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_第1页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_第2页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 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2. 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2. 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教学重点难点】1. 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2. 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句子语言内涵的方法。【教学方法】1. 讨论交流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 所谓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是有价

2、值的事情。如,1939 年纳粹德国对邻国发动突然袭击,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在当时是新闻;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终于举起了双手,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在当时是新闻 ;20 05 年,德国总统克勒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前,虔诚地代表德国政府向受害国和人民请罪,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还有德国法西斯战败后,法西斯在奥斯维辛建造杀人魔窟,残酷杀害400 万无辜者的罪行暴露于下,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而且是重大的新闻。但13 年后, 1958 年当纽约时报记者A.M. 罗森塔尔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采访时,昔日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大屠场已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

3、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和煦、明亮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奥斯维辛似乎没有新闻发生。然而A.M. 罗森塔尔却以一篇题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 奖 - 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称它是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学习。一、预习检测,知识积累:毛骨悚 (s n) 然和煦 (x ù)纳粹 (cu ì)废墟 (x )不寒而栗 (l ì)踉(liàn)跄(qi àn)二、整体感知奥斯维辛( Auschwitz )集中营 :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

4、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 年 4月 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 6 月 14 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 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 地面积达 40 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 45 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 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 28个民族的 400 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 万。1947 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 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看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

5、印象?可怕、惨绝人寰、恐怖2、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 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罗森塔尔的目光始终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3、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说明使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她

6、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感情的变化, 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 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一位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对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囚犯说过这样的话:“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 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 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 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在门格勒医生可怕的实验中,一些妇女的内脏全部被掏空。幸存者的痛苦回忆三、合作探究(品味细节描写)1、在文章开头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这其中深

7、层含义是什么?? 1、“最可怕”等词,作者用 反语 ;? 2、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 3、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压抑。2、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结尾又写道: “这里阳光明媚, 绿树成荫, 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

8、物非人非,悲上加悲。( 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3、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 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强烈反差,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是控诉, 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同时是讽刺, 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

9、被打倒呢。总结 : 分析句子语言内涵的方法。从本句入手,抓住关键词语。从句位入手,注意相邻或对应之处。结合中心来理解。联系背景来理解。把握句子所蕴涵的情感。四、拓展探究1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这篇新闻报道的价值意义在哪里你?“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 血腥的历史而出名。 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 , 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 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 , 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主题归纳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对生命人性的思考提醒大家珍爱和平,追求向往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六、课堂小结那段历史已成往事, 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