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备课新思考_第1页
小学数学备课新思考_第2页
小学数学备课新思考_第3页
小学数学备课新思考_第4页
小学数学备课新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备课新考虑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备课新考虑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备课新考虑新课程施行以来,广阔老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详细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上课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进步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为了理解我市青年老师备课情况,总结老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历,查找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如何备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笔者对我市小学数学青年骨干老师培训班30名学员的备课情况进展了调查,并与他们就这一问题进展了讨论。一、 问卷调查围绕老师备课的相关因素设置问题,以选择题、

2、问答题的形式进展。详细问卷略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答卷30份,每位老师对答卷上所有题全部作答。结果如下:新授课备课时间。100%的老师备课要花30分钟以上,其中47%的老师平均要花60分钟以上。有50%的老师感到备课时间多的原因是第一次任教新教材,对教材不熟悉,写教案前要阅读参考书,有时还要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近90%的老师认为在校无备课时间,修改作业、辅导学生、课题研究等工作量大;17%的老师认为各类会议、竞赛、评比等活动太多,占去了自己的备课时间。课堂教学设计来源。近95%的老师能在备课时综合运用教参、备课手册、网络等资源,并融入自己的考虑,只有一位老师设计教案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考虑,一位老师主要

3、靠备课手册来备课。近95%的老师认为,自己是年轻老师,教学经历缺乏,所以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考虑对教参、网络资源加以挑选、修改,设计合适自己学生的教案。在备课时,老师考虑最多的是学生怎么学。73%的老师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学效劳的,老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以学论教。17%的老师认为只有老师教好了,学生才能学好。教案的撰写。有90%的老师注重写详案,只有10%的老师写简案。注重写详案的老师认为,这是学校的要求,同时,备课时把各种情况充分预设了,进教室上课心里才特别踏实,就是面对没有预设的问题也不会措手不及,

4、能灵敏地驾驭课堂。写简案的老师认为,写详案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写。近97%的老师主张用电脑写教案,他们觉得电脑备课具有传统手写备课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价值: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使老师很方便地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电脑写教案便于复制、粘贴、修改、保存、共享。写教案的目的。约93%的老师认为写教案是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是进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通过写教案可以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在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近7%的老师认为写教案不纯粹是为了课堂教学,教案还可以成为教学研究的一种资源。你最喜欢的备课形式。赞同集体备课的

5、老师接近80%,他们认为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尤其对青年老师大有帮助,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有10%多一点的老师倾向于个人备课,只有自己的考虑才合适自己教学。个别老师希望能进展网络备课,但苦于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青年老师在备课中感到困难的是:1 时间上难以保证,白天在校无时间备课,晚上回家也难以保证;2 三维目的不会详细落实,特别是情感目的;3 教材重点、难点把握不好;4对学生的理解不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5 课后反思不会写。二、 发现问题在对我市小学数学青年骨干老师培训班学员备课调查的根底上,笔者又进一步对这些老师的备课本进展了查看。综合两方面的情况,发现主要

6、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处理教材缺乏创造性。从备课本上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在备课时是边看教参边备课,过分依赖教参,很少用自己的头脑去考虑问题。2. 制定目的过于笼统。目的都来自于教学参考用书,老师未能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及时加以调整,阐述笼统,缺乏针对性。3. 以学论教流于形式。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在填写问卷时能意识到备课要理解学情,要备学生怎么学,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老师就不多了。4. 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对习题的处理大都要求学生按教材或练习册的要求完成,很少作调整或增补,无开放性、个性化设计。5. 教学反思空洞。几乎

7、每篇教案后面都有教学反思,但大都只有三四行字,多那么七八行,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没什么价值。三、 分析原因1. 想备好,但不会备。从上面问卷调查结果和与老师座谈的情况来看,青年老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比较熟悉,也愿意承受,但详细落实到课堂理论层面,有时不知所措,渴望得到详细的、实实在在的、针对性强的指导。2. 工作负荷太重。青年老师一般平均每天4节课,除课堂教学外,还要修改大量的作业,辅导学生订正,要管理班级事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准备各种资料,业余还要写论文、随笔,学历进修等等。什么时间研读教材?什么时间写教案?大量的工作牵扯了老师大部分的精力,使得他们无心精心设计教案。3. 检查备课的

8、导向有误。部分学校对于备课的要求死板,教案形式化,甚至还要规定每堂课的教案必须满多少字。检查时多是关注教案书写是否清楚工整,环节是否全面、完好等,很少详细关注每节课的质量,关注老师的创新,这样富有个性的教案就很少出现。四、 考虑建议1. 刷新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和效果。怎么对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理论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开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

9、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老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2. 走进学生。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承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历与知识根底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

10、生原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如,“角的认识一课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有这样一些疑问:角是不是羊角、牛角的角?是不是元、角、分的角?是不是角落的角?是不是三角形的角?是不是物体上的角?是不是只要有一个转折点的就是角?角一定是又直又尖的?为什么很多物体上都有直角?等等。只有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变教案为学案,学案可以是板块式的,应该简练和精当。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引导仔细加以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但不必写得过于细致。只要把教学的思路加以设计即可

11、,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时机,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擅长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3. 用好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下,老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擅长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其次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

12、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化钻研教材的根底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在用教材时,除了与自己手中的教材对话外,还要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对话,除了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整合以外,新课改还提倡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间内容和方法的整合。4. 整合资源。老师在备课时应参阅?老师教学用书?,查阅资料数学史、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其他老师已有的探究和成功经历,特别是名老师的各种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可以把搜集的资料附在备课本上,进展比较、提炼、调整。如今许多青年老师非常崇拜名、特老师的教案,不是

13、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效果却很差。我们不能“复制名师的课,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因材施教。同样,对待集体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群体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但别人的思想不等于你的思想,别人的教案必须进展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适应自己的学生。按照康德说得那样“自己思索,自己探究,用自己的脚站着,使备课富有自己的思想。5. 抓住要点。1 确立目的。课时教学目的必须明确而详细,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进展目的设计。教学目的的叙写,在于强调教

14、学活动对学消费生详细的行为改变。假如说开展性领域的目的是隐性目的,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的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有经历的老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奉献的是“过程,有的课可能更多奉献的是“结果。例如:教学圆面积公式,新课重点放在“推导过程,既强调过程,把圆等分以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或梯形,教学中浸透化归思想、极限思想,应该说这样的一堂新课,过程与方法目的落实的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知识与技能目的落实的是不到位的。在练习课上,我们就要侧重于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稳固与应用。2

15、突出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首先要在时间上统筹安排,将时间花在刀刃上,要紧紧围绕重点,灵敏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启发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使整堂课有一个灵魂。3打破难点。所谓难点,即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根底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打破难点。4凸现方法。方法灵敏,表达实效;关注个性,因材施教;勇于创新,敢于理论;手段多样,使用恰当。5 注重过程。围绕重点,分层设计,变知识浓缩型为知识展开型;容量适宜,密度得当;意图明确,预设可能。6亮出板书。主旨突出,

16、画龙点睛。6. 提升反思。反思是老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考虑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展审视和分析,是老师自身开展和逐步培养学生的需要。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记录:1 教学目的到达没有?表如今哪些方面?2 老师的教学机智。“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

17、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3 学生灵感和创新思维记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

18、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4 失误分析及调整设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