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1页
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2页
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3页
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校外培训专项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请把这首诗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3.诗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在下面注上本诗中的读音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舍()另外的读音组词()似()另外的读音组词() 4.“更”的意思是   。5.给“似陶家”选择正确的解释。()A.好像一户姓陶的人家B.好像陶渊明的家一样6.理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_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2. 古诗阅读。1

2、工整地默写蜂这首诗。2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关于本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描写了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B.本诗表达了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C.本诗为人们指出了一条做人的准则,即不要反抗,要默默承受3.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上/青青草 B.醉里吴音/相媚好C.大儿/锄豆/溪东 D.最/喜小儿/亡赖2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_的田园生活图,文中“_”一词突出了“小儿

3、”的顽皮。3这首词中的三个孩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_4. 日积月累。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_。已是悬崖百丈冰,_。_,_。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补充词句。2解释词语。(1)犹:_(2)俏:_(3)烂漫:_3本词的作者是_,“卜算子”是_,“咏梅”是词的_。4词里主要运用的是_的修辞手法。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初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B.三、四句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俊俏,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时坚

4、强不屈的情操。C.“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D.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6我还知道一首写梅花的古诗。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_。但使龙城飞将在,_。1把诗句补充完整。2“但使”的意思是_,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3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通过“_”写出了边塞战争时间的久远,通过“_”写出了边塞与内地的距离远。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龙城飞将”表达了自己强烈渴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定边关战争的美好心愿B.诗人开篇通

5、过环境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C.诗的后两句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战争消极的思想D.本诗与凉州词都是写边塞的诗,不同的是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国无良将的感叹,而凉州词主要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_,同“寨”。( )A.zài B.cái C.zhài D.chái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A.用鼻子闻味 

6、;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_) (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_)(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_)(4)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_)7. 阅读积累。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词下阕中“卧”字可谓

7、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_2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表达了作者对小儿怎样的感情?_3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_4读了该词之后,请谈谈你所向往的生活?_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林中小景金波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选自让太阳长上翅膀)(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例如:唿哨、   、   、   (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例如:啾啾、 

8、;  、   、   (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9. 课内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诗中用梅子金黄、_、_、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意思是荞麦花一片雪白,菜地里的花倒显得稀稀落落。(_)(2)白天很少见到行人的原因是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0

9、. 古诗阅读。梅雪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_,和句中的“ _”意思相近。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2后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写出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吟:_   瑟瑟:_可怜:_   真珠:_2这首诗按_顺序,描写了从_到_这段时间江边的

10、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_之情。3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景象B.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的景象。_1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塞下曲(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惊风:突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白羽:白色羽毛,这里指白羽箭。没(mò):陷入。石棱(léng):石头的突起部分。1塞下曲(其二)中描写的将军在“草惊风”的紧张气氛下

11、,做出的反应是_;塞下曲(其三)中描写的将军在“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气氛下,做出的决定是_。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将军有_的特点。2塞下曲(其三)中“_”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果敢与勇猛;“_”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两者相衬,表现了_的精神。3试着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塞下曲(其三)描述的情景写下来。_4我知道的边塞诗句还有:_,_。13. 阅读与理解。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2、1(提取信息)诗的第1小节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_、_、_、_。2(理解诗句)这首诗写于1938年,读一读下面的背景资料,回答问题。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着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指的是(_)。a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的中国大地   b在暴风雨摧残下的武汉(2)“无比温柔的黎明”指的是(_)。a树林里的早晨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必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3(标点运用)第1小节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4(体会情感)朗读这首诗时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   )A.热烈、激动 B.悲凉、沉重5(写法探究)诗歌的第2小节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试着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_14. 阅读天地。对不起姜华小小的蚂蚁是我不小心踩伤了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