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_第1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_第2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_第3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_第4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文一、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1 )中心思想= 事件概括+ 作者看法+ 作者的情感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方法:1 、从分析标题入手2 、从分析材料入手3 、从分析首段入手4 、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5 、从分析篇末入手6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一般规律:1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侧重抓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2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二、理清结构层次(一)记叙顺序:1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A. 看到眼前事,联

2、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 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在记叙事情的缘由。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作用:1 、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2 、衬托人物品质。3 、为后文做铺垫。4 、突出文章的中心。( 2 、 3、 4 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二 ) 、概括段落内容( 1 )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1 、按时间先后2 、按地点的转换3 、按描述内

3、容的角度(如主要人物的变化,表达方式变化)4 、按思想感情的变化5 、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2 )概括段意方法:1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2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3 、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 3 )概括一般规律:1 、事件概括(具体表现)= 什么人 + 怎么样(什么情况下)+ 做何事 + 有什么结果注意:2 、概括的内容要具体3 、概括的要点要全面4 、语言要简明三、分析句段作用判断句段位置:、. 、.文首:结构: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内容: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为下文作

4、铺垫。文中:结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内容:段末起总结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末:结构:照应开头(或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内容: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言有尽而意无穷。* 标题作用人物、故事地点、主要事件、线索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情感线索、人物线索、事情发展的线索、某一物充当线索等思考角度:题目与行文结构(线索)的关系;题目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题目的象征意义题目所反映的中心解题步骤:A-表层一一与文章情节内容的关系B 、深层象征意义,中心四、表达方式描写( 一 )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1. 交

5、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或作为情节线索等。3. 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性格、情绪。4. 奠定怎样情感基调。5. 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 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 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8. 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揭示或深化主旨。( 二 ) 、人物描写某种人物描写的作用= 某种人物描写+ 人物思想性格+ 与下文情节的关系+ 文章中心肖像描写(外貌、神态、服饰):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6、、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人物形象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步骤:1 、理清故事情节,划分段落2 、找出人物的每一个行为3

7、、每一个行为概括一个人物特征4 、相同的人物形象归类(从“德”和“才”两个角度)5 、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行为+ 性格品质分析* 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五、修辞手法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强调问题,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增强肯定(否定)语气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7、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

8、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8 、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六、词语含义常见题型为:A、*指的是B、*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思路:A、词语的指代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B 、词语的比喻义解释词语的意思一一在文中比喻C、词语的引申义解释词语的意思一一在本文中指D 、词语的特殊含义(包括双关、反语、讽刺等)(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词语的特殊含义)说明文一、概括主旨要点(1)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

9、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2) 、概括说明对象特点1 、注意文章的中心句;2 、没有明显中心句的,需要分析、归纳,总结事物特征。* 分清是局部特征还是总特征二、分析思路结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 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 “首先、其次”。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三、说明方法举例子:使说明对象特征更容易理解、接受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 X特点。列数字:使说明对象某些特征因

10、量化而精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不是列数字的数字:A.年代,时间B.专有名词C.不是为了说明对象特点的数字作比较:使抽象便具体,深奥便通俗,突出事物的特征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XX特点。四、体会语言特点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 1 )不可以。( 2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 )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3 、

1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 ( 1 )表态(删还是不删)。( 2 )定性。如: “比较” “几乎” “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 “可能” “左 右”等表估计, “多” “有 余”等表数量。( 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 4) 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5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6 :指代“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一段作用:1 )引出说明对

12、象,内容2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议论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1. 概念: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指出的见解和主张2. 区分论点和论题:论题:作者要议论的范围论点:作者的观点区别:论题没有任何感情倾向、没有褒贬论点有明确的感情倾向:褒或贬,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动词)注意:如果是论题,必须要在议论对象上加上作者的态度或观点,才是完整的论点。(论题 + 作者的主张= 论点)3. 、寻找或归纳论点:(一)寻找论点的方法:1 、看题目:1 )题目可能就是论点(在文中寻找最完整的表述,一般在开头)* 但题目还可能是论题( 包括引用文中人物的某句话)2 、看文章开头:3 、论点在文末:( 1 )第

13、一段的议论范围小于最后一段的议论范围,那么论点在文末。( 2 )第一段讲现象,第二段开始是对分论点进行论证,末段提出总论点,那么论点在文末。(二)归纳论点的方法:1 、捕捉段落中心句一般在某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2 、散落在文中,在某个自然段中紧贴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前后的句子中。注:关键是借助文章的论据去推断论点。3 、补充非完整句式的论点,还需注意与前文句式的统一性或相近性。二、分析思路结构总分式:总说和分说(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并列式:几个层次、段落之间是平行(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前后顺序由严格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

14、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对照式:两种事物或意思对比区别:并列式几个层次没有必然联系,层进式与对照式有明显逻辑关系的约束三、论据1 、 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史实、事例、数字等,什么人,什么事,它与论点的关系)理论论据引经据典(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理论书上的话等)2 、与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根据。3 、论据的作用:( 1 )有的只证明文章的分论点、论述过程中的某一论点;不直接论证中心论点。( 2 )有的是否定与论点相反的主张,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3 )有的论据要相互组合,增强广度(横向)和深度(纵向),还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4 、论据的顺序:( 1 )结合文章上下文,联系分论点,把论据放入正确的段落。( 2 )许多文章有些论据是按照文中“古今中外”(明或暗)四个字来选择排列的。(但要具体结合文章)5 、论据的补充:( 1 )原理同论据的顺序是一样的。( 2 )不同点:注意补充论据的限制性要求(国籍、时代、范围、历史事实、前文的语句等)。*议论文开头:A、开门见山B、用故事、新闻、传说C、用名句、名言B、C开头的作用: A、使用了论据B、引出论题/论点(结构上)C、内容上,论证了 D、引起读者兴趣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格式: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