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_第1页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_第2页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_第3页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_第4页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摘 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已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建立起统一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对社会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覆盖面太广、涉及问题太多,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佷多的问题和难题。再加上其改革的措施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以及

2、发展趋势,分析了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一定的帮助。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经济;社会保障体系目录前 言1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概述1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2三、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4(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4(二)统筹层次过低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一个严重缺陷5(三)社会保障投入量还低于实际需要5(四)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还不明确6四、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6(一)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6(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其覆盖面7(三)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7总 结8参考文献9前 言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它是采取强制手段

3、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次分配所形成的一种专门的基金形式,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上的帮助,从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地有组织的制度、措施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在遭受生、老、病、死、伤、残及失业诸多风险时获得物质的帮助的一项权利;是国家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履行的、确保社会所有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责任;它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风险中所遭遇的个别一两件事情的,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国家财政支持的诸如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等多种保障项目;还有国家法律保证实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伤害

4、保险和生育保险等诸多保险项目;还包括具有补充性质的补充保险项目。所以社会保障工程是对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保证,是维持社会稳定所必须的重大举措,但是要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却是具有很大的艰巨性和时间性的。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概述社会保障的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就是社会保障体系。它是一种公共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在遇到风险和灾难的时候,可以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力量为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1989年国际劳工局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伤残、工伤、年老、失业、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与社会灾难的

5、保护、医疗保险的保护以及有子女家庭的补助。”社会保障制度体出现在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社会,英国女王1601年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初萌芽。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美国1935年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最初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在概念和内涵上划分都不是很严谨,通常使用社会保险来代替社会保障,这根源于最初的社会保障是具有社会救济的性质的,其救济对象主要为一些贫困者与失业者。西方一部分国家实行多方位的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也日益庞大,福利色彩变得浓厚起来。特定国家社会保险的

6、范围与水平及国家经济实力与政府福利政策密切相关,从发展趋势来看,尽管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都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然而淡化高福利色彩,减轻政府开支,强化企业与个人保险意识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共同的改革目标与发展方向。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这四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其中的社会保险是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者因为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者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体系。这种社会保险计划是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个群体将其一部分收入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者

7、损失的补偿,这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其目标是保证物质与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救助指的是: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对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进行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便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他们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社会救助包括:灾民救助、城乡特殊对象救助、城市贫民救助、农村五保户救助、流浪者收容等;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社会福利,它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其目的是增进公众福利,改善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福利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国家和社会群体是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针对军人

8、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叫社会优抚,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以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抚恤、优待、就业安置、养老等待遇与服务的保障制度。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组成部分,是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属于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的目的是优待和抚恤,其对象是军人以及其家属;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是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国家财政拨款是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197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但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并不意味着改革的开始。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恢复和重建,然后进入改革试点与和建立框架的时期。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9、一是(19781986)社会保障制度的恢复与调整;二是(19861993)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三是(19931997)建立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四是(1997201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的初步确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的成效: 第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初步完成了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 一是打破了主要对公有制单位正规就业职工实行社会保险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新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向各种所有制类型的正规就业职工和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扩展,覆盖面得到不断地扩大。到2007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

10、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107万人、22051万人、12155万人、11645万人和7755万人。 二是完全以户籍划界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初步打破,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在一些地区实现了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甚至同等保障待遇。例如, 2007年北京颁布的北京市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对城乡老年居民符合规定的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老年保障待遇,浙江嘉兴等地的合作医疗制度不再区分城乡户籍。 三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除不断发展的一些社会保险项目外,200年已经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90%以上的农村居民已经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1、所覆盖,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困难补助等综合社会救助体系与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一定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十分迅速。 四是积极探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在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的过程中,国际通行的个人责任机制被逐渐引入,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风险分担的原则。在目前推行的五种社会保险制度中,除了工伤保险由雇主承担交费责任外,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全部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中国在医疗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比较全面地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或者家庭账户制度,社会

12、保障制度改革适应了国际趋势。 第二,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我国改革、稳定、发展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一部分人因不能适应竞争环境而下岗或者失业。20世纪90年代,有大约6000万中国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下岗或者失业。中国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的待业保险制度、 “两个确保”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同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有力地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成功地解决了相当数量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安定团结。 二是大大地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后,城

13、镇职工逐步从单位所有制中被解脱出来,变成了可以双向选择的“社会人”,大大的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地区流动,农民工的规模目前已经达到1.2亿人。他们不断替代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成为中国制造业与城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极大地缓解了贫困问题。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是在一个拥有庞大的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所实施的反贫困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中国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扩张而逐步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功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从九七年的两百万人提高到2007年的2243万人。200

14、7年已经覆盖全部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3400多万人农村居民得到救助。三、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让社会保障尽可能覆盖到更多的人群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越广大,互济互助的功能越强。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极大变化,国有或集体企业职工数量大幅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急剧增加,并已经成为城镇从业人员的主体。目前一些城市社会保险制度在原有正规部门扩面的空间已经非常小,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的重点对象应该是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等人员,然而扩大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许多城市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直接从就业

15、保障体制转变过来的,因为承担着大批已退休职工的保险费用负担,缴费率极高,很不适应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比较低而且十分不稳定的特点。城乡户籍制度仍然阻挡着农民工与失地农民进入城镇职工保险制度。此外,大多数农村劳动者与农村居民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仍然比较窄,离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还有十分巨大的差距。 (二)统筹层次过低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一个严重缺陷目前尽管已经向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现象是比较明显的。例如,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上世纪开始一直执行不同的退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的不断调高,也跟着不

16、断地增加,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增长却十分缓慢,两者差距一直在逐渐地拉大。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退休待遇水平差别过大的问题已经在改革中被有关部门注意到了。但因为缺乏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制度,建立统筹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与阻力。这和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离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社会保障等多个险种,往往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险种。然而社会保障覆盖对象存在交叉性,又有针对性,各种政策的出台又往往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突出的新问题,所以不可能经过长时间酝酿,因此就出现了各种制度之间的

17、矛盾和冲突。新出台的政策会影响以前政策的实施,根据不同的政策可以实施不同的救助或保障标准。依据当前的政策,市及市以下的社会保障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社保基金管理困难。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有些地区的银行与国债利率都较低,银行利率目前已经低于通货膨胀率。在实际负利率的情况之下,社会保障资金事实上正在被无形中贬值。这使我国本来就严峻的社保资金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另外,城市及市以下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若要进行投资的话,安全性也是难以保障的。所以,要想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升值,就必须由地区一级进行统筹管理,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层次。 (三)社会保障投入量还低于实际需要人口的老龄化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是社

18、会保障建设面临的又一个严峻地挑战。因为人口基数的庞大和社会保障待遇的刚性需求,需要巨量的投入来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还不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否支付这样的巨量投入还是一个未知数。另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是,高龄人口众多、增长速度极快,是世界人口发展历史上所未有的。发达国家大多是在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而我国的老龄化却是在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就出现的了的,未富先老的挑战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致使养老负担急剧上升,这对养老基金形成了十分巨大的支付压力。人口老龄化同时也导致了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增加,医疗需求也同时膨胀,医疗费用随之大大

19、加重,对社会保障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极端不利的影响。 (四)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还不明确哪些方面应该由政府保障,应该由个人保障的又应该是哪些方面,现在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这样必然会导致应该被保障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不该由社会来保障的却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来保障。而作为公民来讲,究竟有哪些权利,社会保障到底会保障人们的哪些权利,基本上是十分混乱的。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临时性政策多,长期性的政策少,制度设计越来越复杂化,执行成本越来越高成本化,而政策效果却反而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群众不满的情况发生。四、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扩大内需和启动消费的重

20、要制约因素。所以,应当积极极借鉴发达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尽快建立与完善适应城市实际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地增长,推动经济高效快速地发展。建议如下:(一)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各类参保人员积极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积极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不断地做强做大全国社保基金。与此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2006年查办的深圳社保基金案,以及国家审计署查出的省级社保基金违规金额70多亿元的情况,都暴露出基金监管存在的严重问题。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基金的统筹层

21、次,有必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促进基金管理的透明、公开,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其覆盖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式家庭保障。应建立建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需要。农村人口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最大的消费群体集中在农村,扩大内需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启动农村消费。通过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化解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以促使广大农民既期增加即期消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需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完善

22、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这是最广泛、最重要、最基本的保障,是在农村最低层次的保障,也是整个社会保障的最后防线。农村社会救助的侧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遭受自然灾害后的农民进行生活的救济。根据统计,一般的年份,全国大约有1亿灾民,重灾年份达到1.5亿以上,因此灾民的生活救济问题就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首要任务。二是整合农村各种救助资源,包括“五保”、“送温暖工程”等,建立城乡统一和待遇有别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而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最基本生活。我国现在有一半以上的省份搞了农村低保试点工作,已经有条件在全国建立城乡低保制度。第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普遍推行。必须适当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待遇标

23、准,以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有条件地方,可以探索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加紧改革和完善。建立由各级政府和乡村集体以及农民三方合理负担的筹资机制,加强基金的监管力度,并使其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对接,以满足农村劳动力跨城乡流动就业与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需要。(三)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市政府与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保障责任,要把缴费型的社会保险作为核心制度,辅之以适当的普惠式制度安排,这们可以防止单位与个人对政府和社会的过度依赖。在保障水平上,可以从低水平起步,先保障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保障层次上,要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整体设计并统一管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缩小地区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在制度模式上,坚持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