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控4_第1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控4_第2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控4_第3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控4_第4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控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测控4(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间,苏维埃政权先后实行了不同的粮食政策。请回答12题。1.1920年,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2.1921年冬季,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C.他只能出售其中一小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解析:注意两题时间限定:1920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冬季,苏俄已经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答案:3.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别是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

2、农民利益,也造成了工农联盟不稳固。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苏俄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从而为生产力低下的苏俄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A、D两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答案:B5.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对巩固工农联盟起到主要作用的措施是()A.废除实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解析: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明确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质、目的、作用和意义。由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可判断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1927年后,此政策取消,不能说是“长期”。据新经济政策的实

3、质和目的,可知C项错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上。新经济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经济结构的主体部分,与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因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取消了新经济政策,故不能说“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若经济理论成熟,此政策就不会被取消。答案:A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对两项政策的理解情况。通过对两项政策的准确把握,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答案:D()A.19281937年B.19321937年C.19281932年D.19371941年解析:在1928年开始后的两个五年计划期

4、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故应选A项。答案:A()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解析:两种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同途径。A项是区别,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B、C、D是共同点。答案:A()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加剧了工农关系的紧张奠定了卫国战争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A.B.C.D.解析:本题依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是直接的积极作用,是直接的消极作用,是长远的积极影响,是长远的消极影响。他们共同构成对苏联做法的全面评价。答案:D()外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的

5、制约苏联历史传统的制约斯大林的个人A.B.C.D.解析: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其个人因素的影响。答案:A()D.前期存在弊端,后期得到克服纠正解析:该体制在巩固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起过积极作用,与当时生产力水平是基本适应的,选A。答案:A“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其形成标志是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其形成与国内外环境分不开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A.B.C.D.解析:是该模式形成的标志;是其形成的原因;是对其评价。答案:D()C.农、轻、重发

6、展不协调解析: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答案:C15.20世纪30年代苏联个人崇拜之风盛行的根源是 ()解析:A、B两项是造成个人崇拜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答案:C“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是()解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并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个“秘密报告”。答案:A“物质利益原则”,主要是指()解析: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尝试推行的“物质利益原则”,是指通过一定程度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的积极性。A、D表述不符合史实,B是C在一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答案:C18.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C.增强军事和综合

7、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解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年)共18年,正是美苏争霸的第二个阶段,即6080年代的美苏争霸。这一时期,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为了在军事上超过美国,苏联在其经济改革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时,便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加紧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在他执政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为增长,一跃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为此,勃列日涅夫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如1979年出兵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弯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因此,国内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军事实力,而军事实力的强大又是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8、。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答案:C()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经济负担沉重导致解析:B、C、D三项只跟勃列日涅夫有关。答案:A()“和平演变”政策解析:“根本原因”指决定性因素。解题时应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观点去分析、判断,故D项是正确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所以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自然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摘自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

9、粮队的法令材料二:(1)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2)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摘自前苏维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上述政策的

10、转变,体现了苏俄共产党遵循了哪些正确的原则?解析:回答、问要求依靠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第问有一定的难度,且理论性较强,回答时应考虑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参考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是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临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材料二是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然后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22.观察以下图、表,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材料一:1928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 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材料三: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解析:仔细分析三则材料,抓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