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学课程标准供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医学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学时。本标准适用于临床专业。三、课程性质地位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祖国医学的主要精髓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医学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医学综合素质的目的。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及其人文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医学的认知方法,中医学未来发展展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及治疗概述。四、课程基本理念本门课程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力求生动活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采用布置作业,组织讨论
2、,加强辅导及辅助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学概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五、课程设计思路1 .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2 .鼓励学生以中医模式对疾病进行分析,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合理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4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注意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护士素质、专业形象的培养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1 .明确学习目标2 .注重人文修养3 .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4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该课程的任务是介绍与专业相关的中医学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让学生了解、理解、应用中
3、医的精髓和主要内容,学习中医学一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常识性知识,掌握中医理论、中药理论,介绍常用的中医与中药方剂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方法、药物、方剂等。二、分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2、利用中医方法对病人进行独立诊断。3、掌握基本的中医治疗原则及用药原则。(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课堂理论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讨论,以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 .在实验和临床见习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注意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医师素质、专业形象的培养。3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4、,应通过平时测验提问,操作技能考核及考试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篇、章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建议理论实验小计绪论绪论22A章阴阳五行学说44第F气血津液学说22第F藏象学说88第三章经络学说22第十三章腌穴概论22第十三章常用腌穴44第十三章毫针刺法22卜三章艾灸疗法22第十三章火罐疗法22第十三章刮疼疗法22第四章病因学说88第五章四诊88第五章八纲辨证22用八早防治原则22第七章中药概论22第七章方剂概论22第八章常见病证1212第十四章常见疾病44合计64
5、872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课绪论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医的发展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史书记载、生活中常见症进行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中医学的起源中医理论的确立1 .黄芾内经2.神农本草经3.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2 .晋、隋、唐时期3 .宋金元时期4 .明清时期5 .近现代1.简述中医的发展史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二)辩证论治辩证:区别证、症、病及其关系论治:(1)同病异治(2)异病同治2.详解中医的基本特色三.中
6、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3.了解中医现代的发展第一章阴阳五行基本要求:阴阳学说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阴阳的基本概论:1.定义2.阴阳的属性1.简述阴阳的定义及区分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交感(二)阴阳对立制约(三)阴阳互根互用(四)阴阳相互转换(五)阴阳消长平衡2.解释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3.阐述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5 .用于确定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原则,用于指导养生防病五行学
7、说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1.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的各自特性(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1 .五行相生2 .五行相克3 .五行制化(四)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1 .五行相乘2 .五行相侮3 .五行母子相及2.详述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生克制化及乘侮等概念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 .相生关系的传变2 .相克关系的传变(三)用于疾病的诊断1 .指导四诊2
8、.推断病情(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 .指导脏腑用约2 .控制疾病传变3.阐述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第二章藏象基本要求:气、血、津液学说主要教学方法:一.气配合图示利用教气的基本概念学模型详细讲解年的生服1.了解气的概念、来源,掌握气的分类、主要教学手段:功能及基本的气机1元人相多媒体、板书、模2.后天水谷精微型3.自然界清气气的生理功能4 .推动5 .温煦6 .防御7 .固摄8 .气化气的运动形式气的分类1 .e2 .宗气3 .卫气4 .营气二.血(一)血的基本概念(二)血的生成(三)血的运行(四)血的功能2.了解血的生成、运行及功能三.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及津、液的区别(二)津液的生成、输
9、布和排泄(三)津液的功能3.了解津液的生成、输布和功能四.气、血、津液的关系(一)气与血1 .气能生血2 .气能行血3 .气能摄血4 .血能载气(二)气与津液(参考气与血)(三)血与津液一一津血同源4.掌握气、血、津液间的关系藏象学说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的腑的区别及各自作用1.掌握五脏与六腑的功能二.五脏的具体功能以及生理联属心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1 .主血脉2 .主神志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2.熟悉心的功能及生理联属肺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1 .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2)主一身之气2
10、.主宣发肃降宣发水谷精微和津液(1)宣发卫气(2)宣发浊气(1)肃降清气(2)肃降水谷清微及津液(3)肃降呼吸道异物3.熟悉肺的功能及生理联属3 .通调水道4 .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脾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1 .主运化第三章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水湿2 .主升清3 .主统血在志为思,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熟悉脾的功能及生理联属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肝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a)主疏泄(1)疏泄气机(2)疏畅情志(3)助脾运化2.主藏血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11、熟悉肝的功能及生理联属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肾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1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 .主水3 .主纳气在志为恐,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此液为唾熟悉肾的功能及生理联属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一)胆的生理功能1 .贮存和排泄胆汁2 .主决断(二)胃1 .主受纳、腐熟水谷2 .主通降,以降为和(三)小肠1 .受盛和化物2 .泌别清浊(3.主水液)(四)大肠传化糟粕(五)膀胱贮尿和排尿(六)三焦1 .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活动2 .为人体水液运行的
12、道路上焦如雾,中焦如讴,下焦如渎了解六腑的功能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奇恒之府(一)脑1.主宰生命活动了解奇恒之腑的功能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2 .产生精神活动“脑为兀神之府”3 .主管感觉和运动(二)女子胞1 .天癸2 .冲任二脉作用3 .心、肝、脾三脏的作用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一)五脏间的关系1 .心与肺一一主血脉与主气、朝百脉以及宗气的作用2 .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3 .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心生神志,肝主疏泄4 .心与肾心属火,肾属水5 .肺与脾一一脾运化精微,肺呼吸清气
13、,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6 .肺与肝一一肝主升,肺主降7 .肺与肾一一肺通调水道,为上源,肾主水,为下源。肺主气,肾纳气8 .肝与脾一一肝疏泄,脾运化,肝藏血,脾统血9 .肝与肾一一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封藏10 .脾与肾一一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六腑间的关系1 .七冲门2 .绘表说明六腑间关系(三)脏与腑间的关系1 .心与小肠2 .肺与大肠3 .脾与胃(1)脾主运化,胃主运化(2)脾主升清,胃主降和(3)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4 .肝与胆(1)肝之余气聚而成胆汁(2)胆汁贮存于胆,疏泄靠肝(3)肝主谋虑,胆主决断5 .肾与璃胖掌握五脏之间的联系,了解五脏与六腑间的表里联系主
14、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第三章经络基本要求:经络学说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经络概述经络的概念经与络的内容经与络的区别1.简述经络的概念,经与络的区别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名称和含义2十二经脉的分布十二经脉的手足分布、躯干分布规律3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4十一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5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2.讲述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布、走行(二)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3.阐述奇经八脉的内容及其功能第十三章针灸基本要求:腌穴概论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
15、:多媒体、板书、模型腌穴概述(一)腌穴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1)经穴2)奇穴3)阿是穴2腌穴的命名1.了解腌穴的分类及命名原则(二)腌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1腌穴的作用2腌穴的主治规律2.了解腌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三)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郑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交会穴3.了解特定穴的概念(四)腌穴定位法1体表标志法2骨度分寸法3指量法(三)血与津液一一津血同源4.掌握腌穴的定位方法常用腌穴主要教学方法:(一)手太阴肺经腌穴天府,尺泽,列缺,太渊,鱼际1.掌握手太阴肺经的常用腌穴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腌穴商阳,三间,合谷,曲池,迎香2
16、.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腌穴多媒体、板书、模型(三)足阳明胃经腌穴承泣,地仓,大迎,头维,乳根,天枢,足三里,丰隆3.掌握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腌穴(四)足太阴脾经腌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4.掌握足太阴脾经的常用腌穴(五)手少阴心经腌穴极泉,少府5.掌握手少阴心经的常用腌穴(六)手太阳小肠经腌穴支正,颗寥6.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常用腌穴(七)足太阳膀胱经腌穴睛明,攒竹,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膏盲,委中7.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腌穴(八)足少阴肾经腌穴涌泉,太溪,照海,复溜8.掌握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腌穴(九)手厥阴心包经腌穴天池,曲泽,郑门,内关,大陵,劳宫9.掌握
17、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腌穴(十)手少阳三焦经腌穴外关,支沟,天井,翳风,丝竹空10.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腌穴(D足少阳胆经腌穴瞳子寥,听会,阳白,风池,风市,阳陵泉,阳辅11.掌握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腌穴(十二)足厥阴肝经腌穴行间,太冲12.掌握足厥阴肝经的常用腌穴(十三)任脉腌穴中极,关儿,气海,神阙,水分,中脱,膻中,承浆13.掌握任脉常用腌穴(十四)督脉腌穴命门,灵台,大椎,百会,素寥14.掌握督脉常用腌穴(十五)奇穴四神聪,印堂,鱼腰,太阳,瘢风15.掌握常用奇穴毫针刺法主要教学方法:(一)针刺方法1 .毫针结构的讲解2 .正确的毫针进针方法。1)单手进针2)双手夹持进针3 .讲针后晕针等情
18、况的处理1.掌握毫针的针刺方法配合教学录像腌穴疗法及实验操作主要教学手段:(二)行针方法得气的概念得气后施针者及受针者的感觉2.掌握正确的行针手法实训不得气下常用的行针方法上肢常用腌穴的针刺主要教学方法:配合教学录像腌穴疗法及实验操作主要教学手段:实训(一)上肢常用腌穴1 .上肢常用腌穴的定位2 .正确的进针方法。1)单手进针2)双手夹持进针1.掌握上肢常用腌穴(二)彳T<上肢腌穴针刺后的留针及行针2.正确进行行针下肢常用腌穴的针刺主要教学方法:配合教学录像腌穴疗法及实验操作主要教学手段:实训(一)下肢常用腌穴1 .下肢常用腌穴的定位2 .正确的进针方法。1)单手进针2)双手夹持进针1.
19、掌握下肢常用腌穴(二)彳T<上肢腌穴针刺后的留针及行针2.正确进行行针实验考核主要教学方法:抽签考核,考核学生对腌穴的掌握程度及进针、彳T#手法的掌握主要教学手段:实训(一)腌穴定位的考核1.考核学生对腌穴定位的掌握(二)针刺方法的考核2.考核学生对毫针针刺方法的掌握第四章病因病机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病因学说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病因的概念、分类(一)病因的概念(二)病因的分类1 .外因2 .内因3 .不内外因4 .病理产物1.简述病因的概念及分类外感六淫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
20、:多媒体、板书、模型一.外感六淫的概念1 .六淫2 .六气3 .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条件4 .六淫的致病特色1.了解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色1)风a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b风善行而数变2.掌握风的致病特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c风为百病之长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2)寒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性收引c寒性凝滞3.掌握寒的致病特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3)暑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耗气伤津c暑多挟湿4.掌握暑的致病特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4)
21、湿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耗伤阳气b湿性重浊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5.掌握湿的致病特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5)燥a燥性开涩,易伤津液b燥易伤肺6.掌握燥的致病特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6)火a火为阳邪,其性炎上b火易耗气伤津c火易动血生风d火易致痈疡7.掌握火的致病特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疫疣之气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疫疣之气的致病特色1.了解疫疣之气的致病特色七情损伤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
22、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一.七情对脏腑的影响1 .喜伤心2 .怒伤肝3 .思伤脾4 .忧伤肺5 .惊恐伤肾1.熟悉七情对脏腑的影响二.七情对气机的影响1.喜则气缓2.掌握七情对气机的影响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2 .怒则气上3 .思则气结4 .悲则气消5 .惊则气乱6 .恐则气下三.七情对疾病发展的影响3.了解七情对疾病发展的影响饮食内伤一.饮食/、节二.饮食不洁三.饮食偏嗜1.了解饮食内伤的觉原因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劳逸损伤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一.过劳1 .劳力过度2 .劳神过度3 .
23、房劳过度二.过逸1.了解劳逸损伤的常见原因不内外因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一.刀枪伤二.跌仆伤三.扭挫伤四.虫兽伤五.烧烫伤六.冻伤1.了解常见的不内外因痰饮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一.痰1 .后形之痰2 .口之痰1.熟悉痰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色二.饮1 .痰饮2 .悬饮3 .支饮4 .溢饮2.了解常见的饮及致病特色瘀血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一.瘀血的成因1.气虚1.了解瘀血的成因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2.气滞主要教学手段:3.血寒多媒体、板书4.血热5.内外伤二.瘀血的致病特
24、色1.疼痛2.青紫2.熟悉瘀血的致病特色3.出血4.脉涩第五章诊法基本要求:望诊主要教学方法:一、望神1、得神2、失神3、假神1.掌握望神的方法,了解望神的四种常见表现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二、望面色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1)常色(2)病色2、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1)(2)赤色(3)黄色(4)白色(5)黑色2.掌握望色的基本方法三、望形态1 .望形体(1)强弱(2)胖瘦(3)畸形2 .望姿态3.熟悉人体常见的形态四、望头颈五官头形,因门,眼,耳,口,鼻,齿等4.了解望头颈五官的方法五、望皮肤斑,疹,痈,疽,疔等5.了解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六、望排泄物与分泌
25、物1、观察涕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6.了解异常排泄物及分泌物对诊断的影响七、望舌1、正常舌2、望舌质3、望舌质7.掌握正确的望舌方法4、望舌态5、望苔色6、望苔质闻诊主要教学方法:一、听声自配合图示利用教1、音哑与失音1.了解基本的闻诊方法学课件详细讲解2、谣语、郑声、独语、错语3、咳嗽、喘、哮主要教学手段:4、呃逆,暧气多媒体、板书、模型二、嗅气味2.了解临床常见的异常气味问诊主要教学方法:一.问寒热配合图示利用教1.恶寒发热学课件详细讲解2 .但寒小热3 .但热不寒1.掌握临床的寒热表现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主要教学手段:4.寒热往来多媒体、板书、模型二.问汗1.自汗2.盗汗2.掌握临床上汗出
26、表现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三.问疼痛1 .胀痛2 .刺痛3 .固定痛4 .游走痛5 .绞痛6 .掣痛7 .冷痛8 .灼痛9 .重痛10 .空痛11 .隐痛3.掌握临床上疼痛表现对疾病诊断的意义四.问饮食1 .问口渴与饮水2 .问食欲与食量3 .问口味4.掌握临床上饮食异常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五.问睡眠1 .问失眠2 .问嗜睡5.掌握临床上睡眠异常对疾病诊断的意义六.问二便1 .问大便(1)便秘(2)泄泻2 .问小便6.熟悉临床上二便异常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切诊主要教学方法:一.概述配合图示利用教寸口“三部九候”1.了解切诊原理及方法学课件详细讲解二.正常脉象1.平脉2.了解正常脉象的表现主要教学手段:2.脉
27、象胃、神、根的含义(1)胃(2)神(3)根多媒体、板书、模型三.常见脉象(1)浮主表证,亦上虚证(2)濡主虚,主湿(3)苴主失血,伤阴(4)沉主里证(5)弱主气血小足(6)弦主肝胆病,诸痛,痰饮(7)紧主寒,痛,宿食(8)滑主痰饮,食滞(9)涩主伤精,血少,挟痰,挟食(10)洪主气分热盛(11)实主实证(12)细主气血两虚(13)虚主虚证(14)微主阳衰气少(15)长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16)短启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17)缓主湿,脾胃虚弱(18)迟主寒证(19)数主热证(20)结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21)代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22)促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土肿痈1.了解常见脉
28、象的临床诊断意义八纲辨证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概述八纲辨证在诊断中的地位八纲辨证的内容1.了解八纲辨证二、表里1 .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 .表证的临床表现3 .表证与里证的关系(1)表里同病(2)表里出入2.掌握表里的辨证方法三、寒热(1)寒证与热证的表现(2)寒热的鉴别3.掌握寒热的辨证方法四、虚实1 .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2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3 .鉴别要点4.掌握虚证实证的辨证方法五、阴阳5.掌握阻讦阳讦的辨证方法1 .阴阳的鉴别要点2 .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第六章防治原则基本要求:预防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
29、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未病先防(1)调养生体,提高正气的搞邪能力(2)防止病邪的侵害1.了解中医预防疾病的措施2.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2)先安未受邪之地2.了解中医早期的治疗原则治则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正治与反治(1)正治(2)反治1.熟悉常用的正治法与反治法2.治标与治本(1)急者治其标(2)缓者治其本(3)标本兼治2.了解常见的标证、本证及处理措施3.扶正与祛邪(1)扶正(2)祛邪(3)先祛邪后扶正(4)先扶正后祛邪3.掌握扶正与祛邪的适应证4.调整阴阳4.了解调整阴阳的方法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
30、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5.调整脏腑5.了解调整脏腑的方法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6.调整气血关系6.了解调整气血的方法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7.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2)因地制宜(3)因制宜7.理解三因制宜的含意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第七章中药基本要求:四气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 .寒2 .热3 .温4 .凉1.熟悉中药的四气及作用五味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
31、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 .酸2 .苦3 .甘4 .辛5成1.熟悉五味的特性升降浮沉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 .升2 .降3 .浮4 .沉1.了解中药的升降浮沉及应用毒性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w2 .启场3 .小毒4H1.了解中药的毒性中药七情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 .单行2 .相须3 .相使4 .相畏5 .相杀6 .相恶1.掌握中药的搭配方法及用约禁忌7.相反(1)十八反(2)十九畏第八章方剂基本要求:组方原则主要教学
32、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君药臣约佐药(1)佐助药(2)佐制药(3)反佐药使药(1)引经药(2)调和药1.掌握君、臣、佐、使的配合原则方药的变化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药味加减变化(2)药量加减变化(3)剂型更换的变化(4)药物的相互代替变化1.熟悉方剂的变化方法常用剂型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1)汤剂(2)散剂(3)丸剂(4)膏剂(5)丹剂(6)酒剂(7)露剂(8)捻剂(9)线剂(10)炙剂(11)现代新制剂:针剂、片剂、糖浆剂、冲剂、胶囊剂、气
33、雾剂、口服剂等。1.了解方剂的常见剂型汤剂的熬制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1 .常规熬制方法2 .特殊煎煮方法1.掌握汤剂的熬制方法型第九章常见病证基本要求:表证主要教学方法:一.风寒束表证1 .证候2 .病因病机3 .证候分析4 .治疗方法5 .常用方剂6 .辨证要点1.掌握风寒表证的辩证及治疗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二.风热犯表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2.掌握风热表证的辨证及治疗热证主要教学方法:一.肺热炽盛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肺
34、热炽盛的辨证及治疗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二.心火亢盛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心火亢盛的辨证及治疗三.肝火炽盛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肝火炽盛的辨证及治疗四.胃火炽盛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1.掌握胃火炽盛的辨证及治疗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化寒证上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寒凝胃院证1 .证候2 .病因病机3 .证候分析4 .治疗方法5 .常用方剂6 .辨证要点1.掌握寒凝胃底证的辨证及治疗二.寒凝心脉证1证候2病
35、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寒凝心脉证的辨证及治疗三.寒凝肝脉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寒凝肝脉证的辨证及治疗气虚证主要教学方法:一.脾气虚证配合图示利用教1证候学模型详细讲解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主要教学手段:4治疗方法1.掌握脾气虚证的辨证及治疗多媒体、板书、模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型二.脾不统血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脾不统血证的辨证及治疗三.心气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心气虚证的辨证及治疗四.肾气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1.掌握肾气虚
36、证的辨证及治疗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血虚证主要教学方法:一.心血虚证配合图示利用教1 .证候2 .病因病机3 .证候分析4 .治疗方法1.掌握心血虚证的辨证及治疗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型二.心脾两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心脾两虚证的辨证及治疗三.肝血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肝血虚证的辨证及治疗阴虚证一.心阴虚证主要教学方法: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1.掌握心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5常用方剂多媒体、板书、模
37、6辨证要点型二.肺阴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肺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三.肾阴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肾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四.肝肾阴虚证1.掌握肝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阳虚证主要教学方法:一.心阳虚证配合图示利用教1.证候学模型详细讲解2 .病因病机3 .证候分析4 .治疗方法1.掌握心阳虚证的辨证及治疗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型二.脾阳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脾阳虚证的辨证及治疗三.肾阳
38、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肾阳虚证的辨证及治疗气滞证主要教学方法:一.肝气郁结证配合图示利用教1证候学模型详细讲解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1.掌握肝气郁结证的辨证及治疗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型二.肝郁脾虚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肝郁脾虚证的辨证及治疗三.肝胃不和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肝胃不和证的辨证及治疗血瘀证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气滞血瘀证1 .证候2 .病因病机3 .证候分析
39、4 .治疗方法5 .常用方剂6 .辨证要点1.掌握气滞血瘀证的辨证及治疗二.气虚血瘀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1.掌握气虚血瘀证的辨证及治疗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三.寒凝血瘀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1.掌握寒凝血瘀证的辨证及治疗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湿阴证主要教学方法:一.寒湿困脾证配合图示利用教1证候学模型详细讲解2病因病机主要教学手段: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1.掌握寒湿困脾证的辨证及治疗多媒体、板书、模5常用方剂型6辨证要点二.脾胃湿热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1.掌握脾胃湿热证的辨证及治疗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三.肝胆湿热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1.掌握
40、肝胆湿热证的辨证及治疗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痰证一.痰浊壅肺证主要教学方法:1.证候配合图示利用教2.病因病机1.掌握痰浊壅肺证的辨证及治疗学模型详细讲解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主要教学手段:5 .常用方剂6 .辨证要点多媒体、板书、模型二.燥痰阻肺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燥痰阻证的辨证及治疗三.痰湿中阻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痰湿中阻证的辨证及治疗水饮证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一.寒饮停肺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
41、握寒饮停肺证的辨证及治疗二.饮停中焦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饮停中焦证的辨证及治疗三.水湿内停证1证候2病因病机3证候分析4治疗方法5常用方剂6辨证要点1.掌握水湿内停证的辨证及治疗第十四章常见疾病基本要求:支气管炎主要教学方法:病因病机配合图示利用教辨证论治学模型详细讲解1.外寒内饮C二向11.掌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主要教学手段:2,痰热缰肺3.肺脾气虚多媒体、板书、模4.肺肾阴虚型5.脾肾阳虚高血压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2肝肾阴虚3痰浊中阻4痰血阻络5阴阳两虚1.掌握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冠心病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1心脉瘀阻2痰浊痹阻3寒凝心脉4阴虚阳亢5气阴两虚6心肾阳虚1.掌握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教学方法:配合图示利用教学模型详细讲解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模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1 .风寒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
-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大数据快速运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转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管理学院《诊断胸肺检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电子商务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轧制工艺学管材生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表面活性剂化学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教师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
- 做账实操-商贸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 【思维导图速记】2021年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联想记忆)课件
- 新版手机开发项目流程图
- 折彩粽的手工制作ppt公开课
- 发证机关所在地区代码表
-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统计台账
- 《不一样的你我他》(完美)课件
- 外研版一起点二年级下册英语全册课件
- 原油电脱盐电脱水技术
- XE82000--午山风电场风机定检作业指导书
- 前列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
- 深圳大学《数字信号处理》2009年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