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必修三v思想文化史v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演变v安徽石台中学史地组安徽石台中学史地组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主流思想的的演变演变u主流思想主流思想是什么是什么?它是怎样?它是怎样出现出现和和形成形成的?的?u它它怎样成为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u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演变的?的? 第第 1 1 课课 第第 2 2 课课 第第 3 3、4 4 课课 总体概括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思想的演变百百家家争争鸣鸣儒儒家家思思想想的的演演变变形成原因、含义、
2、表现与意义形成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诸子:诸子:百家: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
3、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变化变化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变化变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变化变化“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 含义含义: :历史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代中国文化古代中国文化百家争鸣意义:百家争鸣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1)儒家)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德准则2)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3)法家)法
4、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改革图治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精神。(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 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道家道家: 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 : “ “道道”是万物本源,否定是万物本源,否定“天命论天命论”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政治主张 : :无为而
5、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 评评 价价 : :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 宣传宣传自然无为,提出自然无为,提出“齐物齐物”论论(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主张主张“法治法治”,“法不阿贵法不阿贵”,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主张“法法”“”“术术”“”“势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
6、化,主张变法革新。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及原因:地位及原因:一度成为战国时期显学;一度成为战国时期显学; 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领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儒家儒家 、孔子、孔子价价 值值 观:重义轻利,舍生取义。观: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仁政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学
7、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轻”) 伦伦 理理 观:观: 性善论性善论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霸道霸道以力服人以力服人v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两种不同的统一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天下的指导思想。孟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孟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荀子却兼谈王、荀子却兼谈王、霸霸。荀子荀子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他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他推推崇王道崇王道理想,坚持王道胜过霸道理想,坚持王道胜过霸道 2 2) 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教为主,
8、同,同时也时也吸收法家吸收法家思想,主张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道为主。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 秦长期以秦长期以法家法家思想治国,秦国宰相思想治国,秦国宰相李斯李斯和秦王和秦王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韩非韩非,均是,均是荀子荀子的学生。的学生。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不认同荀子是儒家学者。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不认同荀子是儒家学者。资料链接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仁的思想仁的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异异人性论人性论学思之窗学思之窗P6爱人爱
9、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1 1)时代:)时代:(2 2)目的:)目的:(3 3)观点)观点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联系联系: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
10、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基本格局。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基本格局。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小结:小结:儒家提倡仁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儒家提倡仁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路线。宜用儒家路线。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
11、收到奇效。线能收到奇效。道家提倡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第第2 2课课 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的演变1.背景:背景: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正统思想)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正统思想)(1)汉初汉初“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2)社会形势()社会形势(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发展需要的发展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有为的统治思想加强中央
12、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3 3)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 (4 4)汉武帝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汉武帝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轻徭薄赋轻徭薄赋2.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儒学家参政。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太学兴办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建立地方教育系,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统。5.5.影响:影响:4.实质:实质: 文化专制文化专制(3)儒
13、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适应了西汉加强西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适应了西汉加强西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4)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响。(2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 5)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罢黜百家”不不同同点点相相同同点点原因原因对儒学对儒学态度态度手段手段作用作用目的目的实质实质作用作用秦刚统一,用法家思想;秦刚统一,用法家思想;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国力强盛;董仲
14、舒发展儒学,适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排斥、打击尊崇尊崇简单粗暴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陷入低潮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从从秦始皇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到到汉武帝的汉武帝的“罢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 1、解决
15、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制,更不能依靠暴力。2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社会功能。3 3、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善待传统文化。因、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善待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儒学新儒学西汉武帝后西汉武帝后百家争鸣百
16、家争鸣法家流行法家流行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法家法家秦朝秦朝黄老黄老之学之学西汉前期西汉前期(武帝前武帝前)小结: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秦用秦用“法法”的原因:的原因:历史原因: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础;历史原因: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础;现实原因: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实原因: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客观上由于长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贫困。期战争,汉初经济
17、贫困。道家道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需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需要。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第三课第三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客观唯客观唯心主义心主义历史地位:历史地位: 南宋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南宋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还远及,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朱子学”学派。学派。 心学的心学的开创者开创者;主张主张主张主张心学的心学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宇
18、宙便是吾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吾心便是宇宙”。、通过、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内心反省以求理。 、“致良知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消极: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凸显人性的庄严
19、 ( (长幼有序,怜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内容内容 影响影响扼杀人们的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异异理是外在的,独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立于人存在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西学东渐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
20、跃的儒家思想 异端思想家李贽:异端思想家李贽:主主 张张: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学说的标准;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学说的标准;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赞扬历史上赞扬历史上“异端异端”行为(改革、起义、)。行为(改革、起义、)。评评 价:价: 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思想思想共同共同思想思想黄宗羲黄宗羲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工商业,重视工商业,提倡提倡“经世致经世致用用”批判继承儒学批判继承儒学, ,构构筑具时代特色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新思想体系激烈批判封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建专制制度保天下者,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匹夫之
21、贱,与有责焉与有责焉天下土地不能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为帝王私有,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工、商、皆工、商、皆民生之本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继承继承“民本民本”思想,批判思想,批判“君为臣纲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际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倡实践,求真反对天命论、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唯物主义体系2 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22、,构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进步性。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基础。 2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
23、影响。 3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应运而生应运而生蔚然大宗蔚然大宗春秋春秋演变线索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正统思想遭到打击遭到打击西汉武帝西汉武帝秦朝秦朝战国战国宋明宋明面临挑战面临挑战隋唐隋唐新发展新发展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新体系新体系理学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思想体系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阶级资产阶级阶级( (维新派维新派
24、) )农民阶级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阶级资产阶级阶级( (革命派革命派):):资产阶级阶级资产阶级阶级( (激进派激进派):):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 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洪秀全洪秀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平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平均思想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均思想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康有为著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辛亥革命后受冲击辛亥革命后受冲击, ,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南京临时政
25、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孝孝”、“仁义仁义”、 “诚信)诚信)意识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有利于有利于“三农三农”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义利观义利观(正身自省、修已安人)(正身自省、修已安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场经济的完善。1、儒家德治与今天德治、儒家德治与今天德治区别区别:内容不同内容不同。儒家德治是以。儒家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今天德治是以社会主义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今天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代表阶级利益不同代表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封建地主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记者证考试受欢迎试题及答案
- 2025合同文书模板:出国留学需要注意哪些合同事项
- 汽车美容师顾客群体分析试题及答案
- 手术室安全用药
- 2025艺人经纪及形象授权合同范本
- 政法干警综合1真题及解析
- 河南省遂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综合试题含解析
- 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水处理功能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声像广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25年高三3月第二次周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手册
- GB/T 1936.1-2009木材抗弯强度试验方法
-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课件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分析报告
- DB15T 2403-2021肉羊育种数据管理规范
- 口腔种植专用病历【范本模板】
- 《空中领航学》4.2 确定飞机位置
-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精)
-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课件(最新)
- GB-T 18348-2022 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