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1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2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3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4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d)消费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A9 0009 1100.890.850.750.640.590.531.01B10 00010 0001.00C11 00010 8500.99D12 00011 6000.97E13 00012 2400.94F14 00012 8300.92G15 00013 3600.89cyd0c = c ( yd )45。EDCBA消费消费c储蓄储蓄s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 yd收支相抵点(break even)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当可支

2、配收入额外增加1单位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量。 cyd dcdydMPC 递减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的消费量。 c ydAPC 递减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d)消费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A9 0009 1100.890.850.750.640.590.531.01B10 00010 0001.00c11 00010 8500.99D12 00011 6000.97E13 00012 2400.94F14

3、00012 8300.92g15 00013 3600.89递减递减cydOc c y yd d450OSYS=-a+(1-b)Y储蓄函数曲线cyd0cc(yd)45。EDCBA消费消费c储蓄储蓄s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ds0s =s(yd)yd储蓄曲线储蓄曲线EDCBABc sOc=c(yd)y45s=s(yd)c=c(yd)与s=s(yd)的纵向叠加就是45度线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当可支配收入额外增加1单位时,人们所增加的储蓄量。 s . yd ds .dydMPS 递增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平均每

4、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量。 s . ydAPS 递增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d)消费消费(c)储蓄储蓄(s)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A9 0009 1101100.110.150.250.360.410.470.01B10 00010 00000c11 00010 8501500.01D12 00011 6004000.03E13 00012 2407000.06F14 00012 8301 1700.08g15 00013 3601 6400.11表表132 某家庭储蓄表某家庭储蓄表 单单 位:美元位:美元 递增递增sOs = + (1 ) ydy

5、 s=ydc =yd( + yd ) = + (1 )ydc,s045。y cc(yd)ss(yd)ydc+s边际消费倾向MPC与平均消费倾向A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MPC介于0-1之间;APC可能大于1; APCMPC边际储蓄倾向MPS与平均储蓄倾向A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MPS介于0-1之间;APS可能小于0;APSMPSAPCAPS1 证明:ydcs 1c/yds/yd 1APCAPS MPCMPS1证明: ydcs 1c/yds/yd 1MPCMPS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n 消费函数为:消费函数为:C = a + bY(a0, 0b1)n 上式说明

6、,消费是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上式说明,消费是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在实际可支配收入为零时,仍然有自发消费,在实际可支配收入为零时,仍然有自发消费,也就是人们用储蓄和借债来进行消费也就是人们用储蓄和借债来进行消费n 如果把上述消费函数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如果把上述消费函数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就可得出平均消费倾向入,就可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n APC = C/Y = a /Y +b n 该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该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倾向。随着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也有递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也有递

7、减的趋势减的趋势n 以上消费函数被称为凯恩斯绝对收入消以上消费函数被称为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费理论n 但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通过研究但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通过研究18691933年间的消费资料,却得出了完年间的消费资料,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全不同的结论:n 第一,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不第一,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例如,是下降的。例如,18691889年间和年间和18841913年间的年间的APC均为均为0.867,1904933年间的年间的APC为为0.879n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第二,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 n 后来的一些经济

8、学家根据美国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得出的消费函数是:年的逐年资料,得出的消费函数是:n C = 47.6 + 0.73Yn 根据美国根据美国19481985年的每年资料,年的每年资料,得出的消费函数是:得出的消费函数是:n C = 13.3 + 0.90Yn 比较这两个时期的消费函数同样可以发比较这两个时期的消费函数同样可以发现: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现: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了。另外,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了。另外,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而不是稳定的。 n 以上结论与标准消费函数的不一致,以上结论与标准消费函数的不一

9、致,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就是著名的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就是著名的“消费函数之谜消费函数之谜”。正是为了解开这一。正是为了解开这一谜底,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谜底,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基本基本观点是观点是:消费者是理性的,从而可以根据效消费者是理性的,从而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用最大化的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其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生的消费与储蓄,使其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因此,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费。因此,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中的收入。是取决于一生中的收入。n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的基

10、本形式: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n C = b1WR+b2YLn 式中,式中,WR是财产的收入(或称为非劳动是财产的收入(或称为非劳动收入),收入),b1是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是劳动收入,是劳动收入,b2是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是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该式说明,人的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倾向。该式说明,人的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即总收入。但这种收入不入和劳动收入,即总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小,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n4)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消费越高,储蓄越低。450YC,IO

11、EI=I0CC+IY0均衡收入的决定:均衡收入的决定: Y = C + II,SYOI=I0Y0S=-a+(1-b)Y均衡收入决定:均衡收入决定: I = S450C,IC+IOYE0E1Y0Y1C+I+ I投资乘数投资乘数EC,I,GOYG=G0 C+IC+I+GY0均衡收入的决定:政府购买均衡收入的决定:政府购买450C+ IOYC + IC+ IY0Y国民收入决定:政府税收国民收入决定:政府税收 + i + g t + tr 1 y =一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二、 税收乘数三、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四、 平衡预算乘数 ktr = = 1 y tr kt = = 1 y t kb = kg + kt = 1 kg = = 1 1 y gy = c + i + g + x m式中:c = + yd yd = y t + tr t = t(常数) tr= tr (常数) i = i(常数) g = g(常数) x = x(常数) m = m0+y + i + g t + tr + x m0 1 +y =自发性进口自发性进口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则: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