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最新文档_第1页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最新文档_第2页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最新文档_第3页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最新文档_第4页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最新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朱德熙先生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中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可VP和VP不VP两种反复问句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始终互相排斥,不在同一种方言里共存。”1不过,朱先生又审慎地指出:“当然,这个结论是否真能站得住,还有待于更多的方言调查资料的验证。”王世华先生在扬州话里两种反复问句共存一文中也指出,两种反复问句共存的现象,现代扬州话里就有2。扬州话与南京话同属江淮方言,反复问句的形式在现代南京方言里有着更丰富的共存现象。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中提及的“反复问句”均以朱先生所确定的为准。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的区别以及“可VP句的归属,本文暂不讨论。南京话里的反复问句有“VP不VK型

2、;“FVF5型:在VP前加一个疑问副词造成的问句;“VP不VK和“可VK的混合型。同时,各类型的具体形式又不止一个。一、VP不VP型“VP不VK型,包括“VP不VK和“VP没有”两种类型。例如:1. VP不VP:去不去?放不放,L、?看不看电影?,并2. VP没有:上没上课?听见没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句子的末尾都可加上语气词“啊”且在口语中以用“啊”的为多啊”字音,轻声,跟在句子末尾不改变原来的语调。“啊”在句子的末尾可用可不用,不影响语调和理解,因此“啊”不负载疑问信息,不是疑问语气词。“VP不VK和“VP没有”两种形式,在南京方言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是“V不VK和“V没VP。无论是动宾词

3、组还是动宾式合成词皆如此,“不”前可省略宾语。一般说“吃不吃饭”“放不放心”“理不理发”,而很少说“吃饭不吃饭”“放心不放心”“理发不理发”,更不会像北京话那样说成“吃饭不吃”。这种格式使用泛化的结果是,使一些心理动词和形容词也按照这样的格式来说,比如,“喜不喜欢”“高不高兴”在南京方言中的使用频率明显多于“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究其原因可能是语言的俭省原则所致。“VP没有”型的反复问句,“没有”可以放在VP后面,如“听见没有?”,如果放在VP(或者是合成词)的中间,那么“没有”通常要省略成“没”,如“吃没吃饭啊?”“听没听见?”如果是单音节动词,且没有宾语,那么一般多用“V没V形式,如

4、“去没去?”“吃没吃?”。“V不VK和“V没VK在形式上对称,在表意上,“V不VK表示未然态,“V没VK表示已然态。“你吃不吃饭?”询问对方想不想吃饭,要不要吃饭,而“你吃没吃饭?”则是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吃过饭。二、FVP型南京方言中“FVP型”反复问句的使用频率比“VP不VP型更高。通常是在“VK的前面加上疑问副词“阿”aʔ˥(有时也写作“还”,但仍读“阿”音),组成问句。例如:(1)你阿晓得啊?(知不知道?)(2)你阿吃饭啊?(吃不吃饭?)(3)阿漂亮啊?(漂不漂亮?)(4)阿是这样啊?(是不是这样?)(5)你阿喜欢他啊?(你喜不喜欢他?)“阿VK构成的反

5、复问句中,“VP并不限于动宾词组和动宾式合成词,也可以是心理动词,如“喜欢、讨厌”等,还可以是性质形容词,如“漂亮、干净、红、白”等,但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如“绿油油、雪白、笔直”等。“阿VK后面可以加语气词“啊”或者“啦”,但在表义上有区另U,前者表示未然态,后者表示已然态,和“VP不VP"的两种形式相对应。例如:(6)a.阿去啊?(去不去?V不VP)b.阿去啦?(去没去?/去过没有?V没VP)(7)a.阿吃饭啊?(吃不吃饭?)b.阿吃饭啦?(吃没吃饭?/吃过饭没有?)因为语气词“啦”跟在“阿VK后面表示已然态,所以可以和表示已然态的“过”合用,如“阿吃过饭啦?”。但表示未然态的“啊

6、”却不能,不能说“阿吃过饭啊?”,从语感上来说,南京人一般不接受这样的搭配。如果“阿VK形式中出现的是形容词,那么“啊”表示的是对状态的静态描写,“啦”询问的则是状态是否有变化。例如:(8) 我的脸阿红啊?(是不是红的,对于状态的静态描述)(9) 被她打了一巴掌,我的脸阿红啦?(有没有变红)三、“VP不VK和“阿VK的混合型南京方言里还存在一种混合型的反复问句“阿V不VP。例如:(10) 你阿吃不吃啊?(11) 这个煤气灶阿能不能用啦?这种形式往往表示的是一种强调,可以加上“到底”“究竟”等表示强调的副词,例如“你到底阿吃不吃?”“你究竟阿去不去?”因为“VP不VK本身表达的是未然态,而且此形

7、式表达的功能是“强调”,因此,“啊”和“啦”跟不跟在后面没有区别,也没有附加意义,可以省略。这种混合形式只有“阿V不VK的形式,没有“阿V没VK的形式。一般不说“阿吃没吃?”“阿看没看过电影?“VP不VK和“阿VK以及“阿V不VK三种形式共存并不是南京方言的特有现象,不仅很多江淮方言(安徽东流和台肥话)有这样的特征,苏州话、和汕头话里也有三种形式并存的现象。但这三种形式并不属于同一个历史层次。朱德熙先生认为混合形式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阿VK与“VP不VK两种句型属于不同的层次。两者之中必有一种产生时代较晚,而混合形式不过是这种创新句型的本地化而已。“阿VP不VK产生的时代最晚,这一点应该是无异

8、议的。朱先生认为对于汕头话还难以确定两种句型哪一种更古老,但在扬州话和苏州话里,“阿VP显然是固有形式,而“VP不VK相对来说则是一种创新。3按照朱先生的说法,对于扬州话(江淮官话)和苏州话(北部吴语)来说,“阿VK应是先于“VP不VK而存在的。但游汝杰在吴语里的反复问句中却认为,“未然体的三种类型中,应以V-neg.'为最古层,V-neg.-V为中间层,F-V'为最新层”。游汝杰还进一步指出,“VP不VK形式很可能是在两宋之交,由北方移民带入南部吴语。而“VP不VK形式的盛行应是在明代以后。从方言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吴语在历史上不断受到北方官话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从北到南逐渐减弱

9、的,也就是说官话对北部吴语影响深,对南部吴语的影响浅。而“阿VK型不见于南部吴语,只见于苏南吴语。在书面文献中,“阿VK型的大量出现是在明末白话小说警世通言中,在吴语文献中则最早见于明末山歌。而北部吴语中的“阿VK型可能是晚至明代才出现。4根据游汝杰的论述不难看出,他认为“VP不VK形式在吴语里是早于“阿VP的,且源于北方话的影响。朱德熙先生和游汝杰先生的判断似乎正相反,但似乎都有道理。仔细分析后,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阿VP句型的确是江淮方言乃至北部吴语固有的句型,但其产生的时间却迟于“VP不VK句型由北方传入的时间。从文献材料看,古代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反复问句是“V-neg.”

10、句型,从先秦到南北朝,除了秦墓竹简较为特殊外,“V-neg.”是唯一的反复问句形式(张敏,1990)。而之后出现了“V-neg.-V(VP不VP)形式,并且通过移民由北而南传播,在两宋之交传到南方。而南部吴语区仍大量采用“V-neg.”形式。“F-V(阿VP)形式在江淮的方言区形成,由南向北扩散。也就是说,“F-V'形式是江淮官话乃至北部吴语固有的,但它形成的时间也许比从北方传入“V-neg.-V形式的时间要晚。这两种反复问句的形式之间也许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时间上的先后并不能证明其间存在着因果联系。而固有的句型也并不等同于先出现的句型。当然这也只是基于目前研究的一种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明。目前的文献无法证明,“阿VK句型是源于北部吴语继而影响江淮方言,还是先形成于江淮间继而影响北部吴语。如果首先形成于江淮间,且独立产生,那么“阿VK句型产生的动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注释:1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