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S分行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研究市场营销专业_第1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S分行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研究市场营销专业_第2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S分行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研究市场营销专业_第3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S分行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研究市场营销专业_第4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S分行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研究市场营销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3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31.1.1研究背景31.1.2 研究的目的41.1.3 研究的意义41.2文献综述51.2.1国外研究现状51.2.2国内研究现状61.3研究思路与方法81.3.1研究思路81.3.2研究方法91.4研究内容10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理论基础112.1互联网金融及其模式112.1.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112.1.2互联网金融的模式122.1.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特点142.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162.2.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冲击和影响162.2.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冲击和影响172.2.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

2、银行风险管理的冲击和影响182.3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基本理论192.3.1银行再造理论192.3.2混业经营理论202.3.3创新理论21第三章 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业务经营现状22(一)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经营定位与战略目标221.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简介222.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经营战略与定位23(二)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现状233.2.1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现状233.2.2建设银行合肥分行渠道建设经营现状243.2.3 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管理现状263.3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中的问题及原因273.3.1.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中的问题273.3.2建设银行

3、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问题的原因分析28第四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的SWOT分析314.1互联网金融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的优势314.1.1强大的综合实力,拥有良好口碑314.1.2庞大的客户群体,利于联动营销324.1.3成熟的风控体系,安全有保障324.1.4与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初见成效334.1.5率先打造电商平台,已积累一定客源334.2互联网金融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的劣势344.2.1繁琐的业务流程影响客户体验344.2.2传统经营管理思维限制业务发展354.2.3技术创新的滞后降低发展速度364.3互联网金融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的机遇

4、364.3.1经济社会转型加速,零售业务前景广阔364.3.2账户政策壁垒放开,可与互联网企业充分竞争374.3.3互联网引发服务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374.4互联网金融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的挑战384.4.1传统的存贷差盈利模式受到挑战384.4.2打破原有的单向业务运行机制394.4.3原有的以商业银行作为支付媒介的体系遭到破坏,所占市场份额减少404.4.4风险管理面临重要难题40第五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经营转型的途径415.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经营转型目标415.1.1打造综合性运行银行415.1.2向多功能服务转型425.1.3向集约化发展转型425

5、.1.4向创新型银行转型435.1.5打造出全新的智慧型银行445.2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455.2.1运用互联网思维强化金融服务455.2.2利用大数据提升获客能力深化分层分类经营465.2.3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475.3推进营销渠道转型建设495.3.1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物理渠道建设495.3.2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505.3.3打造成熟的个人客户金融生态圈515.3.4结合互联网+优化营销平台建设535.3.5优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545.4加强业务经营转型的协调机制建设555.4.1完善制度保障555.4.2健全组织机构565.4.3提升人力资源管理575.4.4强化风

6、险控制57第六章结论及展望586.1研究的主要结论586.2未来研究展望59第一章 绪论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1.1研究背景目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日益增高,虽然国家为了促进金融行业有序发展给予了更加灵活和精准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行业政策,但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难以继续,急需将依靠投资和资源传统驱动经济方式,向以促进消费和技术创新为要素驱动的新经济转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科技在金融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金融全球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

7、变得更加严峻。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随之兴起,互联网金融业应运而生,储户办理业务的方式也悄然改变。同时,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关系也因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互联网金融公司基于自身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对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发起挑战,在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意识到的领域,互联网金融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反超与包围。自2013年,移动支付开始风靡全国,货币基金的也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截至2017年6月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3万亿,这个数字甚至超过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的存款总额。互联网金融

8、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改变着人们的金融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银行存款的“搬家”、存款成本上升等问题。面对来自新科技的代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中国银行业也被迫开始调整经营模式,近年来,尽管银行自身也在积极探索电子银行和智能银行转型和发展,但在互联网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服务模式也在逐渐从线下到线上迁移。客户行为习惯的变化给银行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冲击,商业银行顺势而为,积极与互联网界开展跨界合作,掀起了银行业经营转型的变革浪潮。2017年3月初,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

9、牵手。6月,工商银行与京东联姻,农业银行宣布与百度联合,中国银行牵手腾讯。8月,交通银行与苏宁正式合作。建设银行合肥分行所在地为全国的经济强省。合肥分行的业务量和互联网推广程度也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合肥分行的也提出了“做好网点布局规划”“推进网点智慧转型”“做好渠道圈打造”“推进岗位劳动组合优化”四个转型建设要求。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技术,创造出更多适应时代的金融产品,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市场占有量,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对传统银行的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而推动传统银行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建设银行合肥分行在同业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10、,推动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因此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经营转型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1.1.2 研究的目的建设银行作为老牌的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市场上均得到认同。虽然在客户数量,群众口碑上有着一定优势,但是在电子商务方面存在起步晚、应用范围不广、技术支持不够、产品创新不够、安全系数不高等问题,与同业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如何才能密切结合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抓住机遇积极创新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实现完美转型,仍是建设银行未来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建设银行合肥分行若要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零

11、售业务的深化转型发展,本文期望在对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SWTO分析后,提出一些适用于建设银行合肥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转型发展策略和保障客户利益的措施,同时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作用,以更为多元化的产品吸引大众客户,以及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而进一步稳固建设银行合肥分行在业界的经济地位。1.1.3 研究的意义互联网企业基于其自身的技术优势,逐渐将业务探索至网络贷款、第三方支付、投资理财等金融领域。阿里巴巴的创始者马云甚至提出:银行不改变就将改变银行。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加快创新速度,开发和推出更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才能在当今以科技为本

12、的竞争中立足。本文以建设银行合肥分行为例,使用SWOT分析分析法对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线下的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更新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步从传统的储蓄银行向新兴的零售银行转型,由原先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向多元化发展模式,业务种类及产品品种也逐渐丰富。现如今的商业银行纷纷以综合性的零售银行示人,如何才能在互联网金融下利用好自身原有优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及个性化金融服务,在本文分析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现状后提出的转型策略能够对这方面研究提供理论补充。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技术,创造出更多适应

13、时代的金融产品,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市场占有量,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对传统银行的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而推动传统银行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其在同业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推动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如何制定转型目标,制定合理的经营转型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互联网金融在国外的发展较早,趋势也较好,Brett King (2012)指出:未来客户需要的不是实体营业网点,而是银行的功能。当客户可在网上取得更便捷和完善的服务时,光顾实体网点的必要性越来越低,届时网点不再享有利基,将走向逐步删减与缩编的命运,而幸存者则

14、将以迥异于传统网点的面貌服务客户。在银行3.0时代,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推动下,以围绕提升网点客户体验,增强网点核心竞争力为方向的网点渠道转型升级的思考已转化为实践,各种形式的 “未来网点”已悄然落地,传统的物理网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业或跨业创新模式所改变。John Simpson(2012)对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对银行的影响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网络银行相对发展中国家的网络银行有着较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且美国的网络银行较之发展中国家的预期风险要低。Vennila(2011)表示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引发了金融业务的变革,现有的金融模式将受

15、到来自例如电子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式的冲击。Muritala、Taiwo等人(201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大规模使用电子银行原因的影响,强调软件开发者应把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转移到改善用户体验上。Zakaria I Saleh(2013)认为虽然网络银行已建立多年,但公众对其交易的安全性的担忧可能是导致网络银行推广减缓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也成为了影响网络银行是否被接受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科技的本身。Moutaz(2013)进行了客户对网络银行及网络银行替代物的态度及舒适感程度的调查,在研究了100个调查者样本后得到结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和年薪是影响顾客使用网络银行的态度、舒适程

16、度和对安全性考虑的主要因素。教育程度较低、年薪较低的老年人认为网络银行不舒服也不安全,而教育程度较高、年薪较高的年轻人则更容易接受网络银行。JinCheng,Meixing Dai(2016)在认为在欧洲国家,因股票风暴、基金利率的影响,银行在主债权上存在着被动位置。因而,主张在进行业务转型问题上,应从货币调整入手。进而提出了科技优先战略,对银行进行互联网金融开发、引导,实现分支机构的数据共享功能,建议银行后台设立集成性系统,对新产品的上线提出了推动性策略观点。同时提出以量质化发展银行零售业务的新观点。1.2.2国内研究现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首次提出来源于谢平、邹传平、刘海二(2012)认为以移

17、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素引擎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互联网信息科技,将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他们强调的互联网精神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普惠等观点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问题研究具有前瞻和开拓的意义。谢平(2015)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点的研究中又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功能是资源的整合配置,其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市场,能够使供需双方直接发生交易,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虽然互联网金融在渠道、支付、技术等方面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实现支付、储蓄、投资的一体化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矛盾性,但其根本的功能仍然是在金融环境下,对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资源配置。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

18、金融形态,具有其内在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上,吴晓求(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除了拥有传统金融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其自身存在的理论。金融功能理论、"二次脱媒"理论、新信用理论、普惠金融理论、连续金融理论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独特的理论结构。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互联网金融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功能和互联网技术在基因层面的特征匹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其生存与发展的逻辑基础。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风险更多地表现于透明度风险,而外置风险则更多体现在技术和系统安全上,风险的叠加性相对明显。因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相互竞争,会推动金融结构变革和金融效率提升,完成从大企业金融、富人金融到

19、普惠金融的转型。在银行经营模式问题的研究上,杨雪莱(2012)认为,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水平的影响。由于特定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和银行特征等条件,特别是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不确定性较大,有必要加快转变现有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以发挥在促进经济稳定,银行业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付霞、龙华贻、白华龙(2015)运用实证分析等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应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商服务平台,利用银行特有的信息优势及客源基础推出类P2P投融资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刘兰芳(2016)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脱媒、定价、融资、客户渠道、战略五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商

20、业银行的影响,从而在商业银行的挑战中把握机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带来传统金融业经营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虽然从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颠覆传统商业银行,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企业应该积极吸收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借鉴其模式,改革当前的模式创新。周锐(2016)认为,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投资理财、网络贷款以及第三方支付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当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业务的研发以及产品推广,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以拓宽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范围,从而先进的互联网时代寻求崭新的突破。李竹林(2017)通过研究商业银行面临的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机遇后

21、表示就挑战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逐步弱化,其收入来源也收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利差收窄、收入结构变化;就机遇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新兴领域,在金融业务知识与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目前它只能在金融业务的某个具体领域有所创新,但在短期内还不足以能涉及到各类金融产品,这就给我国商业银行一个深化改革、加强转型的机会。他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转变可以有四种:一是进军电商平台、二是加强跨届合作、三是建立直销银行、四是建立一站式平台。而在互联网金融变革浪潮中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的探究上,曹凤岐(2015)认为,在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

22、客户、网络、信息和信用信息系统,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这将大大促进金融机构的全面发展,促进传统金融企业的市场化。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确保互联网金融健康监管的发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罗瑛钦(2015)以互联网金融为视角,对中国传统银行的经营转型之道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转变观念、狠抓客户体验、开启大数据应用等对策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冲击王贤(2015)认为,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他们的经营理念,特别是银行高管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他们的态度应该迅速调整和改变。其次,调整企业战略,重新制定战略规划,调整战略定位,是否需要战略联

23、盟。再一次,我们应该扩展业务渠道,以“以客户为中心”来创新业务流程。最后,应防止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曹文凤(2016)认为在金融互联网化和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的压力下,面对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或非金融需求,传统商业银行应提前布局、把握机遇,实现银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电商,提高跨界整合能力;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赢得长尾客户;发掘复合型人才,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引进互联网思维,取长补短,实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经营模式转型。赖寅泽(2016)认为相信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业,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很大。互联网金融业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银行试图增加新业务,加大力度发展网

24、上银行业务,填补长尾的传统金融机构客户服务缺陷,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互联网网络金融服务效率。甘燕聪(2017)认为“互联网”快速催生整个移动金融生态化,而移动银行是整个移动金融生态的核心。移动金融生态构建的核心在于用极致的体验打动每一位客户,用智慧的服务顺应个性化的需求。在“互联网+”新业态下,如不转型势必会被淘汰,金融机构应积极融入“互联网”浪潮,着力推进转型发展智能服务,打造移动银行平台做实移动银行。章瑞(2017)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银行需要进行更有前瞻性的实物渠道转型和转型。通过讨论网络金融的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了合

25、理的网络布局,积极推动网络智能、细管理网络分区和科学网络操作和有效的在线协作策略,如物理网络可以实现商业银行全面、多功能,创新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变化的转变。彭颖捷(2017)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全球产业升级趋势的应用,提出了地球、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概念。国内外商业银行也推出了智慧银行发展探索和尝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智能水平上升,智能银行发展将成为一段时间内银行未来发展的时代潮流,也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吴燕(2017)认为应强化传统银行的优势,树立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内以“客

26、户体验”为出发点加强客户体验方面的建设,外要强化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促进双方共赢。1.3研究思路与方法1.3.1研究思路本文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后,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进而引出银行再造理论、混业经营理论和创新理论这三个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基本理论。再以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零售业务的现状,结合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零售业务自身的问题,使用SWOT分析法对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零售业务进行案例分析,最终根据建设银行合肥分行沿用总行的转型目标,提出使用合肥分行自身的转型途径,为合肥分行自身转型,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及同行

27、间的转型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图1-1 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面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剧,但也迎来了其大力发展顺势转型的黄金时期。作为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一名员工,深深意识到要做到顺应时代大力发展好互联网金融业务,尽快找到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策略,实现真正的安全转型。本文在研究时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总结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主要发展情况,建设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经营转型策略并提出自己见解。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建设银行合肥分行

28、的零售业务的现状调查,分析其存在问题及问题形成原因,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经营转型策略。3.比较研究法:引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进行比较,找到二者的共性和特点,进而分析讨论得出建设银行合肥分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如何进行转型融合的战略途径。4.SWOT分析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建设银行合肥分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优势、劣势,同时也对其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进行阐述,就其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1.4研究内容本论文研究过程的关键问题有四个,第一需确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的目标和指导思想;第二

29、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发展的相互间影响的研究和融合点的提炼;第三是提出建设银行合肥分行在互联网金融下的具体转型途径;第四是对建设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业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实施的保障,并对其业务转型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就这四个问题本文分为六章进行撰写。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合肥分行业务经营转型的研究背景,提出选题依据,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得出研究改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理论基础。在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模式、发展历程及特点后,从业务经营、盈利模式及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和影响

30、做了阐述分析。并引出目前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三个基本理论。第三章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业务经营现状。以建设银行合肥分行为案例,分析了其零售业务、渠道建设、经营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其现存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章使用SWOT分析法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经营转型进行分析,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后面章节提出转型策略提供理论分析依据。第五章转型策略的提出。在之前的理论铺垫及SWOT分析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经营现状后,根据建设银行总行提出的向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银行转型的目标,因地制宜提出适用于合肥分行的具体目标,从加强与

31、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推进营销渠道转型建设和坚强业务经营转型协调机制建设三大方面提出具体转型策略。第六章结论与展望。主要总结了前文的研究及提出的策略结论,并对建设银行合肥分行的转型发展未来情况进行展望。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理论基础2.1互联网金融及其模式2.1.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融资的新兴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本供给和需求侧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连接,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对于这样一个新概念,大多数人都很兴奋,也很兴奋,这带来了互联网的任何一点,也有一些东西被称为互联网金融,金融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讨论了很多,但很少有人

32、出来做一个分类系统。尽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国忠2012年8月在其主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里网络金融的定义和支付方法,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个核心部分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但也仅限于手机银行融资和P2P模式。最近,一些业内人士将众筹、比特币和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独立模型,使用不同的分类指令。但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深化的社会意识,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状况的定义和一些当前的社会模式分类难以完全覆盖。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通过连续访问互联网行业企业进行研究,对互联网金融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象进

33、行认真研究,最终系统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并由罗明雄于2013年4月21日举办的“清华金融周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首次提出。2.1.2互联网金融的模式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

34、付服务。第三种支付方式不仅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支付工具,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货款暂由平台托管并由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 2、P2P网络贷款平台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是指

35、借方和贷方基金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两边的匹配,借贷的需要可以通过网站平台贷款的能力和愿意借钱给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下,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共同借贷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信息的更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P2P平台的利润主要来自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费用,并收取投资者对费用的评估和管理。P2P网贷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在线模式,此类模式典型的平台有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部分业务)等,其特点是通过网络进行货币借贷活动,而不是线下审查。通常,这些企业通过视频认证、支票银行对账单、身份证明等方式来检查借款人的资质。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此类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借款人在网上提交贷款申请后

36、,该平台通过该城市的代理审核借款人的信用和还款能力。第三种,以适当的债权转让方式表示的债权转让方式仍存在疑问,该模型被过滤后作为公司对借款人的中间人,以个人投资者的名义在分配债权融资前进行借款。3、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网络金融机构提供客户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交易和客户的消费习惯的信息和预测客户的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和风险控制。大数据金融模式广泛应用于电商平台,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平台,为平台用户和供应商提供贷款,获得贷款利息和平稳供应链带来的企业效益。随着大数据金融的不断完善,企业将更加注重用户的个人体验,开展个

37、性化理财产品的设计。未来,大数据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存在于数据采集、数据真实性认证、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等领域。例如: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依靠电子系统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验证,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与银行的信贷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阿里小额贷款依赖于电商平台、支付宝和阿里云,一方面实现了客户的封闭运营、资金和信息,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风险因素,同时实现真正的一分钟放贷。4、众筹众筹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通过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

38、模式大同小异个人或团队将需要资金项目规划到提交到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可以在网站的平台上建立自己的页面,用于向公众介绍的项目情况。众筹有三条规则:一是每个项目必须设定融资目标和筹集资金的天数;二是在规定的天数内达到目标金额。项目融资若失败则有发起人将资金退还给投资者们;第三,众筹不是一项捐赠,所有的支持者都必须有相应的回报。众筹平台将从成功的项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务成本。与繁忙的P2P相比,众筹仍然处于相对安静的阶段。目前国内规定公共筹款和特别容易踩非法集资红线让筹集股本系统在国内发展缓慢,很难在家很难做大做强,在短期内金融部门和企业融资的影响非常有限。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由于机器生

39、产经营方式和内容的原因,为了避免团购网站的发展,出现了群众性的崛起,并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这就要求众筹网站的运作反映其差异化,突出其自身的垂直特征。5、信息化金融机构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信息化金融机构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看,信息建设银行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不仅拥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网上银行系统、电子银行服务体系、信息数据集和行业内的优秀

40、工程构成。从经营模式上来说,传统的银行贷款是精简的、固定的,银行从成本节约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大型机构提供更多的服务,使银行和中小企业直接建立合作平台,加强金融机构的职能,为真正的经济服务,使银行和中小型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或甚至解决。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地通过银行数据链接各部门数据孤岛,形成“网银+金融超市+电商”,这是互联网平台的三位一体,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和挑战的浪潮。6、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销售金融产品的平台,并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互联网金融门户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渠道价值,它的核心是“搜索+价格”模型,采用

41、金融产品纵向比较的方法,把产品从不同的金融机构平台,用户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比较。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高端金融投资服务第三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提供保险产品咨询、价格、保险门户服务等。这种模式没有太多的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风险,而资金完全不通过中介平台。目前互联网金融门户的代表有融360、91金融超市、好贷网、网贷之家等。总的来说,网络金融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银行服务,并改善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推广,金融变得普及化、大众化,不仅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且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它对金融领域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技术

42、嫁接到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完善整个社会的金融功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给银行业带来一些冲击,但也给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脱媒,挑战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和行业的金融地位,变革的力量。2.1.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特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到金融领域。传统商业银行进行信息化改革,逐渐从手工处理进入电子处理,将信息从地理分散的位置集成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将传统业务由线下操作转变到线上操作。第二阶段是从2005年至201

43、1年,借助其数据和平台优势一些互联网企业参与到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企业和网络借贷机构开始不断涌出。因无相应的监管措施,互联网金融初期发展较为放任自流。而自2011年中央银行颁发了第三方支付许可证,第三方支付开始步入标准化发展轨道,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也逐渐走向正规军的道路。第三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可谓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不论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在抢占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制高点,争夺市场份额。传统的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面临创新的影响也不甘落后,创新产品和渠道,大商业银行开展网上商城业务,展现出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壮观景象。

44、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也被提上日程,国内监管机构对新兴网络金融领域普遍持支持和肯定态度。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支付便捷、覆盖面广。互联网金融依托网络技术平台,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只需按下几个键即可随时随地轻松操作,如转账、支付、基金证券交易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不受传统商业银行网点的限制。客户可以通过网络轻松找到所需的资源,客户基础更广泛,覆盖面更广。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目标是高质量和高资产的客户,它将专注于中小型企业和不符合商业银行要求的个人客户。2.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交易成本更低。依靠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和其他网络技术,企业和个人都有专

45、门的数据库管理,用于交易信息,如在互联网上购物。当企业和个人有融资需求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迅速获取企业和个人的交易信息、信用等级和财务实力。与传统商业银行获得客户信息的流程相比,互联网金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对称的信息和更低的交易成本。3.资源配置效率高。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高收益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信贷产品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这使得普通百姓缺乏融资渠道,造成小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群为小微、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资金供需方不再需要商业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供需匹配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个人、小微、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在

46、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得到了改变。4.风险管理水平较弱且风险较大。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产业,中国还没有相对应的完善金融监管和行业监督管理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建立相对较低,企业的行为约束较少,相关业务发展容易出现监管漏洞,积累风险。且在现阶段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遭遇恶意骗贷等情况,信用风险极大。2.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2.2.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冲击和影响首先,金融科技的进步首先有效突破了物理限制,驱动了银行渠道的融合,迫使银行对实体网点、互联网、自助终端等渠道进行优化调整和重新部署,也使得金融服务的送达能力、服务效率、用户体验得到了大幅提升。以直销银行

47、为例,直销银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银行顺应互联网时代而采取的业务模式,它脱离了银行物理渠道,完全立足于数字化的互联网世界,不发放物理介质的银行账户或卡,客户主要通过互联网、电话等电子媒介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中国银行业直销银行发展较晚,直至2014年初,民生银行才推出第一家完全互联网化的直销银行,但经过短短2年时间,客户规模已达到500万户,管理资产突破了5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90多家银行试水直销银行业务。其次,互联网金融引领了银行业务模式的变革,这是传统的产品创新或者制度创新难以企及的。招商银行于2017年推出了针对普通个人投资者智能理财服务“摩羯智投”,起投金额2万元,可

48、根据用户风险承受度、投资期限以及投资偏好等条件,为用户自动筛选匹配一揽子公募基金组合,整个流程完全无需人工介入,既解决了有限的理财经理无法为大量客户提供最优化理财组合方案的问题,又可将部分员工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建行研发了智慧柜员机新型渠道,原来办理业务平均需要5分钟,现在只需要2分钟。目前智慧柜员机投放4.3万台,每天开户10万笔,手机银行业务20万笔,相当于释放了3万余名柜员的生产力。上述规模的人力资源释放,如果仅仅依靠纯粹的组织变革是很难做到的。此外,互联网金融科技还丰富了风控手段,银行依靠底层海量数据,通过挖掘分析提供充分参考信息,并依托线上模式,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

49、策略,从而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可以说,在传统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变革之外,金融科技已成为助推银行业改革的重要动力,为银行转型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此外,互联网金融也对银行的服务产生了极大影响。当互联网金融尚未上升时期,由于商业银行的诸多规定和条款,客户在体验服务时总是感到被这些规定和条款所限制住,专业化的模式也使得客户感到无所适从,无法理解业务处理的流程及内容,因此服务体验上总感到严肃专业、教条主义和流程繁琐效率低。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方便快捷的自助服务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用户,导致传统商业银行的重要资源流失。虽然最初也有商业银行如电话银行自助服务方式,但不规范、不灵活的语音操作,繁琐的流程指引使得客

50、户常常无法自助完成业务办理,而人工语音服务又因为接线员的数量不够使客户的等待时间过长,影响客户体验。2.2.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冲击和影响1、负债方面2013年,余额宝开始兴起,随后,很多互联网理财产品开始出现,与商业银行开始了对存款的竞争,这就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速,以2013商业银行的负债总额为例,为110.8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只增长了13.1万亿,与历史水平相差较大。互联网金融类的理财产品的推广使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它的高收益、存取灵活的特性适应了现代人民个性化、零散化的消费思维。我国的商业银行也意识到了要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竞争存款份额,也开始推出了一些理

51、财产品,但是,随着存款余额的下降和利率的上浮,很多商业银行的负债压力逐步增大。另一方面,余额宝和其他金融产品等同于货币基金。对银行的小储户来说,银行存款利率很低。针对小额储户的余额宝只需要少量的资金、方便的流程和高收益,这就耗尽了银行的部分存款。与上述分析类似,商业银行负债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活期存款和银行存款的影响,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中,余额的余额类似于第三方的支付机构,它将把资金存入银行,通常以证券的形式在银行,余额的形式,等在内部银行,该方式高于银行的当前的和定期的存款利率,从而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2、资产业务方面信息中介服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服务之一。但在互联

52、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对称程度,同时也减少了人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商业银行的信息中介功能。目前,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出现了众多P2P网贷公司,它们向小微企业或个人进行融资业务。如阿里小贷的放款以借款人的信誉放款,不需要有担保,同时审批过程简单,极大地精简了流程,提高了贷款效率。较低的利率和快速的放款体验使得这些网贷公司获得了大多数公司企业及有小额贷款需求个人的好评和强烈追捧,直接导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部分信贷业务出现下滑。传统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与信贷业务产生的利差。贷款是银行的资产业务,客户使用互联网绕过银行进行融资,相当于银行贷

53、款业务的损失。若是互联网金融分割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商业银行的利润将会减少。而当银行的信贷业务持续下降则必然导致银行资产不断减少,危机逐渐呈现出来。3、支付中介方面支付功能使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功能之一,互联网金融利用第三方支付组织作为支付手段,通过移动设备、个人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进行在线支付,这种结算方式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地位。互联网金融中虚拟的第三方支付组织也可以理解为现实供求交易的商业银行。当前,第三方支付方式支付宝已经实现了各种网上交易,如支付宝能够代缴水电费、话费等,交易额一度突破100亿。第三方支付组织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伴随着第三方支付交

54、易量以及虚拟货币发行量急剧增长,当前第三方支付手段已经成为了支付服务的主流。根据易观近期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63815.5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8.59%。互联网快捷支付服务弱化了商业银行原有的支付中介功能,影响了其盈利功能。4、中间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介入导致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下降。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客户支付手续费和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工作费用,特别是银行间存款和取款和银行间汇款。稍有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优势,中间业务特别是结算类中间业务的存在使得传统商业银行流失了很多

55、客户。互联网金融企业放弃中间业务收入利润是意大利牺牲利润的一种手段,在经济市场化的趋势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将不得不放弃小的一部分利润,放弃部分微利,推出新业务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获得更大收益。2.2.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生态发展模式提高风险控制的复杂性是互联网的最基本特性,开放和共享的信息技术坚持复杂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的数量增加银行自身生存困难,促使银行必须从相对封闭的聚合银行业务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司和商业服务公司,如许多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便利的客户需求要求风险控制意识从“银行主控制到客户体验导向”。互联网创造了

56、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日常事务的主要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了客户“管理”的特点,并提出了丰富、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上的需求。基本和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以满足银行自身管理的需要作为起点,在管理成本等方面,考虑到客户体验和效率相对缺乏金融模式不能满足网络客户服务需求。互联网金融为客户身份和交易认证提供了更高的创新要求,更多在线虚拟账户和支付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在将来银行甚至能够通过非面对面的在线访问来获得客户,。然而,由于新技术的引入,支付安全风险明显增加,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要求高的传统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3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基本理论2.3.

57、1银行再造理论银行再造是指银行依靠信息技术和外部资源,以本质的变革银行过程系统作为整个业务转型的核心任务,旨在显著降低银行成本,促进银行活动的价值。它强调银行长期以来受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等新环境的反思和大调整,其实质是一种银行管理策略的调整。银行再造是一个涉及银行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大型系统项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重构和组织文化变革。银行再造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转变不是孤立进行的,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转型的三个任何单一内容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形成联动效应的变化只有三个巨大的潜力,从根本上可以使银行赢得市

58、场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因此,银行再造至少包括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变化。银行再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原有的经营范式,这需要创新思维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因此,银行再造也被认为是一种管理创新。银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是银行再造的重要前提,正是通过银行管理理念的彻底变革,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等都将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以此达到银行经营范式的彻底转换。从本质而言,银行再造是一场变革,而不是一种改良。银行再造是一项战略性的进行企业重构的系统工程,纵观国际银行业再造的动态发展过程,尽管再造的内容不同,但成功的银行再造都有一些共同的核心策略。 1. 从价值链分析法来看,银行应该关注有助于客户价值的活动和过程的规模。因此在再造过程中银行应倾向于保持最能反映其竞争优势的业务,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业务流程,并把一些低附加值,不再能反映前沿的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的标准化,如非金融业务、物流、员工培训和后勤业务等。2.注重灵活性,实现业务流程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