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第 1 课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耕作方式:就生产工具而言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以来)就生产技术而言的耕作方式:原始粗放 (原始社会) 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以来)就经营方式而言的耕作方式:集体耕作(原始奴隶社会)个体农耕(封建社会)2 2、农业生产工具和农用动力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和农用动力的进步:铁制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逐渐推广普及。牛耕:出现于春秋 ,推广于战国 ,普及于西汉时期。铁犁: 战国时出现并推广; 西汉发明了犁壁,牛耕得以普及; 唐代出现曲辕
2、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桔槔和辘轳(春秋战国) 、翻车(东汉毕岚发明;三国马钧改进) 、筒车(自动提水, 唐朝发明)农用动力:人力(战国以前) 畜力(战国出现牛耕,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自然力(唐朝出现筒车)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的兴衰:出现于商朝 鼎盛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井田制的性质和实质: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性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实质) 。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 ;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4、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铁犁牛耕的出
3、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税制改革和变法,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5、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一种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第第 2 课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冶金业:、冶金业:青铜冶铸业:繁荣时期:商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数量多 、品种全、造型生动、技艺精湛冶铁业:冶铁技术:生铁、块炼钢(春秋) 灌钢法(南北朝) ;冶铁燃料:用煤冶铁开始于汉朝 普遍于北宋,用焦碳冶铁开始于南宋 流行于明朝2、纺织业的发展、纺织业的发展(1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唐朝:技术提高,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致精密的缎。(2)棉纺织技术:元朝革新棉纺织技术,推动棉纺织业发展的黄道婆作出巨大贡献;元明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朝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而成为主要衣料。3、制瓷技术:、制瓷技术: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并大量出口,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生产著精选优质文
5、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名的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景德镇成为“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重心逐渐南移。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并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税,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入市场,生产不计成本,缺乏活力,明中期以前占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兴起,产品进入市场,明代中后期居主导地位。历史局限:明清时期政府的
6、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转型与发展。第第 3 课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1、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和表现、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和表现原始社会出现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官府垄工商业;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作货币,形成许多著名都会;汉朝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起步;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政府通过坊市制度等对商业严格统一管理;宋朝打破坊市界限,乡村允许设市贸易;取消时间限制,出现晓市和夜市;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纸币广泛流通,商业
7、进入新的高峰期;明清商业市镇兴起;明朝中后期白银广泛流通;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著名商帮有徽商、晋商等。2、古代商业特点:、古代商业特点:起源较早,不断发展,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艰难而又曲折;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商业功能逐渐增强;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对外朝贡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 ;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第第 4 课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1、古代经济政策的演变古代经济政策的演变:
8、商周时期,国家鼓励支持商业发展;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明清封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一种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其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体原因则是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影响:初期有利于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明清时期阻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3、 “海禁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明朝的“海禁” :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
9、寇,危及明朝统治,禁止中国民间私人出海与外国互市,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清朝的“闭关锁国” :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广州一外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主要影响 :积极影响:有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暂时延缓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使中国航海业迅速衰落并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落后于西方。4、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区: 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发达地区。
10、资本主萌芽的特征:存在雇佣关系,从事商品生产,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和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和顽固性;农民遭受沉重剥削极端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官僚、地主和商人的大量资金用于置房买地影响扩大再生产;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大和科技文化交流;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影响了近代科技的产生。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第 5 课课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1、主要背景:、主要背景:经济根源在于 15 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根源是由于马可波
11、罗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掀起一股到东方的“寻金热” 。15 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 迫使欧洲人需要开辟一条直达东方的新航路。2、过程:、过程:迪亚士:14871488 年在葡萄牙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到达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14971498 年,在葡萄牙支持下,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到达印度。哥伦布:14921493 年,在西班牙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麦哲伦:15191522 年,在西班牙支持下,率领船队向西航行到达南美洲,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回到欧洲,完成环球航行。3、影响:、
12、影响:对世界: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世界一体;引起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贸易范围、商品种类发生巨变,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东岸。对欧洲:引起价格革命:金银剧增而物价猛涨,地主阶级实力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工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股份公司、 证券交易所产生; 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 。对亚非美洲:造成巨大的灾难和长期的贫困落后。第第 6 课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最先走上殖民扩张的国家。成为最先走上殖民扩张的国家。2、荷兰荷兰是是 17 世纪第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世
13、纪第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获得获得“海上马车夫海上马车夫”的称号,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的称号,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3、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英国成为殖民霸主(18 世纪下半期)世纪下半期)成为殖民霸主的条件:位于大西洋沿岸的世界贸易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政治上较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军事上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形成的过程:1588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为争夺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发动三次英荷战争
14、;1756-1763 年英法七年战争夺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等地。4、17 至至 18 世纪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纪世界市场的拓展方式途径: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垄断贸易、抢掠财物、灭绝种族、贩卖黑奴。主要影响:对西欧殖民国家而言,为西欧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对殖民地来说,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同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时也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世界历史而言,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5、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
15、时期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其特点是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黑奴贸易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它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第第 7 课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本动力上,殖民扩张使英国获得海外市场并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2、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18 世纪中期世纪中期19 世纪中期)世纪中期)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工
16、业革命开始;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交通运输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工厂代替工场,英国等先后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政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两大对立阶级。文化: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促进了教育和科技发展。社会:近代工业化城市起,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世界: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全球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第 8 课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
17、义世界体系的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1866 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后来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的电话、发明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柴油机相继问世。1885 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独立发明汽车。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化肥、塑料、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工生产出现。电信事业的发展:1876 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机,19 世纪 90 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
18、工业革命的特点: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多国齐头并进; 俄日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以重工业为主。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结构变化,规模扩大,重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交往交流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垄断资产阶级日益控制国家政治;资本主义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瓜分世界,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第 9 课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9、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导致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解体的表现:首先出现于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织”与“纺”分离,洋纱取代土纱; “织”与“耕”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解体的影响: 中国经济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 世纪世纪 60 年代年代90 年代)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洋务运动,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教育方面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20、,军事上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顺应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趋势,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由于外国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运动的诱导及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地区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也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第第 10 课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 世纪末) ;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民族资
21、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2 2、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1912191219191919 年,一战期间)年,一战期间)主要原因: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影响: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特点认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体现出当时民族工业鲜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也说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主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3、曲折的发展、曲折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抗战时期(193719
22、45) :由于日伪政权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使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受到沉重的打击,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由于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以及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第 11 课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1949 年1952 年,人民政权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实行土地改革。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
23、53 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31956 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工业通过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对其进行和平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2、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956 年年1966 年年)1956 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1956 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
24、之间的矛盾; 提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没有正确的贯彻执行。1958 年发动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和片面提高公有化程度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党在探索过程中一次严重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 1959 至 1961 三年经济困难。1960 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5 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3、 “文革文革”十年十年(1966-1976):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中国失去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19
25、75 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经济短暂迅速回升。第第 12 课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 2、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
26、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1984 年以后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 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提出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
27、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992 年十四大: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 年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第第 13 课课对我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我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8 年海南建省,海
28、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后,长江三角洲、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发展。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第 14 课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
29、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西装传入,中国服饰开始发生变化。西餐由沿海进入内地。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传统的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民居,西式住宅最早在租界开始出现,建筑风格出现中西合璧的特征。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政治和思想领域中的重大事件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婚丧礼俗、装着打扮、社交礼仪等趋向简化、平等、自由、文明的发展特征。但变化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依然浓厚。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50 年代
30、60 年代: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由于社会经济水平不高和计划体制的制约,生活简单,差距不大,总体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供应丰富;由于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社会风俗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由于对外开放和思想解放,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明显。第第 15 课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铁路与公路、铁路与公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为使用畜力、人力和自然力的车马轿船。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 列强为了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 客观上将西方近代交
31、通通讯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积极兴办,促进近代交通发展。19 世纪 80 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 “九五”期末,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近代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公路交通得到大发展。2 2、水运与航空、水运与航空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推动了水运近代化的进程。20 世纪 90 年代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轮船运输受到一定影响,有的转向
32、旅游服务业。但在对外贸易中,海上轮船运输依然占主导地位。1909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 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讯工具的变迁、通讯工具的变迁9 世纪 70 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限电报线。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或供官商通报。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电讯产业快速发展。2003 年末,固定电话和移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动电话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近代以
33、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交流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有力地推进了各方面的进步。第第 16 课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走向繁荣、报刊业走向繁荣19 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主要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时务报等,宣传维新变法;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创办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等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报刊发挥着传播西方
34、文明、制造舆论、唤醒民众和思想启蒙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等,对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 红旗 光明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走向繁荣,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大、集团化、市场化的发展特点。2 2、影视事业和互联网的发展、影视事业和互联网的发展1905 年摄制的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 世纪 20 年代后,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走向辉煌。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
35、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技术的进步,国家的政策支持,电视逐渐普及。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 中国在 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 网络媒介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动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第 17 课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1929 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6、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由繁荣进入大萧条时期;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动摇了人们对 19 世纪以来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信心。第第 18 课课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1、新政措施、新政措施整顿金融和银行业。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恢复金融秩序;管制证券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监督各个生产环节,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农业政策。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减耕减产,调整农产品结构。实行社会保障,签署社会保险法 ,
37、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政治地位。2、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成功原因、成功原因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国家有能力干预经济;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提供了政治保障;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罗斯福总统的坚定信念、民主作
38、风和与时俱进的果断措施。第第 19 课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盛行的时间:二战结束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增加公共开支,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作用:20 世纪 5070 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滞胀”与调整:70 年代初开始出现“滞胀” , 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建立、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概念:国家运用社
39、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发展过程: 罗斯福新政采取了社会福利和保障措施;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 年经济危机后, “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影响:一方面缓和了社会矛盾,拉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产生社会道德危机,也起
40、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3、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三产业的兴起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4、新经济的出现、新经济的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出现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
41、建设第第 20 课课从从“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到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严峻的经济政治困难和国内外敌人的战争进攻,为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将全部工业国有化,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度,劳动制度上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度。评价:是一种兼具“战时”和“共产主义”特点的特殊经济体制;使苏维埃政府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财力物力保卫了苏维埃国家。 但严重超越生产力的实际, 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9211927)原因:
4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苏俄需要寻找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内容: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上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领域允许商品买卖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评价: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和解放生产力;调动了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3、斯大林模式、
43、斯大林模式建立过程:1924 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1925 年以后,在开展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实施五年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形成;1936 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确立。内容特点:在工业化方式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建立集体农庄,通过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和原料;管理上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价:推动了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第第 21 课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
44、、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二战后,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苏共二十大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迷信。改革内容:重点在农业方面,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突破旧体制,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脱离实际,没有成功。2、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重点放在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采取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
45、理。结果: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 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进程:1985 年开始,首先进行经济改革,转而进行政治改革。重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 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合资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结果及原因:失败,导致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上没有突破旧传统,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指导思想上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
46、化趋势第第 22 课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 “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维系;吸取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建立标志:1944 年 7 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内容:A、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B、核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和比价。C、1945 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的宗旨初期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后转向世界性的发展援助, 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总部都设在华盛顿。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同时确立了美国在 “二战” 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