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梳理301_第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梳理301_第2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梳理301_第3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梳理301_第4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梳理3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素质(30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题型为单选题58分、材料题42分和写作题50分。1 .单选题满分58分,共29题,每题2分职业理念4道教育法律法规8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文化素养9道基本能力4道2 .材料题满分42分,共3题职业理念1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道基本能力模块1道3 .写作题不少于1000文章,50分,自定立意,自定文体。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一、教育观和素质教育(一)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二)素质教育观1. 定义

2、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一一人的全免素质的教育观。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2.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免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

3、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3. 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1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2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

4、统的思想。(四)中学素质教育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2 .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素质教育的目标1 .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2 .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3 .早就平等的公民4 .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5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 .培养

5、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疏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展开素质教育的条件。(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1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拓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2 .提高

6、教师的师德素养3 .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王要囿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囿向所用学生对象教育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目的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进行1能力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r教学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学生课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n方法业负担过重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筛选性评

7、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兀,评价上评价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体多元教学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内容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科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际,忽视实践等问题生经验、联系实际教育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着眼点1 .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2 .价值取向的区别3 .教育方针的区别(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1 .对素质教育的误解素质教育并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否认受教育者有不同的发展的可能性。2 .沉重的课业负担第二节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一.“人的全面发展”的

8、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 .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

9、”,是指对广大人民群众。2.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任学生,再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1 .学生是具有独立

10、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而根本上转变为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探究。(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长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

11、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使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2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顺序性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阶段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

12、期过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互补性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各部分或心理技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存在这互补关系,某一方面受损或缺失后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弥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根据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3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因时制宜,

13、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三)中学生的发展特点首先,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发育期,个体生长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和性的成熟。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够完全成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其次,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高。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凸显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叛逆最后,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方面也有着鲜明的发展特点。(四)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1)中学生身心发

14、展的要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对中学生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中学生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中学生不仅处在生理发展的巨变时期,也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对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全面发展是对中学生社会文化素养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

15、发展(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1 .学生的性别差异和发展所谓不因性别二造成受教育者的发展差异,做到促进男生和女生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别而形成一种性别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性别学生发展的劣势。2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必须受到重视,使各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正确的对待可能由

16、于地域造成的学生发展,不能因学生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促进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学生共同发展。4 .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教育者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困难而歧视学生。5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最有可能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学生身心发育水平的差异。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第三节教师观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教师是旅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17、民族素质的使命。”1 .教师职业与专业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2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4)管理者的角色(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3

18、.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复杂性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3)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是有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5)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间接性指教师

19、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5)个体性与群体性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知道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

20、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启动了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一般习惯上称这次课程改革所设计实施的课程为“新课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

21、认识。(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2 .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二、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

22、者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2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应该培植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3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4 .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多种形式。新课改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5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1 .专业理想的建立2 .专业人格的形成3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4 .专业能力的提高(1)教学技巧(2)教育教学能力5 .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6 .专业自我的形成(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 .职前培训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