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格实验题宝山:26.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做“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用电流表测出通过A B、C三处的电流(I总、Ii和I2),用电压表测出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源两端的总电压(U、U2和U总),并通过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和改变电源电压的高低,进行多次实验,正确记录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电流电流电流I电压电压电压电阻电阻电阻R验I1I2总U1U2U总R1R2总序 号(安)(安)(安)(伏(伏(伏(欧)(欧)(伏)10.40.40.424651020.30.30.3336101030.20.20.2426201040.150.1501
2、0.10.1246204060.060.060.061.24.862080(1)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第2、3和4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 .(2)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第5、6和7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3)依据电阻公式 R=U/I,且利用表中 两列数据,可以计算出每次实验时 电路的总电阻,请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最后一列中.(4)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最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 .(5)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又得出以下结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
3、)中电压与电阻数据,得出有关电压变化规律 时:串联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一定,某一电阻阻值不变,另一电阻变大时,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4、5和6中两个电阻两端电压的比值和两个电阻的大小的比值,得出的定量结论是:串联电路中 .A . _ , B £26.7分)C12)相等fC13)各串联电阻两幕的电压之用,CH>第4列I单曲列宴聆序号电流几 (安)(安电相U安电用5 (tt)电压5电压U* (伏)电阻用 (欧)电阻用业祖瞰)1152203 加4405606100<16)各串联电阻之和:U7)限值变大的也阻两端电压增大,阻值不变的电阻网端电压减小:<18)各电阻两端
4、电压之比等于对应的电阻(限值之比.(斛联屯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布跟它做电阻的大小成正比J嘉定:26.小林和小徐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变化情况。如图18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 30牛、40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同一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 F,并测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桌,并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实验 序号F (N)F浮(N)F 桌(N)120106021614643121868482272542276表一物体甲的重为30N实验 序号F (N)F
5、 浮(N)F 桌(N)630106072515658182272910308010830表二物体乙的重为40N图18小林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U4 后得出结论:不同柱形物体浸入同一柱形容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对桌面压力相同。分析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 5与8的数据与小林得出结论不符的原因(15)。小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4 (或6、7、8、9) F桌变化量与F浮变化量的关系后得出初步结论:皿。进一步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实验序号10的F桌的大小为(17)牛。(14) 1.6 或 4、8门5)容揩底对物体有向上的支持力116同一柱形物体浸入同一柱形容器的液体中,F.的变化量等
6、于小的变化量,(17) 82闵行:29、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所用实验器材有:长为 0.2 米的吸管 (底部用蜡封)、电子天平、酒精(p =800千克/米3 )、水、未知液体、刻度尺、细沙、柱状容器等。实验时,他们首先在容器内装入足量水。并将适量细沙装入吸管中,用电子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然后将该吸管放入水中,如图19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其静止时浸入有 人提的深度h ,记录相关实验数据于表一中。接着,他们把水更换为酒精。重复上述过程,并记录数据于表二中。序号液体h (米)m (千克)1水0.080.00820.100.010表二序号液体h (米)m (千克)4酒精0.100.0085
7、0.120.01030.120.01260.150.012(1)在本实验中,他们通过吸管总质量 m来比较吸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其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及。(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4)该小组一位成员把总质量为0 m的吸管放入未知液体中,测得其静止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e(h 0<0.2米)。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用na、h°和p水的代数式表示)。俎p = F/Si(1Q) 2与虱或3马MD同种液体.液体肉都压强打双鹿成正比分)(12) 1” /生.(2 分)黄浦
8、:26、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后,某小组同学用图16所示的电路验证通过导P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关系。他们选用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欧,然后把5欧、10欧、15欧和20欧四个定值电阻先后接入电路的M N两点间,闭合电键 S,将相应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叫()川( Q ),(A)1550.6025100.4035150.3045200.24小明要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他应以 (选填或“5”)为研究对象,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请在表中第五列填入所需测量并记录的栏目名配 小红想通过第三列与第四列数据及相关条件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你认为(选填
9、“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26, (14) Roi1 分05)在用阚端并联一力电压裳.1分<16) WV);1 分(17)不可行1分(lfi)原田两端电压没有控制相同01分青浦:29.为了研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的特点,某小组同学用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体积不同的若干块物块进行实验,甲材料的密度为p甲,乙材料的密度 p乙,且p甲v p乙.如图所示,他们让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测量并记录了物块的总体积和露出水面的体积,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材料实验物块体积露出水面体 积材料实验物块体积露出水面体 积序号(10-6米 3)(10-6米3)序号(10 6 米 3)(10 6 米 3)甲1106乙
10、681.62201271023301883064402493575503010459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的物块漂 浮在水面上时,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物块的体积成正比.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7、3与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他们分别分析了 “露出水面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出的进一步结论是:(a) . (b) . 29. <1幻I、2,3、4%5或(M)体积相同的不同材料的物块摞浮在水而上,材料密度小的物块,播出水面的 体积大1 同抑材料的物块漂浮在水师匕时,瞬出水时的体制与物体体期的比例相等: <16)不同材料的物块素浮在水面
11、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与物体体积的比例不相 等T且材料密度大的比例小静安:25.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对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变化的影响.首先,他将一个圆柱体放入足够深的水槽中,圆柱体浮在水面上,并利用仪器测得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实验初始状态时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3000.00帕.然后,他在圆柱体上逐个放上与圆柱体底面积相同的圆板(圆板的厚度与材质相同),观察圆柱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并记录下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表一、表二为两位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表二实验 序号所加圆板 个数水槽底部所受 水的压强(帕)113015.00223030.00333045.0
12、0443060.00实验 序号所加圆板 个数水槽底部所受 水的压强(帕)553071.25663078.75773086.25883093.75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与4 (或5、6、7与8)中的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所加圆 板个数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5. (6分><8)水槽底部所受水的乐强随首所加圜板个数的增加而增大.(9)向
13、埴加块网板.水槽底部液即压昆增加值相等.(101每增加一块阑板,圆柱体浮在水面上时水槽底部液体压强增加值大于沉到水 底时水槽底部液体不掰噌加值浦东:26.为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DIS数据采集系统及若干重力 G和密度p已知的实心物体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将实心物体放 入盛水的平底容器中(如图所示),测出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 中.表一实验序号123456789密度 p (g/cm3)2.02.53.0重力G (N)48124812369压力F (N)2.04.06.02.44.87.22.04.06.0表一(p p 水):p1:
14、23: 52: 3F: G(1)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随物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 1、2、3 (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 得出:.(3)小组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中的数据有了新发现,他们将经计算得到的部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a)表二中空缺的数据依次为 、 、.(b)按表二中数据反映的规律推理: 若浸没在水中某实心物体的密度p =4g/cm3,重力G=12N则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 N .股5分(14) 1与或E与八或3与硝(15)当物体的悔度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15、对容粉底的压力与物体的重月成 正比(16) 1-2 (17) 3:5 (18) 2-3(19)9虞明:第玷空Z分.第LEJ7J8空共1分.其余畅空I分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虹口: 25.小赵和小王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量p液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猜想不同.小赵猜想: p液与放入圆柱体的质量 m物、体积V物有关,于是他将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测得相应的 p液,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实验序号12345m物(千克)2.02.42.82.82.8V物(米3)1.0 X 10 31.0 X 10 31.0 X 10 31.2 X 10 31.5 X10 3p液(帕)2502
16、50250300375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得: p液与m物, Ap液与V物.(均选填“有关”或“无关”)小王对小赵的猜想提出质疑: p液一定与圆柱体的体积有关吗?为了进行验证,他选用不同物体,将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测得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浸以及V物、 p «,并记录在表二中.表二:实验序号678910V物(米3)-30.8 x 10-31.0 X 10-3 11.2 X 10-31.0 X 101.0 X10 3V浸(米3)0.2 X 10 30.4 X 10 30.6 X 10 30.5 X 10 30.6 X10 3 p液(帕)5010015012515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知
17、小王的质疑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分析比较 实验序号7与9与10,可得:将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25,19)无关1 口S有关*5分£11)8苛1必 12正确1口3) Ap与群事成正比.崇明:26.某物理兴趣小组学生在学习了电学知识以后,做了一项科学探究.即探究“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 U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 h的关系”.在苹果中插入铜片和锌片,就能自制成为一个苹果电池,铜片是电池的正电极,锌片是负电 极.那么,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有怎样的关系呢?该实验小组用如图 1所示的实验器材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图I图2(1)实验时,应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 ;(2)小组
18、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当深度为5cm时,电压表示数如图 2所示,请将电压值填入下表的空格中;实验序号123456电极插入的深度h/cm123456苹果电池电压 U/V0.120.180.220.270.34(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4)科学猜想: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还可能与 有关;(5)如果实验前不知道苹果电池的正负极,可以使用 (填一种实验器材)来判断;(6)如果把图1中实物图用导线连接成电路图,该电路属于 (选填“串联电 路”、“并联电路”、“最简单电路”或“检测电路”)答案:(1)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2) 0.30; (3)苹果电池电压随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增大而增
19、大;(4)苹果的种类(或苹果的大小、两极间距离、电极面积大小);(5)电压表(或电流表);(6)检测电路.松江:26.为了研究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水与物体体积、质量的关系,小李和小华两位同学将质量和体积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 器中,并分别进行了实验.(1)小李探究:p水与放入物体质量 m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不同、 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 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测得p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表实验序号123实验示意图1111二 c二二二 二二4m (千克)3.02.52.0 p水(帕)250025002500分析比较表一中 p水和相
20、关条件,可得: p水与m (选填“有关”或“无关”).(2)小华探究: p水与放入的物体的体积 V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合金 物块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并测得p水.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表二表二实验序号1234实验序号56m (千克)3.53.53.53.5m (千克)3.53.5V (米 3)3X10 36X 10 39X 10 312X 10V (米 3)_ - 315X 10_ - 318X 10 p水(帕)30006000900012000 p水(帕)13500分析比较表二中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物体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
21、容器中, .小华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发现测得的实验数据与表二中的结论不符合,原因可能是 .请填写实验序号 6中的相关数据: p水为 帕.若容器的容积为 V容,底面积为S,在该容器中倒入水的体积为 V水,将体积为V物的合金 物块浸没在水中,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p水最大=.(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出(11)无关(3*与V成正比(13)将水从容黯中溢出(14) 13500(15)说味第25题5分,其余每空1分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徐汇:28.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 A B和C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柱体 A逐步
22、浸入水中, 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 B C重 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实验序号h (米)P (帕)70600080.12640090.156500100.186600110.246800120.37000表二 柱体B H=0.3米S=0.05米实验序号h (米)P (帕)1306000140.056200150.16400160.156600170.26800180.36800表三柱体C H=0.2 米S=0.06米笈-柱体 A H=0.4 米 S-0.01米2;实验序号h (米)P (帕)106000
23、20.1620030.2640040.3660050.4680060.5680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 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 hv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5与17、18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8.(11> 2.3.4 或 8.9J0 或 14.15461 分(12)当力云H时
24、他是一个定值*不做R而变化“1分C13> Z.M或3.8.15或中的力和力RSt1分<14>不同柱体法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海体的蟀租相同时.户相同.1分(15> 2 J4和3.8.15和中的和A及81分门劭不同样体发入水的过程中,没人裱体的作积谈大切精大.1分普陀:26. 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 18 (a) (b) (c) (d)c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体积相同的 铁块和木块体积不同的 铁块和木块体积不同的 铁块和木块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1
25、3)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实验 序号质量m (克)体积V(W 3)17.5521510322.515表一软陶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序号质量m (克)体积V(厘 米3)413.55527.010640.515表二铝块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mm2、m3)与体积(V1、V2、V3)满足关系(14),则可以验证假设。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J
26、5) 通过研究最终珂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16)越大,物质质量越大。26,(d). E 匕=皿,%-注/%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质量局体积比值*杨浦:31.在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某小组同学对如图23所示实验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继续探究实验中使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H水与什么有关。他们在液体槽中装入甲液体,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直至观察到薄片恰好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 p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管中水的深度H水。接着改变深度h、槽中液体的种
27、类和玻璃管的粗细,重复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图23 度忽略不计)实验序号槽中液体密度P ( X103千克/米3)深度h(米)管口面积 &><10-4米2)水的深度H水(米)10.80.150.0820.250.1630.350.2440.3100.2451.00.0650.0660.150.1070.1650.1680.250.2091.20.0530.06100.130.12110.230.24120.280.2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初步得出:玻璃管竖直插入同种液体中,使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H水与管口面积S无关。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模特时尚品牌代言聘用合同-@-15
- 2025年度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管理员劳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墙涂料研发生产与品牌营销承包合同
- 2025年度智能晾晒系统配套个人木工装修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闲置物品转让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合同范本8篇
- 2025年度个人住房贷款质押合同标准文本及贷款逾期处理规定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地产抵押借款合同电子签名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民宿设施使用权转让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股权收购与转让合同(资产重组版)3篇
- 射频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和平精英电竞赛事
- 四年级数学竖式计算100道文档
- “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的营销策略研究-以盒马鲜生为例
- 项痹病辨证施护
-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总结(2篇)
- 怀化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07FD02 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
- 教师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 弹簧分离问题经典题目
-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史导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