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工业经济管理_第1页
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工业经济管理_第2页
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工业经济管理_第3页
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工业经济管理_第4页
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工业经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英文标题】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Garment Industry YANG Danhui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China) 【文章日期】2003-06-17 【作 者】杨丹辉 【作者简介】杨丹辉,中国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杨丹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

2、。电话:(010)68848658:E-mail:yangdanhui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行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服装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放和竞争的结果导致服装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主要依据产业组织理论,运用SCP框架,对中国服装业的市场结构、企业竞争行为、产业绩效以及产业规制和市场开放进程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服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优化产业组织、全面提升中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摘 要 题】部门经济 【英文摘要】China's garment industry has achieved g

3、reat development since its reform and opening-up.Along with its enlarging scale,remarkabl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as the result of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given in this paper on the transition

4、 of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with the SCP framework,as well as some measures and op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关 键 词】服装业/市场结构/产业集群/竞争行为/产业绩效 garment industry/market structure/industria

5、l cluster/competition conduct/industrial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01(2003)05-0035-07 一、研究背景与分析范式 服装是人类永久的需求,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兴衰的晴雨表,服装业既是最国家的服装业大都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结构调整的发展历程,并逐步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确立了自己的分工地位。 1.中国服装业的产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长期受短缺经济抑制的服装需求迅速膨胀,极大地刺激了服装业的发展。19802002年间,我国服装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4.3,高出同

6、期GDP增长近5个百分点,成为这一时期发展最快、出口创汇最多、最接近人们世界服装产量和出口量第一大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受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服装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行业进入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时期。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企业改制,加之出口增长的拉动,20002002年,我国服装业摆脱了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产品设计水平、总体质量、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改善,服装业开始步入转轨升级的新阶段。 2.理论依据与分析范式 20世纪中叶,梅森和贝恩汲取了马歇尔、张伯伦和琼 罗宾逊等人关于规模经济、竞争与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运行绩效为分

7、析框架(即SCP框架),研究特定市场中企业之间垄断与竞争状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企业行为、组织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变化,创立了产业组织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芝加哥学派在理论分析动态化以及恢复新古典主义价格机制中心地位等方面对SCP框架进行了修正和发展,论证了结构、行为、绩效三个因素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使SCP框架由单向分析演化成双向分析的范式,从而摈弃了传统SCP框架中的结构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同时,新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了产业规制和公共政策等外生变量,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组织的分析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产业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商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对世

8、界各国产业的进入和退出条件、竞争方式和格局以及运行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也随之扩展到了开放条件下。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服装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资产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将主要依据产业组织理论,运用SCP框架对中国服装业的市场结构、企业竞争行为、产业绩效、产业规制、市场开放进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提高中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中国服装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 1.市场结构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服装生产固有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业是城乡都能发展的产业。随着我国所有制改

9、革的推进,乡镇、民营和外资服装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大量非国有企业涌入服装业虽然造成了市场份额的分散,但同时也导致了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步拉大。20世纪90年代服装业进入结构调整期后,行业内企业资产重组日趋活跃,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服装业的市场结构,大型服装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行业市场集中度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2001年中国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双百强企业的评选结果,2001年,中国服装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指标排名前10位的企业,全部为大型企业集团。其中,产品销售收入前10名企业的指标都已超过12亿元,平均比2000年增长5.89,占百强企业

10、产品销售收入的41.02;利润总额前10位企业的指标超过了1.2亿元,同比平均提高了35.44个百分点,占百强企业利润的41.59。另外,2001年,服装业百强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了2亿元,百强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78.5亿元,占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1.43,比2000年上升了15.57;服装百强企业合计实现利润56.1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2.85,同比增长37.09。另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情况的调查,20002001年,女装、牛仔服、男衬衫和男西装排名前10位品牌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均接近或超过了30,分别为27.01、69.47、70.31和30.84。尽管

11、服装业的市场集中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两极分化有所加剧,但由于该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市场总容量大,因而服装业的市场结构基本上仍呈现出充分竞争的态势。其中,女装、休闲服装等产品市场尚处于高成长的阶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过度进入和企业过度竞争等问题。 (2)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互支撑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目前,产业的空间集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现象,这是产业内部分工深化、价值链重构和技术进步的共同结果。近年来,我国服装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现。我国服装主产区的广东、浙江、江苏

12、、福建、山东、上海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或出口基地形成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以高效率、低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和订单。这些地区大多处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先天条件优越,加之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一直是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的热点地区。这些资本的注入使上述地区的服装生产规模急剧扩张,并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较完整的产业链。2002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5个主产区的服装产量在全国服装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6,产业发展的地区优势十分突出。 同时,在主导企业和地方政府推动下,宁波的男装、杭州的女装、石狮的休闲牛仔装、汕头的婚纱、嵊州的领带、青岛的针织服装等一批服装业的产业集群已具雏形。与

13、传统的市场集中度指标相比,产业集群效应的出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我国服装业的组织结构变迁。我国服装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托产业内部精细的分工、高度的专业化和发达的市场组织信息传导机制逐步完善,从而促进了行业的区域性资产整合,带动了集群内外的合作竞争。 (3)产品差异与成本结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品异质是导致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提高市场地位、构筑进入壁垒的重要手段。追求个性化、时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是现代服装消费的主要特点,由此引发的市场需求变化为服装业的差异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服装企业的产品差异反映在面料、配

14、件、设计和工艺等多种元素上,而这些差异化的元素则主要通过品牌传递给消费者,因而品牌是服装业产品差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现代服装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雷同的面料、大众化的设计以及大批量粗放型的加工曾是我国服装业的主导经营模式,这一模式满足了服装业高速成长时期生产能力的扩张要求。但随着服装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我国服装业开始由单纯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改善。服装企业纷纷通过品牌运作和市场细分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差异化经营带动了服装企业成本结构的调整,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以及相关形象宣传和广告促销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和营销支出增长较快。2002年,服装业的产品销售费用达到了96.4亿元,同比上升

15、了15.18个百分点。 (4)进入与退出壁垒。服装业的进入壁垒指新服装进入市场所受到的限制与障碍,这些限制和障碍主要有两类:一是市场性壁垒,指行业已有企业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阻挡策略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二是政策性壁垒,即限制进入的政策法规。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但市场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之间出现了反方向变化的趋势。一方面,随着服装业总体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行业的市场性进入壁垒有所增强,对新企业特别是地方性中小资本的进入构成了一定障碍;另一方面,随着服装业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服装业的政策性进入门槛不断降低。作为对内和对外开放最早、也是

16、最彻底的行业之一,目前,政府对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服装业基本没有限制,服装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经确立。 进入壁垒不断降低的同时,我国服装业的退出机制也日趋完善。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结构调整,我国服装业的所有制构成和企业经营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现有的1万多家服装企业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到了97.5,企业破产、重组成为服装业司空见惯的现象,服装业的职工也已经对下岗、转岗等变故具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因而,现阶段除了企业自身的沉没成本和违约成本外,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已不存在太多的限制和障碍。 2.企业竞争行为 (1)品牌经营和广告促销。

17、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竞争加剧和服装消费层次的拉大,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提高,品牌运作更加成熟。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0年,我国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2.32万件,其中,服装类产品申请达2.53万件,是当年申请商标注册最多的产品,占申请总数的11.31。目前,一品多牌、一牌多品的品牌经营方式已经被服装企业普遍采用,一些企业还将自有品牌承包给经销商运作,收取商标使用费。品牌经营导致服装市场的细分化程度提高,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服装企业之间原有的市场力量对比和竞争格局。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凭借成功的品牌运作迅速提升了市场地位,男装的雅戈尔和福建柒牌、羽绒服的波司登、运动休闲服装的美特斯邦威等都是其中典

18、型的实例。 品牌经营离不开广告宣传,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纷纷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1年,全国服装服饰类产品的广告投放额为15.83亿元,占当年全国各类产品广告投放总额的1.99,比2000年增长了114.54。从广告的媒体分布来看,大众媒体仍是服装企业广告投放最重要的渠道,占投放媒体数量的85.00,行业及专业媒体在投放媒体数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25和7.75(见表1)。除了媒体上的产品广告外,服装企业的广告宣传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行业特征。形形色色的时装发布会、新产品展示会和大型服装展览会为服装企业宣传产品和品牌提供了多种选择。近年来,借鉴国外同行作法,请名人和明星

19、作产品形象代言人成为服装企业提高品牌认知度普遍采用的手法。另外,服装企业也是大型文体、公益活动、文体比赛最活跃的赞助商,通过为这些活动提供产品、资金或冠名赛事,服装企业树立了企业、产品和品牌形象。尽管我国服装业的广告投放增长较快,但与世界著名服装公司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首先,广告支出在服装企业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2001年这一比值仅为0.66;其次,服装广告的制作水平、媒体选择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部分服装企业的广告宣传活动目标单一,仅为短期内提高销售额服务,广告设计起不到扩大品牌忠诚度的作用,不少企业为服装秀投入巨额资金,但却因市场定位不清、受众选择不当而很难获得积极的市场反应。

20、表12002年5月服装服饰行业广告涉及媒体的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3see市场调查公司。 (2)技术进步。作为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是服装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根本出路。信息系统,装备CAM系统的企业也逐渐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设计、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高科技在服装业的应用还体现在服装生产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中,高科技生产、处理的新型面料使服装的功能性得以强化。从设计环节来看,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有实力、有创意的设计师,特别是一些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年轻设计师,对世界服装流行趋势有了更敏锐的反应和准确的把握。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使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流行趋

21、势,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生产、采购、销售的网络化管理。技术进步降低了服装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行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服装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加剧了行业内部的两极分化。 (3)营销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我国流通体制不完善,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基本上采取自营或代销的方式。随着服装生产规模扩大和市场细分化程度的提高,全部自营产品销售逐渐成为了服装企业经营的沉重负担。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营销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营销渠道和网络进行重构,建立了企业 分公司 加盟商、企业 地区经销商 加盟商、企业 自营店或加盟商等多种新型销售方式和复合型的营销网络,名牌服装的连锁

22、店、专营店、旗舰店不断涌现。营销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营销能力,也使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向营销领域延伸。 (4)资本运作与集团化发展。随着服装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不少大型服装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走向集团化发展,以迅速实现规模扩张,扩大市场份额。目前,雅戈尔、杉杉、红豆、虎豹等一批服装企业大集团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及突出的品牌商誉,产品质量和档次迅速提高,并逐步迈上了系列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竞争实力大大增强。同时,服装业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服装业的民间投资十分活跃,五粮液、娃哈哈、太子、森达等企业相继进入服装领域。伴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23、服装业投资的盲目性有所加大,众多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拥挤在同一档次上经营,使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5)国际化经营。加入WTO后,我国服装业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竞争规则以及竞争对手都有了很大变化。针对行业竞争的新态势,我国服装企业开始重新评估企业自身竞争力,调整发展战略,加快了国际化步伐。服装企业在加强资本国际化运作的同时,纷纷聘请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并通过收购国外品牌或与国外品牌合作,加大了创立国际品牌的投入力度。 3.行业经营绩效 经过九五期间的结构调整,总体上看,我国服装行业的资产规模、产销水平和财务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24、。从表2可以看出,20002002年间,服装业的资产、销售、利润和税金等大部分财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2年,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了2405.5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12.14,利润总额和应缴税金为106.2亿元和65.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了7.57和5.78。产销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服装行业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增长较快。2002年,服装行业的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分别达到了2313.2亿元和96.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了12.54和15.18。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服装企业用于品牌建设以及相关营销活动的投入力度加大;二是服装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市场的细分化一定程度

25、上改变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方式,多订单、小批量加工模式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 表22000-2002年我国服装业的经营绩效 单位:亿元;万人; 注:表中的数据为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的统计结果。 资料来源: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来自中国服装协会;2002年的数据转引自周绍宁:2002年中国服装业经济运行分析,中国纺织报,2003-03-07。 尽管我国服装业的整体效益有所改善,但全行业的盈利水平仍然较低。20002002年,服装业的利润率分别仅为3.98、4.13和3.95。导致利润率较低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价格的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服装价格持续走低。据中国纺织协会的统计,200

26、2年我国服装零售价格总水平比2001年下降了3.3,比1995年下降了19.3。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平均单价由1997年的4.50美元下降到2002年的3.56美元,降幅达26.4。排除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我国服装价格水平和行业利润率下降是服装业总量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法国、意大利等世界服装强国,其服装业利润的30来自于品牌。如果我国服装业的竞争优势仅建立在价格上,行业的盈利能力将很难提高。另外,2002年服装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2000年和2001年分别提高了39.34和5.43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行业内部企业的两极分化仍在继续扩大。

27、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产业成长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服装业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行业增长的主要方式已经开始由数量扩张转向品种和质量改善,并进一步向产品创新和品牌竞争发展。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需要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服装企业的共同努力,以促进我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加速发展。 1.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的功能 加入WTO后,政府对服装业的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行业协会已经成为行业管理的主角。但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服装业的行业协会还存在着覆盖面窄、组织和功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中国服装协会和各地方服装协会的职能,使其在服装企业、政府和市场之间真正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在服装业内部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机制。 2.建立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完善服装业的分工体系 鉴于产业集群效应对服装业组织结构变动和竞争力培育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以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向产业集群以及有条件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流动,从而进一步完善服装业的内部分工体系,提高投资效益。为加快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建设,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强对服装业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和宏观管理,在技术进步、城市规划、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产业集群适当的扶持;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则要根据当地产业集群发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