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③第一单元练习_第1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练习_第2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练习_第3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练习_第4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届高三历史培优资料(4)(必修三第一单元)1.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3.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4.孔子的学说主要讨论了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国与

2、国的关系         D.华夷关系5.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

3、.“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7.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8.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9.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4、”:“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10.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11.“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主要反映了法家A.主张重赏 B.主张以德服人 C.主张“法治” D.主张选用贤能12.有人认

5、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13.“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4.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最早应该出现在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1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

6、势力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17.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18.元代及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 B.五

7、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19.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 D.提倡“格物致知”,追求科学之真2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1.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

8、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22.“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23.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24.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25.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9、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26.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27.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彻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28.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时期思想文化非常活跃,并且是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

10、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29.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30.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

11、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31.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做了一个命题,你觉得哪个最不适宜?A.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2.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33.中国四大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

12、)和 “水手之友”的发明是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34.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A.齐民要术 B.汜胜之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35.对右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A. B. C. D. 36.明末

13、清初,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交相辉映,东西文化碰撞交汇。对下图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儒家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B.西学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37.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38.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书法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反

14、对传统和理性 A. B. C. D. 39.“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唐诗的繁荣 理学的形成 宋词的兴盛 话本的出现 A. B. C. D. 40.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参观文物展览时,曾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悉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当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2015届高三历史培优资料(4)班别 姓名 成绩 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

15、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

16、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

17、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3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5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3分)(4)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分)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42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本题共24分)请

18、回答:(l)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型?(2分)请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简述其历史表现?(6分)(2)18世纪60年代后的约100年是欧洲的一次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简述其历史表现。(6分)(3)19世纪中叶是中国的一次社会转型期,请概括此次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6分) (4)根据上述回答概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4分)2015届高三历史培优资料(4)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ABCBAB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BBCDC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ABDC

19、DDC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ADDDBBBCC41(20分)(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3分) (2)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2分)。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1分)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分)(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不能产生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