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知觉与归因_第1页
第4章.知觉与归因_第2页
第4章.知觉与归因_第3页
第4章.知觉与归因_第4页
第4章.知觉与归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4 4章章 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 1.1.关于人的行为模式关于人的行为模式2.2.人的知觉人的知觉3.3.人的归因人的归因4.1 4.1 关于人的行为模式关于人的行为模式 1. 沃森的观点沃森的观点: S R 亦称刺激亦称刺激反应反应(stimulus-response)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沃森认为,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沃森认为,行为的单位是基本的行为的单位是基本的 S- -R 结合,指出人类的复杂行为可以被分解为两结合,指出人类的复杂行为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刺激部分:刺激反应。人的行为是受到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两方面:反应。人的行为是受到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两方面: 身体内部的刺激和

2、体外环境的刺激,而反应总是随着刺激而呈现的。身体内部的刺激和体外环境的刺激,而反应总是随着刺激而呈现的。 2. 托尔曼的观点托尔曼的观点: S O R 托尔曼修正了沃森的观点,认为应该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加入个体的内托尔曼修正了沃森的观点,认为应该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加入个体的内在条件,提出了在条件,提出了 S O R 的公式。这里的公式。这里 O 指中间变量,也就是个体的指中间变量,也就是个体的内在条件。内在条件。 3. 卢因的观点:卢因的观点:B = f ( P E ) 卢因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特征变量和环境变量二者的函数,提出了卢因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特征变量和环境变量二者的函数,提出了公式公式

3、 Bf (PE)。这里,。这里,B 为行为;为行为;P 为个体变量为个体变量(如遗传、能力、个性、如遗传、能力、个性、健康情况等健康情况等);E 为环境变量为环境变量(如是否有别人在场、个体的行动目标是如是否有别人在场、个体的行动目标是否受到阻碍等否受到阻碍等);f 指函数关系。指函数关系。 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 4.4.华莱士的观点华莱士的观点: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绩效绩效 华莱士将卢因的公式进一步具体化,总结了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因华莱士将卢因的公式进一步具体化,总结了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因素,提出了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素,提出了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知觉知觉学习学习个性个性动机动机能力能力行

4、为行为绩效绩效评价评价与与奖惩奖惩刺激刺激启示启示和和符号符号华莱士的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华莱士的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4.2 4.2 人的知觉人的知觉4.2.1 4.2.1 知觉的定义知觉的定义 罗宾斯认为,知觉罗宾斯认为,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 杨锡山认为:杨锡山认为:“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反反应。这种反应如果只属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就称为感觉。如果是对事物应。这种反应如果只

5、属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就称为感觉。如果是对事物各种属性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则称为知觉。各种属性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则称为知觉。 知觉类似思维过程,是接受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人们将零星的、知觉类似思维过程,是接受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人们将零星的、无序的信息无序的信息( (如语言、符号、形象等刺激如语言、符号、形象等刺激) )加以筛选、组织、归类,找出加以筛选、组织、归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赋予一定的意义,指导人的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赋予一定的意义,指导人的行为。 你为什么判断某个移动物体是汽车你为什么判断某个移动物体是汽车? 对上述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存在类

6、似的地方,简单地说对上述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存在类似的地方,简单地说: : 知觉就是人对某个对象(如人、事物和环境)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知觉就是人对某个对象(如人、事物和环境)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形成某种认识和判断的心理过程。对其形成某种认识和判断的心理过程。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4.2.2 4.2.2 知觉的种类和重要性知觉的种类和重要性 1. 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种类 按照知觉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按照知觉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 自然知觉自然知觉是人对自然世界的知觉。比如,人类对地球、太阳、宇是人对自然世界的知觉。比如,人类对地球、太阳、宇宙空间的认识和判断,人对各种物体的物理参数的认识和

7、判断,以及人对宙空间的认识和判断,人对各种物体的物理参数的认识和判断,以及人对所生产和使用的产品和技术的特性及质量等方面的认识和判断。所生产和使用的产品和技术的特性及质量等方面的认识和判断。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人对人际关系的知觉;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角色的认识与判断;对社会角色的认识与判断;对自己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 2.2.知觉的重要性知觉的重要性 因为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因为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正确的知觉是正确行为的前提,正确的行为才可能

8、导致正确的结果。这个正确的知觉是正确行为的前提,正确的行为才可能导致正确的结果。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4.2.3 4.2.3 知觉的过程模型知觉的过程模型 根据达夫特等人根据达夫特等人(2004)的观点,知觉过程实际上包括下列阶段:的观点,知觉过程实际上包括下列阶段: 1.1.注意注意 (attention)。这是知觉过程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会。这是知觉过程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关注所有信息中的某一部分,并把其余部分过滤掉。关注所有信息中的某一部分,并把其余部分过滤掉。 2.2.组织组

9、织 (organization)。当一个人对刺激给予注意的时候,就会开始。当一个人对刺激给予注意的时候,就会开始对刺激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对刺激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组织,以便在下一阶段更好地解释这个刺激。人组织,以便在下一阶段更好地解释这个刺激。人一般通过使用参考框架来组织、筛选信息,并倾向于发现这种刺激中的有一般通过使用参考框架来组织、筛选信息,并倾向于发现这种刺激中的有关模式。关模式。 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组织组织解释解释检索检索判断判断注意注意反馈反馈 3. 3.解释解释 (interpretation)。在该阶段,知觉者寻找对刺激的解释。心。在该阶段,知觉者寻找对刺激的解释。心理学家通过研究知

10、觉过程,认为解释过程包括两个过程的组合,即投射理学家通过研究知觉过程,认为解释过程包括两个过程的组合,即投射和归因。投射和归因。投射(projection)是指用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去想象所观察的人。是指用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去想象所观察的人。投射可能会使知觉过程产生偏差。归因投射可能会使知觉过程产生偏差。归因(attribution)是指使用观察和推论是指使用观察和推论来解释人们的行为。来解释人们的行为。 4.4.检索检索 (retrieval)。知觉者回忆一些与当前事件有关的过去事件的知觉者回忆一些与当前事件有关的过去事件的信息。信息。 5.5.判断判断 (judgment)。在这个阶段,知觉者使

11、用当前信息和检索出来在这个阶段,知觉者使用当前信息和检索出来的过去信息来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的过去信息来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组织组织解释解释检索检索判断判断注意注意反馈反馈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4.2.4 4.2.4 知觉的影响因素知觉的影响因素 罗宾斯提出了影响了人的知觉过程和结果的三大因素:知觉对象罗宾斯提出了影响了人的知觉过程和结果的三大因素:知觉对象( (目目标标) );知觉者;知觉进行的情境。;知觉者;知觉进行的情境。知觉者知觉者preceiver 态度态度attitudes 动机动机motives 兴趣兴趣interests知觉知觉Perception知觉情境知

12、觉情境situation 时间时间time工作环境工作环境work setting社会环境社会环境social setting知觉对象知觉对象target新奇新奇novelty运动运动motion声音声音sounds规模规模size4.2.5 4.2.5 知觉的偏差及其产生机理知觉的偏差及其产生机理 人们对某个对象形成某种认识和判断会发生偏差。造成知觉偏差的主人们对某个对象形成某种认识和判断会发生偏差。造成知觉偏差的主要原因可汇总为要原因可汇总为 9 个方面:个方面: 1.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人的背景、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等的不由于人的背景、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等的不同,人

13、们会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认识判断,形成结论,这种现象就是知觉同,人们会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认识判断,形成结论,这种现象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的选择性。 2.2.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又将称为刻板印象知觉的恒常性又将称为刻板印象(stereotyping)指的指的是根据某人所在的群体特征来判断该个体。是根据某人所在的群体特征来判断该个体。 3.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对某个被知觉对象的符号赋予一定意义的现象。对某个被知觉对象的符号赋予一定意义的现象。 4.4.晕轮效应晕轮效应(holo effect)。指依据人或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指依据人或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 (如外如外

14、貌、地位、成就、智力、颜色等貌、地位、成就、智力、颜色等) )来形成对此人或事物的总体印象。来形成对此人或事物的总体印象。 5.5.对比效应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指当人们对某个对象进行认知评价时,。指当人们对某个对象进行认知评价时,由于其他对象的存在而影响了对象的真实评价。由于其他对象的存在而影响了对象的真实评价。 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 6.6.投射效应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指人们根据自己个人的认识和想法来指人们根据自己个人的认识和想法来推断别人。推断别人。 7.7.知觉防卫知觉防卫(perception defense)。指人们对阻碍自己发展的

15、信息或与指人们对阻碍自己发展的信息或与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信息,有时会故意视而不见或将输入的信息歪曲。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信息,有时会故意视而不见或将输入的信息歪曲。 8.8.先入效应先入效应(primary effect)。指当人们对某个对象讲行知觉时,第一指当人们对某个对象讲行知觉时,第一次印象具有重要影响。次印象具有重要影响。 9.9.近因效应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指人们有时会根据最近、最新的信息来指人们有时会根据最近、最新的信息来对某个人或事物进行认知判断。对某个人或事物进行认知判断。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4.3 4.3 人的归因人的归因4.3.1 4.3.1 归因的内涵和重

16、要性归因的内涵和重要性 人们既会对某个对象进行认识判断,形成印象,还会深入探究某种人们既会对某个对象进行认识判断,形成印象,还会深入探究某种行为或事情发生的原因,心理学上称后者为归因行为或事情发生的原因,心理学上称后者为归因(attribution)。 管理者只有正确的知觉管理者只有正确的知觉( (及时、准确地了解情况及时、准确地了解情况) )还不够,还必须有还不够,还必须有正确的归因正确的归因( (分析产生某种情况的原因分析产生某种情况的原因) ),这样才能找到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找到解决方法。4.3.2 4.3.2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 1.1.凯利凯利(Kelly)的归因理论的归因理论 人类

17、在归因时,往往把人的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内人类在归因时,往往把人的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指个体自身的原因,外因是指个体之外的其他环境因素。心理学家因就是指个体自身的原因,外因是指个体之外的其他环境因素。心理学家凯利凯利(Kelly)提出一个归因理论来将人的行为归为内因或外因。他认为,提出一个归因理论来将人的行为归为内因或外因。他认为,分析判断某个人的行为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分析判断某个人的行为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致性;一致性; 一贯性;一贯性; 特殊性。特殊性。 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 一致性一致性(consensus),

18、指所有人都有类似的行为。一致性越高,越是外,指所有人都有类似的行为。一致性越高,越是外因引起;一致性越低,越是内因引起。因引起;一致性越低,越是内因引起。 一贯性一贯性(consistency),指在所有不同时间,都有类似的行为或情况,指在所有不同时间,都有类似的行为或情况发生。一贯性越高,越是内因引起的;一贯性越低,越是外因引起。发生。一贯性越高,越是内因引起的;一贯性越低,越是外因引起。 特殊性特殊性(distinctiveness),指个体在不同情况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指个体在不同情况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殊性越高,越是外因引起;特殊性越低,越是内因引起。为。特殊性越高,越是外因引

19、起;特殊性越低,越是内因引起。对行为的观察对行为的观察行为一致性行为一致性高高/ /低低行为一贯性行为一贯性高高/ /低低行为特殊性行为特殊性高高/ /低低对行为的归因对行为的归因内因内因/ /外因外因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对行为的观察对行为的观察行为一致性行为一致性低低行为一贯性行为一贯性高高行为特殊性行为特殊性低低对行为的归因对行为的归因内因内因1-1-将某人行为归为内因的条件将某人行为归为内因的条件对行为的观察对行为的观察行为一致性行为一致性高高行为一贯性行为一贯性低低行为特殊性行为特殊性高高对行为的归因对行为的归因外因外因2-2-将某人行为归为外因的条件将某人行为归为外因的条件知觉与归因

20、知觉与归因 2.2.维纳维纳(Weiner)等人的归因理论等人的归因理论 我们只是将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归因于其内因或外因还是不够的,我们只是将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归因于其内因或外因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内因或外因的具体因素。维纳(我们还要知道内因或外因的具体因素。维纳(WeinerWeiner)等人对这一问)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因果关系归因模型。达夫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因果关系归因模型。达夫特等人特等人(2004)也在其著作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模型。也在其著作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模型。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稳定稳定不稳定不稳定原因的原因的稳定性稳定性因果关系轨

21、迹因果关系轨迹用归因解释工作绩效用归因解释工作绩效内在内在外在外在运气运气努力努力工作难度工作难度能力能力 根据这个理论,一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因素都为内因,但相对根据这个理论,一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因素都为内因,但相对而言,前者是相对稳定的,后者是不稳定的。一个人的工作难度和运气而言,前者是相对稳定的,后者是不稳定的。一个人的工作难度和运气这两个因素都为外因,但相对而言,前者是稳定的,后者是不稳定的。这两个因素都为外因,但相对而言,前者是稳定的,后者是不稳定的。4.3.3 4.3.3 人的归因过程特征人的归因过程特征 像知觉一样,人的归因过程也具有一些特征,有时人会发生归因失像知觉一样,人的归因过程也具有一些特征,有时人会发生归因失真的偏差。真的偏差。 1.1.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尽管人们在评价他尽管人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人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人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2.2.自我自我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