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昆 明 学 院 2015 届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子课题题目 无 姓 名 李晓燕 学 号 201115010244 所属院系 数学系 专业年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级2班 指导教师 赵 义 2015 年 5 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 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是判断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的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文基于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误区进行分析,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要素:有效果、有效用

2、、有效率展开论述,探索具有实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问题分析;策略研究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lifeline of the judg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success of teaching. The biggest challenge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 in classroom teaching level is ineffective and ineff

3、ici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educational reform,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key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basic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4、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discusses effectiv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effective.Keywords: Effectivene

5、ss;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Problem analysis; Strategy of analysis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2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32.1课堂教学有效果32.2课堂教学有效用42.3课堂教学有效率4第三章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及误区分析53.1教材把握不当531.1 照搬教材,脱离认知531.2偏离教材,脱离文本53.2备课中的误区632.1教学目标不明确632.2忽略教学起点63.3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733.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733.2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833.3情境创设

6、过于单一93.4课堂提问中的误区934.1误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934.2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提问93.5无效的课堂组织活动1035.1无效的小组合作1035.2无效的探究性学习1035.3探索内容无味,视“探究性学习”为唯一方式1135.4探究过程无趣,探究活动类似模仿113.6课堂评价偏差12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144.1灵活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时效性14411重组教材内容14412充实教学内容154.2科学设置教学目标,让教学更明确15421目标内容要具体化15422目标要求明确化1643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1643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避免重复1643

7、2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有效教学164.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7441创设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教学情境18442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情境18443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184.5科学提问,让教学更有效19451问题要少而精19452指导有效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194.6优化课堂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20461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2046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营造乐学氛围214.7抓住时机,及时、充分评价22结束语24参考文献25谢辞26前 言随着新课标理念在课改实验的进一步凸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成了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核心问题。理念是行

8、动的先导和指南,想要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由于我国新课改实施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还不能很好的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练习而练习,这些只是为了“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加强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联系课堂教学综合情况思考怎样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必将成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面对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我们必须要

9、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是什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是什么?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误区,提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试图通过分析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第1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可以说,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那么,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进行的,即沿用经济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可以说,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

10、1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的是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高效的。在教学中,缺少其中任意一个部分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有效教学。有效果只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率只注重“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量”,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有效用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而有效用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当然,理想的结果是事半功倍。1总之,有效教学是指师

11、生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组织课堂教学,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得到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用,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为此我们将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定位为: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随着课改实验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关注对教学效果的价值性的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寻求新的突破口,以此来提高现代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指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有价值,学生能学到的内容有价值。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误区,怎样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

12、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下面将从教学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价值。2.1课堂教学有效果 “效果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指收到好的效果。”教学效果是指教学取得的成效,即教学活动的成果,包括受教学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所有成果。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必须要保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清晰的教学内容。有些教师说:我的课上完了,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这是不行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而不是教师的教上。教学是否有效果,在于看教师是否以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看

13、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就如余漪老师所说的:“教什么必须放到课堂教学的第一位来考虑。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组织和开展,均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1 课堂教学有效果一般用下列标准来衡量:(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 (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2 2.2课堂教学有效用经济学中的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一个

14、度量。课堂教学有效果强调的是学到了东西。课堂教学有效用强调的是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己所用。也就是说,学而无用的东西,即便有效果,也无效用。3有的学生通过一些学习技巧、死记硬背也许可以获得学习的进步,这些方法是有效果的,但不能说是有效用的。当然,如果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就算学生再怎么学,在实际生活中也是没有效用的。教学效用实际上是教学价值的体现,它强调的是教学结果的目的性、价值性。知识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并对知识展开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新、怀疑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不仅用头脑进行学习,而且用心灵进行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活知识、有用的知

15、识。2.3课堂教学有效率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教学效率是指在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教学有效果、有效用是从教学产生了结果和运用情况来判定的,但两者都没有考虑到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如果很多教学投入只获得了很少教学产出,那么这种教学也不能说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在保证有效果、有效用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有效率。课堂教学有效率可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了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将教学效率表达为: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投入。显然,教学效率与教学产出成正比,与教学投入成反比。3说到底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就是让学生在最短的

16、时间内的得到最大的发展,而且把学习当作一个快乐的体验过程。 第三章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及误区分析3.1教材把握不当 31.1 照搬教材,脱离认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赋予材料以活力,给知识以生命。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的分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甚至超越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然而,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缺乏思考、照搬照用,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反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案例3.1】6: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1)学生对教材的第一组图中“三角尺、红领巾、打

17、开的扇面”认识不清。教师操作课件隐去具体图像,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再组织学生辨认角、数角时,总有学生认为“扇形”图中有三个角。(2)课上完后,学生对于如何指认角仍然模糊不清,有的指顶点,有的指边;在实物上找角时,也大都指着尖上的顶点说这是一个角。 分析:在此案例中,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在本节课中教师引用教材中“打开的扇面”介绍角的特点,影响教师后面对角的概念的揭示。不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反而使学生混淆了对角的本质特征的了解。 31.2偏离教材,脱离文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和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但有些教师过多、过早的补充内容,甚至偏离教材本身去谈网上查阅

18、到的资料。反而教材受到冷落,课堂教学脱离了教学之本。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忽略学生对教材的了解,对远离学生实际的知识任意删减,使学生失去了一次次认识外界的机会。【案例3.2】教学实录:人教版四年级的“位置与方向”(1)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吗?(学生回答不知道,教师介绍完,学生小眼神充满疑惑)那下面我们就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我们今天的知识,请同学们按你的想法设计一个你喜欢的校园,只需要画出4中景物。校园里有教学楼、大门(学生专心投入设计中)(2)10分钟过去了,同学们还在设计校园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太注重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教师对

19、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改,导致偏离了教材的教学要求,这本可以使学生对一项新的运动进行了解,可是教师却让学生失去了一个了解新运动的机会。在本节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自己查阅资料,让学生在课上相互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3.2备课中的误区 32.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行动纲领,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定和呈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由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构成,教师能否实现这四个维度即是一堂课有效率的评价标准。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忽视或者混淆这四个目标,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20、。在此可用【案例3.1】来进行分析:在【案例3.1】中教师在知识技能的处理时没有进行数学思考,导致教学没有效果,之所以学生不清楚怎么指出角,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角的本质,说明教学没有效用,所以可以说这节课是没有实效的。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防止笼统或琐碎、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发生,否则就会像案例一样给教学目标的实施带来困难。 32.2忽略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从哪里开始进入,在什么基础上发生,通过建立在课前对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和预测,并依据学生的现实起点设计教学。但有些老师往往忽视学生起点,教学按部就班、从头学起。看起来有条不紊,实际使课堂枯燥无味,反而限制了

21、学生的自主发展。【案例3.3】一位教师教授乘除法的意义与关系时的片段。例1:一个文具盒6元,买7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加数 和 因数 因数 积 师:在加法中,加数 + 加数=和 在乘法中:因数 因数=积 (教师板书,全班齐读。)师:那么6是谁的因数?7呢? (同学们思考,然后自己说说。)师:积的一个因数6在加法算式里表示什么?生:相同的加数。师:积的另一个因数在加法算是里表示什么?生:相同加数的个数。 (学生自己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中哪种更简便。)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将教科书上的全部知识都当作新知识来授课。且看起来有条有理,但是教师从教学的本质上就忽略了学生的教学

22、起点。在此之前学生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又再学一遍是没有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通过必要方式了解学生基础,在设计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做到详细得当,在备课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3.3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33.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课堂和外界建立了桥梁,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进入课堂,情景创设是为了提出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的问题做准备。由于老师没有做好引导作用,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景中迷失了方向,学生被课堂中无关的背景事物所吸引,没有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所学知识上,让学生的关注点脱离了本节

23、课的教学目标,导致创设情景的失败。【案例3.4】某老师在教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创设情景时展示了一副和谐的大自然的图面,老师让学生观察:师:“你发现图中有什么?” 学生1: 我看到了一条流淌的小河。学生2: 我看到了河上还有一座小桥。学生3: 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时间过去了几分钟,但是没有一个学生说看到了大自然中有兔子。教师急了,问:“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兔子吗?有几只啊,你们怎么数的”,教师预备导入新知识乘法,可是没人是两只两只数的,于是,教师急了,教师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图上有六只兔子的?没有两只两只数的吗?”分析: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没有问题的,但教师的引导提问设计不合理。新课标要

24、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不要教师的引导。学生把大自然的景物一一例举出来了,但由于教师对课堂中的提问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学重点上,情景的创设就失去了存在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脱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33.2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和关注“情景”与学生生活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与教学知识产生共鸣,让知识在情景中凸显出来。但是,有些老师设计的引课情景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设这个情景。【案例3.5】教师在一节上小数的减法中,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师:同学们,大家看奥运会了吗?在正在进行的2008年的奥

25、运会上,55公斤级的xx获得了冠军,成绩为370.5公斤,他的抓举成绩成绩是180.5公斤,请问他的挺举成绩是多少?请同学们试列出算式,不用计算。(学生很快的拿出纸笔,但不知如何下笔。)师:这个题很简单,再思考一下。 (学生列式如:370.5-55-180.5)生:老师,什么是抓举,什么是挺举? (经过老师解释,学生才列式正确。)分析:由于学生对抓举、挺举的不了解,反而浪费教学时间。本节课中的特殊名词脱离当地小朋友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课堂解题时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迅速列出算式,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33.3情境创设过于单一在授课过

26、程中,教师根据“精心”设计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知识设定不同方式教学情景。教师创设的情景要具有趣味性、开放性。但是有部分老师却偏爱复习导入法,每节课开始都是复习导入,学生就会形成定式思维,一上课就是练习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3.4课堂提问中的误区 34.1误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引导。也许是出于这一观念的形成,我们的课堂成了“美言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没有仔细倾听,但学生回答完教师总会加以夸奖:你真棒,你真聪明!其他的学生跟着附和:棒,棒,你真棒!这种简单、笼统、模糊

27、、不负责任的夸奖究竟会给学生带来什么。一种:觉得评价不真诚,二种:让学生飘飘然。 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不是激励,尤其是不假思索的夸奖,不仅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还会让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真诚。教师可以换委婉的引导学生,但对就对、错就错。评价既要客观,又有针对性。既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为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 34.2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有效提问,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自主的进行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追求在于未解决的问题上。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已有知识重组、分析、加工新知识,在不断的否定和

28、提问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但在当今教学中,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教师片面的注重教,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失去了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一味的接受使学生逐渐失去了问的本能。【案例3.6】一位教师在上倒数一课时,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自己看,然后请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最后一名同学提出“4的倒数是不是0.25”。同时,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每人都说出一个数字,让小组内同学求出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教师让学生在自学过程,充分感受以教材为本,经过独立的学习、领悟、思考、反思创造,形成新的观念、思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提问题的能力。分析: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29、。在提问中学习新知识,让学习有效果。互写倒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让教学有效用,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让学习有效益。 3.5无效的课堂组织活动 35.1无效的小组合作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的方式普遍被大多数教师采用。同学们在参与、互动、汇报、合作中常常会产生思维的碰撞,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的学习。但是,很多教师片面注重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是否组织小组活动,却忽略了为什么要小组活动。只注重形式,忽略实质,导致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案例3.7】一位教师在教学新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式算式179,马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应

30、该怎样计算179。分析:教师在给出问题以后就让学生马上进行了分组,学生们没有进行独立思考时间,有的学生可能还没反应过来老师要让我们分组讨论什么,学生充满疑惑。这样的分组讨论显然是低效的。 35.2无效的探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改革,新课标指出以增强学习者创造力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学习者自由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已经普遍运用到教学中,成为课堂实践的热点。这种现象确实是值得高兴的,然而冷静下来,很多探究确实没有意义的,而且问题很多。【案例3.8】某校三(2)班有43名学生,教师组织活动课“春游计划”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如下两个活动:(1)让学生自行确定购买春游的需

31、要的物品以及算出总价。(2)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怎样租车、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告知第二次的合作开始后,大部分学生还在第一次分组合作的情境中没有出来,教师将学生带入情景,却没有把学生带出来,显然第二次的探究的效果是不理想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35.3探索内容无味,视“探究性学习”为唯一方式在新课标课程改革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

32、学中的创造性才能,教师本着加强学生的创造性为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开展教师设置情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为教学主线的探究性活动,探究性学习成了课堂实践教学的必经之路。但是,在我们为此感到高兴的时候问题来了,教师们在整节课中“事事探究,时时探究”导致探索内容无趣,其次教学方式不是只有“探究性学习”,不仅浪费短暂的课堂时间,还让学生对探究失去兴趣。 35.4探究过程无趣,探究活动类似模仿 所谓的探究是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似符合课程标准。但在落实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考虑是否需要开展探究,且没有充分预测到课堂的发展情况,导致学生对探究没有兴趣,或者所探究的内容过于分散,直

33、接脱离教学目标。 针对35.3和35.4所反映的情况,总结而言,既没有效果,又没有必要,根本无从谈起让教学有效用,有效率。那怎样设置探究活动才能让其为课堂教学服务呢?我将从如下几方面提出教学策略:(1)明确探究目的,营造兴趣氛围,(2)提供探究的空间,适时引导学生回归目的,(3)合理利用教材,加强合作探究,适时提出疑问。3.6课堂评价偏差 心理因素对于任一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学生很重视教师的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和教学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堂评价是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表扬或评价。课堂上的评价主要以教师的口头评价为主,对于小学生可以适当地加上肢体动作,没有严格意义上的

34、方式,注重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判和引导。课堂上恰当的评价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意识。为今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的管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随意或缺乏思考的评语,往往会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上课不敢发言。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 【案例3.9】一位教师在教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的教学实录。师:有一个蛋糕,(图片显示小红吃了四分之一)小红吃了蛋糕的多少?生1:小红吃了1/4。 (学生补充得到:小红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一份,也就是说小红吃了整个蛋糕的1/4。再让部分学生重复。)师:小燕也有这样一个蛋糕,但是她想吃的比小红吃的多,你觉得小燕吃了

35、蛋糕的几分之几呢?生2:小燕吃了蛋糕的2/4. (有的说3/4)师:很好,还有不同的吗?你能说吗?生3:真啰嗦,干脆把一整块都吃了不就行了。 (学生都笑了。)师:你的意思是小燕把“单位1”吃掉了,这是一个整数,我们要求的是求几分之几,是求一个分数?还有吗? (学生们立刻安静,生3低下了头,学生举起的小手又放下去几个。)生4: 99/100。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分子上的99比1大,分母上的100比4大,所以99/100要大。师:你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呢,你有判断的依据吗?我告诉你,这种判断的方法是错误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多次进行及时评价,比如:“很好,还有不同的吗?你能说吗?”教师对课堂组织直接

36、给学生评价,反而使学生停止思考。教师明确平均分实际是对学生思路的误导。更严重的是:“这是一个整数,我们要求的是求几分之几,是求一个分数?”,“我告诉你,这种判断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两个评语教师没有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反而直接给予否定,不但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单位1转化为1/4”,还可以对学生99/100比1/4大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和解释。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根据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事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来改进原来的措施和方法,最终实现目标。7

37、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策略具有“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具有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设想;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7 4.1灵活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时效性 411重组教材内容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要抓住教材的本质灵活的处理教材,其内涵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教师对教材的重组时,在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把不符合学生认知现实的内容改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4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可以把呈现方式枯燥的改为有趣的,容易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可以把抽象的本质改

38、为简单的接受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数学思维,让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更具生活化,以此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案例4.1】6一位教师教学角的认识时,将课本中打开的扇面更换为张开的剪刀。这样第一组图中提供“三角尺、红领巾、张开的剪刀”三个图中都有角,它们都具有角的直观特点:一个顶点,两条直角边。而在打开的扇面中有一条是弧线,教师因此设计了闭眼摸角游戏。 (区分圆,半圆,三角板等。)师:闭上眼睛,从你们的学具袋里摸出有角的东西。 (学生举起三角板。)师:你凭什么感觉摸出它有角的呢?生1:刺手,尖尖的。师:再闭上眼睛摸一摸,几样物体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生2:半圆形有一边是直的,另外的地方是圆滑的。

39、生3:圆形四周是滑溜溜的,三角尺四周是直直的。 (师板书:直直的。)师:看来有角的地方总是尖尖的,直直的。尖尖的地方叫顶点,直直的线叫边。分析:在【案例4.1】中,教师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对教材进行取舍和编辑。删去“扇面”,改为“剪刀”,根据学生的需要改造重组教材,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412充实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教材编制的局限,小学教材的题材有部分偏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缺少吸引力和亲和力。但这也给教师留下充分的发挥空间,教师以课本上的知识为基础,适当的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将有利于课

40、堂教学效率的提高。8【案例4.2】教师在【案例4.1】之后,教学生如何指认角。角指的不是顶点,也不是边。而是两边之间的部分。师:这就得到一个角。师:角可以用小弧线做标记,数角是可以这样标记。(边说边标。)师:请你用正确的方法数数桌面有几个角。 (学生很自然的学会了小弧线指认法,找实物上的角时也能正确表数出来。)分析:在【案例4.2】的设计时,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触摸、比较、体验的基础上找出角的本质特征。在课上还补充了角的标记方法,这并没有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反而使学生为今后学习角的度量打下基础。4.2科学设置教学目标,让教学更明确 421目标内容要具体化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行动纲领,是对新课标

41、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依据是:新课标,教材,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的具体、明确、恰当、适中,用教学目标为一节课的做出指导方向,要防止笼统或琐碎、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发生。因此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等方面明确教学目标。8 422目标要求明确化教学目标的要求明确化,应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每单元、每节新课的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从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逻辑性,力求正确,具体,主次分明。11哪些地方由学生自学,哪些地方由教师引导,哪些地方使用教具,哪些地方进行板书,哪些地方加强巩固和练习等,都要有一个周密

42、细致、明确的安排。43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43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避免重复教师在做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通过必要方式对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可能有一个预知。老师在备课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师注重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教学设计有针对性,整节课教学详略得当,既避免了旧知识的重复,又有效的利用上课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 432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有效教学【案例4.3】5一位教师教授一位数的乘法时的片段。师:教师出示 “”时,请同学们算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把上题中的“”,改为“”,请同学们独立

43、思考,完成计算。(学生开始计算,教师巡视,并把同学们的做法写在黑板上,全班讨论。) 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几种做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觉得那种做法是对的?那种做法是错的?说出你的理由?(全班交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不发表意见。)生1:是错的,他忘了进位。生2:是对的,我想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十位上为什么积的十位上5呢?生3:我知道,十位上的4要加上个位上满是进来的1,所以是5.生4:4个十和1个十为什么不是相乘而是相加呢?生5: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指着:)生6: 生7: 分析:在本节课中教师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使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暴露出来,教师发现和关注这些

44、问题和差异,并写在黑板上,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让师生、生生间的思维互相碰撞,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使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升,这种上课的方式是新课标理论要求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效用、效益的实践方法。4.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案例4.4】一位教师在教授数的倍数时的教学情景。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的数字。生:1、2、3师:请报的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按要求起立坐下。)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师:其他的同学呢,你们都发现了,那报哪些数的同学站起来两次了?生:报6、12、18的同学。师:报6的同学

45、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生:我报的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我两次都站起来。师:说的好。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以说6是2和3共有的倍数。 这样的数还有吗?生:12、18、24、30师:哇,看来这样的数有很多,请你找出一个最大的和一个最小的数是多少?生:找不到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师:说的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他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但是找不到最大公倍数,而且不可能找到,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441创设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教学情境创设情景

46、与教学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教师的适时、正确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知识点上,做到情景的有效、简洁。才能让情景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作用。在【案例4.4】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引出最小公倍数这个课题,在本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每一个提问的设计都针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设计的,激发学生有目的的去探索,使教学目标与情景融为一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的知识。 442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情境在【案例4.4】中,教师从生活情境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让学生遇到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学生就需要认知,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展开教学,随

47、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也学会了新知识。 443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案例4.4】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数学,让学生与教学知识之间产生共鸣。使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444创设丰富的、有层次的情境导入新课是一种艺术,应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艺术性融为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的几分钟,营造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好奇心、出现疑问、自主思考。12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做游戏、讲故事、小组比赛、多媒体的应用等,把抽象的知识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师在设计上要对教学有充分预见性,对学生引导的设计要合理

48、。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5科学提问,让教学更有效 451问题要少而精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引导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和学习效果、增进师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代表性,根据知识的关键点设计有利于产生争论、疑问、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0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分析、整理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细化思考,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对比【案例4.4】和【案例3.4】两位老师授课时都创设情景,而且都设计了多个引导问题,但是两位

49、老师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案例3.4】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个数比【案例4.4】的问题多,但是学生的关注点为什么不在教学目标上呢?这也就说明课堂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那要怎样设计问题呢?(1) 根据教学目标,抓注知识的关键点提问(2)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兴趣点提问。(3)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从学生的疑难点、模糊点提问。10通过教师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蹦出创新的火花。开且学生思维的大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52指导有效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有效提问,不但使学生学会所学知识自主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

50、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已有知识重组、分析、加工新知识,在不断的否定和提问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疑问中进行自我优化,在思考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那怎样让学生“会问”呢?教师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敢问”和“会问”。首先,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意识,就是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书上的知识和教师挑战。“会问”是方法问题、能力问题,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问”的氛围。一个人在处于高兴、愉悦的状态下就会超常发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的激发。教师在引问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创造学生发问的机会,学生有了问的机会,教师才能

5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案例4.5】一位教师课堂上进行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教学过程中:课本举例:用字母表示:师:请同学生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生:(10分钟以后,有的学生提出疑问)我认为课本上的举例不恰当,把这个题变得复杂了。 (教师微笑着肯定学生的想法,信任的望着学生。)师:你认为怎样举例效果更好呢?生:我认为可将例题改为 。这样还可以利用运算定律是计算简便。 (全班进行验证。) 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创建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出现学习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在遇到疑问时敢于及时提问、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会问”的策略有:(1)提供独立

52、学习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自我发问。(2)提供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3)教师巧设悬疑,让学生有问可提。114.6优化课堂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 461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5【案例4.6】一节数学习题课上,教师教学片段。师: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

53、的数学问题)生 1: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生2:白兔是黑兔的几倍?生3: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生4: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生5: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生6: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 (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直接给出题目讲解的教学效果高得多。)分析:在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本片段中教师采用开放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学生自编题目有利于学生弄明白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拓宽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自主编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4、,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6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营造乐学氛围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案例4.7】一位教师教授长方形的面积师的教学片段。(课前准备,每位学生课前准备一张材料纸,并在上面画出6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且标明长、宽。其中4个长方形长、宽超过4厘米。另外,每人准备几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不超过8个)师:同学们画了这么多漂亮的长方形,你能知道他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生:能,我们用小纸片去度量,就知道了。师:好的,那我们就去度量一下吧。我们看谁最先知道答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的话,可以举手提问,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开始用小纸片度量)师: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开始举手) 生:只有8个小纸片,不够用师:不够用?那怎么办呢? 生:我们两个合用。师:这样很好。 生:老师我们两个合用还不够用。师:这可就麻烦了。谁有什么好办法? 生:把他的位置空出来就行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