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6自然辩证法答案及2001-2005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及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性质+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1. 对象:a) 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三个方面:* 客体自然 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主体人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 中介科学技术b) 研究对象(研究的是规律)*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观)* 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
2、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观)2. 内容a)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辨证的说明;* 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b)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c)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d) 关系自然观体现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技术观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有了自然界的辩证法才有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3. 性质:a)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部分之一(另一个为历史唯物主义)。b)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c)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
4、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自然界的存在方式、高层次物质系统与低层次物质系统1.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a) 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组成,经特定关系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分类:*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 孤立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太少,以致对于研究可以忽略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环境仅有能量交流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从系统在时间上的状况分:* 基本稳定不变的系统,* 不稳定系统,* 自行演化发展的系统(自组织系统)* 自然界中大多为开放系统和自行演化发展的系统。* 要素与结构%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
5、分,系统必须由至少两个要素构成。% 结构:是系统中要素间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要素与结构的关系:二者紧密相关。一方面,要素总是处于某种结构之中;另一方面,结构总是建立于诸要素的基础之上。相对而言,结构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开放系统中,特定要素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 对两者的态度:一方面重视要素的作用,因为没有要素就没有系统、从而没有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结构相对的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开放系统中尤为如此。% 功能:是系统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b) 物质联系的层次方式:% 层次:是若干个系统之间或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新的系统 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6、。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大系统,是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的统一体。2. 高层次物质系统与低层次物质系统:a) 必要性:提出这两个概念有利于用层次的观念分析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具有认识论的意义。b) 关系:* 上向因果:低层次物质是高层次物质的基础与载体,低层次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高层次物质,并从一个方面说明高层次物质的属性或功能。* 下向因果:高层次物质包含低层次物质,出现低层次物质所没有的新功能,并对低层次物质起制约、选择作用。c) 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显示的规律变化:* 层次由低到高,系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增强。* 层次由低到高,环境的作用增大,系统逐步由孤立
7、和封闭到开放。* 层次由低到高,系统的结构由固定不变到流动变化。* 层次由低到高,系统对要素的束缚减少,选择增多;要素的主动性增强,独立性下降,对系统的依赖性增强。* 总之,层次由低到高,物质系统的主动性增强,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提高,结构趋于更为有序。三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演化规律1.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的生成* 恒星演变与核素生成* 地球演变与生命起源* 生物进化与人脑起源2. 自然界的演化规律:a) 演化:简而言之: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循环地、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的过程。详细分析:* 每个循环都是先发生沿着一个或几个物质层次向上的演化,逐一生成较高层次的物质系统;* 在达到一定
8、高度后,大部分物质发生沿层次下降的演化,但少部分进入新的循环;* 先前循环的最高点成为后续循环的起点;b) 基本特点:(1) 进化与退化% 进化: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的过程。(从低层次到高层次)% 退化:物质系统日益简单,组织化程度日益降低,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高级向低级下降的过程。(从高层次到低层次)* 进化与退化的关系: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相反的方面。然而二者密切结合,互为对方发生的条件。正是退化与进化结合才能组成循环,使演化能够进行。因此退化并不是消极被动退步的东西。可以认为,进化在退化的基础上进行,进化以退化为代价或条件。
9、(2) 吸引与排斥、同化与异化* 吸引与排斥在微观与天体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同化与异化在生物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同化:生物体将环境中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叫同化。% 异化:生物体将自身的物质转化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叫异化。(3) 高级循环与低级循环% 高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较晚期,在较高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低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早期,在较低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高级循环与低级循环的关系:* 自然演化过程中的各个循环可以区分为高级循环和低级循环。* 低级循环的顶点是高级循环的起点。自然界的演化达到高级循环后,低级循环作为高级循环的基础继续存在,不断为高级循环提供必要的原料。* 从低级循环到高
10、级循环的递进中孕育更多变化发展的可能性。* 自然界从低级循环到高级循环演化,循环周期变短,空间尺度变小,参加循环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少。* 自然界的螺旋式演化在从低级循环到高级循环的推进中,自然系统由自身被“淹没”到逐步维持自身的存在,进而显示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一直到人类。* 总而言之,低级循环是高级循环的基础与载体。由低级循环到高级循环,时空区域缩小,物质量减少,各种演化途径的可能性增加,有序程度增加,演化主体逐步显现,最终诞生了能够反过来认识并改造宇宙的人。四自然观的历史演变1. 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 自然是各部分相互联系的,不断发展的统一整体。* 核心内容:始基变化说* 特点:自发的朴
11、素的辩证唯物倾向。基于感觉的直观,具有思辨性、猜测性2. 近代机械自然观:* 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机械决定论的* 机械的因果决定论为理论基础3. 现代辩证自然观:* 全面的、历史的、深入的、辩证的认识自然4关系与意义 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开端,对后人富有启发性。近代机械自然观否定古代自然观,标志人类认识的进步,是后来全面深入历史地认识自然的必由之路,是自然观发展过程中的否定阶段。现代辩证自然观否定近代机械自然观,标志人类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对古代自然观辩证的复归,是向更高目标前进的起点。五人工自然的演化规律、人工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人工自然:是人与自然相作用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相
12、作用的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心。人工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1. 人工自然的演化规律:a) 规律一:人工自然与运动形式的关系:* 由复杂运动形式到简单运动形式,再由简单运动形式到复杂运动形式* 转折点:17世纪后在整个近代成为主流的机械* 人工自然的发展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为基础* 转折前后的特点比较* 发展方向:转折前:人工自然的发展不能认为是进化转折后:人工自然才开始进化* 发展基础:转折前:人工自然的运动未以相对简单的运动形式为基础转折后:人工自然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过程中以相对简单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人工自然(先前的成果)作为基础* 人的参与转折前:人的参与在人工自然中微不足道转折后:人
13、的因素全面介入人工自然的生成过程b) 规律二:人工自然物彼此的组合关系* 工作机、动力机、控制机的关系:工作机 > 工作机+动力机 > 工作机+动力机+控制机( 材料发展 > 能源发展 > 信息发展 )另一角度:材料能量信息的关系* 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关系:个性化 > 标准化 > 新的个性化( 个性 > 共性 >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 人工自然与自然的关系:a) 人工自然的进化导致自然的退化能源危机b) 人工自然的进化破坏自然的演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与环境危机的实质:在人工自然的进化中没有与之耦合的退化过程,从而制约了人工自然的继续
14、进化,也破坏了自然界的进化。+ 进化与退化的关系(退化的意义)六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1. 古代的“天人合一”* 从认识论的角度:古代人站在自然之中,观察这个包含人本身的自然,古人的心灵沉浸在自然之中。* 从实践论的角度: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能动性和受动性。(人能动的改造自然,人受到自然的制约)* 从本体论的角度:“天人合一”的“一”是原始的、抽象的、自在的自然。2. 近代的“天人分离”* 从认识论的角度:近代人站在自然之外观察不包含人本身的自然。人与自然相分离。* 从实践论的角度:人类体现出膨胀的能动性,给自然越来越深地打上人类的印记;而忽略受动性的影响。* 从本体论的角度:自然机械化,人机械化
15、。“天人”合于机械。(人以机械理解自然,人本身也机械化)3. 现代复归于“天人合一”* 从认识论的角度:现代人在自然之中观察包含人本身的自然,并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自然已不断由“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这就是自然的人化。* 从实践论的角度:在受动性基础上发挥能动性,以能动性改善受动性,人与自然达到越来越高水平的和谐统一。* 从本体论的角度:“天人”合于“人”。原始自在的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七科学认识及其特点1. % 科学认识定义:*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从科学研究过程看,科学认识是从研究科学问题
16、入手,经观察实验搜集经验材料,科学抽象和理性分析整理感性材料,提出假设并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以达到探求自然规律的目的。2. 特点:* 实证性:提供具体确定的知识,结果比较明确,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深刻性:在对事物表象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本质,阐明内在机理;* 创造性: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建新概念、新理论,并指导实践。八科学问题的本质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1. 本质(定义):* 与科学背景知识发生直接的联系,并具有科学探索意义的问题* 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的真实问题2. 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是科学研究的开始* 是科学研究前进的推动力九科学观察
17、与科学实验1. 科学观察:a) % 定义: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记载、测定或摄影,以了解其变化过程的方法。b) 本质:* 首先,科学观察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 其次,科学观察的本质表现在观察之中渗透理论成分。* 第三,观察过程的展开受制于一定的理论。* 最后,对观察结果的陈述渗透着理论。* 总之,观察之中渗透着理论的成分。观察的感性直观性和理论渗透性是辩证统一的。c) 类型:* 直接观察(纯感官观察)* 优点* 简便易行,避免仪器偏差可能造成的认识偏差。* 缺点* 人的感官使观察范围受到局限。* 人的感官使观察的精度和速度受到限制
18、。* 单凭人体器官直接观察还容易受到条件影响而产生错觉。* 间接观察(仪器观察)* 意义:从直接观察到仪器观察的发展是观察方法的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根本变革。* 局限性:* 观察仪器的运用有可能导致错误的观察结果。(与直接观察的优点相对)* 在观察范围内无论使用何种仪器,都无法改变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这样对象的许多属性就不能为人们所认识。(与科学实验的优点相对)d) 科学观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要求按照观察对象的本来面目如实记录。* 还要求在记录时,将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分开,不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事实。* 全面性原则:* 在科学探索中,必须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观察,才能完整的反
19、映客观实际,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系统性原则:* 科学观察力求系统、完整,不能随意中断、支离破碎。* 辩证性原则:* 要求在科学观察中以辩证思维方法为指导。2. 科学实验:a) % 定义:* 是人们有目的地利用物质手段,人为地变革和控制客观对象,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实践活动。b) 比较与关系:* 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科学实验与生产活动同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 两者直接目的不同。科学实验以认识自然为直接目的,生产活动以改造自然为直接目的。* 与科学观察的关系:* 两者同是科学认识中的感性直观方法,都以认识自然为直接目的。* 两者发生的条件不同。* 科学
20、观察是在自然发生(不干预考察对象)的条件下考察自然过程* 科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和变革考察对象的条件下考察自然过程* 科学实验的优点:3度2个有利于* 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纯度* 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强度* 可以加速和延缓自然现象速度* 有利于获取经验材料* 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与理论思维的关系* 科学实验是感性物质活动,是能动的实践活动,不同于纯粹理性的、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性思维活动。* 科学实验是物化的理性活动。?* 同时具有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的优点,还具有二者高度结合的特殊优点。* 实验中的每一环节都渗透着理论的成分。c) 本质:* 以认识自然为直接目的。(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21、* 人为地干预和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在有意识地变革自然中去接受来自自然的信息。(与科学观察的关系)* 是一种物化的理性活动。(与理论思维的关系)d) 科学实验的类型:% 定性实验: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回答某种因素、性质联系是否存在,据此可以判定某假设是否成立,决定不同假设的取舍。% 定量实验:要回答对象所具有的某一种或某一些量的数值或数量间的关系,据此可得出某个常数值或建立某个经验公式。e) 结构:* 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组成。* 实验者:主体。从事实验设计、操作、分析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社会属性* 实验对象:客体。客观性。客观属性* 实验手段:联系主体和客体的中介。注意:科学仪器是
22、中介,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3. 意义:从科学观察到科学实验的发展标志着经验认识方法的进步和科学认识水平的提高。十科学抽象的成果形式、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方法的特点1. % 科学抽象的定义: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 科学抽象包括思维运动的两次飞跃:* 感性的具体(科学事实)上升为抽象的规定(概念、模型)* 抽象的规定上升为思维的具体(思想模型)2. 科学抽象的成果形式: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维模型a) 科学概念:% 定义: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地位:* 是理性
23、思维建构的基本单元。* 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认识的新结果最终要凝结在科学概念中。* 结构:* 内涵:概念中所思考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特征的总和。* 外延:概念所涉及的类的总和。* 特点(相对于一般概念):* 可确定性、逻辑上* 可检验性、实践上* 可变动性:不断完善b) 科学符号:% 定义:是人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科学实践和科学抽象的产物,* 地位:是推动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与手段% 符号:是一定的可感知的物质对象,它在储存传递另一对象的信息方面充当另一对象的代替物。符号之一为语言,最基本的是自然语言符号系统,对应的是人工语言符号系统(科学语言符号系统)。* 符号的特性:* 物质
24、性 可感知性 具备意义* 语言是最普遍使用的符号系统,具有单义性 无歧义性 明确性c) 思想模型:% 定义:具有高度抽象性,并具有某种特征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 特点:是科学抽象的产物,把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过程以最纯粹的形式甚至以某种极限的状态呈现出来。* 地位:是科学理论与现实原型之间的必要的中介% 理想模型: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既具有高度抽象性,又具有某些极限特征的理想客体或理想事物。% 理想实验: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塑造理想过程,并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3. 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方法的特点:a) 形象思维:% 定义: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
25、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 特点: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其思维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地位: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直观形象的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显示的局限,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对象进行高度的简化和纯化,利于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b) 直觉思维:% 定义: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直觉和灵感的特点:* 是思维过程在量变基础上实现质变,表现为逻辑上跳跃的突变* 打破常规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和逻辑规律的束缚。* 地位:* 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 是在科学研究中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形成新
26、假说、提出新模型的基本途径之一% 意象:是对同类事物形象的一般特征的反映,是从印象、表象这些感性的生动的形象中,经过形象分析和综合得到的共性。% 联想:广义地讲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地思维活动。分为形象联想和非形象联想。% 想象: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而创建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 灵感: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十一、数学方法的功能、假说方法的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 数学方法a) 定义:% 数学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质的特点,分别地或综合地运用各个数学分支所提供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巧,对研究对象进行数量、结构方面的描述、计算和推导,然后对问题做出分
27、析、判断,从而揭示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数学方法不是数学本身的研究方法)(主要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就是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本质特征或基本过程,概况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其中包括这些过程的因素之间的数量依赖关系。(数学模型实际是个科学抽象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最为关键和困难)% 数学实验: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达到对客体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数学实验属于理论思维)b) 数学方法的功能:* 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工具* 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可靠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28、的工具3. 假说a) 定义:% 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的问题所作的一种假定性推测与说明。b) 假说方法的特点:* 科学性:* 具有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根据* 需要接受严格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 猜测性:* 包含猜测成分* 可以被不断修正或证伪c) 假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假说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必经环节* 假说是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 假说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十二、工程技术的特点、工程技术方法论的原则1. 定义:% 工程技术活动:人类为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运用科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工程技术方法:在工程技术活动中产生的,以自
29、然规律为基础、以社会规律为导向、变换物质、人物结合,从而实现人的意志与目的的手段、途径与行为方式中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2. 工程技术方法特点:a) 实践性:要求实践的操作规则或模式b) 社会性: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c) 综合性:恢复考虑简化掉的因素,综合考虑具体情况d) 创造性:e) 效益性与可行性:3. 工程技术方法论的原则:a)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相统一的原则b) 需要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c) 经济性和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十三、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1. 定义: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等)的方法
30、。2. 特点:把研究对象看为系统,从系统整体出发,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考察事物,能够辩证地处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化。十四、现代技术革命的内容与特征1. 定义:% 现代科学革命: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迄今仍在发展的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科学发展中的质变,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飞跃,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现代技术革命: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以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是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重大变
31、革。2. 内容:a) 信息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前导b) 新能源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支柱c) 新材料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基础d) 生物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前景e) 空间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外向延伸f) 海洋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内向拓展3. 特征:a) 技术科学化:科学对技术起主导作用b) 技术群体化:学科的群体化和科学人才的群体化c) 技术智能化:控制机引入生产;智能教育第一,将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结合d) 技术产业化:高技术改造产业部门;技术迅速投入生产e) 高技术化:技术扩散迅速;技术研究全球化十五、高技术的内容与特点1. 定义:% 高技术: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突破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
32、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2. 内容:6大技术领域和12项标志技术* 信息技术高技术的先导* 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 生物技术21世纪技术的核心*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新材料技术高技术的基础* 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超导材料* 新能源技术高技术的支柱* 核能聚变、太阳能* 海洋技术21世纪技术的向内拓展* 深海挖掘、海水淡化* 空间技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 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3. 特点: 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技术;是高风险的技术,
33、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是高战略价值的技术;是高情感,强调人的需求的技术。十六、高技术的商品化、产品化和社会化1. 高技术的商品化:% 高技术成果商品化:是指相当比例的高技术成果在商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得到应用或转化为批量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中流通并形成高技术研究发展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机制,建立高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基地。* 科技经济一体化是高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关键* “技术立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历史证明了“军事立国”、“贸易立国”和“资源立国”模式的失败* 当代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 “技术立国”的基本内容:* 极端重视基础研究
34、* 大力加强高技术开发*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高技术竞争日益白热化* 特点* 最高层次的竞争方式* 最大范围的竞争力量* 宏观竞争和微观竞争相统一的竞争内容* “科技兴国”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四化目标与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式要求,只有发展高科技才可以完成四化振兴中华* 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科技兴国”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解决。* 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推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最佳选择* 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是高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关键2. 高技术的产业化:a) 新兴产业的发展% 高技术产业的定义:是指那些以大量
35、投入研究与发展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 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高增长率、高风险、高效益、高额研究开发经费、高附加价值、强烈的出口导向与国际分工、高技能劳务密集的生产技术*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 高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活动高技术产业的发生* 广义的高技术的产业化高技术产业的运行* 高技术的渗透、扩散和改造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扩散b) 传统产业的改造* 高技术产品、工艺和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可以改变传统产品的设计和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极大地节省资源,从而提高传统产
36、业的竞争能力。c) 产业结构的变革* 在第一产业(农、林、渔业等)、第二产业(采矿、制造业等)、第三产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后,出现第四产业(信息产业)* 改变社会中产业中工作人数的比例。3. 高技术的社会化:* 高智力:高技术支撑环境的核心级* 高技术开发必须具备高投资的经济支持* 高技术开发必须具备匹配和谐的人才群体* 智密区:高技术支撑环境的主体级* 信息经济:高技术支撑环境的基础级十七、高技术与思维方式的变革1. 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a) 现代高技术要求思维系统化* 思维客体的系统化* 新对象的不断开拓* 新领域的不断开创* 新课题的大量涌现* 思维主体的系统化* 思维主体从个体
37、走向群体* 思维主体从单一的“人”发展为复杂的“人机”系统* 思维方法的系统化* 出现许多新的思维方法* 新的科学方法形成了现代化的操作系统b) 现代高技术要求人类提高思维活性* 思维的精确性与系统客体的复杂性的矛盾日益尖锐* 解决方法:对那些次要的、不显著的因素和矛盾作模糊处理,以便抓住主要因素、主要矛盾。* 人工智能的需要* 需要使电脑进一步模拟人脑的思维机制* 模糊理论科学的诞生* 模糊逻辑学的诞生,不仅从逻辑思想上为研究模糊性指明了方向,而且从方法论上为人类顺利地由确定性研究进入不确定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逻辑方法。* 模糊理论科学的诞生,为提高思维活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c)
38、 现代高技术要求人类面向未来* 社会活动日益复杂* 社会活动日趋多变* 社会活动的影响日益深远d) 现代高技术要求思维由封闭的线性式走向开放的非线性式* 客体系统演变的非线性*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思维能力要具有进攻性、抑制性、开创性、创造性*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需要打破封闭式线性思维的旧框架,建立全新的开放的非线性式思维2. 现代思维方式a)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现代思维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原因:* 系统思维冲破了机械因果决定论,它以自然界存在多种联系为前提,把事物当作系统、系统的运动与演化来处理。* 系统思维强调了综合性,要求把独立事物当
39、作要素处理,找出要素间的联系,形成系统。* 目标:最优化(也是区别于传统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 特征:* 分析与综合的有机结合* 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有序与无序的有机结合b) 科学模糊思维* 特征:* 精确与模糊的统一* 定性与定量的统一* 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c) 前瞻思维* 前瞻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既是主体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特征:* 分析现实与预测未来的有机结合* 思维超前与后馈的结合d) 全方位思维* 全方位思维是现代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它包括顺向与逆向思维、收敛与发散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多种形式。* 与传统的思维方式相比,其注重的关系为:* 系统与
40、环境* 随机性与规律性* 多向性与一向性十八、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类型1. 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2. 内涵:* < 发明 (= 引入经济中的发明)* > 技术革新* > 研究与发展(R&D)研究与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是保证技术创新成功实现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基础。* <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根源是技术创新3. 类型:* 渐进型(Incremental)* 质变型(Radical)* 技术系统变革型(Change of Technology Sy
41、stem)* 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型(Change in Techno economic Paradigm),也称为技术革命试题:01年题目:一、名词解释:1.科学技术观2.科学问题3.科学假设4.演化二、简答题:1.观察与实验的联系区别2.六大高技术群的内容三、判断题:1.退化没有任何积极价值2.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3.正确运用科技方法,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结果四、论述题:1.你的专业在千年之交有什么重大变化?发展趋势是什么。2.在你的实践中,哪种科学方法对你有用?举一例说明。02年题目:一、名词解释:(20)1.科学技术观2.人工自然3.科学抽象4.高技术二、简答题:(20)1.
42、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进化和退化的关系。2.为什么说假说是事实通往理论的必要桥梁。三、判断题:(30)1.科学认识是实证认识,因而不具有抽象性。2.古代自然观不同于近代和现代之处在于具有辨证性。3.历史上的技术进步并非总是以科学发展为前途。四、论述题(30)1.加入WTO,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那些新问题?相应的对策是什么?2.结合你的科研实践,谈谈正确运用科学试验方法的重要性。20031.数学方法2.人工自然3.科学抽象4.科学革命1.简述科学认识的特点。2.近代自然观在自然观发展中的地位。2005年1月11日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2.形象思维3.数学实验4.人工自然5.高技术二.判断题1.科学
43、工作者不学习自然辩证法就不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2.技术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三.简答题1.简述科学认识的特点2.人工自然对自然的影响3.简述近代自然观的内容及地位四.论述题人与自然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科学技术方法论: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系统:由若干个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层次:若干个系统之间或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新的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演化:是一个循环地
44、、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的过程。进化: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路线,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的过程。退化:物质系统日益简单,组织化程度日益降低的路线,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高级向低级下降的过程。同化:生物体将环境中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叫同化。异化:生物体将自身的物质转化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叫异化。低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早期,在较低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高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较晚期,在较高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科学认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从(实践论)科学研究过程看,科学认识是从研究科学
45、总是入手,经观察实验搜集经验材料,科学抽象和理性分析整理感性材料,提出假设并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以达到探求自然规律的目的。科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与科学背景知识发生直接的联系,并具有科学探索意义的,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的真实问题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记载、测定或摄影,以了解其变化过程的方法。科学实验:是人们有目的地利用物质手段,人为地变革和控制客观对象,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实践活动。定性实验: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回答某种因素、性质联系是否存在,据此可以判定某假设是否成立,决定不同假设的取舍。定量实验:要回答对象所具有的某一种或某一些量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买卖绿色环保装修合同3篇
- 远足活动课程设计
- 安全用电运行管理制度模版(2篇)
- 2025年影剧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篇)
- 2024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必修5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承包土地种植与农业电商平台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投资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合同2篇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贸易财务担保合同示范(国际贸易保障)
- 石化行业八大高风险作业安全规范培训课件
- 村老支书追悼词
- DB3302T 1131-2022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基本规范
- 2022年自愿性认证活动获证组织现场监督检查表、确认书
- 中南大学年《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付款通知确认单
- 2022年中国城市英文名称
- 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桥梁工程计算书》word版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 舒尔特方格55格200张提高专注力A4纸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