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住宅楼工程测量工程方案(1)_第1页
某高层住宅楼工程测量工程方案(1)_第2页
某高层住宅楼工程测量工程方案(1)_第3页
某高层住宅楼工程测量工程方案(1)_第4页
某高层住宅楼工程测量工程方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工程概况22、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22.1 施工测量组织机构22.2 管理措施23、施工准备34、主要施工方法34.1 平面控制34.2 高程控制55、测量保证措施66、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76.1 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76.2 测量控制桩的保护76.3 控制桩点的复测77、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77.1 工程的沉降观测7 1、工程概况*小区工程位于定州市*侧,原*公司院内,一期二标段施工16#楼。 其中16#楼建筑面积14420.96m2,建筑基底面积612.08 m2 ;檐口高度71.10m,室内外高差0.90 m;地上24层,地下2层,标准层层高2.9m,±0.00

2、0相当于甲方给定标高2.650m。2、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2.1 施工测量组织机构因本工程高度较高,场地较小,测量工作是本工程的一个技术重点,为此项目部建立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的测量管理体系。技术部设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人员及仪器,作业队设测量队,负责施工测量工作。施工队测设的测量成果都要经过项目部测量复测,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因此本工程施工测量设立两级测量机构,采用三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工程定位控制点、水准点引入施工区后须由甲方、监理共同校对合格后方准使用。各层轴线、标高控制线由作业队施测,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核验,核验通过报甲方、监理复验,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两级测量机构人员:项目部测量组 2人作业

3、队测量队 4人三级管理框图如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技术部施工测量组作业队施工测量组 作业队施工测量组2.2 管理措施 各级施测人员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与规范,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纸施工。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并服从于总承包部的业务工作协调。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循自检、互检的作业程序,合格后方可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核验线。测量成果的记录做到:原始真实、数值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晰,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草图、记录等应当场勾绘,方向、有关数据和标高、轴线等一并标注清楚。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做到步步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校核

4、,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经纬仪、水准仪、钢尺)。严禁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示、记录等管理工作,并做好测量仪器收发台帐,做到谁用谁保管,谁用谁负责。3、施工准备3.1 测量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对于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中的有关数据必须进行复核。掌握现场给定红线、定位点、高程控制点,并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测量仪器型号及配置仪器名称仪器型号数量全站仪NTS-3501台经纬仪DJ61台水准仪S31台钢尺50m2把线坠1kg、3kg、5kg各2个盒尺5m5个塔尺

5、5m1个4、主要施工方法4.1 平面控制、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a、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b、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布设。c、布设点位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d、桩位用混凝土浇筑,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场区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外基准点A1和A2,向北侧场内引设两个基准点D1,并钉上木桩(桩上订钉)且外围用混凝土浇筑牢固。附图1,根据此基准点,使用极坐标法在图纸上测出该点到16#楼四个角点的距离,并标上角度(见定位放线图)。用NTS-352全站仪定出16#楼

6、1轴、32 轴;D轴、M轴楼四角交点,根据交点延长做1轴、32 轴;D轴、M轴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距轴线1000mm,作为场区的首级控制。控制点误差控制测角误差 ±20测距误差 1/10000、±0.000以下放线控制在场区平面控制点建立后,利用首级控制点1轴、32 轴;D轴、M轴的1m控制线控制桩,建立轴线控制网,根据控制线用全站仪测设出各轴线控制桩。地下工程施工时先检查轴线控制网,无误后根据轴线控制网用全站仪将控制线投测至施工层,用钢尺排出各条轴线及模板钢筋控制线。、±0.000以上放线控制施工±0.000以上工程时,采用内控法与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

7、进行施测。以内控法为主,以外控法为辅并对内控法精度进行校核,确保工程放线的准确。内控法在施工层顶板1轴、32 轴;D轴、M轴的1m控制线交点位置留置ø15cm孔洞,用垂准仪向上引测 1m控制线。 a、在引测中由下层向上层引测,再四层直接引测,以作校测。将1m控制线引上后用钢尺放出各轴线及各控制线。外控法根据的1轴、32 轴;D轴、M轴的1m控制线的控制桩和延长控制桩用全站仪及配备的弯管目镜,实际操作时采用正倒镜投测、取平均值。向上投测至施工层后,辅助施工层放线及对内控放线精度进行校核。竖向允许偏差全高(H)±10mm层高 ±3mm4.2 高程控制根据施工的需要和交

8、桩情况及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现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为建筑物的东侧一点,西侧一点,以避开原有建筑,防止受其沉降的影响。用红漆标注在原有的墙上。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引测,在同一平面层上至少引测三个高程点,且其互差不应大于3mm,施工中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的控制标高点。 ±0.000以下的控制,在基础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根据附近的水准点,在护坡桩的立面位置(选其正面竖直且正规者)抄测出高程点,用红作上标记,然后用钢尺沿铅直线往下传递标高。从三个水准点引下三个高程控制点,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三个水准点,当误差在±3mm以内时,方可进行抄

9、测。±0.000以上的标高控制,用钢尺从首层结构50cm线处沿墙体向上进行竖直测量至施工层后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误差在±3mm以内时方准进行抄测。施测时注意以下几点:a、钢尺由下向上传递高程时,每次均从首层结构50cm处量起。b、用水准仪施测标高时,做到前视后视视距相等细部放线的控制a、施工层轴线放线过程中,在距结构墙边50cm处弹控制线及墙边线用以控制柱模板、钢筋根部的位置。b、对水暖电预留洞的控制,施工层顶板支完模后,根据施工层浇注完的结构墙体上的轴线线跟在模板上放出轴线或控制线,用以对水暖电预留洞的控制。 c、施工中楼梯放线时将标高抄至钢筋上,用白漆标出休息平台、梯梁标

10、高;用线坠和盒尺根据轴线控制线测出休息平台及梯梁平面位置,白漆标出。d、根据轴线放出控框架柱控制线,并设置垂直控制点,控制其垂直度。 e、二次结构施工中根据原有轴线和控制线用尺量出墙体线,根据原有结构50cm线控制其标高。f、装修中的吊顶根据原有结构50cm线向上量至吊顶下20cm处弹线,控制其水平高度。g、设备基础放线根据原有轴线和控制线用盒尺量出平面尺寸,并用不同方法测量两次,确保其准确。5、测量保证措施1、施工测量中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遵循主轴线轴线细部放线的放线原则,达到整体控制局部的目的。2、施工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在轴线投测前应先校测轴

11、线控制桩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测,投测后还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施工层放线时,先校核轴线投测是否准确,再进行细部放线,细部放线完毕后,也应复核检查,这样做到步步有校核。3、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每个施工层的高程点至少应传递三点,复核后相差在±3mm以内时,利用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引测水平线时,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4、施工中应坚持步步验线的原则,测量组每次放完线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项目部进行核验,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验线。6、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6.1 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由于本工程的工期较长,为确保我们现场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点(即首级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布置,其布设形式如附图1。6.2 测量控制桩的保护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架搭设0.5m×0.5m的护栏,并制作圆盘形的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派专人看管。6.3 控制桩点的复测控制桩点应定期进行复测,轴线控制线的施工测量过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网线,都应复测一次;首级控制点每星期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应齐全,具有可追溯性。7、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7.1 工程的沉降观测按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