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1页
阿司匹林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2页
阿司匹林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3页
阿司匹林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4页
阿司匹林应用及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CN.GM.02.2015.2850L.CN.GM.02.2015.2850我国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数量庞大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高血压 2.7亿血脂异常 2.5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JAMA. 2013;310(9):948-958糖尿病 1.14亿Consider研究显示,93.5%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81.1%并存血脂异常,51.3%并存糖代谢异常,18.4%并存吸烟,22.8%缺乏体力活动,18.3%为肥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5月第39卷增刊每5例高血压患者中超过4例合并血脂异常L.CN.GM.02.2015.2850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率低数据显示我国高

2、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筛查不足,各项危险因素知晓率均较低: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8 Aug;81(2):250-7高血压糖尿病男性血脂异常女性血脂异常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48.4%23.7%27.6%20.7%0%20%40%60%80%100%知晓不知晓危险因素知晓率L.CN.GM.02.2015.2850 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 (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满意 (150/90 mmHg), 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 年龄在 50 岁以上。 具有靶器官损害, 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糖尿病。 2.

3、患有 2型糖尿病 ,40岁以上, 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吸烟。 高血压。 超重与肥胖 , 尤其腹型肥胖。 白蛋白尿。 血脂异常。 3.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 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血脂紊乱。 吸烟。 肥胖 体质指数28kg/m2。 50岁。 早发 CVD家族史(男 55岁、女65岁发病史) 。L.CN.GM.02.2015.2850 (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作为替代治疗。L.CN.GM.02.2015.2

4、850 (2) 既往心肌梗死史 (ST段抬高和不抬高的 AMI后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mg/d)长期服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mg/d作为替代治疗。L.CN.GM.02.2015.2850 (3)冠状动脉搭桥术: 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 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L.CN.GM.02.2015.2850 (4)外周血管疾病: 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

5、d) 。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可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替代治疗。 L.CN.GM.02.2015.2850 (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 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 100 mg/d(75100 mg/d)。L.CN.GM.02.2015.2850 (6) 心房颤动 : 建议阿司匹林 300 mg/d, 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林的高危患者。L.CN.GM.02.2015.28501.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无溶栓适应症,无介入条件,且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发病后尽早予阿司匹林100-300mg/d,急性期后改为预防用量50mg-150mg。2.溶栓、介入患

6、者,24h后开始口服阿司匹林,75-150mg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用氯吡格雷75mg/d。L.CN.GM.02.2015.28501.推荐在风险足够高的(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6%-10%)的个体中应用阿司匹林2.阿司匹林(75mg/d或隔日100mg)可用于高风险女性预防首次卒中3.不推荐用于低危人群的一级预防4.对于无其他明显心脑血管疾病证据的糖尿病或糖尿病伴无症状周围动脉疾病的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L.CN.GM.02.2015.2850 临床简易评价方法(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大于或等于6%-10%) 1.男性大于40岁,伴有2项或以上危险因素; 男性大于50岁,伴有1项或以上危险因

7、素; 2.女性大于50岁,伴有2项或以上危险因素; 女性大于60岁,伴有1项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55岁,女65岁冠心病史)L.CN.GM.02.2015.2850 1.非心源性缺血卒中或TIA患者: 推荐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非抗凝剂。 阿司匹林单药50mg-325mg/d(不能耐受者氯吡格雷75mg/d) 不推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因联用后疗效无统计差异,但增加出血风险。L.CN.GM.02.2015.2850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专家共识推荐应对健康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血脂筛查推荐:血糖筛查推荐:血压筛查推荐:40岁以下血脂正

8、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血压1次,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血压1次。中华内科杂志,2010,49(2):174-85L.CN.GM.02.2015.285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通过筛查可经济高效检测出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系统筛查、机会性检查(日常医疗服务时)及补充性追查可以经济高效地检出高血压患者。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42L.CN.GM.02.2015.28502型糖尿病共识强调筛查对延缓糖尿病及CCVD的发生的重要性

9、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4):277-83CCVD:心脑血管疾病L.CN.GM.02.2015.2850加强危险因素筛查可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加强危险因素筛查提高知晓率,可改善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状况高血压的知晓率越高,其治疗率和控制率亦随之升高;知晓率降低,治疗率和控制率亦随之下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32.439.848.422.65.29.50102030405060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1992-199419982004-2005高血压的治疗控制率%年份L.CN.GM.02.2015.2850目 录 提高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

10、的必要性 识别高危人群,增加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获益 高危人群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显著L.CN.GM.02.2015.2850国家启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http:/ 2012; 380: 58190胆固醇治疗协作组入选22项他汀与对照比较的研究,共纳入134 537例受试者,中位数随访4.8年CTT meta分析 2012 Lancet.2014;384:591-598.BPLTTC Meta分析 2014降压治疗试验协作组纳入11项研究,67,475例受试者CVD风险越高,降压、降脂等治疗获益也越高LDL-C降幅SBP降幅5年CVD风险5年CVD风险可预防心血管事件数/1000人可预防心

11、血管事件数/1000人L.CN.GM.02.2015.2850危险因素:奠定CVD一级预防基础Circulation 1998;97;1837-1847入选2489例男性和2856例女性,年龄在3074岁,随访12年.每增加1岁5%I级vs正常IIIII级vs正常67%84%吸烟vs不吸68%TC200239vs20031%TC240vs20090%年龄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冠心病风险升高,男性Framingham研究率先确立的高血压等使心血管风险不同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DM+vsDM-糖尿病50%L.CN.GM.02.2015.2850Braunwalds心脏病学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类不可校正的

12、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预防药物:阿司匹林,阻滞剂,ACEI, ARB 可校正的因素:吸烟、血脂、血压、糖尿病、肥胖、酗酒、饮食、活动少介入治疗:PCI,CABG诊断/筛查测试:EBT,ETT等ETT:运动耐量试验;EBT:电子束断层扫描;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raunwalds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8th edL.CN.GM.02.2015.2850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Stroke 201

13、1, 42:517-584.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p年龄p性别p人种p家族史p低出生体重p饮食p高血压p吸烟p糖尿病p血脂紊乱p肥胖p房颤p缺乏运动p颈动脉狭窄p绝经后激素治疗p高同型半胱氨酸L.CN.GM.02.2015.2850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1月第39卷第1期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代谢异常超重和肥胖缺少运动心理压力高血压(卒中发病最重要危险因素)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吸烟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L.CN.GM.02.2015.2850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筛查心血管高危人群的7大危险因素男性

14、50岁,女性绝经后高血压(控制到150/90mmHg)吸烟血脂异常(高血脂)糖尿病(高血糖)肥胖(BMI28)家族史(心血管病)“三高”不良生活方式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3月第41卷第3期2013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项CVD危险因素中超过3项者为高危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3月第41卷第3期50岁 + 高血压 + 一项危险因素 = 高危L.CN.GM.02.2015.2850关注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高危CVD人群的“代表”Neaton JD,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2;152:56-64.142+125-131182182-202203-22022

15、1-244胆固醇 (mg/dL)收缩压 (mm Hg)118118-124132-1413421136231281061811964178863冠心病死亡 /10,000 病人年245+145631217N=316,099L.CN.GM.02.2015.2850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使心血管病风险显著增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2单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倍,单纯高胆固醇者风险增加4倍,而当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时风险增加高达9倍。危险因素协同致心血管病作用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X1.6X4.5X16X6X4X9X3L.CN.GM.02.2015.2850Lancet 2003

16、;361:1149-58.ASCOT-LLA研究,10 305例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随机分至阿托伐他汀10mg组或安慰剂组。计划平均随访5年。主要终点为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致命性CHD。主要终点患者发生比例%3421000.51.01.52.02.53.03.5HR=0.64 (0.500.83),p=0.0005阿托伐他汀安慰剂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ASCOT-LLA等试验进行分析发现,虽经过降压、调脂等危险因素干预,患者的心血管“剩余危险”仍然很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危人群即使进行了原发疾病的治疗仍有很高的心血管剩余风险L.CN.GM.02.2015.2850目 录 提高心血

17、管危险因素筛查的必要性 识别高危人群,增加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获益 高危人群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显著L.CN.GM.02.2015.2850高血压+血脂异常风险居高不下析因:协同致动脉粥样硬化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mCSF;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Hypertension. 1995 Feb;25(2):155-61.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动脉单核白细胞补充增强轻微或无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动脉粥样硬化反应抑制高脂血症促进高脂血症动脉单核白细胞数量增加动脉氧自由基的生产增加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氧化还原敏感基因转录增加VCAM-1,mCSF,和MCP-1通过内皮表达增加即

18、使干预血压、血脂,后续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仍在进行L.CN.GM.02.2015.2850反思CVD一级预防:全面改变动脉硬化进程,危险因素可能只是一部分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均是为了延缓或逆转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过程2007 年AHA治疗高血压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声明Circulation. 2007;115:2761-2788L.CN.GM.02.2015.2850抗血小板治疗:CVD风险人群的另一道防线抑制血小板激活1抑制血管炎症因子2抗氧化应激3保护血管内皮功能4促进NO释放5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6逆转血管重构7减少斑块面积2稳定斑块2减少心血管事件 心肌梗

19、死 卒中 心血管死亡阿司匹林1.Heart Vessels (2011) 26:2672732.Circulation. 2002;106:1282-12873.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apeut. 2003; 8(1):61-694.Clin. Cardiol. 24, 705-709 (2001)5.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4) 143, 1591656.Circulation 2000, 102:2124-21307.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09) 36, 162168L.CN.GM.02.201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