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项训练卷(二)古代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蠲上秋居唐马戴蠲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蠲(b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蠲陵高 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郊扉:郊居。致此身:献身于国君。1 .首联通过描绘景物 和,渲染了的氛围。2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赠苏维书记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注书记: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 书籍、文章等。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
2、维的妻子。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 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1 .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维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2 .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3 .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 要分析。月夜杜甫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邮 (f通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邮州的羌村。答: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柳桥晚眺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1 .诗的
3、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答: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答:2 .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答: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重登云台山清陶渴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陶溃L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
4、,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i:)会飞的仙鞋。仙人:指三元宫山僧。迓(y4迎接。1 .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答: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点绛唇兰花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1 .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答:2 .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答: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
5、,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驿:驿站。阳月:农历十月。殊:实。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1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2 .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答: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苏幕遮旧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苏幕遮:词牌名。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
6、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由近及远,联B. “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 想丰富。C.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2 .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 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
7、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 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C. “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 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 无限惆怅之情。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 简述理由。答:十、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诗后题目。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答:2 .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
8、要分析。A.雪花 B.梅花 C.菊花答: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注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1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 .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十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 由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
9、于此耕读垂钓。, 1.词牌名是,与 的民间传说有关。2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答:3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答: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1 .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答:2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答:3 .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巴山楚水凄凉地
10、,二十三年弃置身。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注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牟,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砌:台阶。1. “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答:2.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 词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答: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诗后题目。送凌十一严】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
11、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食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注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十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诗后题目。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白云留不住,7录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C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
12、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十七、阅读诗歌,完成诗后题目。赠别唐赵嘏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1 .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答:2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答:专项训练卷(二)古代诗词鉴赏1 .答案:风雨 雁群 凄清(阴冷 孤独)解析:首联的大意为:蠲原上已经风停雨定, 傍晚时只见雁行频频。首联突出了蠲原 上空萧森的秋气,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到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古人每见雁 回,易惹乡思。所以首联的景物渲染了秋天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 .答案: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仕途渺茫的无奈之情。解析
13、: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蠲原已寄居 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尾联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 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1.答案: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维的才干,交代了 “赴朔边” 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人物的鉴赏能力。 答题策略一般为: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的 形象,用两三个词总结人物特点;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多用四字短语;明确人物形象在诗中的作用。“知君书记本翩翩”,没有写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却从赞美对方的风度和才华起笔。诗的第
14、二句并不承上平 叙,而是出人意料地发问。这一问乍看很突然,而且没有回答,似乎不着边际。其实 这里诗人故意使用了先答后问的曲笔,答案其实就是头一句。正因为苏维书记翩翩, 才被聘为书记。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交代了 “赴朔边”的原因。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与留恋蕴含其间,离别之情不言而喻。2 .答案: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维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 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诗的第三、四句的“应计日” “莫经年”,婉转抒 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诗人不从行者方 面着笔,反从居者方面着笔,
15、映衬离情,同时又不直接从诗人自己着笔,而是从友人最亲近的人一一他的妻子那一方着笔。 这一联对仗,它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 地,以红粉代指友人妻子,从设想红粉佳人计日等待丈夫归来, 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 友人切勿留恋边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 人自己盼友人早归。这就是不落俗套,不露痕迹,将前人反复吟咏过的离情别绪刻画 得十分生动而细腻,表现出诗人高妙的抒情技巧。3 .答案: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 含蓄婉转。 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 思家乏情;杜审言设想苏维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
16、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写作手法的掌握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确定其写作手法。古诗词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比兴、比喻、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烘托、衬托、渲染、铺垫、用典、想象、联想、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借 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月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 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结合赠苏维书记和月夜的具体内容,很容易得出“想 象”的写作手法。月夜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 诗人想念儿女、妻子之情;赠苏维书记则以眷眷的儿女私情寄托勉励之意,使得 全诗充满愉悦无拘的气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不舍
17、深情。三、1.答案: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意象, 用优 美、流畅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2.答案:以动衬静。秋天的郊原傍晚是幽静的,丛林、碧山是无声息的,而鱼则是动 的。这种动态,越加衬托出整个秋晚的宁静。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答题时首先答出写法,然后结合 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 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 来: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四、1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
18、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做 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意象的作用的能力。要分析首句中“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首先要结合整首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来赏析。 本诗首句用的 是比兴手法,“杨花”(柳絮)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流露了诗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常叫着“不如归去”,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恨。其次, 可从结构上分析这两个意象与题目及下面句子的关系。2 .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忧虑同情,
19、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理解题干中“语近情遥”之意。“语 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 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来分祈本诗中最后两句话的字面意思 (语近)和所表达的诗 人深厚的情感(情遥)。这两句诗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法倾诉, 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于明月;二是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 三是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据此分析即可。五、1 .答案: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
20、,如同蛟龙飞挂;夜 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 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作 答本题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 “晴” “夜” 等,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2 .答案: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 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官寻访山僧,以践 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 雪白。解析:体味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
21、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 意象来确定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从“蛟龙瀑外晴犹 挂,鸡犬云中夜有声”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来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 的喜爱、赞美之情;“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 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六、1.答案: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 陪衬。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中“松篁”和“桃李
22、”作为意象,主要是用来点缀、衬 托兰花的。2.答案: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 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画线句的特点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以“凤簪斜 倚”状写兰花悄然开放的情状;“笑傲东风里”生动地描绘了兰花虽无人在意,但独 自在东风里傲然开放的神态。从这个角度入手,加以赏析,揭示出兰花品质的高贵。七、1.答案: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 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尾联
23、作者从写景转为抒情。“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大庾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 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便是浓密丛林,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 梅花,这对作者也是一种慰藉。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怀乡之情。 结合对全诗的理解 就能把握诗句的思想感情。2.答案: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 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首联描写北雁南飞至大庾岭而 止,颔联写作者由此想到自己的处境,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而自己却要继续南行, 由此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
24、对家乡的留恋与不舍。八、1. C解答本题,首先要细读该词,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情感等,并结合词的主 题进行分析,C项“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 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这两句,表面上看是说乡思 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在心头。2.答案:从“斜阳外” “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 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绕“思乡”,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秋波、翠烟、斜阳、芳草、
25、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日匀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 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九、1. D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D项对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2.答案:(示例)赞同。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 “长啸”来渲染、反衬静 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解析: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所具有的“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读懂诗句 是作答的基础。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 长啸。“
26、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诗人独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以弹琴长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这是“以声写静”。而“弹琴” “长啸”又属于“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氛围。这叫“以 动衬静”。十、1.答案: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 之间的深厚情谊。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分析该诗“寒夜无寒”的理由。解答 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及所描绘的意境。“寒夜”指寒冷的夜晚。“不寒”是因为有 酒、有炉、有火、有月、有温情。结合诗意解答即可。2.答案:Bo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
27、 高洁暗赞来客。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首先通过“寒夜”“炉”判定这是冬天,而菊花在秋天盛开,排除C。其次文中没有交代下雪,所以“雪花”也不应考虑。B项梅花,凌寒绽放,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所以应选B1 .答案:清幽恬静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诗写作者独自泛舟西溪的经历和感受。 根 据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抓住“高” “野”“秀”“静”“闲”等关键词,提 炼出“清幽恬静”。2 .答案: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做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
28、对古诗情感的理解能力。“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做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 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从诗句内容看,这两句都 写月亮陪伴,都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十二、1 .答案:鹊桥仙 牛郎织女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由鹊桥仙 一竿风月可知词牌是“鹊 桥仙“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所以与牛郎 织女有关。2 .答案:“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 鱼,潮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中人物
29、形象的理解能力。 要结合词句分析人物,由“时人错把比 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是一名渔父。再根据词句内容分析其生活状况, 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生怕走近城 门,当然就更不肯去红尘深处追逐名利。 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 只求 悠闲、自在,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3 .答案: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 樵余生。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主旨的
30、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对词的内容的理解和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词人的人生经历来谈对“渔父”这一形象的理解。乾道七年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词 人感到无比的忧伤。随后词人骑驴入川,颇不得志。 这首词是词人回到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故乡时所作,表达了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十三、1 .答案: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 首先要细读诗歌,整体把握诗的 内容,并结合注释分析“愁”的原因。此诗是作者自请外任,白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 根据“中宵起望乡” 一句可知这忧愁咀面有乡愁的成分;“沙
31、明”四句是诗人中宵望见之景,给人一种清冷、空旷的感觉。结尾两句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遥远,实际上 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2 .答案: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 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 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名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 可从诗歌的修辞手法切入,先点 明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最后分析其表达的 情感。3 . D解答本题,首先理解颔联是如何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的:月 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
32、船上都是秋霜。“沙明”“浦月” “帆白”“船霜”描绘了一个空旷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 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接着逐一分析备选项,找 到与之手法相同的一项即可。十四、1 .答案:“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词语的含义,既有表层含义,也有深层含义。“砌下落梅如雪乱”的“乱”字,一是写眼前的实景“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二是表现作者的心境“因弟弟不能回国而心乱如麻”。2 .答案:“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 助生命力的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能力。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愁绪化作不尽的一江春水,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内心深重无尽的哀愁。 在 清平乐词中,最后两句也是用这种手法,把离恨比作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十五、1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