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_第1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_第2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_第3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_第4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ZYB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YBXXX-201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0-XX-XX发布2010-XX-XX实施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布本标准由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土壤性质检测、肥效田间试验、配方设计、配方校正试验、配方肥的加工、配方肥合理施用。本标准适用于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

2、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53土壤全氮测定NY/T149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NY/T497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889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Y/T890土壤有效态锌、镒、铁、铜的测定NY/T1121.2土壤PH的测定NY/T1121.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7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1121.8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1121.9土壤有效铝的测定NY/T1121.13土壤交换性钙镁的测定NY/T1121.14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1121.15土壤有效硅的测定LY/T1229森林

3、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科学提出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养分比例、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促进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3.2肥料用以调节植物与土壤间养分供需矛盾,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营养环境的物料。3.3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以提供植株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3.4大量元素对元素氮、磷、钾的通称。3.5中量元素对钙、镁、硫元素的通称。3.6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例如硼、镒、铁、锌、铜、铝或钻等。3

4、.7无机肥料标明养分量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施入土壤后能迅速转化为无机盐形式的,如尿素等习惯上也列入无机肥料。3.8单质肥料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具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通称。3.9氮肥具有(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氮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质肥料。3.10磷肥具有(P2O5)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质肥料。3.11钾肥具有(K2。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氮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质肥料。3.12复混肥料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加工制成的肥料。3.14掺和肥料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标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肥

5、料。3.16肥料效应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的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不。3.17肥料效应函数借助于肥料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技术,将施肥量和农作物产量进行数理统计,配置出尽量接近实际状况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用导数法计算出所用于的地区或地块的施肥量建议。3.18常规施肥亦称习惯施肥,指当地前三年平均施肥量。3.19空白对照不施肥的处理。3.20配方肥料指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以各种单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4田间基本情况调查A.1。1 调查记录内容调查土

6、壤基本情况和施肥情况,其编号要与土壤样品标签相同,调查内容见附录表1 调查方法调查陪同取样的村组人员和地块所属农户。5土壤样品采集制备2.3.1 土壤样品采集2.3.2.0 采样时间在粮食及蔬菜作物收获后或施肥前采集;在果园果品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2.3.3.0 确定采样单元利用现有土壤调查和化肥区划资料,在一个县范围内,可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首先划分成测土配方施肥几个大区,然后在大区内按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壤肥力等级等,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平原、大田作物66700m2133400m2(100亩2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园艺作物3335

7、0m266700m2(50亩100亩)采一个混合样。2.3.4.0 采样周期一般情况下,一次采样分析数据结果可指导农业生产1年5年。如土壤无机氮可每年采集一次,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2年3年采集一次,中、微量元素一般3年5年采集一次。2.3.5.0 采样单元定位为便于田间示范年际间比较和施肥分区的需要,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2.3.6.0 布点在采样区域内,按“S”型布点采样。每个样品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15个20个点为宜。采样时注意避开路边、地头、沟边、粪堆点、根茬点、局部特殊地形及堆放过肥料的地方。2.3.7.0 取样工具小土铲、铁

8、锹、取土钻、卷尺、土壤袋、标签、铅笔。如需检测土壤微量元素,则须用不锈钢工具。2.3.8.0 采样深度采样深度大田一般为0cm20cm,果园为0cm40cnt2.3.9.0 采样方法不同作物的采样点不同。旱田土样应在垄台上两个作物根茬之间进行采集。水田采集土样时注意不要采到稻根,采样点不要集中在同一灌溉小区内。菜田中要根据垄沟比例确定采样点。果园采集土样时应在雨线内距树干40cm-50cm之间选择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上,用取土铲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取样器垂直向下平行于断面取土,且在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最后将各点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2.3.10.0 样品量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

9、盘子或塑料布上,剔除土壤中的作物根系、石块、杂草等侵入体,将土样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最后以留0.5kg土样为宜。2.3.11.0 样品记录将土壤样品装入土壤袋中,用铅笔填写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置于袋内,另一份系在袋外。标签内容见附录表A.2。2.4.1 土壤样品制备2.4.2.0 土样风干将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样品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2.4.3.0 磨碎

10、和过筛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棒或塑料棒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清除。压碎的土样要全部通过2mm(10目)孔径筛。未过筛的土粒必须重新碾压过筛,直到全部样品通过2mm(10目)孔径筛为止。可供pH值、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将以上的样品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用瓷研钵进一步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25mm(60目)孔径筛,供有机质、全氮等项目的测定。将通过0.25mm(60目)孔径筛的试样用四分法取一部分继续用玛瑙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mm(100目)孔径筛,供土壤全量微量元素测定。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在采样、风

11、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环节,不得接触可能导致污染的金属器具。最后将通过各孔径筛的土壤样品装入塑料或纸质容器中,容器上注明土壤编号、名称和细度等。二土壤检测9.1 检测项目以有效养分含量为主。必测项目有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根据土壤和敏感作物选测其它项目,如土壤pH值>7.5检测有效铜、锌、铁、镒等,蔬菜、果园土样检测有效硼等。9.2 检测要求土样批量较大,如果检测人员操作熟练,结果重现性好,可不做双份平行,每个项目只做单次测定。可采用将检测结果与标准物质比较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取标准物质插入检测样品中,检测完成后,将标准物质的检测值与标准值进行对

12、照,进而判断该批样品检测质量。9.3 检测方法土壤pH值土水比1:2.5,电位法,按NY/T1121.2规定执行。土壤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铭酸钾氧化-容量法,按NY/T1121.6规定执行。土壤全氮凯氏蒸储法,按NY/T53规定执行。土壤水解性氮碱解扩散法,按LY/T1229规定执行。土壤有效磷酸性土壤采用盐酸-氟化案法,按NY/T1121.7规定执行;石灰性土壤(碱性或中性土壤可参照使用)采用碳酸氢钠法,按NY/T149规定执行。土壤速效钾乙酸镂浸提一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NY/T889规定执行。土壤有效铜、锌、铁、镒(pH>7.5样品必测)DTPA浸提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

13、NY/T890规定执行。土壤有效硼沸水浸提一甲亚胺-H酸法或姜黄素比色法,按NY/T1121.8规定执行。土壤有效硫的测定磷酸盐-乙酸或氯化钙提取-硫酸钢比浊法,按NY/T1121.14规定执行。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乙酸镂交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NY/T1121.13规定执行。有效硅的测定柠檬酸或乙酸缓冲液浸体-硅铝蓝比色法测定,按NY/T1121.15规定执行。有效铝的测定草酸-草酸按提取-极谱法测定,按NY/T1121.9规定执行。7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不同作物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

14、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试验方案“3414”完全试验方案试验方案见附录表A3,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试验可设计重复或部分处理重复或多点不重复试验,20个以上试验点,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3414”不完全试验方案试验方案见附录表A.4,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配方的校正试验确定肥料配方后要进行校正试验。具体选择测土配方施肥地块,进行田间对比示范。示范设置常规施肥对照区和测土配方施肥区,另外加设一个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区,其中测土配方施肥、农民常规施肥处理面积不少于200m2空白(不施肥)

15、处理不少于30m2通过田间示范,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试验实施采集检测土样试验地施肥前采用“S”型取样,不少于5点混合的土壤样品。试验作物品种选择田间试验一般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试验方法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准备、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作物生育性状和产量调查等,具体按NY/T497执行。试验记载具体内容见附录表A68肥料配方的制定施肥分区的划分在土壤采集测试、田间调查和田间试验基础上,在一个县范围内,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气象资料、种植结构、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划分若干施肥分区

16、,然后优化设计不同分区的肥料配方。地块肥料配方设计方法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30%-60%乍为基肥用量。具体基施比例根据土壤全氮氮素实时监控施肥技术根据目标产量确定作物需氮量,以需氮量的含量,同时参照当地丰缺指标来确定。一般在全氮含量偏低时,采用需氮量的50%-60%乍为基肥;在全氮含量居中时,采用需氮量的40%-50%乍为基肥;在全氮含量偏高时,采用需氮量的30%-40%乍为基肥。氮肥追肥时期及用量以作物关键生育期的营养状况进行。磷钾养分含量监控施肥技术对于磷肥,根据土壤有效磷测试值、当地常规施肥量和当地养分丰缺指标来确定施肥量,当有效磷含量处在中等偏上水平时,可以将上季磷肥用量的100

17、%-110%乍为当季磷肥用量;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需要减少磷肥用量,直至不施;而随有效磷含量的降低,需要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在极缺磷的土壤上,可以施到需要量的1503200%在24年后再次测土时,根据有效磷和作物产量的变化再对磷肥用量进行调整。钾肥首先确定施用钾肥是否有效,再参照上面方法确定钾肥用量,但必须考虑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带入的钾量。一般大田作物磷钾肥料全部做基肥。中微量元素的施用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作物对其需要量也各不相同。通过土壤测试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丰缺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因缺补缺校正施肥。养分丰缺指标法基本原理选择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的养分之间相关性高的测试

18、方法进行养分测试,同样在该地块布置田间生物试验,把养分测定值按作物产量的高低划分等级,制成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及施用肥料数量的检索表,当取得某一养分测定值后,对照检索确定施肥量的大致范围,作为配方施肥的依据。指标确定在测土配方施肥区内采取土样并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同时在该区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进行多点对比田间试验,一般多于20个点。可采用5处理试验设计方法。收获后计算产量,用缺素区作物产量占全肥区作物产量百分数即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相对产量在50%A下的壤养分测定值定为极低,相对产量50%-75私低,75%95私高,大于95%极高。应在试验区内布置多水平的田间肥料试验,精确

19、地对土壤养分进行分级,确定肥料适宜用量,做到定量施肥。养分平衡法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按式(1)计算。X1=RBP)2.25(A-QYXXXX,(1)X1施肥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Y目标产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Q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A土壤养分测定值,单位毫克每千克(mg/kg);P土壤校正系数;B肥料中养分含量(%;R肥料当季利用率(%。8.2.3.2参数确定目标产量以当地前三年作物平均产量为基数,在此基础上,按粮食作物增产10%-15%蔬菜增产20%-30%果树增产15%-20渊产量作为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

20、地上部茎叶籽实重量和养分含量的测定,计算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可按公式(2)计算。X2=121M)M(C)(C21Mx+X,(2)式中:X2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kg/100kg);C1籽实养分含量(衿;M2-一籽实重(kg);C2秸秆养分含量(衿;M2-秸禾f重(kg).工作中可以引用现成的科研资料或借鉴肥料手册查到各种作物形成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供肥量土壤供肥量(X3)可按式(3)计算。X3=AX2.25XP,(3)式中:X3土壤供肥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A土壤养分测定值,单位毫克每千克(mg/kg);2.25将mg/kg换算成每公顷土重的换算系数;P土壤较正系数;土壤较正

21、系数(P)可通过田间t验按式(4)求出。P=2.25A)(Y1XX2X,(4)式中:P土壤较正系数;Y1空白区(或缺素区)产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X2单位产量该元素吸收量,单位千克每百千克(kg/100kg);A土壤养分测定值,单位毫克每千克(mg/kg);2.25将mg/kg换算成每公顷土重的换算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供施肥料养分含量可按商品肥料标明的养分含量计算;对有机肥料养分含量的确定,则必须经过测定,按实际养分含量进行计算。肥料利用率肥料当季利用率对肥料定量的准确性影响很大,但肥料利用率不是一个常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施肥量及施肥方法等。因此,各配方施肥

22、区内可从田间试验中求得本地区的当季肥料利用率。可按公式(5)计算:R=BC1.3CX100%,(5)式中:R-肥料利用率(%;C3施肥区作物地上部含该元素总量,单位千克(kg);C1为空白区作物地上部含t元素量,单位千克(kg);B为施用肥料中含该元素量,单位千克(kg)。通过试验获得上述参数,将各参数带入计算公式中,只要取得土壤养分测定值即可计算出应施肥料的数量。8.2.4肥料效应函数法根据“3414”方案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8.3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见附录表A.5。9配方肥料的合理施用施肥原则在养分需求和供应平衡

23、的基础上,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配方肥种类根据土壤特性、肥料特性、作物营养特性、肥料资源等综合因素确定肥料种类,可选用单质肥料自行掺混配制配方肥,也可直接购买配方肥。施肥时期根据肥料性质和作物需肥特点,确定施肥时期。氮肥应在植物生长旺盛和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重点施肥,一般有条件的地区应分期施肥。磷肥一般做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一般于作物生长发育前期施用。施肥方法常用施肥方式有条施、穴施等。应根据作物种类、栽培方式、肥料性质等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例如氮肥应深施覆土,施肥后灌水量不能太大,否则造成氮素淋失;水溶性磷肥应集中施用,枸溶性的磷肥应分层施用或与有机

24、肥料堆讴后施用;有机肥料要经腐熟后施用,并深翻入土。10田间试验按照本规程进行田间试验,并做好试验结果记录。见附录表A.6。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土配方施肥相关记录表、卡样式A.1测土配方施肥相关记录表、卡包括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土壤采样标签、3414”完全试验方案、3414”不完全试验方案、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A.2各表、卡样式A.2.1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见表A.1。表A.1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统一编号:调查组号:采样序号:采样目的:采样日期:上次采样日期:地理位置省(市)名称地(市)名称县(旗)名称乡(镇)名称村组名称邮政编码,户名称地块名称电话号码纬度(度:分:秒)经度(度:分:秒)海拔高度(米)自然条件地貌类型地形部位/常年降雨量(毫米)常年有效积温(C)常年无霜期(天)生产条件"田基础设施排水能力灌溉能力人源条件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制典型种植制度常年产量水平(公斤/亩)土壤情况;类亚类土属j种俗名/耕层厚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田块面积(亩)代表面积(亩)来年种植意向“口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