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避险自救实用医学方法_第1页
第九章 避险自救实用医学方法_第2页
第九章 避险自救实用医学方法_第3页
第九章 避险自救实用医学方法_第4页
第九章 避险自救实用医学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避险自救实用医学方法v一、心肺复苏(CPR)急救术v(一)使用时机 v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和呼吸骤停采取的徒手救命技术,包括打开呼吸道,呼吸复苏和心脏复苏。无论何时何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一旦确定,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刻不容缓。v1急救步骤v(1)判断反应:轻拍伤员,喊“喂,怎么啦”,若无反应,需要立即实施CPR术,并打呼救电话。v(2)打开气道:目前国际上通用仰头举颏法,方法是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用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头向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放置于患者下颏(下巴)处,用力往上举,使下额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度,使患者呼吸道充分打开,然后立即清除其口腔内的内分泌物

2、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v(3)口对口吹气:打开气道后,面向伤员胸部,用耳贴近伤员El鼻,看、听、感觉伤员呼吸。若无呼吸,即口对口吹气。要求:轻捏伤员鼻子,然后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大嘴,紧盖住伤员口,吹一口气,松开鼻,再捏鼻吹一口气。记住,吹两口气。v(4)判断脉搏: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喉结,滑向胸锁乳头肌前缘,未触及脉搏,表明心跳停止。v (5)按压心脏:首先,确定按压部位,最简便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心窝”以上(胸骨中下l3),再将另一手掌根靠于食指处,以此为按压位,然后,双手指交叉,垂直下压。成人下压深度45cm,儿童下压深度254cm,放松时手指不要离开胸廓,频率为成人每分钟801

3、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v2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v观察到以下现象说明心肺复苏有效。v(1)面色、口唇、皮肤指端由苍白、发绀变红润;v(2)颈部,腹股沟等处可以触到大动脉搏动;v(3)自主呼吸恢复;v(4)散大的瞳孔缩小;v(5)知觉恢复。v(三)注意事项v(1)不要犹豫,不要等待,救护中应充满信心,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心肺复苏,不要放弃,直至医护人员到来。v(2)不要把时间耗费在反复检查心跳和呼吸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注意保护脊柱。v(3)如果脉搏、心音消失,呼吸停止,心脏复苏和呼吸复苏要同步进行,即给30次内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l2秒;如果患者有心跳,没

4、有呼吸,则给予每分钟1()12次人丁呼吸。人T呼吸一定要在呼吸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要注意吹气不能太急太多,仅需胸廓略有隆起即可,吹气量过大会引起胃扩张。v(4)双人操作时要互相配合,一人位于被救着头颈部,负责人工呼吸;一人位于被救着胸腰部,负责胸外心脏按压。v(5)体外心脏按摩时,压力不宜太大,否则容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内脏损伤。v(6)若30分钟未复苏预示抢救失败。v二、止血v (一)使用时机v血液占人体重的78。创伤造成的突然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约800毫升)时,可造成轻度休克;失血2040(8001600毫升)时,可造成中度休克;失血40(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重度休克;出血超过20

5、00毫升以上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死亡。所以一旦发生外出血,一定要紧急采取止血措施。而且,在意外发生的现场,控制出血是非医疗专业人员所能做的直接影响后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v在遇到外伤出血时,要冷静判断出血量大小。如出血量较大,估计在将伤员送至医院救治过程中失血量大于800毫升,应将止血作为首要任务。v现场止血只是临时性的急救措施,应同时呼救,以防止伤者出血过多而发生休克。如果无法联系到急救人员或急救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应在充分止血的基础上,将患者送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v对内出血要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不要背、抱,最好用担架速送医院。v (二)操作方法v1伤口直接压迫v伤口直接压

6、迫是用干净纱布或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上止血,适用于头部、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v需要注意的是,此法只能临时和短时间使用,尽快换用其他止血法。v2指压止血法v(1)头顶出血:在伤侧耳前,用拇指压迫颞动脉(见图91)。v(2)头颈部出血: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见图92),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缺血。v(3)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见图93)。v(4)头出血:前部头出血,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见图94);后部头皮出血,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见图95)。v(5)肩部和腋窝出血: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96

7、)。v(6)上臂出血:一手将患肢抬高,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见图97)。v(7)前臂出血: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见图98)。v(8)手掌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桡动脉(见图99)。v(9)下肢出血: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见图910)。v(10)脚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见图911)。v3加压包扎止血法v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适合于任何部位。v具体操作是,把干净的毛巾、布块、内衣、餐巾纸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厚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红领巾或条状布紧紧包扎,以能

8、刚好止住血为宜。当伤口在肘窝、腋窝、胭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v三、创伤包扎v(一)使用时机v只要是有伤口和创面的外伤,都必须及时进行伤口包扎,以保护创面。v(二)操作方法v1救护者尽可能先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戴手套或使用塑料袋等),如自己受伤有伤口,应先自我包扎后再救护他人。v2伤口暴露要充分,以便全面检查伤情。v3根据伤口的出血情况选择包扎方法。出血量大,速度快,采取加压包扎,或者加压包扎加止血带止血。出血量小,速度慢,应先清洁伤口再进行包扎。但在发生外伤现场,很难有完备的消毒制剂和用品,只能灵活机动,因地制宜。v4可以去除伤口表浅异物,然后包扎伤口。如果异物为

9、尖刀、钢筋、木棍、尖石块等,并且扎入伤口深部,不要轻易去除,否则可能引起大出血。v5骨折断端外露时,不能将骨折断端推回。用两块敷料从两侧包住伤口和异物,或用绷带或敷料圈放在异物两侧,将异物固定,再将三角巾剪洞套过异物后包扎。v6伤口包扎前要盖敷料。直接接触伤口的敷料最好是无菌的,至少应是干净的。如现场难以找到无菌敷料,可用干净的衣服、被单、毛巾、手帕、皮带等作为替代品。敷料覆盖时要大于伤口,如果敷料被血液浸透,可在其上再加敷料。v7包扎要牢固,松紧要适宜,争取外露指(趾)末端的甲床,以便检查血液流通情况。甲床和指(趾)末端皮肤变紫,指(趾)末端麻木或感觉消失均说明包扎过紧。v操作动作要迅速而轻

10、柔,应在肢体外侧或前面打结,不要在伤口处或坐卧能压到的部位打结。v四、三角巾包扎法v用三角巾等简便器材进行包扎,可以减少感染,为进一步抢救伤员创造条件。用1米见方的布对角剪开即可做成三角巾。v1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求:角要拉得紧,结要打得牢,包扎要贴实,松紧要适宜。v2不同部位的三角巾包扎法:v(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向外上翻两指宽,盖住头部,在眉上、耳上,把两底角和顶角在脑后交叉,回额中央打结。v(2)单眼包扎: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从耳下绕向脑后至未受伤一侧,在该侧眼上方前额处反折后,转向受伤一侧的耳上打结。口诀如下:折成带形三指宽,上一下二放伤眼;下端耳下绕脑后,健侧前额来交叉,伤

11、侧耳下把结打。v(3)下颌包扎:将三角巾折成_二指宽带形,留出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回颌下,伸向头顶部在两耳交叉打结固定。v(4)肩部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斜放在胸前对侧腋下,顶角盖住后肩部。用顶角系带在上臂三角肌处固定,再把另一底角一翻后拉,在腋下两角打结。v(5)单胸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对准衣肩缝,盖住伤部。底边上翻,用两底角围胸,在背后与顶角系带打结固定。v(6)双胸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对准肩部,顶角系带回腰,在侧底边中央打结。v(7)手背部包扎:将三角巾一折为二,伤手放中间,手指对准顶角。把顶角上翻盖住手背,然后两角在手背交叉,围绕腕关节在手背上打结。v五、

12、肢体骨折固定v(一)使用时机v凡已明确有骨折或怀疑有骨折时,为减轻患者的疼痛且避免断骨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均应给予固定后再转送医院。v(二)操作方法v1常用临时固定材料急救一般使用现场就便材料,如书本、硬纸板、树枝、木板、木棍等,也可以用自身未损伤的部位作为固定依托。v2几种常用骨折固定方法v(1)肱骨骨折固定法:患者手臂呈屈肘状,用两块夹板固定,一块放于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用绷带固定。如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v(2)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v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有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v(3)脊柱骨折固定法:病情

13、多较严重。严禁乱加搬动,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及早转运。切勿扶持患者走动,或躺在软担架要上,这样会使脊柱骨折加重对神经操作,引起终生截瘫。v(三)注意事项v1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v2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抢救。v3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患者。v4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v5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v六、伤者搬运v发生创伤后,需在对伤者做基本处理后,用最短时间将患者安全地转运到最近医院。此时即需对伤者进行搬运。v(一

14、)常用搬运方法v1挪动法。适用于伤情较轻的清醒患者。操作时将担架或平车推至紧靠患者,协助患者将上半身、臀部、下肢依次挪至担架或平车上,协助患者躺好后再行转运。v2一人搬运法。一人搬运法适用于伤情较轻的清醒患者。操作时搬运者一臂自患者腋下伸人对侧肩部,一臂在同侧,伸入患者股下,患者双臂交叉于搬运者颈后并双手用力握住搬运者。然后搬运者抱起患者,将患者轻轻搬运至担架或平车上。使用此法前要确定患者无脊柱疼痛、肢感觉活动异常等问题。v3多人搬运法。对脊柱外伤,颈部损伤及怀疑合并截瘫的患者不能应用挪动法和一人搬运法搬运,应采取多人搬运。多人分别托住患者的头颈、肩胸、背腰、臀及膝脚部,使患者成一整体移至木板

15、上。多人同时抬起患者时,应同时移步,平稳移动患者,不要使患者的躯干扭动,切忌使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同时禁用凉椅、藤椅之类的工具运送患者。v (二)搬运原则v在快速做好现场安全评估和伤情检查、止血、包扎、固定后,再行搬运护送。v1通过评估患者的身高、体重及全身情况后,确定搬运所需的人力及设备。同时应针对患者的特定情况,采用合适的辅助工具。v2患者在担架上一般采取平卧位,脊柱及肢体尽量保持在一条轴钱上。昏迷者应头侧向一边。有脑脊液从耳(鼻)漏出时,头部应抬高15度,防止脑脊液逆流导致伤者窒息。患者应头在后,足在前,以便于后面抬担架者观察患者,同时应注意防止头部在护送过程中扭动和颠簸

16、。v3搬运动作要轻巧、迅速。v4多人同时搬运时,尽量保持水平行走,保持步调一致。v5途中注意观察病情(意识、心跳、呼吸、瞳孔、面色、伤肢血运和止血带等),并及时作出处理。v七、氧气疗法v通过吸氧装置给患者吸人氧气即为氧气疗法,氧气疗法是很重要的急救手段之一。v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均应使用。可以造成缺氧的情况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心力衰竭,肝硬化大出血,肝昏迷,消化性溃疡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中暑,酒精中毒,毒品急性中毒,煤气等有毒气体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等等。v(一)吸氧装置v各种吸氧装置皆可在药店购得。最常用的有

17、以下几种:v1氧气袋:氧气袋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便于携带,现为广大家庭接受,缺点是使用时间短,只能给氧30分钟左右,不适用于长途转送患者使用。v2压缩液态氧气瓶:压缩液态氧气瓶可较长时间供氧,缺点是较重,更换氧气较麻烦。压缩液态氧气瓶有不同的规格和型号,可从医疗器械公司买到。v3医用制氧机:医疗制氧机很适合家庭使用,可自动把空气制成氧气,不用像氧气袋和压缩液态氧气瓶那样需要频繁到医院补充医疗用氧。缺点是价格较贵。v(二)操作方法v上述装置均需通过鼻导管或者鼻塞连接,然后插入患者的鼻孔。鼻导管有双鼻孔、单鼻孔两种,现在多使用双鼻孔的鼻导管。把鼻导管插入患者鼻腔后要固定好,避免脱落。v操作中特别需

18、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意开大氧气流量,不是任何病都是氧气流量越大越好,有些情况下高流量吸氧反而对患者有害。比如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就必须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15升每分钟为宜,因此具体给多大的氧流量应以医师的指导为准。v八、冷敷法v冷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血管充血,有消炎、止血、止痛、皮肤散热、降低体温的作用。常见的冷敷方法有两种:v(一)操作方法v1冰袋冷敷法。在冰袋里装入半袋或三分之一袋碎冰或冷水,把袋内的空气排出,用夹子把袋口夹紧,放在病人额头、腋下、大腿根等处。没有冰袋时,用塑料袋也可。v2敷布冷敷法。把敷布(毛巾或纱布等)在冷水或冰水内浸湿,拧干敷在患处,最好用两块布交替使用。若降体温时,可用毛巾或纱布包上冰块,冷敷四肢、背部、腋窝、肘窝、胭窝和腹股沟等处,敷后用毛巾擦干。v(二)注意事项v1冷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出现发紫、麻木时,要立即停用。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老、幼、衰弱病人,不宜作全身冷敷。v2冷敷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