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四单元_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检测)(有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四单元_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检测)(有答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单元检测(时间:150150 分钟满分:150150 分)第I卷(阅读题,共 7070 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 3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史学与新闻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 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 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 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 “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 “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 “新 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

2、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左传 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 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 称“京报”。不过,他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 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襄,不

3、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 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 史尽死,执笔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

4、,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1918 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 “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 辩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 今天的记者撰写

5、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1 1 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B B 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C C.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D D 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2 2 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A A 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

6、恶”,被人称为“实录”。B B 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C C.邵飘萍在“三 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D D 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3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 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B B 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C C. “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D D 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值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二、

7、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47 7 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 誉。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薄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 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

8、,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 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 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9、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 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固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D D .恶其殷盛5.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 (3 3 分)()( )1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2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3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4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5征拜桂州总管

10、十七州诸军事6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A A .B B .C C.D D .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A A .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 为人严肃稳重。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B B .令狐熙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风气良好,因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 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C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有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D D .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

11、,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 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7.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0 分)(1 1)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译文:_(2 2) 上闻而固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 89 9 题。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A A 不妄通宾客妄:胡乱B B .时吐谷浑寇边寇:侵犯C C.及上祠太山还祠:祭祀殷:殷勤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意

12、。答:_9 9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10.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6 分)(1 1)_ 怅寥廓,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 2)_ 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3 3)_ 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4 4)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5 5)_ 子曰:“,鲜矣仁!” (论语 学而)(6 6)_,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乙选考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1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2525 分)谢

13、晋的人生大智慧李世琦就在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送来的第二天,我从媒体上得知了谢晋去世的噩耗,我看着手中的谢晋人生智慧(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2008 年 9 9 月版)怅然若失,在这个大师稀缺的时代,又一位大师走了对新中国电影史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对谢晋的电影作品都会顺口说出几部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女篮 5 5 号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到八九十年代的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 芙蓉镇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他为观众奉献了源源不断的精品,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我还在读大学时,就经常听到人们以敬佩的口吻说电影界的“二谢”(另一位是谢铁骊)。这次因为编辑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一字一句读了谢晋人生智慧

14、书稿,才对这位大导演有了深入的了解,领略了他的人生大智慧。回顾谢晋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高远的精神境界。他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谢晋的家乡是浙江绍兴,这里人杰地灵,代有英贤。古有王羲之、陆游,今有蔡元培、鲁迅、秋瑾,给予他深深的精神熏陶。他的远祖是东晋名相谢安,就是那位在谈笑间大破强敌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为了继承先祖的精神,他为自己取号 “淝捷”,这是人们很少知道的。中学时,他上了春晖中学。这虽然是一所地方中学,(5 5 分)(6 6 分)却是一所名校,当时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称,叶圣陶、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张天翼等曾在此亲执教鞭,这使他年纪轻轻就眼界大开,

15、起点很高。后来,每次到西安看到汉唐的文化遗迹,他都 为中华民族深为自豪,同时又觉得有一种愧对祖先的羞愧感。正是这种感觉导引了电影鸦片战争的诞生。谢晋似乎注定是要做电影导演的。他的母亲特别爱看电影,他家附近就有不少影院、剧场,看电影、看 戏特别方便。由于母亲的影响,早年的谢晋成了电影迷。19381938 年,他随父亲到香港。当时,正好武汉的抗敌演剧队到香港演出,充满激情的救亡歌声使谢晋每次都热泪盈眶。第二年,回到上海,他积极参加了于伶领 导的学生业余戏剧活动,在多幕剧岳飞中扮演岳云,开始走上戏剧艺术之路。19411941 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报考从南京内迁四川江安的国立剧专,这一年,他18

16、18 岁。虽然条件艰苦,但这里有曹禺、焦菊隐、张骏祥、马彦祥、陈鲤庭等著名戏剧艺术家,他们的爱国激情和艺术修养使他受益良多,为他后来的电影导 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晋能够成就自己的电影事业,是和他强烈的“巨片意识”分不开的。他时刻把自己的工作和祖国、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和那些整天想着赚钱、得奖的人有云泥之别的。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管是被打成“右派”,还是新时期的如日中天,他始终忠诚于电影艺术,宠辱不惊,老而弥笃。正如该书所言:“少年之时的谢晋那胸中充溢的爱国激情,在他一生中,成了贯穿他生涯历程的红线,正是这条红线使得他有透视历史的眼光,他总是用一种历史

17、使命感、责任感去构思能够载入史册 的巨片。”而谢晋自己,一直把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说:“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能与天地同存,绝不是偶然的。这些光辉的作品,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作为_一个电影工作者,落后于世界水平不怕,只要有这么一点精神,经过刻苦的努力,一步一步跑下去,跑到生 命的终点,一定会对人民有所贡献。”像所有的大艺术家一样,谢晋的成功还在于他的独立思考。他深有体会地说:“做导演要有毅力、信念,对作品的判断,要不受来自左的或右的思潮的干扰。”这实在是历经多次政治运动而矢志不移的金玉良言。从家庭方面看,谢晋的生活是有些不幸的,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两个是残障。

18、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 在尽心竭力地照顾两个残障儿子。这也是他拍摄影片启明星的原因之一。但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影响 他的艺术追求。他豪迈地说:“那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的,从来没有经受过曲折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百折不挠才是人生的大道。”谢晋的智者之言不是很值得人们深长思久吗? ( (选自光明日报)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5 分)()() )A A 谢晋的离世,让作者怅然若失,在作者看来,谢晋在电影界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的离开使我们这 个时代的大师变得稀缺。B B 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众多人物,目的是表现谢晋的家乡是一块

19、人杰地灵、贤才辈出的地方。C C.受母亲的影响,谢晋从小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过程中,谢晋表现出了对电影的高度热爱,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加上众多艺术家的培养,他终于闯出了一条属于 自己的成功之路。D D 谢晋的成功,让我们深深懂得:远大的目标、孜孜以求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独立思考的品质, 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E E.谢晋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生活中的不幸,一方面为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另一方面使他悟出了人生的真谛。(2 2)谢晋的人生大智慧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6 分)答:_谢晋说:“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20、能与天地同存,绝不是偶然的。”为什么说这些伟大作品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只要有这么一点精神”,这里的“精神”又指什么? (6 6 分)答:_(4 4)文章的末尾说道:“谢晋的智者之言不是很值得人们深长思久吗? ”请结合文中谢晋的话谈谈你对挫 折与成功的看法。(8 8 分)答:_第n卷(表达题,共 80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12.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A A .墙壁上有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 的。B B 这只是一个生活在乡间的普通老人,但是他写的

21、诗却很好,有人说,这是他善于在田间地头捕风捉影.的缘故。C C.他一直生活在窘迫和屈辱当中,写出的诗,没人喝彩;写出的文,没人欣赏,无出其右的痛楚让他苦 不堪言。D D .红学研究者遍及海内外,薪火相传,代不乏人;专题论著,车载斗.量;研究方法,与时俱进;电脑红 学,别具一格。13.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3 分)()( )A A.由于可能发生的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将会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储量锐减。B B 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C C.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

22、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 “1010 到“ 1 1 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D D .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14.1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3 3 分)()美国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一方面像儿童一样以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A A .

23、B B .C C.D D .15.15.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 5050 字。(5 5 分)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 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 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 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

24、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 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答:_16.16.仿照画线的语句,再续写两个语句,使之构成排比,表达合理。(6 6 分)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_ , _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_ , _五、写作(6060 分)17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800 字的文章。(6060 分)英国作家和美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有一首小诗痕迹: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请以“痕迹”为话题,自定立意,自

25、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解析1.1.B B 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2.2.D D 不愿与 四人帮同流合污”不代表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3.3. A A4.4. D D 殷:富庶。5.5.D D 政绩,指的是官员在任期间的成绩。而 写的是令狐熙因为通晓经典而当了官,并得到晋升;写的是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政绩可言;写的是太祖皇帝任命令狐熙总领十七州的军事,并未涉及政绩。6.6.B B 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有误,令狐熙只是前往朝见,是百姓害怕他被调走。 7.7. (1)(1)当时山东地区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没按照实际情

26、况登记入册。(2)(2)皇上听说后很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拘捕他到京城。【参考译文】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 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 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他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 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无论在哪儿他都有能干的名声。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 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封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

27、。当时吐谷 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因功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 地区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没按照实际情况登记入册。令狐熙就告诉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 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被称为好刺史。开皇四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 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哭泣。至冷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 喊声充满道路。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 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 街

28、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在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 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 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 “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 ”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诏告天下。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朿 9 9 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后,大施恩典,讲求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 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

29、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 -起归附朝廷。令狐熙在职几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已经六十一岁了。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但他们也慢慢地 认识到皇朝的教化。如今我年纪大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些药物。后来因为李佛的儿子作乱一事,皇上听说后很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拘 捕他到京城。走到永州,令狐熙因忧愤发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9 9不矛盾。

30、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 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解析 本词上阕采用拟人手法,先写青天欲让江流奔流而去,又写青山想截住江流,自己不禁为江流发 愁,因为这里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头。下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水流平缓的景象,最后写作者认识到江水必然会 奔流而去而笑对山的阻挠,情感从最初的担忧疑惑自然过渡到释然后的欣喜,表现了作者自信、豁达的胸襟。1010 . (1)(1)问苍茫大地 (2)(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4)(4)风萧萧兮易水寒(5)(5)巧言令色(6)(6)工欲善其事11.11.(1)DE(1)D

31、E AA 项 他的离开,使得大师稀缺 ”不当。B B 项目的不止在说 人杰地灵” C C 项 在家人的支持下” 错。 (2)(2) 做人要有高远的精神境界,其核心,是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做事情要有一种痴迷的态度,不论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去坚持( (或:要经受住挫折的洗礼,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做人要有远大的 目标,能够独立思考。(3)(3) (1)(1)司马迁、曹雪芹在作品写作之前,都有一个宏大而高远的目标,使得这些伟大的作品在诞生之初就 在广度、深度、高度上超越了其他作品;其次,它们都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因此说这样的作品能 与天地共存绝非偶然。(2)(2) “精神”即孜孜以求、坚忍不拔的精神。( (或: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