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v1、夏商的政治制度v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其子启即位,以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v夏商时期,已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v中央 设置相、卿士等官职v地方 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v周公建制v 周武王弟,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作礼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依据。二、西周的政治制度v1.分封制(1)定义:西周时,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其中分封土地是分封制的核心内容

2、),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其建立诸侯国,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目的:巩固统治(3)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4)内容:1、分封的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作用: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B.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C. 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 到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受到破坏,导致出现春 秋战国分裂混战的局面。 v2.宗法制(1)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

3、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人的矛盾。(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v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v探讨:v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v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谈谈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v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

4、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与皇帝。v秦v中央:君主专制的演进v表现:v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 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决策)、御史大夫(指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太尉(军务),丞相下设诸卿。v地方:中央集权的发展v表现:废分封,设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副丞相 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军务 (虚有其位)百官之首全国政务三公九卿制互不相属,互相牵制v汉v中央:汉承秦制,有所变化v(1)在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实行中外朝制v(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

5、秘书,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v地方:v(1)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势力过大,对中央造成威胁。v(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权力得到加强。v魏晋南北朝 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逐步形成v隋唐v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v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君权的独尊。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沿用。v地方:唐朝中后期,在地方上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v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分工明确,效率高2.相互牵制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 设置设置“中书门下中

6、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中书主,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兵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权。权和财权。宋:二府三司制宋:二府三司制 宋:v中央:v1.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掌管刑事宰相职权。v2.宰相下设三个副相:参知政事、枢密使v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财政,军权,削弱相权,皇权进一步加强。 地方:v1.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地方权力收归中央。v2.地方精壮编入禁军v3.中央派遣文臣当地方官,防止武人割据的局面,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v4.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影响v1.这些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

7、央集权。v2.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元:v中央:推行中书省制皇帝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中央v中书省代替三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中书省长官是宰相v“统六官,率百司.佐天子,理万机。” 元史行省制度 地方:v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v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官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v1.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v2.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确立,宣宗给阁臣票拟权。张居正

8、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地方:v地方设立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和按察司(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中央各部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清v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高于内阁、六部,皇权受到很大限制。v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皇权得到加强。v3.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v同:v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在一定时期內有积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有积极作用,并影响后世。 异: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盛行时代西周整个封建时代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直属中央,听命于中

9、央,几乎没有自主权地方长官世袭朝廷任命作用西周末年分裂割据之根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秦王朝巩固的统一v1.颁布秦律 2.修筑长城v3.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v4.颁布秦律 5.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v6.修筑通达各地的驰道v7.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v秦统一六国后:v1.确立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v2.中央设三公九卿,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制v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吏由朝廷任命,接受朝廷的考核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v对秦朝:v1.有利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v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v3.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 对后世:v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与完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v1.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v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v1.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