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必修新课标RJ地理实用教案_第1页
城市与城市化必修新课标RJ地理实用教案_第2页
城市与城市化必修新课标RJ地理实用教案_第3页
城市与城市化必修新课标RJ地理实用教案_第4页
城市与城市化必修新课标RJ地理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zh z)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第1页/共158页第一页,共159页。第一节城市(chngsh)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chngsh)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chngsh)化 单元总结提升第2页/共158页第二页,共159页。第二章城市(chngsh)与城市(chngsh)化第3页/共158页第三页,共159页。第一节城市(chngsh)内部空间结构第4页/共158页第四页,共159页。第一节 三维目标(mbio)【知识与技能(jnng)】 (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

2、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该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和特点。三维目标第5页/共158页第五页,共159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fnx)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fnx)功能区分布的方法。第一节 三维目标(mbio)第6页/共158页第六页,共159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当地城市发展与工业区位置的变化(binhu),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使学生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其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

3、城市资料,在此过程中,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一节 三维目标(mbio)第7页/共158页第七页,共159页。第一节 重点难点【重点】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难点】 (1)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内在(nizi)动力集聚效应。 (2)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重点难点第8页/共158页第八页,共159页。第一节 教学(jio xu)建议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binhu),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自己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可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

4、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自己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建议第9页/共158页第九页,共159页。第一节 新课导入【导入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shnghu)在城市里。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每个城市内部的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新课导入第10页/共158页第十页,共159页。第一节 新课导入 【导入二】 展示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图,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1)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 (2)为什么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的方式

5、不同? (3)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最后在城市内部形成什么样的结果? 今天(jntin)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第11页/共158页第十一页,共159页。第一节 学习(xux)目标 1了解城市(chngsh)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理解城市(chngsh)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 2. 理解城市(chngsh)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3了解城市(chngsh)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市(chngsh)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学习目标第12页/共158页第十二页,共159页。 知识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gngnng)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政府机关用地、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

6、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gngnng)区 (1)形成:同一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空间上的高度_,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第一节 课前梳理(shl) 课前梳理商业(shngy)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集聚第13页/共158页第十三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前梳理(shl) (2)主要类型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gungfn)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_、_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_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交通(jiotng)干线市中心河流、铁路、公路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第14页/共158页第十四页

7、,共159页。 知识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_ _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hunjng)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_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和_两个方面。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规律是_递减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 (2)社会因素:_、知名度和种族、宗教等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_对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第一节 课前梳理(shl) 主要(zhyo)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商业收入差距土地利用方式第15页/共158页第十五页,共159页。 2发展变化

8、:城市功能分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su zhe)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_模式、扇形模式、_模式。同心圆多核心(hxn)第一节 课前梳理(shl) 第16页/共158页第十六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探究点一三大功能区的形态、位置(wi zhi)及特征 要点探究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集聚成片第17页/共158页第十七页,共159页。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位置市中心、交通便捷处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区位特征要求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

9、、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第18页/共158页第十八页,共159页。功能区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地价高),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中高级 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邻 专业化程度高、协作程度高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而分散 低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第19页/共158页第十九页,共159页。 例1 图211示意东欧(Dng

10、 u)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 图211 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第20页/共158页第二十页,共159页。(1)图中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2)该城市()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xngti)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第21页/共158页第二十一页,共159页。答案 (1)D(2)C 解析 第(1)题,图中处附近有电车轨道,交通便捷,远离城市中心,所以可能是别墅区;图中处一般分布在工业区与城区之间、电车轨道附

11、近,则可能是绿化带;图中处主要布局在河流下游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城区,有电车和铁路,交通便利,则可能是工业区。第(2)题,图中地租最高处位于新城区的零售区、步行街等商业区而不是老城区,城市中心向东移动而不是西南,所以A、B项错误(cuw);城市整体被交通线路分割,所以空间形态受交通影响;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城区东缘,并非在中心商务区。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第22页/共158页第二十二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探究点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

12、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fngmin),具体分析如下。 (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第23页/共158页第二十三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递减示意图第24页/共158页第二十四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递减最快,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付租能力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递减较慢,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付租能力影响较小

13、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递减最慢,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付租能力的影响最小区位市中心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区位选择原因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在市中心商业付租最高既利于居民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第25页/共158页第二十五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2)交通便捷程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便捷程度越低,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图212所示。 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便捷程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从市中心延伸(ynshn)出来的主

14、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交通便捷程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处):交通便捷程度较高,地租较高。 远离公路区或位于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交通便捷程度较低,地租较低。第26页/共158页第二十六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图212第27页/共158页第二十七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lin c)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了工业

15、区。第28页/共158页第二十八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例读图213中的甲、乙两图,完成下列(xili)问题。 图213 第29页/共158页第二十九页,共15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1)图甲反映的是_这一经济因素对城市土地租金、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图乙反映的是城市土地租金的变化,受城市内部(nib)_的影响。 (2)甲、乙两图中,位于市中心的功能区是_区,该区位于市中心的原因是:_。距离(jl)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商业可以接近最大消费人群,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商业愿意付较高的租金,而其他活动所付出的租金远不能与之相比第30页/共158页第三十页,共15

16、9页。第一节 要点(yodin)探究 (3)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支付租金的能力不同,_付租能力仅次于商业的,所以在靠近市中心的位置形成(xngchng)_,该区选择这个区位,既可_,又能_。 (4)图乙显示,在市中心附近会出现住宅区是因为_。住宅(zhzhi)住宅区方便工人上下班接近市场远离主要公路,交通便捷程度较低,地租较低第31页/共158页第三十一页,共159页。第一节 总结(zngji)归纳 总结归纳第32页/共158页第三十二页,共159页。第一节 图表(tbio)解读 图表解读 1教材P20,图 纽约市曼哈顿的建筑高大密集,这是城市CBD的共同特点。这样(zhyng)的建筑对于提高城

17、市土地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CBD的标志就是摩天大楼。建筑高度代表了技术水平,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加上城市核心区寸土寸金的地价,导致楼越盖越高,越盖越密,形成了所谓的“水泥森林”。建筑高大密集可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CBD的商业和服务功能,但也会带来许多问题。第33页/共158页第三十三页,共159页。第一节 图表(tbio)解读 风玫瑰图是指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风玫瑰折线上的点距坐标原点的远近,表示该点所代表的风出现的频率的大小,通过比较可确定盛行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在城市规划(chn sh u hu)中,可根据风玫瑰图确定大型可

18、燃物品仓库以及的甲类生产厂房或甲类物品库房及生活区的位置。城市中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注意不能将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等同起来。第34页/共158页第三十四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时(ksh)习题 练1知识点 试题分布城市功能分区1、2、3、8、9、10、13、1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4、5、6、7、11、12、14课时习题第35页/共158页第三十五页,共159页。第一节 教材活动(hu dng)解答教材活动解答【P19读图思考】从右下角顺时针依次为: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区、商业区。【P21活动】1(1)商业中心区集中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混合土地利用带分布在

19、商业中心区外围。(2)不相邻。高级住宅区要求(yoqi)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一般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3)略。2提示:分析所在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第36页/共158页第三十六页,共159页。第一节 教材(jioci)活动解答 【P23读图思考】 1. 同: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异:商业、工业、住宅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binhu)呈现不同的趋势。随着距市心距离的增加,商业付租能力下降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 2. 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第37页/共158页第三十七页,共159页。第一节 教材活动(hu dng)解答 【P24活动】

20、 方案二较为合理。理由: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首先,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容易产生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居住条件差、职工上下班时交通拥挤等问题;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污染等。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ky)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与工业区之间可以(ky)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给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第38页/共158页第三十八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课堂随练 对

21、点随练一城市功能区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据此完成(wn chng)12题。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C中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D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第39页/共158页第三十九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2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jngj)活动最繁忙的地区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商业区内只有商业活动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附近都会形成商业区第40页/共158页

22、第四十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答案 1D 解析 第1题,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wngwng)占城市空间的40%60%。工业革命之前,居住单元和劳动单元是混杂布局的;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逐渐集中分布,使居住单元也互相聚拢,形成住宅区。中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外缘,配套有多种公共设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低级住宅区多分布于环境较差的内城和工业区。第(2)题,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但不是所有的交通线附近都有商业区形成。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

23、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第41页/共158页第四十一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 对点随练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下表为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gun x)表。读表回答34题。第42页/共158页第四十二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距市中心距离(km)01234567各种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相对数)商业15010050255000住宅72604836241200工业302724211815129第43页/共158页第四十三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3.关于该城市各类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最慢

24、B距市中心2千米范围内付租能力最低的是住宅用地C距市中心34千米范围内付租能力最高的是工业用地D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最慢4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最主要因素(yn s)有()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收入与知名度环境因素(yn s)种族、民族与宗教行政因素(yn s)A BC D. 第44页/共158页第四十四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 答案 3D 解析 纵向比较,数值越大说明(shumng)付租能力越强。横向比较,数值差别越小,说明(shumng)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越慢。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第45页/共158页第四十

25、五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 图215为北京市某区域景观(jn un)图。读图,回答56题。 图215第46页/共158页第四十六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5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的类型为()A高级住宅区 B历史文化区C中心商务区 D科教文化区6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jngj)因素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第47页/共158页第四十七页,共159页。第一节 课堂(ktng)随练答案 5B 解析 第5题,图示景观为我国北京市中心城区的故宫。故宫在古代为我国的封建政权中心,现在开辟为供游人游览的故宫博物院,成为历史文化游览区。第6

26、题,故宫所在的北京市中心区在历史上是我国的政治权力中心,现在开辟为历史文化游览区,是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发扬(fyng)其文化传统。第48页/共158页第四十八页,共159页。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chngsh)的服务功能第49页/共158页第四十九页,共159页。第二节 三维目标(mbio)【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 (2)理解(lji)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关系。三维目标第50页/共158页第五十页,共159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材第一个活动的对比分析,能够比较出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服务(fw)功能。 (2)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够在课后查找所在区域的相关资料

27、,对比该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服务(fw)功能,并分析整理。 (3)通过对教材案例2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地理位置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并能指出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4)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fw)范围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第二节 三维目标(mbio)第51页/共158页第五十一页,共159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的进一步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周围环境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对所在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相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意识(y sh),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二节 三维目标(mbio)第52页/共158页第五十二页,共

28、159页。第二节 重点难点【重点】(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gngnng)的关系。(2)城市等级体系带给我们的启示。【难点】对城市服务功能(gngnng)嵌套理论(中心地理论)的理解及运用。重点难点第53页/共158页第五十三页,共159页。第二节 教学(jio xu)建议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概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通过活动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的选择,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通过案例“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说明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通过“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图、案例“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shzh)”以及有关城市服务范围形成的阅读材料,说明

29、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建议第54页/共158页第五十四页,共159页。第二节 教学(jio xu)建议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可以作为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牵涉思想,不及理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浅出(shn r qin ch)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把对它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第55页/共158页第五十五页,共159页。第二节 新课导入【导入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到一些事情,比如买文具、买衣服、买钢琴那么这些东西(dngx)同学们都到哪里去买呢?教师列出学校所在省级

30、行政区的一些城市,找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将所提及的地方排序。直接告诉学生:城市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城市能够提供不同的服务功能,所以导致你买不同的东西(dngx)要到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新课导入第56页/共158页第五十六页,共159页。第二节 新课导入【导入二】 问卷调查在购买以下物品时,你会选择怎样规模的商店? 纸、笔等日常用品;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高档服装、数码产品。把商店规模类比为不同等级城市,通过调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由此引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fw)功能”的学习内容。第57页/共158页第五十七页,共159页。第二节 学习(xux)目

31、标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dngj)划分的标准。 2理解城市等级(dngj)高低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影响城市等级(dngj)变化的因素。 3理解不同等级(dngj)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说明不同等级(dngj)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学习目标第58页/共158页第五十八页,共159页。 知识点一城市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hu fn)的依据:城区常住人口。 2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hu fn)第二节 课前梳理(shl) 课前梳理第59页/共158页第五十九页,共159页。第二节 课前梳理(shl) 特大城市(t d chn sh)中等城市小城市(chngsh)城市等级人口规模超大超市1000万以上_500

32、万1000万大城市100万500万_50万100万_50万以下第60页/共158页第六十页,共159页。 知识点二城市的服务范围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_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特点(tdin):不固定,_的界线。 3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第二节 课前梳理(shl) 城市等级越高规模越_提供的服务级别越_提供的服务种类越_服务范围越_城市等级越低规模越_提供的服务级别越_提供的服务种类越_服务范围越_小城镇无明确(mngqu)大多大大小低少小第61页/共158页第六十一页,共159页。 4.城市(chngsh)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33、优越的_;发达的_,能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第二节 课前梳理(shl) 地理位置(d l wi zh)交通第62页/共158页第六十二页,共159页。 知识点三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_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jbi)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_。第二节 课前梳理(shl) 范围(fnwi)等级体系第63页/共158页第六十三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 探究点一城市(chngsh)等级 1城市(chngsh)等级、城市(chngsh)职

34、能、服务范围、城市(chngsh)数目之间的关系 要点探究图221第64页/共158页第六十四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2影响城市等级(dngj)变化的因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实例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如沿海地区,便于对外联系,其服务范围广;相反,如处于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其服务范围小上海市、汉中市资源条件资源丰富的城市如矿业城市,或特种资源城市如旅游城市,以资源为依托,可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提供服务大庆市、黄山市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借助便捷的交通,可为更远的地区提供服务株洲市、石家庄市人口条件同级别城市,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

35、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惠安县、尼玛县第65页/共158页第六十五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例1图222 为长江流域不同(b tn)等级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图222第66页/共158页第六十六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1)从图中看不出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距离越近C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2)上海成为我国人口(rnku)规模最大的城市的关键因素是()位置地形矿产资源交通A B C D第67页/共158页第六十七页,共159页。答案 (1)C(2)D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了

36、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和服务功能的差异。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题,本题考查了城市的区位条件、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等知识点。解答此题应考虑上海与我国其他大城市相比所具有(jyu)的突出优势,即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处,内河航运便利,经济腹地宽广,等等。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第68页/共158页第六十八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 探究点二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及应用 1六边形服务网络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fnb)的趋势,中心地位于六边形服务范围的正中间。以距离最近为原则,每个六边形内的居民寻求消费时,一般选择所在六边

37、形内的中心地,而不是其他中心地。第69页/共158页第六十九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 多个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分布构成蜂窝状网格,由多个正六边形组成。 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远,六边形面积大,数目 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距离较近,六边形面积小,数目多。不管级别的高低,同一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就整个地区(dq)而言,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如同一个金字塔,塔顶是最高级的中心地,个数最少,而构成塔基的是数量巨大的最低级中心地。第70页/共158页第七十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 2应用 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只是一种假想

38、的模式,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只是或多或少类似于六边形的形态,但是六边形的嵌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中心地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jinsh)和商业网点的布局。第71页/共158页第七十一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例读安徽省的市县分布(2010年)图(图223),回答(hud)下列问题。 图223第72页/共158页第七十二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 (1)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级城市中,数目最少的是_,数目最多的是_,这说明城市级别(jbi)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 (2)城市都有自己的服

39、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_;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_。图中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是_。 省级行政(xngzhng)中心县及县级市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城市级别越低,数目越多大小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第73页/共158页第七十三页,共159页。第二节 要点(yodin)探究(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分析距离的远近与城市级别的高低有何关系。 答案图中县及县级市的级别最低,数目最多,分布比较均匀,服务范围(fnwi)小,彼此间距离较近;而地级市数目较少,服务范围(fnwi)也比县及县级市的大,彼此间距离也较远;合肥市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最高,只有一个,分布在区

40、域的中间位置,其服务范围(fnwi)最大。第74页/共158页第七十四页,共159页。第二节 总结(zngji)归纳 总结归纳第75页/共158页第七十五页,共159页。第二节 图表(tbio)解读 图表解读 1教材P28,图 该图表示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该图分两部分,左图表示德国南部的城市分布状况,右图为左图中以慕尼黑为中心的局部放大图。读图时首先分析图例,该图中主要有三类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三类城市的分布规律是阅读该图需要发现的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城市级别越低数量越多。等级高的城市之间距离较远,等级低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级别低的城市围绕级别高的城市

41、发展。城市之间形成城市体系的原因可以用中心地理论城市服务(fw)范围的理想模式来解释。第76页/共158页第七十六页,共159页。第二节 图表(tbio)解读 每个六边形的中间是城市,城市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城市呈六边形。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不同。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数目多。 同一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不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因此六边形服务网格(wn )由各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嵌套而成。第77页/共158页第七十七页,共159页。第二节 课时(ksh)习题 练1知识点试题分布城市服务与城市等级1、2、3、4

42、、8、11、12、13城市等级体系5、6、7、9、10、14课时习题第78页/共158页第七十八页,共159页。第二节 教材(jioci)活动解答教材活动解答【P25活动(hu dng)】枣强镇衡水市石家庄市寻求的服务功能(1)(2)(3)第79页/共158页第七十九页,共159页。第二节 教材活动(hu dng)解答 依据表,可以知道枣强镇人口有11万,为小城镇,它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多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jl)近,前往该地的频率大;衡水市人口有29万,为中等城市,它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多、级别较高,多是人们生活所需的耐用品和较高等级的服务,对于枣强镇

43、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jl)较远,前往该地的频率较少;石家庄市人口有231万,为大城市,它提供的服务种类丰富、级别更高,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jl)远,前往该地的频率更少。第80页/共158页第八十页,共159页。第二节 教材活动(hu dng)解答 【P27读图思考】 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能与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jnxng)文化、科技、教育、资源等的交流;位于长江三角洲(长江的入海口),平原地形,土壤肥沃,水陆交通便利,有长江提供灌溉及工业用水;是我国最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气候宜人,适合人类居住,有充足的劳动力资

44、源。 历史条件: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基础好;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的政策及财政投入有利于上海的发展。第81页/共158页第八十一页,共159页。第二节 教材活动(hu dng)解答【P28读图思考】1三个。2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4解释只要合理(hl)即可。【P30活动】略。第82页/共158页第八十二页,共159页。第二节 课堂(ktng)随练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一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

45、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shyn)总体方案已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读图225,完成第1题。第83页/共158页第八十三页,共159页。第二节 课堂(ktng)随练图225第84页/共158页第八十四页,共159页。第二节 课堂(ktng)随练1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jl)越近答案 1C 第85页/共158页第八十五页,共159页。第二节

46、课堂(ktng)随练 对点随练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qsh) 图226左图显示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右图是城市服务范围图。据图完成23题。第86页/共158页第八十六页,共159页。第二节 课堂(ktng)随练2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ACABBABBCDBCA3图中甲地居民(jmn)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AB1 BB6CC6 DA第87页/共158页第八十七页,共159页。第二节 课堂(ktng)随练答案 2C 解析 第2题,据图知,A类城市提供的服务(fw)种类多、级别高,服务(fw)范围最大,等级最高;C类城市提供的服务(fw)种类少、级别低

47、,服务(fw)范围最小,等级最低。第3题,能提供4、5级商品的城市为A、B两类,甲地居民选择距离最近的B1最合适。第88页/共158页第八十八页,共159页。第三节城市化第89页/共158页第八十九页,共159页。第三节 三维目标(mbio)【知识与技能(jnng)】 (1)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其三个重要标志。 (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影响。 (3)掌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其特点。三维目标第90页/共158页第九十页,共159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初步学会(xuhu)地理

48、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及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正确表述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第三节 三维目标(mbio)第91页/共158页第九十一页,共159页。 【情感、态度(ti du)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能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城市化的影响。 (2)通过对“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关系应和谐的正确观念。第三节 三维目标(mbio)第92页/共158页第九十二页,共159页。第三节 重点难点【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主要(zhyo)标志。(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进

49、程和特点。【难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自然与人文)的影响。重点难点第93页/共158页第九十三页,共159页。第三节 教学(jio xu)建议本节内容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jngj)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jngj)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教学建议第94页/共158页第九十四页,共159页。第三节 教学(jio

50、 xu)建议 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本课主要是从时间这个角度探讨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这两个问题。教材首先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其次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了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了城市化的意义。教材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提供了一系列的曲(折)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chy)以及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51、第95页/共158页第九十五页,共159页。第三节 新课导入【导入一】 多媒体展示两幅城市景观图片:大连和某小城市。 教师:如果你有机会去这两座城市定居,你会选择 学生:略(请34位学生回答)。 教师:很明显,我们几乎(jh)都会选择被联合国誉为“国际生态安全最佳城市”的大连。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化水平高低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能体现出社会发展状况。现在对比这两座城市,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惑:城市化到底好不好?新课导入第96页/共158页第九十六页,共159页。第三节 新课导入【导入二】播放一组城市CBD(如美国纽约曼哈顿)与城市贫民窟(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

52、的图片。教师:城市是什么?学生:教师:天堂?地狱?思考:同样是一座城市,为何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哪一个或哪几个环节出了问题会导致(dozh)贫民窟的出现?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本节课城市化。第97页/共158页第九十七页,共159页。第三节 学习(xux)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2掌握城市化的进程(jnchng)及不同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道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学习目标第98页/共158页第九十八页,共159页。 知识点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ginin):人口向城镇集聚和_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第

53、三节 课前梳理(shl) 课前梳理城市(chngsh)范围第99页/共158页第九十九页,共159页。 2推动城市化发展(fzhn)的动力第三节 课前梳理(shl) 第100页/共158页第一百页,共159页。3衡量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fzhn)水平。 4作用: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第三节 课前梳理(shl) 城市(chngsh)人口占总人口第101页/共158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59页。 知识点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jnchng)1.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

54、 形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jnchng)第三节 课前梳理(shl) S第102页/共158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59页。第三节 课前梳理(shl)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0%30%,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显中期阶段30%70%,较高很快快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第103页/共158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59页。 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dl)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使地理(dl)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第三节 课前梳理(shl) 地理环境要素表现生物圈改变

55、生物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岩石圈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和运动状态大气圈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大气水热状况;密集的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等第104页/共158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59页。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2)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污染、_污染、_污染和_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3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引入了生态概念,提出了建设(jinsh)和发展_的目标。第三节 课

56、前梳理(shl) 大气(dq)噪声 水垃圾生态城市 第105页/共158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 探究点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binhu)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232所示。要点探究第106页/共158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第107页/共158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 2空间(kngjin)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

57、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多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拉丁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第108页/共158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存在问题问题城市中心区空洞化、内城衰落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市中心人流车流密集,交通拥堵,环境嘈杂,污染较重;地租成本高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第109页/共158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 例1图233为亚洲四个国家城市化趋势(qsh)图,

58、读图回答(1)(3)题。 图233第110页/共158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1)四个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A起步晚,水平低B起步早,水平高C起步晚,水平高D. 起步早,水平低(2)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sd)最快的国家是()A中国 B. 印度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第111页/共158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3)与其他(qt)三个国家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A水平最低B水平最高C速度最快D速度最慢第112页/共158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 答案 (1)A(2)D(3

59、)B 解析 第(1)题,四个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第(2)题,据图可知,19902000年印度尼西亚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其城市化速度(sd)最快。第(3)题,据图可知,马来西亚城市人口比重最大,故其城市化水平最高。第113页/共158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 探究点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城市化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shhu)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第114页/共158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

60、yodin)探究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建设应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第115页/共158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59页。第三节 要点(yodin)探究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设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设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