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文化素质讲座_第1页
清华文化素质讲座_第2页
清华文化素质讲座_第3页
清华文化素质讲座_第4页
清华文化素质讲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九)大学文化与清华精神 第一讲 清华的人文传统 演讲人:张岂之 教授 主持人:胡显章 教授 日期: 2010年9月16日(周四)15:20 地点:六教6C300 演讲人简介:张岂之,男,出生于1927年11月,江苏南通人。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现为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育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自著并主编有:儒学实学新学、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变迁、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六卷本)、中国

2、近代史学学术史、青鸟集等书,并主编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华夏文化杂志。 特别提示: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列入全校本科培养方案。从系列之(七)第二讲起,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按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要求举办。请全体本科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务必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选听。欢迎其他师生光临。 大学文化与清华精神 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九)简介 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清华大学教务处、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于2005年4月拉开帷幕。迄今为止,该讲座已成功举办八个主题系列百余场。八个主题系列包括:系列之(一)“大学理

3、念与人文精神”、系列之(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系列之(三)“文明的对话与梦想”、系列之(四)“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系列之(五“哲学与人生”、系列之(六)“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系列之(七)“科学与人文:双赢和融合”和系列之(八)“文学与艺术”。从2008年9月起,该系列讲座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正式以学分形式列入清华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为对大学生们进行广泛深入的、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人文和科学通识教育做出了新的尝试。 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等不同层次的方方面面。大学精神在大学文化中

4、居于核心位置。清华走过了将近百年之路,是从争取教育独立到力图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清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这正是清华孕育高素质人才、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与核心,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源泉与动力。 虽然人们对清华精神的理解和表述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这亦是其永恒的魅力之所在。“清华精神”在一系列的文化符号中得到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人文日新”的校箴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等等,这是一笔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0-2011学年度,适逢

5、喜迎清华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百年校庆”。以此为契机,在世界高等教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拟邀请相关学者和杰出校友共同探讨大学文化、解读百年清华精神,继承弘扬清华的光荣传统,促进清华文化的综合创新。我们期望此系列讲座能使莘莘学子在享用酣畅淋漓的精神盛宴中,领略学校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感悟清华人较为稳定、相对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理想追求,养成博大的胸怀和宏阔的视野,使自己的思维更深刻、追求的境界更高远;更期望此系列讲座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参与探讨、守望、实践并提升“清华精神”,使之发扬光大,日久弥新。 9月16日下午,近700名师生在六教C300教师听取了本学期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九)

6、“大学文化与清华精神”的第一场讲座。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我校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张岂之作题为清华的人文传统的演讲。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顾问胡显章主持讲座。 报告以我校人文传统的现代化阐释和继承与发扬为主线,从校训与周易、王国维先生学术创新特色、陈寅恪先生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以及人文清华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我校人文传统的内涵和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清华人文传统精髓,达到人文与科学融会贯通,最终实现教育与科研的创新要求。 张岂之,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现为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我校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教育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

7、会顾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在百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本学期“新人文系列讲座”将遍邀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充分发掘学校人文传统及其对大学精神的塑造力和推动力。 9月16日下午,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岂之在六教为近700名清华师生作了题为“清华的人文传统”的精彩演讲。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顾问胡显章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张岂之以清华人文传统 的现代化阐释和继承与发扬为主线,从清华校训与周易、王国维先生学术创新特色、陈寅恪先生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以及人文清华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清华大学人文传统的丰富内涵与重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传统现代化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清华人文

8、传统精髓,达到人文与科学融会贯通,最终实现教育与科研的创新要求。在长达三小时的讲座中,张岂之虽年逾八旬,却精神矍铄,激扬文字、指点人文,侃侃无倦! 张岂之说,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奋斗目标,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充分发掘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在简要分析周易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之后,张先生指出,早在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临清华同方部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勉励清华学生,后遂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其涵义是,天的运动刚

9、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紧接着,张先生详细论述了清华人文传统最重要的精神内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这种精神的代表王国维先生的学术创新特色。张先生简要回顾了1925年成立的“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的历史和成就,介绍了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这五位著名导师。他指出,王国维先生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二重印证法;王国维先生也具有充分的学术敏锐力,能够

10、在治学的同时使中学与西学融会贯通。张岂之先生认为,在王国维先生身上真正体现了学术研究所必需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如果加以现代化阐释,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张先生说,1927年王国维先生自沉之后,儒家经书逐渐退出大学讲堂,近代学科分类决定了大师之后再无国学大师。张先生不赞成大学里面搞国学院,如果要搞,应该有今天的时代内容,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同时,要富有时代气息。 张岂之还提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钱学森之问”,指出这个问题同样涉及了创新能力与科学精神(逻辑思维)以及人文艺术精神(形象思维 )的融合问题,与王国维先生的学术思想

11、一脉相承,都是清华人文传统的宝贵财富。 随后,张岂之与大家探讨了清华人文传统中的另一位大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张先生还扼要地介绍了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几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谈到陈寅恪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张先生总结了如下几点:对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敢于讲真话;对中华文化的热情。 最后,张岂之从清华大学校长、教授和学生三者出发,提出了“人文荟萃清华园”这一命题,通过大量实例予以论证,并号召广

12、大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清华优秀的人文传统。他谈到,梅贻琦校长很早就把大学建设的目光瞄向世界一流大学,并且倡导要在通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化发展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他的“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对现代大学建设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授方面,张先生则举了朱自清先生在成名之后仍远赴英国进修学习的例子,来说明清华教授如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而在学生方面,张先生则以著名学者钱钟书、季羡林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学习经历来说明清华学生如何奋发努力,广泛涉猎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整场讲座在热烈气氛中结束。张岂之先生在讲座中对清华大学的人文传统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重视本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吸取会通其他优秀文化,人文艺术与科学并重;教育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西南联大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得到继承与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就是创新精神。而要继承这种创新精神,则要对这种人文传统进行现代化阐释,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容,要同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次讲座使同学们充分领悟了清华的人文传统,也激发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热情。 本次讲座是2010秋季学期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九)“大学文化与清华精神”的第一场讲座。在清华百年校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