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框架梁与连梁的区别A:许多人在绘制梁平法施工图的时候都有点迷惑,两端与柱相连的叫KL,两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的叫LL,两端与主梁相连的叫L,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墙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点模糊了?今日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分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分:1.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
2、,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2.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3.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状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2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意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殊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章的状况,为了满意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开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
3、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纳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一般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b)跨高比5框架梁。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第一种状况连梁应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在SATWE里是用和剪力墙相同的壳元来模拟),否则会导致(1)结构刚度失真;(2)连梁受力模式不正确。虽然PKPM说程序已采纳了变形协调方程来解决梁和墙接触面的变形问题,但计算结果仍旧相差很大。其次种状况连梁应按主梁输入并定义其为框架梁。4.一端与竖向抗侧构件相连,一端与梁相接次梁。5.一端与框架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平行相连框架梁。6.一端与框架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框架梁。剪力墙也有平面外刚度,可以近似看做一个长扁柱,根据新高规JGJ3-2022中7.1.7条的要求,应掌握剪力墙的平面外弯距,应至少采纳下面的一个措施: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2)在梁与墙相交处设置扶壁柱;3)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设置暗柱,并按计算配筋。注:当剪力墙厚度较小,梁与剪力墙垂直相交时,梁端纵筋的水平锚固长度0.4Lae可能不满意,此时可采纳减小纵筋直径同时加大纵筋根数,或是采纳机械锚固来满意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基本建设贷款合同模板
- 学生文明行为倡导计划
- 怀集一中20年高三实验班二轮复习回归教材训练
- 信封采购合同样本
- 2025年绿化工程施工合同样本
- 上海长宁金杯出租合同样本
- 2025签订合同后离职规定详解
- 冰箱使用合同样本
- 2025年住建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析
- 2025酒店管理各类运营合同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教学课件:《新时代新征程》
- 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规程、制度
- 全球松子分析预测报告
- 英国FBA超重标签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课件(图文)
- 混凝土缝之宅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警察查缉战术讲义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