于贫苦的农民来说,填饱肚子比营养价值更重要。明末清初的这段日子里,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涌向无主的丘陵地带,他们在山坡上种植玉米,在山脚下种植地瓜,粮仓充实了,多要几个孩子也能养活了。美洲印第安人贡献的农作物不仅填饱了中国人的肚子,还改善了

10、中国人的伙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花生和向日葵,给底层农民们提供了摄取蛋白质和油脂的其他选择,而且花生和向日葵同样可以在贫瘠的山区种植,这真是古代中国人的福音。辣椒让人涕泪横流还大呼过瘾,这种作物也是拜印第安人所赐,古代中国人的饭桌上又多了一种颇为下饭的调味品,而且辣椒巨大的需求量还激发了规模可观的辣椒生意。从美洲传来的烟草作为嗜好品,在中国同样受到了欢迎,不论是上等人还是普通农民,许多人都喜欢饭后吞云吐雾一会儿,种植烟草让许多底层农民获得了比种庄稼更高的收益。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蝴蝶效应,在古代中国激发出更多的耕地和更多的人口。如果我们把清朝开始时中国人口按1.5亿计算,那么仅仅100年后,经过康

11、乾盛世,中国人口轻松地实现了翻番,突破了3亿。那么所谓的康乾盛世,是否和玉米、地瓜的推广有关呢?清朝的康乾时期,其实和汉朝的文景时期很相似,都是政局逐渐稳定下来,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更相似的是,农作物品种上有了重大的变化,文景时期是小麦逐渐取代粟成为粮仓中的主力军,而康乾时期是玉米、地瓜进入粮仓,与水稻、小麦一起充实了粮仓。如果没有玉米、地瓜、花生等作物的引入,康熙和乾隆就算是天纵奇才,也没有办法把已经达到极限的中国人口翻一番。假如玉米和地瓜早一百年进入中国,在明朝中期就养活了更多的贫苦农民,也许吃饱了肚子的李自成就不会带领流民起兵,后金铁骑也根本没有机会中原逐鹿。历史不能假设,但从逻辑常识上看

12、,康乾盛世是建立在玉米、地瓜的基础上的。没有3亿多自耕农上交的皇粮,清朝贵族们哪有架着鸟笼捧戏子的潇洒呢?18、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2分)19、结合上下文思考:如果把-段的内容概括为“美洲印第安人贡献的农作物填饱了中国人的肚子”,那么-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什么?(2分)20、文章第段把康乾时期和文景时期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2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 虽然从营养价值看,也许要略逊于小麦,但对于贫苦的农民来说,填饱肚子比营养价值更重要。22、积累链接:文章最后一段大胆对历史进行假设,唐代诗人杜牧也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对历史进行了假设,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13、四、感名人之情怀(10分)【材料一】鲁迅自传(节选)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

14、广大的运动那时自以为首推应是新文艺了。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材料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节选)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

15、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一点,许多批评家之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Stylist注。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

16、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注Stylist:文艺学家,设计师, 动作(或风度)优美的运动员(或人)。23、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鲁迅先后多次做出选择,结合【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内容。(2分)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而离开家乡 (1) 矿路学堂学开矿 (2) 弃医从文24、品读【材料一】划波浪线句,用【材料二】中的相关文字解读鲁迅的“新文艺”观。(2分)25、鲁迅先生说:“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分条列举鲁迅的“主见”。(至少列

17、举2条,计2分)26、请结合你所知的鲁迅先生作品,试选作品中人物简要分析其作为“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之一的代表性。(50字左右,计2分,其中写对作品、人物1分,有对病态社会及不幸人的分析得1分)27、鲁迅以其高尚的人格,成为现当代文人的坐标。其在自嘲一诗中,有一句诗表达了他对敌人、对人民的态度,请写出此句诗。 (2分)五、赏风景之瑰丽(12分)风景说不尽桑永海 那位年轻诗人的句子,至今仍被人们传来传去“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但是,依我看,你真正熟悉的地方,更有风景,并且是动你思动你情的风景,是与远方陌生风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方说故乡的茅屋,屋前那株萧萧白杨。 离开故乡几

18、十年了,我经常忆起这样一个场景:海兰江边,沙滩上,晚霞升起的时候,一帮朝鲜族小朋友看群鸟从林梢飞过,拍手齐声唱起一首朝鲜族童谣,一遍又一遍,直到鸟儿变成小黑点儿,融进绛紫色晚照。那童谣唱的是:“嘎嘛嘎嘎嘛嘎,尼林吉皮不日不特大!”(老鸹子啊老鸹子,你家房子着火啦!)用朝鲜族小孩话说出来,顺口押韵,抑扬顿挫,特别好听。 这首童谣,就和故乡的晚霞树林江流黄昏,和驮着夕阳匆匆赶路飞回家去的鸦雀,和张着大口鼓腹而歌的朝鲜族小朋友,像少时读过的唐诗宋词,铭刻在记忆里了。那境界,大概跟辛弃疾“斜日寒林点暮鸦”的词意有些相近。但又不大确切,因为小孩子心里那时是很快乐的。 类似的人生体验,定是人皆有之的。 比

19、如萧红,黑土地和呼兰河水痛苦的乳汁养育了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流落香港,身心交瘁,她仍对遥远的呼兰河,对故乡的火烧云,对后花园,对园里的蝴蝶、蜻蜓、蚂蚱,对小黄瓜、大倭瓜总之,对那些再熟识不过的故园风物人情,至死不渝,倾注了满腔痴情,所以才有了呼兰河传这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语)。小小的“百草园”,不也是 童稚时代的乐园吗? 罗莎·卢森堡,身陷囹圄,仍对生活充盈渴望。墙角一株小草,铁窗外树枝上一只鸟儿的啼鸣,西天一片晚霞,夏季里一阵骤雨,一只飞进牢房里嗡嗡叫的大土蜂,都让她悚然惊喜。她的狱中书简,我读了五十年,百读不厌。以是观之,不是“熟悉的地方没有

20、景色”,而是正如风景画大师东山魁夷所言:“归根结底,风景到处都有,问题就在于观察者这一方。” 然而,在风景面前,我们的感情和审美心理也并非简单划一、黑白分明的,有时是很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着的。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尤其是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期,人们的心灵经受着深层的文化冲撞,更其如此。比如明治维新以后的东京,急速变化着的街道上,唯美派作家永井荷风怀着一颗诗心,苦苦追寻历史上江户文化绚丽的晚景:“时势的变迁,每日都有些往昔的名胜古迹被毁坏,这些都使我的市内散步带有无常悲哀与苦寂的诗趣。”(晴日木屐)最富凄寂之美的是那篇夕阳你看荷风先生踏着木屐,携把雨伞,穿过喧闹的东京市区,到郊野遥望富士山。 他面对如血夕阳,临风怀想江户时代古典牧歌般悠远的情味和背景,那是怎样一种无奈和不堪的情怀啊! 我想起我们风景天下独绝的长江三峡。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曾经三次游历这个诗之长峡,还在巫山老城和白帝古城分别盘桓一天一夜。更不会忘记第一次乘船入夔门,蓦然抬头,看见孤崖上沐浴着晨光的白帝城的心情。 去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